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学习王文娟流派唱腔的一些体会
1
作者 李敏 吴斌 《文化艺术研究》 1996年第2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流派唱腔 王文娟 学习态度 杨开慧 林黛玉 似与不似之间 人物造型 黛玉葬花 千人一面 艺术表演
下载PDF
王文娟和她演的林妹妹
2
作者 尤伯鑫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7,共2页
读原著《红楼梦》,每个人的心中有着各自不同的林妹妹;看越剧Ⅸ红楼梦》,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着同一个林妹妹。王文娟以其清纯的气质、精纯的演艺、出色的创造,把林黛玉的戏剧舞台形象深深扎入了人们的心底。
关键词 王文娟 《红楼梦》 舞台形象 林黛玉 个人 越剧
下载PDF
自古多情林妹妹——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王文娟舞台艺术回顾展”
3
作者 忻颖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I0004-I0004,25-26,共3页
4月25日至27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王文娟舞台艺术回顾展”在上海逸夫舞台隆重上演。已80高龄的王文娟携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名王派弟子集体亮相,为越剧观众献上了三台精彩纷呈的演出。
关键词 舞台艺术 王文娟 演出风格 越剧 艺术形式
下载PDF
烙在心灵深处的日子——记王文娟和杨小青老师
4
作者 舒锦霞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7-17,共1页
在我的艺术生涯中,我的老师王文娟和杨小青导演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她们对于戏剧事业的挚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堪称德艺双馨。她们在生活中的点滴,也无时不在启迪着我,使我对戏剧事业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心。
关键词 王文娟 杨小青 戏剧导演 越剧 《白兔记》 艺术团体 表演艺术 剧本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中国戏曲如何永葆魅力与活力——专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
5
作者 胡凌虹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8期125-136,共12页
王文娟简介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王派'唱腔创始人,其演唱风格清丽柔美、韵味醇厚,于平和中见华彩。曾出色地塑造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追鱼》中的鲤鱼精、《孟丽君》中的孟丽君、《则天皇帝》中的武则天等... 王文娟简介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王派'唱腔创始人,其演唱风格清丽柔美、韵味醇厚,于平和中见华彩。曾出色地塑造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追鱼》中的鲤鱼精、《孟丽君》中的孟丽君、《则天皇帝》中的武则天等众多舞台形象。1926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县。1938年到上海师从表姐——越剧小生竺素娥,正式开始舞台生涯。拜师后不久,由竺素娥指定改习花旦。1942年歇夏时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娟 追鱼 孟丽君 舞台生涯 林黛玉 演唱风格 戏曲创作 舞台形象 中国戏曲 上海越剧院
下载PDF
王文娟作品选登
6
作者 王文娟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王文娟,山东临沂人。200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2003年起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2012年起任教于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关键词 王文娟 作品选登 山东艺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山东临沂 国际交流 美术学院 师范学院
下载PDF
新“追鱼”记——追星王文娟
7
作者 岑燮钧 《文化艺术研究》 2002年第6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王文娟 追鱼
下载PDF
幽致逸韵 风格独具——看徐玉兰、王文娟演《西园记》
8
作者 吴兆芬 《上海戏剧》 1981年第1期20-21,共2页
在上海越剧院最近的赴港演出中,徐玉兰、王文娟联袂主演了饶有情趣的《西园记》。对这个以小生戏为主的古装喜剧,早在十八年前,徐玉兰就怀有浓厚兴趣,有心将它搬上舞台。后因种种原因,此愿未遂。如今,她在花甲之年敢于挑起这个“重头戏... 在上海越剧院最近的赴港演出中,徐玉兰、王文娟联袂主演了饶有情趣的《西园记》。对这个以小生戏为主的古装喜剧,早在十八年前,徐玉兰就怀有浓厚兴趣,有心将它搬上舞台。后因种种原因,此愿未遂。如今,她在花甲之年敢于挑起这个“重头戏”,可见她经磨历劫,壮志弥坚,这种不断精进的精神,令人赞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玉兰 王文娟 上海越剧院 历劫 逸韵 王玉真 二字 芳魂 才貌双绝 花丛中
下载PDF
越剧艺坛升起的一颗新星——记“小王文娟”王志萍
9
作者 徐英 《上海戏剧》 1987年第5期19-20,共2页
“林黛玉”的第七个弟子一九八四年九月一日,王志萍随舟山地区小百花越剧团赴沪演出,她的一场“焚稿”震惊了台下的“贾宝玉”和“紫鹃”,徐玉兰和孟莉英忙通风报信给“林黛玉”:“文娟.真是活脱似像啊.”“林黛玉”来看戏了,果然名不虚... “林黛玉”的第七个弟子一九八四年九月一日,王志萍随舟山地区小百花越剧团赴沪演出,她的一场“焚稿”震惊了台下的“贾宝玉”和“紫鹃”,徐玉兰和孟莉英忙通风报信给“林黛玉”:“文娟.真是活脱似像啊.”“林黛玉”来看戏了,果然名不虚传,活像二十多年前的自己,演出结束后她喜孜孜地赶到后台亲呢地拉住志萍的手连连赞道:“演得勿错.”并热情邀请她到家作客,探讨如何演好林黛玉。当她来到“林黛玉”家时,只见客堂间中间空出好大一块地方,放着已合在一起的三条长凳。噢.这是林黛玉的病榻吧.又是水果,又是糖的……顿时,她的眼睛模糊了:“王老师真好.对我这个剧团临时工像亲生女儿一样。”从此她俩信来人往,师生友谊与日共增。一九八五年八月,“林黛玉”兴奋地收下了这位第七个学生,她赞叹道:“志萍演了我二十年前演过的一个林黛玉,我已收了好多学生,大都有些成就,志萍虽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但在音色、形象上她是最像我的一个。”连孙道临也喜悦地说:“真奇怪,长得太像你了,看这张戏脸,和你年轻时一模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贾宝玉 王文娟 亲生女儿 徐玉兰 孙道临 她的眼睛 听呵 舟山地区 一九
下载PDF
浅论戏曲艺术的真与美——兼析王文娟在《慧梅》一剧中的表演特点
10
作者 朱枫岚 《上海戏剧》 1984年第6期38-39,共2页
有人说王文娟的表演是体验的。这话有道理。但她体验的同时也是表现的。戏曲演员在掌握内部体验技术时,必须同时想到外部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是通过和生活有一定距离的程式来体现的。所以说,戏曲演员的体验方式带有自身艺术形式的... 有人说王文娟的表演是体验的。这话有道理。但她体验的同时也是表现的。戏曲演员在掌握内部体验技术时,必须同时想到外部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是通过和生活有一定距离的程式来体现的。所以说,戏曲演员的体验方式带有自身艺术形式的特殊性质。它决定了戏曲表演的体验与表现不能分割的有机性。王文娟看了《慧梅》剧本之后,对慧梅这个人物倍加喜爱,充满了创作激情,用火一般的热情拥抱着角色;她对人物的分析、理解是极其细致、生动,同时能够敏捷地捕捉到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把对人物、环境的感受、体验溶化在分析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娟 戏曲表演 人物形象 创作激情 艺术形式 定距离 论戏曲 袁时中 有机性 体验方式
下载PDF
玉兰绽放 越苑飘香 漫谈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塑造的艺术形象
11
作者 刘觉 《上海戏剧》 2017年第4期4-7,共4页
傅全香老师是越剧傅派创始人,她广学博取、勇于开拓;在新越剧基础上拓展了“写意”风范。傅派唱腔善于真假声的完美结合,誉称“越剧花腔女高音”,开拓了新越剧的声乐艺术。她成功塑造的艺术形象有祝英台、敫桂英、刘兰芝、李亚仙、... 傅全香老师是越剧傅派创始人,她广学博取、勇于开拓;在新越剧基础上拓展了“写意”风范。傅派唱腔善于真假声的完美结合,誉称“越剧花腔女高音”,开拓了新越剧的声乐艺术。她成功塑造的艺术形象有祝英台、敫桂英、刘兰芝、李亚仙、杜十娘、江姐、李清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象 徐玉兰 王文娟 花腔女高音 “写意” 声乐艺术 越剧 创始人
下载PDF
王文娟收徒
12
作者 张弛 施忠保 《上海戏剧》 1981年第6期33-,共1页
著名越剧演员王文娟看了宁波市越剧团青年演员姚建平表演的《碧玉桃花》后,称赞小姚“有京剧功底,音域宽广,身段优美”,第二天就把她收为徒弟。王文娟说:“扶持新秀,不应该分什么内外彼此。这好比一个花匠,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到鲜花,... 著名越剧演员王文娟看了宁波市越剧团青年演员姚建平表演的《碧玉桃花》后,称赞小姚“有京剧功底,音域宽广,身段优美”,第二天就把她收为徒弟。王文娟说:“扶持新秀,不应该分什么内外彼此。这好比一个花匠,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到鲜花,都会上前品赏它的艳姿,并给它修枝、除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娟 越剧团 建平 通信联系 人物性格
下载PDF
一生一世,越人越歌 众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
13
作者 金莹 《上海戏剧》 2021年第5期2-5,共4页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一部越剧电影《红楼梦》,让一代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成为几代中国观众心中永远的“林妹妹”,那个“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的舞台形象,从此成为王文娟身上最重要的一个“标签”。2...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一部越剧电影《红楼梦》,让一代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成为几代中国观众心中永远的“林妹妹”,那个“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的舞台形象,从此成为王文娟身上最重要的一个“标签”。2021年8月6日凌晨,王文娟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追随她多年的戏迷们在悲伤中感慨:“林妹妹”回去天上了,但我们会一直记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娟 舞台形象 华东医院 林妹妹 《红楼梦》 越剧表演艺术家 戏迷
下载PDF
永远的林妹妹 访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得主王文娟
14
作者 张燕 《上海戏剧》 2017年第5期8-11,共4页
第27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将终身成就奖授予了傅全香、徐玉兰和王文娟三位越剧前辈,在颁奖晚会前一天,笔者来到王文娟老师家里做专访。九十多岁高龄的王老师精神很好,话匣子打开,往事悠悠,如在目前……
关键词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终身成就奖 王文娟 颁奖晚会 傅全香 组委会 徐玉兰 老师
下载PDF
越韵长随春风绕——王文娟越剧流派演唱会观感
15
作者 留雁 《戏文》 2006年第4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专场演唱会 王文娟 流派 观感 越剧
下载PDF
这是我愿意付出自己辛劳的第二故乡——援疆教师王文娟
16
作者 安媛杰 《兵团工运》 2017年第5期16-16,共1页
山西省第一批援疆干部在今年元旦结束服务期后返回家乡,作为援疆教师的王文娟却又主动请缨再次踏上她奉献了一年半的二二二团,提起再次参加援疆服务的缘南,她说“同事们的友好和孩子们的求知欲望都让我难以忘怀,这里是我愿意付出自... 山西省第一批援疆干部在今年元旦结束服务期后返回家乡,作为援疆教师的王文娟却又主动请缨再次踏上她奉献了一年半的二二二团,提起再次参加援疆服务的缘南,她说“同事们的友好和孩子们的求知欲望都让我难以忘怀,这里是我愿意付出自己辛劳来建设的第二故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故乡 王文娟 教师 援疆干部 求知欲望 服务期 山西省 孩子
下载PDF
陆锦花与王文娟的奇缘巧合
17
作者 李惠康 《戏文》 2006年第3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王文娟 艺术家 爱好者 越剧 “陆锦花” 艺术评论
下载PDF
我愿做那连接两地的彩虹桥——记二二二团援疆教师王文娟
18
作者 安媛杰 张红 《兵团工运》 2018年第12期20-20,共1页
'三年援疆路,深深援疆情。'又快到学期末,十二师二二二团援疆教师王文娟即将结束自己开展两轮的援疆服务,在为期3年的援疆教育教学中,她带着家乡的嘱托,用真情播撒知识,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时刻不忘援疆的使命,担当起彩虹... '三年援疆路,深深援疆情。'又快到学期末,十二师二二二团援疆教师王文娟即将结束自己开展两轮的援疆服务,在为期3年的援疆教育教学中,她带着家乡的嘱托,用真情播撒知识,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时刻不忘援疆的使命,担当起彩虹桥的作用,将内地和新疆连接在一起,开展捐书捐物助学'手拉手'活动,赢得了该团阜北中学师生们的一致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桥 王文娟
下载PDF
七条琴弦谁知音:王文娟忆与丈夫孙道临
19
作者 王文娟 《天津政协公报》 2012年第10期41-41,共1页
从学戏的那天起,我挑起了养家的担了,打定主意要先把弟妹培养成人。直到两个弟弟如愿考上了大学,我才想,也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相识此时,黄宗江这个"大媒"出现了,他是我在总政时期的同事。那是1958年春,黄宗江住的作协... 从学戏的那天起,我挑起了养家的担了,打定主意要先把弟妹培养成人。直到两个弟弟如愿考上了大学,我才想,也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相识此时,黄宗江这个"大媒"出现了,他是我在总政时期的同事。那是1958年春,黄宗江住的作协招待所里,玉兰大姐陪着我,黄宗英陪着孙道临,黄宗江很正式地替我们做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道临 王文娟 黄宗英 七条 张瑞芳 辗转难眠 邓大姐 渡江侦察记 会约 就这样
下载PDF
探溯中国画色彩的文化渊源--评王文娟的《墨韵色章》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镛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王文娟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教授,她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著《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2006年5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以来,已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瞩目。2006年11月,王文娟携带新书随她的导师... 王文娟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教授,她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著《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2006年5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以来,已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瞩目。2006年11月,王文娟携带新书随她的导师徐庆平教授应邀赴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参加“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汉学会议”,她根据本书的部分内容撰写提交的论文《论儒家色彩观及其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在会上宣读后反响热烈,被各国评委一致评为会议的第一篇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娟 色彩观 中国画 文化渊源 墨韵 中央编译出版社 徐悲鸿艺术学院 博士论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