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理论解读《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1
作者 龚茂林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7-9,共3页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中国当代作家王蒙的早期代表作,因揭示官僚主义现象,“积极干预生活”著称。本文借助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理论,以林震的“闯入者”视角为切入口,通过分析叙事文本的对立格局,推演出文本隐藏的深层意义,感受...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中国当代作家王蒙的早期代表作,因揭示官僚主义现象,“积极干预生活”著称。本文借助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理论,以林震的“闯入者”视角为切入口,通过分析叙事文本的对立格局,推演出文本隐藏的深层意义,感受作家王蒙对体制与人的关系、对人生困局的创造性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马斯 语义方阵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生存状态
下载PDF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研究50年述评 被引量:5
2
作者 温奉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4-68,共5页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已50年。在这半个世纪中,经历了三次解读和研究的过程:上个世纪50年代的政治性解读,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思想—文化史解读,90年代中期后的多维理论透视。每次解读和研究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个历史时期...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已50年。在这半个世纪中,经历了三次解读和研究的过程:上个世纪50年代的政治性解读,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思想—文化史解读,90年代中期后的多维理论透视。每次解读和研究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个历史时期的研究,隐现了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现实批判、浪漫书写与“人性循环”——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一种理解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春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33,共8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曾被看作是一部具有“反官僚主义”思想内涵的作品。这样说当然没有错,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反官僚主义”主题内涵的作品可以说非常之多,但为什么只...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曾被看作是一部具有“反官僚主义”思想内涵的作品。这样说当然没有错,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反官僚主义”主题内涵的作品可以说非常之多,但为什么只有王蒙这部作品能够跨越半个多世纪,成为“十七年”期间屈指可数的一部文学经典?又或者说,既然《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已然成为一部经过了时间与历史残酷淘洗的文学经典,那么,它肯定具有并非“反官僚主义”这五个字所能概括的深厚思想艺术内涵。迄今为止,关于这部作品的评论,陈思和与洪子诚两位的见解具有启示性的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陈思和 《人民文学》 文学经典 现实批判 洪子诚
下载PDF
革命偏航与小林的前世今生——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单位》 被引量:4
4
作者 廖斌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3-117,共5页
在当代文学的历时考察中,分阶段选取青年革命者典型;在与官场、职场、市场变迁的互文阐释中,剖析政党政治文化、单位人际伦理文化对知识分子文化的收编与规训;勾勒出革命的转向与革命者的偏航,印证林震、小林乃至池大为等人物系谱成为... 在当代文学的历时考察中,分阶段选取青年革命者典型;在与官场、职场、市场变迁的互文阐释中,剖析政党政治文化、单位人际伦理文化对知识分子文化的收编与规训;勾勒出革命的转向与革命者的偏航,印证林震、小林乃至池大为等人物系谱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表意结构,确证中国革命、社会历史嬗变的知识框架、认识装置,彰显中国革命的曲折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冲突 革命变迁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单位》 比较
下载PDF
面目全非的组织部——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解构批评 被引量:1
5
作者 秦为忠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9-50,共2页
读者阅读所得到的所指可能与文本意向性完全不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有些词语,让读者疑窦丛生,可能导致把刘世吾与聪敏、林震与野心、韩常新与可怜联系起来,因而重写出全新的意象。
关键词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解构 批评 阅读 词语 刘世吾 短篇小说
下载PDF
林震与刘世吾、韩常新精神性格新论——重读《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兼及“十七年”文学的复杂性
6
作者 曹书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9,共11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王蒙笔下的林震与刘世吾、韩常新三个人物性格的不同内蕴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却相对忽视了其精神性格中无形的“血缘”联系。林震面对现实大胆干预的激情有着刘世吾青年时代的性格侧影,刘世吾精神性格上的成熟与敏锐是林... 长期以来,学界对王蒙笔下的林震与刘世吾、韩常新三个人物性格的不同内蕴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却相对忽视了其精神性格中无形的“血缘”联系。林震面对现实大胆干预的激情有着刘世吾青年时代的性格侧影,刘世吾精神性格上的成熟与敏锐是林震性格未来的发展趋向,韩常新对林震在走向成熟过程中的指点迷津和批评帮助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他们在对厂长王清泉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出或过于激进或趋于保守或等待时机的个性特点。人物之间思想性格上的复杂关系是小说矛盾、惶惑叙事情感生成的主要诱因。对党的不同类型工作者思想性格多重关系的探究,有助于引发人们对“十七年”文学复杂性内涵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文化 官僚主义 政治智慧 叙事情感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下载PDF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两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谢国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8-149,共2页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于1956年经编辑大改后的"修改版",比之"原作版",其主要差别在于改变了区委书记周润祥的形象。"原作版"中的周润祥是与刘世吾、韩常新、李宗秦的冷漠与官僚主义相对立的正面人物。&...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于1956年经编辑大改后的"修改版",比之"原作版",其主要差别在于改变了区委书记周润祥的形象。"原作版"中的周润祥是与刘世吾、韩常新、李宗秦的冷漠与官僚主义相对立的正面人物。"修改版"中的周润祥,被改成与刘、韩、李一样的反面人物。"这样改"既使思想倾向较好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更表现了编辑作风的简单粗暴。毛泽东因此而"震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版本 比较
下载PDF
面对理想:《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与《单位》的互文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晨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单位》都是以青年知识分子对理想之思考为主要内容的文本,在不同时代背景的观照下,呈现出不同的文本特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互文性阅读,可以看到不同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在面对理想时所展现出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单位》 互文性 知识分子 理想与现实
下载PDF
“新人”变奏曲--《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布礼》人物形象读解
9
作者 何向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143,共5页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林震和《布礼》中的钟亦成都是王蒙塑造的“新人”形象。他们的“新”首先在于永远向上、寻求真理、信仰坚定、品质纯洁的党员知识分子和革命者特质,还在于他们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和成长,经历重重考验依旧忠诚...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林震和《布礼》中的钟亦成都是王蒙塑造的“新人”形象。他们的“新”首先在于永远向上、寻求真理、信仰坚定、品质纯洁的党员知识分子和革命者特质,还在于他们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和成长,经历重重考验依旧忠诚于党和人民。这样的“新人”既区别于现代文学中的旧式知识分子,也区别于当代文学中的林道静等人物,有待于我们的文学评论家、文学史研究者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布礼》 人物形象
下载PDF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红楼笔法”
10
作者 张波涛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47-49,共3页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曾多次改动题目,从语言学角度入手分析这一现象可以看出作者的叙事倾向于揭示强势环境下理想主义者的生存处境,而这与王蒙对《红楼梦》的解读形成一种巧妙的呼应,而且这种呼应还体现为两部小说内部权力格局的高...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曾多次改动题目,从语言学角度入手分析这一现象可以看出作者的叙事倾向于揭示强势环境下理想主义者的生存处境,而这与王蒙对《红楼梦》的解读形成一种巧妙的呼应,而且这种呼应还体现为两部小说内部权力格局的高度相似性上。由此可以看出,"荣国府来了个林妹妹"正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一样讲的是一个理想主义反抗环境强势异化的故事,使这两部作品在某种层面上产生了一定的对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红楼梦》 权力格局
下载PDF
对于生命压抑和消蚀的拒绝——《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重新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德喜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1-23,共3页
王蒙的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在许多人看来是一部大胆干预生活,表现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作品.有人在分析这部作品时写道:“林震受到苏联社会主义文艺中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熏陶,怀着‘干预生活’的热情来到了区委组织部,渴... 王蒙的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在许多人看来是一部大胆干预生活,表现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作品.有人在分析这部作品时写道:“林震受到苏联社会主义文艺中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熏陶,怀着‘干预生活’的热情来到了区委组织部,渴望象娜斯佳那样在与保守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中建立功勋”.①这个分析看似有根据、有道理,但是当我们仔细研读这部小说时,就很容易发现上述分析只抓住了现象,而未能深入到作品的深层世界去把握小说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刘世吾 官僚主义 干预生活 小说 革命理想主义 社会主义文艺 生命冲动 保守主义 机关工作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姐妹篇──《在医院中》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比较观
12
作者 罗守让 《肇庆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7-21,共5页
本文从思想主题、情节模式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对丁玲的《在医院中》和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述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也论述了它们的差异性。从而论证了它们的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地位,并且对于它们曾... 本文从思想主题、情节模式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对丁玲的《在医院中》和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述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也论述了它们的差异性。从而论证了它们的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地位,并且对于它们曾经遭遇错误批判的历史命运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医院中》 《组织部来了年轻人 相似性 差异性 比较文学 小说 丁玲 王蒙 现代文学
下载PDF
王蒙创作道路上的“转机”——也谈《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13
作者 丁茂远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5期29-30,共2页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时题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收入一九五六年《短篇小说选》时恢复了原稿的名称)是王蒙的成名作。它在《人民文学》一九五六年九月号发表以后,很快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时,《文艺学习》、《人民...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时题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收入一九五六年《短篇小说选》时恢复了原稿的名称)是王蒙的成名作。它在《人民文学》一九五六年九月号发表以后,很快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时,《文艺学习》、《人民日报》、《文汇报》、《延河》等报刊,均就作品足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和对人物的性格应怎样理解,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创作道路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王蒙 《人民文学》 《文艺学习》 《人民日报》 《文汇报》
下载PDF
一个组织部里年轻人的感悟
14
作者 李卫国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51-52,共2页
十年前,我在学校图书馆里第一次看到了王蒙的《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十年之后,我有幸真正成为组织部里的一个新成员。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我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努力跟上新节奏,对“跟着组织部,天天有进步... 十年前,我在学校图书馆里第一次看到了王蒙的《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十年之后,我有幸真正成为组织部里的一个新成员。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我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努力跟上新节奏,对“跟着组织部,天天有进步”这句话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我希望用文字记录一名新组工干部对组织工作鲜活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 年轻人 感悟 学校图书馆 重新认识 组织工作 组工干部 文字记录
下载PDF
重读《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15
作者 吴少玲 黄雅静 刘莉 《阅读与写作》 2001年第8期14-15,共2页
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必读篇目,对刘世吾、林震两个人物形象的评价也比较趋于一致,即普遍认为刘世吾是不同一般的官僚主义者,林震是这个官僚主义者的对立面: 作为党的工作者,刘世吾那种对新生力量不热爱、... 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必读篇目,对刘世吾、林震两个人物形象的评价也比较趋于一致,即普遍认为刘世吾是不同一般的官僚主义者,林震是这个官僚主义者的对立面: 作为党的工作者,刘世吾那种对新生力量不热爱、不支持,对落后事物不憎恨、不斗争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王蒙 小说 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
下载PDF
革命的理想诗——《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人物形象和叙事艺术的一些思考
16
作者 王钧鹤 《作文(高中版)》 2020年第12期33-34,共2页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自发表以来,评论者多从严肃的社会学角度和政治角度挖掘文章的含义和作用,剖析人物的形象,考察期土会赠,鲜有谈及小说的谐趣、抒情性、反讽手法和独特的叙事角度。这篇小说在影射部分官场现象的同时,也利用林震...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自发表以来,评论者多从严肃的社会学角度和政治角度挖掘文章的含义和作用,剖析人物的形象,考察期土会赠,鲜有谈及小说的谐趣、抒情性、反讽手法和独特的叙事角度。这篇小说在影射部分官场现象的同时,也利用林震这一新来的年轻人的视角,从其个人感受出发,表达出一种理想化的情绪,使小说兼具了革命性和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个人感受 叙事艺术 叙事角度 人物的形象 反讽手法 人物形象 抒情性
下载PDF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重读 被引量:5
17
作者 毕光明 《琼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62-66,共5页
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和苏联文学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文坛出现了一批”写真实”、“干预生活”的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篇。这篇小说一发表,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和争论。《... 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和苏联文学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文坛出现了一批”写真实”、“干预生活”的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篇。这篇小说一发表,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和争论。《文艺学习》从1956年12月起,组织了关于这篇小说的专题讨论,连续4期共发表了25篇具有代表性的争论文章。《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延河》等报刊也载文开展讨论。讨论开始时意见分岐很大,后来逐渐趋于统一,但是在1957年末,在“反右”斗争的背景上,这篇小说遭到了批判.而作者也因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当时围绕这一作品展开争论的焦点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这样的组织部真实、典型吗?(2)怎样看待林震和刘世吾?(3)作品的社会效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这些问题上,论者们有过很不相同的看法。例如,就有无这样的组织部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世吾 王蒙小说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个人主义者 集体主义 苏联文学思想 人格类型 革命经历 “双百方针” 领导艺术
下载PDF
成长、革命与常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之批评的批评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5-183,共19页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发表、修订以及引发的相关批评,构成一系列意义丰富的文学史事件,也是理解"前三十年"文学体制性特征的极佳案例。王蒙的这部小说在形态上非常像西方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其中,"年轻"...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发表、修订以及引发的相关批评,构成一系列意义丰富的文学史事件,也是理解"前三十年"文学体制性特征的极佳案例。王蒙的这部小说在形态上非常像西方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其中,"年轻"不仅成为叙事的重要起点,而且也是得到审视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它表征着社会主义现代性的独特规定与内在困难——革命激情与官僚制的惰性、青年的"一元性"渴望与成人世界的"二元"分化之间似乎无解的冲突。在这个意义上,王蒙有意或无意选择这样一种"准"成长小说的叙事路径,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意味的症候。由此带出的关键点,正是"成长小说"所内含的"革命"与"常态"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前三十年”文学体制 成长小说 革命与常态
原文传递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霞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共2页
一、王蒙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王蒙,193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今河北沧州,在上中学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到了1948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地下党员;1953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写了一部短... 一、王蒙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王蒙,193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今河北沧州,在上中学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到了1948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地下党员;1953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写了一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正是因为写了这部小说,导致王蒙被打入右派,经历了京郊劳动改造;到了1962年被调入北京师范学院担任人民教师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艺术特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 长篇小说 1934年 1948年 地下工作 地下党员
原文传递
生命中的悲剧——比较分析《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和《在医院中》
20
作者 单晓云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48,共2页
个体对社会的判读往往是从自我表演开始,到接受他者形象结束的。一代又一代人在这种不断的希望与失望中推动着社会发展。他们曾经的种种努力被后来者否定,后来者又被后来者否定。这种否定只是一种臆定的幻觉,结果是后来者进入前者预设... 个体对社会的判读往往是从自我表演开始,到接受他者形象结束的。一代又一代人在这种不断的希望与失望中推动着社会发展。他们曾经的种种努力被后来者否定,后来者又被后来者否定。这种否定只是一种臆定的幻觉,结果是后来者进入前者预设的氛围中,传统的文化承袭景观无法被理想的社会角色改变,于是社会发展中一种常规的悲剧性转换结构最终形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在医院中》 拯救 悲剧定式 角色转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