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析美国作曲家玛丽莲·丝露德(Marilyn Shrude)与她的《重新开始的神话》(Renewing the Myth)
1
作者 梅松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8期204-205,共2页
美国作曲家玛丽莲·丝露德(Marilyn Shrude)是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她所作的《重新开始的神话》(Renewing the Myth)是当代萨克斯管经典音乐作品之一,也是萨克斯管最著名的比赛——第三届阿道夫萨克斯管比赛的必奏曲目.我们通过对... 美国作曲家玛丽莲·丝露德(Marilyn Shrude)是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她所作的《重新开始的神话》(Renewing the Myth)是当代萨克斯管经典音乐作品之一,也是萨克斯管最著名的比赛——第三届阿道夫萨克斯管比赛的必奏曲目.我们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了解萨克斯管当代音乐的曲式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莲·丝露德(marilyn Shrude) 《重新开始的神话》(Renewing the Myth) 曲式和技术要点
下载PDF
论教师教育质量的有效证据——基于玛丽莲·科克伦-史密斯教师教育质量证据观的分析
2
作者 赵英 程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9-94,共6页
随着循证实践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教师教育逐渐从以往基于个人经验的经验性导向向基于最佳证据的科学性导向转变,更加强调基于最佳证据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玛丽莲·科克伦-史密斯从实践的角度对教师教育的属性问题、有效性问题、知... 随着循证实践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教师教育逐渐从以往基于个人经验的经验性导向向基于最佳证据的科学性导向转变,更加强调基于最佳证据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玛丽莲·科克伦-史密斯从实践的角度对教师教育的属性问题、有效性问题、知识问题、结果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的三大证据导向,即基于专业属性的教师教育质量证据观、基于教学有效性的教师教育质量证据观以及基于学生学业成就的教师教育质量证据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莲·科克伦-史密斯 教师教育质量 证据
下载PDF
想象玛丽莲·梦露——诺曼·梅勒《鹿苑》中的女性身体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梅花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2,共7页
本文从身体研究的角度,考察小说中的女明星露露·梅厄丝与梦露相契合的地方。作为性感象征,两者都以物化身体的形式存在于男权社会,并且都离不开权力对身体的塑造;另外,当身体成为一种标签,都会直接介入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中。当然... 本文从身体研究的角度,考察小说中的女明星露露·梅厄丝与梦露相契合的地方。作为性感象征,两者都以物化身体的形式存在于男权社会,并且都离不开权力对身体的塑造;另外,当身体成为一种标签,都会直接介入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中。当然,本文的目的还不止于此,而是试图更进一步揭示小说中展现的女性个体生存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莲·梦露 诺曼·梅勒 女性身体 《鹿苑》
下载PDF
仿真与女人——以马格利特作品为参照,谈玛丽莲·莱文的陶瓷艺术
4
作者 张慧敏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15,共9页
本文以勒内·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作品为参照,讨论在玛丽莲·莱文陶艺符号中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仿真与女人",意在探讨符号的逼真是如何导致主体身份的多重性,如何通过陶瓷工艺的技术手段,穿越工艺品蕴含的物... 本文以勒内·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作品为参照,讨论在玛丽莲·莱文陶艺符号中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仿真与女人",意在探讨符号的逼真是如何导致主体身份的多重性,如何通过陶瓷工艺的技术手段,穿越工艺品蕴含的物质成分抵达艺术精神。玛莉莲·莱文的作品与景德镇熟悉的陶瓷作坊中的符号迥异,既没有现代陶艺热衷追求的陶器的粗犷纹理,也不显现女性的娇柔与妩媚,而是细致逼真地呈现如实物般的细节时空。仿真雕塑的原作,看似一比一的直接模仿现实之物,而事实上这个"现实"已经不存在了,仿真品成为一种抽象的形式,一种激发记忆的媒介,甚至可以说"怀旧"才是这创作的意义。但问题是玛莉莲·莱文与马格利特要呈现的"记忆"与"怀旧"又多有不同,不同的性别身份使得符号叙事角度、叙事策略完全不同。马格利特符号叙事着重揭示欲望,而玛丽莲·莱文却以"仿真的"细节叙事,超越时空,提炼旷远与沉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莲·莱文 马格利特 陶艺 超现实主义 女性主体意识
下载PDF
从玛丽莲·梦露到三岛由纪夫——森村泰昌的表演和摄影艺术中的性别与文化身份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碧赫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日本当代艺术家森村泰昌以他戏仿西方经典绘画和电影剧照中的女性形象的表演和摄影闻名。本文以森村泰昌戏仿美国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的《玛丽莲系列》(1996)和近期完成的项目《安魂曲》中挪用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形象的“烈火的季... 日本当代艺术家森村泰昌以他戏仿西方经典绘画和电影剧照中的女性形象的表演和摄影闻名。本文以森村泰昌戏仿美国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的《玛丽莲系列》(1996)和近期完成的项目《安魂曲》中挪用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形象的“烈火的季节”一章(2006)为例,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森村泰昌的表演和摄影作品。通过比较玛丽莲·梦露在《七年之痒》剧照中的形象与森村泰昌的《自画像(女演员)/白色玛丽莲》和《自画像(女演员)/黑色玛丽莲》,考察艺术家如何通过自己的男性身体挑战异性恋男性的凝视和固化的性别身份。同时,作者将艺术家的作品放置在战后美日关系的语境之中,分析两位被挪用对象玛丽莲·梦露和三岛由纪夫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三岛由纪夫在《蔷薇刑》(细江英公摄)中的形象和森村泰昌在“烈火的季节”中的戏仿,探寻森村泰昌如何由个体的性别展演透视国家的文化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村泰昌 三岛由纪夫 玛丽莲·梦露 性别 文化身份
下载PDF
谈钢琴演奏艺术的魅力——观钢琴演奏家Marilyn Engle讲座有感
6
作者 韩璐 《黄河之声》 2014年第11期76-77,共2页
钢琴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乐器,一个好的演奏者除了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还需要将内心的感悟传递给听众,完美地阐释音乐艺术,这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钢琴家Marilyn Engle通过一场生动的教学讲座,带我们走进钢琴艺术的世界,领略钢琴演奏艺... 钢琴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乐器,一个好的演奏者除了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还需要将内心的感悟传递给听众,完美地阐释音乐艺术,这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钢琴家Marilyn Engle通过一场生动的教学讲座,带我们走进钢琴艺术的世界,领略钢琴演奏艺术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演奏 marilyn ENGLE 坐姿 力量运用 音乐表现力
下载PDF
诗人之焦虑与创造——论庞德、陈美玲与中国古诗之三重变奏 被引量:1
7
作者 蒲若茜 李卉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75-81,共7页
庞德是美国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他从中国古诗中汲取灵感,引领意象派诗歌之潮流。华裔美国女诗人陈美玲的诗歌更加充斥着与中国古诗之互文。庞德与陈美玲在运用中国古诗时有何异同?陈美玲对庞德诗歌美学有何承继?他们"混杂"的... 庞德是美国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他从中国古诗中汲取灵感,引领意象派诗歌之潮流。华裔美国女诗人陈美玲的诗歌更加充斥着与中国古诗之互文。庞德与陈美玲在运用中国古诗时有何异同?陈美玲对庞德诗歌美学有何承继?他们"混杂"的诗歌创造在世界诗歌史中有何重要意义?本文从影响之焦虑出发,分析庞德与陈美玲挪用中国古诗的类型和特征,探究庞诗、陈诗与中国古诗这三重变奏之后体现的深层文化和政治诉求,以及其中孕育的"世界诗歌"和"世界文学"新趋势。本文认为中国古诗在庞德诗中的移植与变异跨越时空、民族、语言、文化的界限,陈美玲的诗与中国古诗、庞德《古中国》的双重互文则进一步加深中西文化交流并打破族裔的疆界:他们的诗歌可谓超越文化、国界和族裔的"世界诗歌"之先声。庞诗、陈诗与中国古诗的三重变奏体现的是多元文明杂糅的力量,其中蕴含着文化的传承与变异,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中,诗歌得以丰富和发展。在文化交流与碰撞空前频繁的当今时代,多元混杂的"世界诗歌""世界文学"日渐成为创作的主流和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陈美玲 中国古诗 “世界诗歌”
下载PDF
陈美玲诗歌的文化身份建构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丽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0-73,64,共5页
文化身份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于处于双重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华裔作家而言尤为重要。文章以探索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为中心,从主题、语言、意象等文学基本要素入手,解读美国华裔文学中颇具盛名的女诗人陈美玲诗歌文本,分析美... 文化身份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于处于双重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华裔作家而言尤为重要。文章以探索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为中心,从主题、语言、意象等文学基本要素入手,解读美国华裔文学中颇具盛名的女诗人陈美玲诗歌文本,分析美国华裔寻求、定义和重塑自我独特的文化身份。陈美玲的诗歌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映射出的不仅仅是女权主义的模型和族裔身份的命题,还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美国华裔文化重构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文化身份 陈美玲诗歌
下载PDF
基于图像学解析玛丽莲·梦露的偶像体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洁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0年第3期35-36,共2页
20世纪风靡全球的好莱坞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通过其著名的"走光造型"被全球共识并凝聚成为一个时代极具特征的符号,逐渐构建了玛丽莲·梦露的偶像体系,根据图像学分析,其偶像体系的建立是基于偶像本身隐含的艺术价... 20世纪风靡全球的好莱坞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通过其著名的"走光造型"被全球共识并凝聚成为一个时代极具特征的符号,逐渐构建了玛丽莲·梦露的偶像体系,根据图像学分析,其偶像体系的建立是基于偶像本身隐含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历史文化价值,梦露"走光造型"有赖于这些隐喻内容才获得光环,所以人们赞美超越偶像本身而存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学 玛丽莲·梦露 偶像
原文传递
“温和的女性主义”:华裔美国诗人陈美玲的中国传统女性观
10
作者 张跃军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5,112,共6页
当代华裔美国诗人陈美玲的诗歌创作立足于个人和家庭经验,其“温和的女性主义”有别于美国当代诗人和理论家里奇的激进立场,弘扬温柔敦厚、隐忍坚韧的中华传统女性美德。其笔下的华人女性恪守传统,以中华文化实现对于美国同化的制衡。... 当代华裔美国诗人陈美玲的诗歌创作立足于个人和家庭经验,其“温和的女性主义”有别于美国当代诗人和理论家里奇的激进立场,弘扬温柔敦厚、隐忍坚韧的中华传统女性美德。其笔下的华人女性恪守传统,以中华文化实现对于美国同化的制衡。她们积极平衡美国与中国、历史与现实,努力克服性别和族裔劣势,争取身份认同。陈美玲“温和的女性主义”丰富了美国性的内涵,有助于强化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多元性,同时针对激进的女性主义提供了来自中国的借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美玲 温和的女性主义 华裔美国诗歌 中华传统
下载PDF
探析玛丽莲·梦露偶像体系中的图像符号学设计
11
作者 朱雪薇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9年第8期135-136,共2页
偶像,是历史学、社会学的产物,是不同历史条件、文化环境下各种社会意识的缩影。玛丽莲·梦露作为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女演员之一,成为了众多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她的偶像体系深深影响了时代潮流与文化风尚。文章结合图像学、符号... 偶像,是历史学、社会学的产物,是不同历史条件、文化环境下各种社会意识的缩影。玛丽莲·梦露作为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女演员之一,成为了众多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她的偶像体系深深影响了时代潮流与文化风尚。文章结合图像学、符号学等学说对玛丽莲·梦露的偶像体系进行分析,探寻玛丽莲·梦露偶像体系的影响及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莲·梦露 偶像 图像学 符号学
原文传递
跨文化展演与抵抗——《纯黄狂想曲》之“双语诗学”探微
12
作者 李卉芳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101,共8页
在诗集《纯黄狂想曲》(Rhapsody in Plain Yellow)中,华裔美国诗人陈美玲(Marilyn Chin)运用双语写作,如嵌入汉字,再现中国古诗意境及创作汉字视觉诗等,充分运用诗歌的形式美表达族裔诉求。通过超越国界的对话,诗人力图对抗居住国语言... 在诗集《纯黄狂想曲》(Rhapsody in Plain Yellow)中,华裔美国诗人陈美玲(Marilyn Chin)运用双语写作,如嵌入汉字,再现中国古诗意境及创作汉字视觉诗等,充分运用诗歌的形式美表达族裔诉求。通过超越国界的对话,诗人力图对抗居住国语言文化之主导地位,反抗封建父权制权威,并在诗中构建一个"非亚""非美"的"双语家园",从而表明其独特之美学追求与文化选择,丰富了华裔美国诗歌之版图,拓展了亚裔美国文学之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诗歌 陈美玲《纯黄狂想曲》 “双语诗学”
下载PDF
多重文本间的“互文”与“覆写”--以陈美玲的诗《乌龟汤》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41,共11页
作为文学批评的两个重要概念,"互文性"和"覆写性"常被当作同义词,因为二者所追寻的都是一文本与他文本之间的关系。然而,在"求同"和"求异"这两点上两者还是有一些本质的差别:互文关注的是以文... 作为文学批评的两个重要概念,"互文性"和"覆写性"常被当作同义词,因为二者所追寻的都是一文本与他文本之间的关系。然而,在"求同"和"求异"这两点上两者还是有一些本质的差别:互文关注的是以文本受其前文本意义牵制的衍生意义,而覆写关注的则更多是一文本与他文本偶然相遇之后所产生的新意。正是由于这个差别,"覆写性"将给流散文学研究带来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帮助其走出目前面临的研究瓶颈。以华裔美国诗人陈美玲的短诗《乌龟汤》为例论述上述观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从上述角度对这首诗的分析显示,在文学研究中我们需要的是"熟悉的陌生感"——既从互文性入手寻求熟悉的传统,又从覆写性出发寻求不同文本相遇后产生的新意。文学研究应不断挣脱已经固化的研究方法的束缚,保持自身"去常规化"的能力,将"同"与"异"的发现互相补充、相互完善。只有当文学与陌生的他者(无论是学科的还是文化的)不期相遇、在碰撞中产生意义的时候,文学的无限生命力才能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覆写 陈美玲 《乌龟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