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玫瑰之名》中的转型焦虑
1
作者 荆兴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6,共8页
《玫瑰之名》以历史书写元小说著称于世,它既有后现代元小说特征,又烛照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社会现实。本文采用文化批评研究方法,对事实与虚构交织的文学文本“去神秘化”和“再语境化”,以此探寻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政治。它聚焦中世纪... 《玫瑰之名》以历史书写元小说著称于世,它既有后现代元小说特征,又烛照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社会现实。本文采用文化批评研究方法,对事实与虚构交织的文学文本“去神秘化”和“再语境化”,以此探寻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政治。它聚焦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演进的转型期,探索新旧法则交替之际的西欧社会众生相。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城市市民和商业经济应运而生,引发教会内部价值观分流,僧侣阶级的混乱与争斗层出不穷。小说中多次提及罗杰·培根和托马斯·阿奎纳等中世纪文化巨人,他们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以此来反抗教会的腐朽体制。本论文以这些为思辨资源,批驳宗教狂热、知识狂热、语言狂热等信仰激进现象,提倡尊重人性和理性的科学发展观,从而揭示中世纪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之名 中世纪 文艺复兴 转型焦虑
下载PDF
《玫瑰之名》的元小说特征探幽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慧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154,共4页
《玫瑰之名》是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声名鹊起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艾柯在这部小说里,设置了"嵌套式开放型结构",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通过"互文性"、"拼贴"... 《玫瑰之名》是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声名鹊起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艾柯在这部小说里,设置了"嵌套式开放型结构",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通过"互文性"、"拼贴"等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的巧妙运用,将真实与虚构、意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构筑了亦真亦幻的文本世界,形成了令人惊叹的叙事效果。这不仅彰显了作者精妙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之名 元小说 嵌套式叙事结构 多重叙事视角 互文性
下载PDF
喜剧与悲剧的融合——从电影《玫瑰之名》看喜剧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琳悦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37-140,共4页
从电影《玫瑰之名》引出喜剧与中世纪的冲突,分别对古希腊时代喜剧与悲剧的并列关系,古典主义时期悲喜剧的融合,喜剧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以及喜剧精神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喜剧精神与悲剧精神结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 玫瑰之名 喜剧 悲剧 理性 神性 统一
下载PDF
《玫瑰之名》的反侦探小说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慧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59-159,共1页
《玫瑰之名》是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声名鹊起之作,也是一部集历史、神学、哲理于一体的经典的反侦探小说。艾柯在这部小说里套用侦探小说的外壳,极尽反讽之能事,巧妙运用"戏拟"的叙事策略,颠覆了传统侦探小说叙事话语,... 《玫瑰之名》是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声名鹊起之作,也是一部集历史、神学、哲理于一体的经典的反侦探小说。艾柯在这部小说里套用侦探小说的外壳,极尽反讽之能事,巧妙运用"戏拟"的叙事策略,颠覆了传统侦探小说叙事话语,将真实与虚构、意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这不仅彰显了作者精妙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为后现代主义反侦探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之名 叙事策略 反侦探小说
下载PDF
《玫瑰之名》与诗术--埃柯与亚里士多德的谐剧观
5
作者 刘小枫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7,共6页
亚里士多德的《诗术》仅存论肃剧部分,论谐剧部分佚失或根本就没写。当代著名意大利学者埃柯以小说虚构的方式假定,《诗术》的谐剧部分被中世纪晚期的基督教修士扼杀在修院图书馆密室。《诗术》第4~5两章中有涉及谐剧的段落,亚里士多... 亚里士多德的《诗术》仅存论肃剧部分,论谐剧部分佚失或根本就没写。当代著名意大利学者埃柯以小说虚构的方式假定,《诗术》的谐剧部分被中世纪晚期的基督教修士扼杀在修院图书馆密室。《诗术》第4~5两章中有涉及谐剧的段落,亚里士多德对谐剧的基本看法是:与肃剧模仿高尚的行为相比,谐剧仅模仿低俗的行为。从而,诗术有高尚与低俗的品质高低之分。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埃柯以小说虚构的方式解构了亚里士多德的诗术的如此高低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诗学 谐剧 玫瑰之名 埃柯
下载PDF
玫瑰之名:无法企及的谜底
6
作者 梁钫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22-124,共3页
《玫瑰之名》是一部从本体论出发,展现世界的多变性和多元性的玄学侦探小说。小说淡化了"犯罪-侦探"情节,颠覆了传统读者专注于解谜的期待,并安排主人公探案经历以失败告终,同时舍弃了悬念的制造,从而消解了故事的可信性,增... 《玫瑰之名》是一部从本体论出发,展现世界的多变性和多元性的玄学侦探小说。小说淡化了"犯罪-侦探"情节,颠覆了传统读者专注于解谜的期待,并安排主人公探案经历以失败告终,同时舍弃了悬念的制造,从而消解了故事的可信性,增加了不确定性,展示了理性的脆弱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侦探小说 玫瑰之名 艾柯 理性
下载PDF
不可靠的叙述者:《玫瑰之名》的阿德索
7
作者 孙慧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9期145-148,共4页
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的成名作《玫瑰之名》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艾柯在这部小说里巧妙安排了"不可靠的叙述者"——阿德索,这一叙述技巧的运用寓"反讽"于文本之中,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同时... 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的成名作《玫瑰之名》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艾柯在这部小说里巧妙安排了"不可靠的叙述者"——阿德索,这一叙述技巧的运用寓"反讽"于文本之中,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之名 叙事策略 不可靠的叙述者
下载PDF
以玫瑰之名 向世界发声 2019中国玫瑰产品博览会暨中国(平阴)玫瑰文化节举办
8
作者 赵爱玲 《中国对外贸易》 2019年第6期45-45,共1页
5月10日,2019中国玫瑰产品博览会暨中国(平阴)玫瑰文化节在济南平阴开幕。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授予平阴县'中国玫瑰之都'荣誉称号,成为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马福义、济南市人... 5月10日,2019中国玫瑰产品博览会暨中国(平阴)玫瑰文化节在济南平阴开幕。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授予平阴县'中国玫瑰之都'荣誉称号,成为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马福义、济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京文、平阴县委书记朱云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览会 玫瑰文化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 玫瑰之名
下载PDF
《玫瑰之名》:寻找“玫瑰”
9
作者 王思涵 《视听》 2019年第6期104-105,共2页
《玫瑰之名》是由小说改编而成的剧情悬疑犯罪类宗教电影,讲述了十四世纪发生在修道院的连环杀人案。电影在原著探讨宗教哲学故事的基础上,做了通俗化的处理。本文首先对《玫瑰之名》的剧情和导演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引用"玫瑰"... 《玫瑰之名》是由小说改编而成的剧情悬疑犯罪类宗教电影,讲述了十四世纪发生在修道院的连环杀人案。电影在原著探讨宗教哲学故事的基础上,做了通俗化的处理。本文首先对《玫瑰之名》的剧情和导演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引用"玫瑰"二字作为线索,阐述该电影所表现的基督教思想中的两种冲突,其次分析了由基督教思想所铸造的电影的艺术价值以及运用,最后思考了《玫瑰之名》所带来的社会意义,围绕现代人的"信仰危机"现象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思想 玫瑰之名 基督教电影 艺术价值 社会意义
下载PDF
影射与戏拟:《玫瑰之名》中的“互为文本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袁洪庚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50,共8页
影射与戏拟:《玫瑰之名》中的“互为文本性”研究袁洪庚意大利当代杰出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昂贝托·埃科(UmbertoEco1932———)借以表现自己学术思想的文学侦探小说《玫瑰之名》(TheNameof... 影射与戏拟:《玫瑰之名》中的“互为文本性”研究袁洪庚意大利当代杰出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昂贝托·埃科(UmbertoEco1932———)借以表现自己学术思想的文学侦探小说《玫瑰之名》(TheNameoftheRose,1980,以下简称《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侦探小说 玫瑰之名 博尔赫斯 文本性 现代主义 后现代 反侦探小说 图书馆 《金瓶梅 《俄底浦斯王》
原文传递
诠释、过度诠释与逻各斯——略论《玫瑰之名》的深层主题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凌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40,共7页
艾柯的《玫瑰之名》是一部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诠释的奇书 ,也是作者借以表现自己诠释学理论的文学载体。艾柯支持诠释 ,但是反对过度诠释 ,并把过度诠释溯源至神秘主义。过度诠释的动力 ,来自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玫瑰之名》的深层主题 ... 艾柯的《玫瑰之名》是一部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诠释的奇书 ,也是作者借以表现自己诠释学理论的文学载体。艾柯支持诠释 ,但是反对过度诠释 ,并把过度诠释溯源至神秘主义。过度诠释的动力 ,来自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玫瑰之名》的深层主题 ,不仅是对中世纪文化结构 ,更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 ,因此具有重大的诠释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柯 玫瑰之名 诠释 过度诠释 逻各斯 思想意义 长篇小说 诠释学
原文传递
欲望的符号呈现、解读与生产——论德勒兹、艾柯与《玫瑰之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予敏 杜妍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2007年第Z1期58-65,209,216,共10页
本文考察了当代哲学家德勒兹和符号学家艾科的欲望理论和符号理论,分析二者的思想联系与差别,以及对于现代性反思的理论意义。通过分析艾柯根据其符号理论完成的创作实践成果——小说《玫瑰之名》文本和此后改编的同名电影文本,解释不... 本文考察了当代哲学家德勒兹和符号学家艾科的欲望理论和符号理论,分析二者的思想联系与差别,以及对于现代性反思的理论意义。通过分析艾柯根据其符号理论完成的创作实践成果——小说《玫瑰之名》文本和此后改编的同名电影文本,解释不同媒介形态中欲望符号的意义呈现、解读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艾柯 欲望理论 符号诠释 玫瑰之名
原文传递
寻找能指——解读艾柯《玫瑰之名》
13
作者 李静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6年第1期148-156,共9页
《玫瑰之名》是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艾柯的一部杰作,它在侦探小说的情节外衣下,探索的是符号能指与所指的亲密关系。在小说中,修道院、少女、凶手和怪书等重要符号都没有名字,也即符号能指缺失,因而其所指也不存在。玫瑰之名象... 《玫瑰之名》是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艾柯的一部杰作,它在侦探小说的情节外衣下,探索的是符号能指与所指的亲密关系。在小说中,修道院、少女、凶手和怪书等重要符号都没有名字,也即符号能指缺失,因而其所指也不存在。玫瑰之名象征着世界的虚无本质,而若要寻找到世界的意义,就必须寻找到其能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玫瑰之名》是一部关于能指力量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柯 玫瑰之名 能指 所指
原文传递
重温经典 解读玫瑰——埃科《玫瑰的名字》探析
14
作者 张敏 《阅读与写作》 2011年第4期8-9,共2页
埃科(UmbertoEco)是当代意大利最富盛名的文学巨匠、教授专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他1980年创作的《玫瑰之名》,一经发行便创下发行量世界记录,迄今无人可及。
关键词 玫瑰字》 解读 公共知识分子 玫瑰之名 发行量 意大利
下载PDF
“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莎士比亚的玫瑰情诗
15
作者 包慧怡 《扬子江(诗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6,共6页
引子:作为玫瑰诗人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最好的戏剧,其实要到他的十四行诗中去寻找。"作为十四行诗(Sonnet,音译为商籁)这一诗体在英国的发扬光大者--英国体十四行诗(English sonnet)又被称作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Shakespearean... 引子:作为玫瑰诗人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最好的戏剧,其实要到他的十四行诗中去寻找。"作为十四行诗(Sonnet,音译为商籁)这一诗体在英国的发扬光大者--英国体十四行诗(English sonnet)又被称作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Shakespearean sonnet)--莎翁留下的154首十四行诗是一个完整而宏大的"诗系列",每一首都宛如一帧缤纷而自洽的波斯细密画,为读者留下英语语言中一些最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莎士比亚 玫瑰情诗
原文传递
《野马,尘埃》:中国的“《尤利西斯》”
16
作者 赵毅衡 《丝绸之路》 2021年第2期7-7,共1页
我个人觉得冯玉雷先生这本《野马,尘埃》是中国文坛和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一种"博学小说",或者说是"学者型小说"。中国文学史上我们很难找到这样的作品,说李汝珍的《镜花缘》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或许可以算一点,擦... 我个人觉得冯玉雷先生这本《野马,尘埃》是中国文坛和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一种"博学小说",或者说是"学者型小说"。中国文学史上我们很难找到这样的作品,说李汝珍的《镜花缘》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或许可以算一点,擦一点边。我们最近在重庆举行了意大利符号学家-作家艾科(《玫瑰之名》、《傅科摆》的作者)学术讨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利西斯》 中国文学史 《镜花缘》 李汝珍 玫瑰之名 《傅科摆》 符号学家 学者型
下载PDF
“书永远不死”
17
作者 贾俊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6年第5期81-84,共4页
意大利的学术明星、幽默哲人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于2016年2月19日在米兰家中溘然长逝。诚然,严肃的死亡是肉体的消逝。颇具反讽意味的是,他在世时只有《玫瑰之名》为大众所熟知,他的离世却又掀起了一股“艾... 意大利的学术明星、幽默哲人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于2016年2月19日在米兰家中溘然长逝。诚然,严肃的死亡是肉体的消逝。颇具反讽意味的是,他在世时只有《玫瑰之名》为大众所熟知,他的离世却又掀起了一股“艾柯著作热”,正所谓“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艾柯与书籍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之名 反讽意味 意大利 艾柯 ECO 幽默
下载PDF
域外书情
18
《出版参考》 2002年第18期32-32,共1页
悬念小说——《垂直燃烧》 厄尔·爱默生 Ballantine Books ISBN:0345445899 大部分人与消防队员的接触即使有也是很有限的。除非有人需要紧急援助,或是倒霉的男主人在感恩节上午烧着了厨房,否则一个人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和消防队员... 悬念小说——《垂直燃烧》 厄尔·爱默生 Ballantine Books ISBN:0345445899 大部分人与消防队员的接触即使有也是很有限的。除非有人需要紧急援助,或是倒霉的男主人在感恩节上午烧着了厨房,否则一个人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和消防队员有直接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默生 垂直燃烧 消防队员 《源氏物语》 十字军东征 白话文 玫瑰之名 意大利 十字路 感恩节
下载PDF
用理智掮住宗教的铡刀——魔宫传奇
19
作者 River 《电影评介》 2004年第9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宗教 修道院长 铡刀 玫瑰之名 真实再现 意大利 基督教会 画面比 当代文学 莫须有的罪
下载PDF
梅尔克,以修道院之名
20
作者 安景文 《品质》 2015年第9期78-81,共4页
侦探小说《玫瑰之名》讲述了发生在14世纪中期意大利北部一个修道院中的神秘故事,并藉此展开关于宗教、政治以及真理的讨论。1986年,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编导了同名电影,获第1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这部电影与... 侦探小说《玫瑰之名》讲述了发生在14世纪中期意大利北部一个修道院中的神秘故事,并藉此展开关于宗教、政治以及真理的讨论。1986年,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编导了同名电影,获第1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这部电影与导演互相成就,也让梅尔克镇这座美轮美奂的修道院蜚声海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道院 外国电影 玫瑰之名 14世纪 侦探小说 意大利 导演 法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