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玫瑰之名》中的转型焦虑 |
荆兴梅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
|
《玫瑰之名》的元小说特征探幽 |
孙慧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3
|
喜剧与悲剧的融合——从电影《玫瑰之名》看喜剧的意义 |
张琳悦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4
|
《玫瑰之名》的反侦探小说特征研究 |
孙慧
|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9 |
1
|
|
5
|
《玫瑰之名》与诗术--埃柯与亚里士多德的谐剧观 |
刘小枫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6
|
玫瑰之名:无法企及的谜底 |
梁钫
|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7
|
不可靠的叙述者:《玫瑰之名》的阿德索 |
孙慧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
2009 |
0 |
|
8
|
以玫瑰之名 向世界发声 2019中国玫瑰产品博览会暨中国(平阴)玫瑰文化节举办 |
赵爱玲
|
《中国对外贸易》
|
2019 |
0 |
|
9
|
《玫瑰之名》:寻找“玫瑰” |
王思涵
|
《视听》
|
2019 |
0 |
|
10
|
影射与戏拟:《玫瑰之名》中的“互为文本性”研究 |
袁洪庚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0
|
|
11
|
诠释、过度诠释与逻各斯——略论《玫瑰之名》的深层主题 |
马凌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12
|
欲望的符号呈现、解读与生产——论德勒兹、艾柯与《玫瑰之名》 |
吴予敏
杜妍
|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
2007 |
1
|
|
13
|
寻找能指——解读艾柯《玫瑰之名》 |
李静
|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
2016 |
0 |
|
14
|
重温经典 解读玫瑰——埃科《玫瑰的名字》探析 |
张敏
|
《阅读与写作》
|
2011 |
0 |
|
15
|
“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莎士比亚的玫瑰情诗 |
包慧怡
|
《扬子江(诗刊)》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6
|
《野马,尘埃》:中国的“《尤利西斯》” |
赵毅衡
|
《丝绸之路》
|
2021 |
0 |
|
17
|
“书永远不死” |
贾俊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6 |
0 |
|
18
|
域外书情 |
|
《出版参考》
|
2002 |
0 |
|
19
|
用理智掮住宗教的铡刀——魔宫传奇 |
River
|
《电影评介》
|
2004 |
0 |
|
20
|
梅尔克,以修道院之名 |
安景文
|
《品质》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