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酿时间对玫瑰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建红 沈海锋 +5 位作者 杨明 嵇国华 冯纬 翁云丹 徐光亮 陈雅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为研究不同陈酿时间对玫瑰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为研究不同陈酿时间对玫瑰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对新醋、一年陈、三年陈、十年陈样品进行理化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陈酿能提高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促进玫瑰醋风味和色泽的形成。通过HS-SPME-GC-MS检测到玫瑰醋中共有7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大部分酯类物质在陈酿过程中被降解,而羰基化合物和吡嗪类物质含量在陈酿期间上升显著。利用气味阈值计算出玫瑰醋中共有13种气味活性值大于1的挥发性化合物,且不同陈酿期主要呈味化合物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陈酿期玫瑰醋样品间分离明显,表明陈酿时间对玫瑰醋挥发性物质组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酿 玫瑰醋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多次分割-补料法对玫瑰醋发酵过程与产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洪 张林祥 +3 位作者 黄炳文 冯纬 陈笑钗 蒋予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为提高玫瑰醋的产率和生产效率,该研究以7%酒精度的黄酒醪对玫瑰醋进行分割补料,分析了不同分割补料次数对玫瑰醋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产品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1次分割补料和3次分割补料发酵过程酸度最高能达到5.73和5.89 g/dL,高于... 为提高玫瑰醋的产率和生产效率,该研究以7%酒精度的黄酒醪对玫瑰醋进行分割补料,分析了不同分割补料次数对玫瑰醋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产品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1次分割补料和3次分割补料发酵过程酸度最高能达到5.73和5.89 g/dL,高于传统发酵对照组(0次补料分割)的5.17 g/dL。分割补料玫瑰醋在有机酸组成上与传统玫瑰醋相同,乳酸和琥珀酸含量得到显著提升,能够缓解乙酸带来的刺激性,平衡整体风味。与传统对照组相比,分割补料发酵玫瑰醋挥发性物质总量显著提升,其中主要成分,如苯乙醇、异戊醇、乙醇、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等,含量均有所提高,有助于提升玫瑰醋风味。感官色泽评定表明分割补料发酵玫瑰醋在感官和色泽上均略逊色于传统玫瑰醋,但差异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分割补料发酵可用于玫瑰醋的实际生产,在有效扩大玫瑰醋产量的同时也能保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醋 分割补料 有机酸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浙江玫瑰醋酒化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国建娜 蒋予箭 +1 位作者 王丽 励建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1-34,共4页
玫瑰醋糖化阶段采用酶法制取糖液,以缩短糖化时间,酒精发酵阶段采用多种试验菌种共酵,对酒化、醋化阶段跟踪测定还原糖、酒精度、pH值、总酸等指标,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GC-MS)对醋样中的有... 玫瑰醋糖化阶段采用酶法制取糖液,以缩短糖化时间,酒精发酵阶段采用多种试验菌种共酵,对酒化、醋化阶段跟踪测定还原糖、酒精度、pH值、总酸等指标,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GC-MS)对醋样中的有机酸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酒化阶段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K氏酵母、球拟酵母AS2.202、假丝酵母AS2.1182、乳酸菌AS1.130共同发酵的酒化方案为最佳实验方案,实现了玫瑰醋酒化方案的工艺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醋 酒精发酵 酸发酵 有机酸 风味成分
下载PDF
补料发酵法生产玫瑰醋工艺优化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蒋予箭 黄炳文 李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04-311,共8页
为了提高传统玫瑰醋的生产效率,以装料量为500 kg的陶缸作发酵容器,在自然发酵条件下,分别在1.5、2.5、3.5 g/100 mL的初始酸度进行补料,补料体积比(原醋液:黄酒醪)设置为2:1和1:1两种情况,完成玫瑰醋补料发酵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 为了提高传统玫瑰醋的生产效率,以装料量为500 kg的陶缸作发酵容器,在自然发酵条件下,分别在1.5、2.5、3.5 g/100 mL的初始酸度进行补料,补料体积比(原醋液:黄酒醪)设置为2:1和1:1两种情况,完成玫瑰醋补料发酵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酸度2.5 g/100 mL时补加等体积酒醪,发酵过程酸度最高上升到(5.59±0.27)g/100 mL(对照组为(5.19±0.23)g/100 mL),醋酸发酵周期从90 d缩短至78 d;非挥发性有机酸积累量达(27.15±1.11)mg/mL(对照组为(24.57±0.69)mg/mL),样品酸甜适口,酸味柔和;补料成品色率达到1.8×10^5(对照组色率为1.9×10^5),色泽接近传统玫瑰醋。该工艺的完成对玫瑰醋生产企业扩大产量、提高效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风味 优化 玫瑰醋 补料 有机酸 色率
下载PDF
浙江玫瑰醋不同发酵阶段特征性香气成分的确定 被引量:7
5
作者 方冠宇 蒋予箭 +1 位作者 穆晓静 施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4-242,共9页
利用响应面试验对浙江玫瑰醋中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为NaCl添加量2.4 g、萃取温度49.6℃、萃取时间44.4 min。利用优化条件对浙江玫瑰醋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偏最... 利用响应面试验对浙江玫瑰醋中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为NaCl添加量2.4 g、萃取温度49.6℃、萃取时间44.4 min。利用优化条件对浙江玫瑰醋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将浙江玫瑰醋样品分成发酵前期、发酵中期和发酵后期三大类,并将样品按前、中、后3个时期进行归类后,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3个发酵阶段的样品基于挥发性成分可以实现良好分离,其中RY2为0.994、Q2为0.933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极高的预测能力。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到挥发性成分的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因子荷载图,得出浙江玫瑰醋发酵前期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为乙醇、十二酸乙酯、2-苯乙醇乙酸酯;发酵中期为丙酸-2-苯乙基酯、环己基丙酸乙酯、正丙醇、乙酸正丙酯、乙酸异戊酯、癸酸、乙酸乙酯、苯乙酸乙酯、月桂酸、2-乙基丁酸-3-甲基苯酯、油酸乙酯;发酵后期为(E)-9-十八碳烯酸乙酯、十八酸乙酯、苯甲醛、4-乙基苯酚、丁二酸二乙酯、十六酸乙酯、糠醛、乙酸-2-乙基己基酯、苯乙醇、2-甲基丙酸、3-羟基-2-丁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玫瑰醋 固相微萃取技术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浙江玫瑰醋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变化与有机酸形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方冠宇 穆晓静 蒋予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77-184,共8页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浙江玫瑰醋“冲缸放水”后的醋样中细菌V4区进行测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醋样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得出玫瑰醋发酵过程中细菌相对丰度以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并用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bidirectional orthogo...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浙江玫瑰醋“冲缸放水”后的醋样中细菌V4区进行测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醋样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得出玫瑰醋发酵过程中细菌相对丰度以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并用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bidirectional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O2PLS)法模型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玫瑰醋在“冲缸放水”后的发酵过程中,醋酸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在细菌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之和大于80%);玫瑰醋中有机酸含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乙酸和乳酸含量最高,对玫瑰醋有机酸含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可以将醋样分为发酵前期、发酵中期、发酵后期三大类,各类醋样有机酸组成差异显著;利用O2PLS模型对细菌与有机酸相关性分析,得到23个与有机酸相关重要性指标(VIP(pred))大于1的细菌属,包括Acetobacter、Lactobacillus、Methylobacterium等;对VIP(pred)大于1的细菌与有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作出细菌与有机酸相关性系数Heatmap,并得出与各种有机酸相关性系数|ρ|>0.6的高度相关细菌属。为找寻玫瑰醋发酵过程中的功能微生物,提升玫瑰醋品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多元统计分析 有机酸 浙江玫瑰醋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分析陈酿条件对浙江玫瑰醋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穆晓静 方冠宇 蒋予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62-270,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陈酿条件下的浙江玫瑰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陈酿条件下的浙江玫瑰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35~40℃)陈酿5个月的玫瑰醋和常温陈酿2.5 a的玫瑰醋中醇类、酸类、酯类等均显著低于低温(0~5℃)、常温(20~25℃)陈酿5个月的玫瑰醋,但酮类、醛类总含量普遍偏高,其中美拉德反应产物糠醛明显增多;PCA、OPLS-DA均可对不同条件下陈酿的浙江玫瑰醋进行有效区分,其中高温陈酿5个月的玫瑰醋和常温陈酿2.5 a的玫瑰醋可归为一类,低温陈酿5个月和常温陈酿5个月的玫瑰醋归为一类,说明高温陈酿可缩短陈酿周期;通过OPLS-DA S-plot图和OPLS-DA荷载图得出了可区分不同陈酿条件下的玫瑰醋中的重要香气成分和每种陈酿条件下的浙江玫瑰醋中特征性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玫瑰醋 陈酿条件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保温后熟及陈酿条件与玫瑰醋色泽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利南 林森 +1 位作者 蒋予箭 励建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41,共4页
研究引入了色率、黄色指数、红色指数、玫瑰紫指数的概念,建立了对玫瑰醋色泽进行量化评价的方法。即将食醋稀释50%后,5000r/min离心30min,取上清液分别测其在波长460nm、510nm、530nm、610nm处的吸光度值,分别用10×lg(OD460nm/OD6... 研究引入了色率、黄色指数、红色指数、玫瑰紫指数的概念,建立了对玫瑰醋色泽进行量化评价的方法。即将食醋稀释50%后,5000r/min离心30min,取上清液分别测其在波长460nm、510nm、530nm、610nm处的吸光度值,分别用10×lg(OD460nm/OD610nm)、10×lg(OD510nm/OD610nm)、10×lg(OD530nm/OD610nm)、OD610nm×20000/0.076来表示食醋的黄色指数、红色指数、玫瑰醋紫指数和色率,并用这种方法评价了保温后熟及保藏条件对食醋色泽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在试验设计的保温时间范围内,色率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黄色指数、红色指数、玫瑰紫指数随着保温时间缓慢增大;常温保藏比4℃保藏样品的色率更高,而黄色指数、红色指数、玫瑰紫指数则是4℃保藏样品比常温保藏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后熟 保藏条件 玫瑰醋 色泽
下载PDF
海宁裕丰传统玫瑰醋优势醋酸菌分离及培养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泽鑫 孙晓彤 +1 位作者 黄勋 高冰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7期126-129,共4页
以浙江海宁裕丰玫瑰醋醋醪为实验材料,从醋醪中分离培养出3株发酵性能高且菌种活力稳定的优势醋酸菌菌株As4,Af6,Ad2。利用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细菌学鉴定,最后将其确定为醋酸杆菌属中的醋化醋杆菌Ad2、巴氏醋杆... 以浙江海宁裕丰玫瑰醋醋醪为实验材料,从醋醪中分离培养出3株发酵性能高且菌种活力稳定的优势醋酸菌菌株As4,Af6,Ad2。利用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细菌学鉴定,最后将其确定为醋酸杆菌属中的醋化醋杆菌Ad2、巴氏醋杆菌As4和恶臭醋杆菌Af6。其中醋化醋杆菌Ad2菌株醋酸产量在分离菌株中最高,且在实验室条件下32h内总产酸可达1.02g/mol,是可进一步诱变提高其产酸率并用于生产的理想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醋 培养 鉴定 酸杆菌
下载PDF
传统与补料发酵玫瑰醋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笑钗 李婷 +1 位作者 黄炳文 蒋予箭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4-150,共7页
食醋的香气组成主要来源于酿造原料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建立一种测定浙江玫瑰醋中香气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HS-SPME-GC-MS),优化的固相微萃取条件为:萃取头50/30μmDVB/CAR/PDMS,萃取温度50℃,萃取时... 食醋的香气组成主要来源于酿造原料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建立一种测定浙江玫瑰醋中香气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HS-SPME-GC-MS),优化的固相微萃取条件为:萃取头50/30μmDVB/CAR/PDMS,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0min,样品中添加盐浓度300g/L,以2-乙基丁酸为内标对玫瑰醋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此方法下,补料工艺使玫瑰醋香气物质的含量与种类发生了改变,大部分香气物质含量得到了较大提高。乙醇转化醋酸比较彻底,提高了高级醇含量,增加了酯类成分的种类。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是构成玫瑰醋香气的主要酯类成分,补料发酵在种类上比传统发酵增加了2-乙基己酸乙酯、乳酸异戊酯、异丁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己酸-2-苯乙酯这5种酯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玫瑰醋 补料发酵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气动搅拌法生产浙江玫瑰醋及其对产品风味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冠宇 吴光忠 蒋予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61-172,共12页
采用气动搅拌的生产方式对发酵液进行搅拌,并对搅拌频率进行探索,结果如下:通过析因试验分析得出了气动搅拌最佳气流速为0.73m3/min,通气时间为53s。过低的搅拌频率会影响醋酸菌的物料交换,过高的搅拌频率会对发酵液表面菌膜破坏,影响... 采用气动搅拌的生产方式对发酵液进行搅拌,并对搅拌频率进行探索,结果如下:通过析因试验分析得出了气动搅拌最佳气流速为0.73m3/min,通气时间为53s。过低的搅拌频率会影响醋酸菌的物料交换,过高的搅拌频率会对发酵液表面菌膜破坏,影响醋酸菌生长,两种情况都会降低玫瑰醋的发酵速度和得率。对发酵完成的玫瑰醋进行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测定,发现气动搅拌法生产的玫瑰醋中挥发性成分和有机酸含量相对传统玫瑰醋都有提高。采用气动搅拌法生产浙江玫瑰醋,并且搅拌频率分别为每5d和7d搅拌一次生产的玫瑰醋中挥发性成分含量从传统的5505.83mg/L分别增加到6344.59mg/L和6062.63mg/L。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用气动搅拌法生产的玫瑰醋单独聚为一类,与传统玫瑰醋和自吸式发酵米醋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醋 机械化 气动搅拌 风味物质 感官评定
下载PDF
浙江传统玫瑰醋醅中霉菌的分离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晔 裘纪莹 +2 位作者 周利南 梁新乐 杨立锋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4期33-37,共5页
该文对浙江传统玫瑰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霉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应用试验。共获得不同形态的霉菌43株,其中15株属于曲霉属,8株属于青霉属,3株属于毛霉属,2株属于根霉属,2株属于红曲霉属,另外13株尚未能鉴别。这表明传统米醋酿造过程的发... 该文对浙江传统玫瑰醋酿造过程中的主要霉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应用试验。共获得不同形态的霉菌43株,其中15株属于曲霉属,8株属于青霉属,3株属于毛霉属,2株属于根霉属,2株属于红曲霉属,另外13株尚未能鉴别。这表明传统米醋酿造过程的发花阶段微生物区系结构复杂。经酶活力测定,所得43株霉菌具有不同程度的糖化酶和蛋白酶活力,菌株M1糖化酶活力最高,达6288U,M17蛋白酶活力最高,达1620.1U。采用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M1和M17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实验结果,M1与米根霉相似性(sim值)为71.2%,M17与米曲霉相似性(sim值)为68.0%。以M1和M17菌种制米曲,混合接种500kg发酵缸进行发花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1和M17混合接种发花可明显缩短玫瑰醋酿造过程发花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醋 霉菌 鉴定 优势菌 混合发酵
下载PDF
浙江玫瑰醋补料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笑钗 李婷 +1 位作者 黄炳文 蒋予箭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157,共6页
在玫瑰醋经过糖化和酒化的发酵过程后,采用补料发酵对浙江玫瑰醋的醋酸发酵阶段进行工艺改良。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初始酸度、补料体积、补料次数和补料发酵温度对玫瑰醋发酵工艺过程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响... 在玫瑰醋经过糖化和酒化的发酵过程后,采用补料发酵对浙江玫瑰醋的醋酸发酵阶段进行工艺改良。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初始酸度、补料体积、补料次数和补料发酵温度对玫瑰醋发酵工艺过程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玫瑰醋补料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酸度达到2.85 g/dL时补酒液,补料体积分数为33%,补料1次,发酵温度为32℃。在此条件下,醋酸发酵结束时玫瑰醋最高产酸量可以达到(5.59±0.27)g/dL,比传统发酵玫瑰醋(4.81±0.12)g/dL的产酸量高,达到工艺改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玫瑰醋 单因素试验 补料发酵 酸发酵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浙江玫瑰醋异常发酵微生物的鉴定及控制途径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德贵 邢利民 +4 位作者 盛明健 黄炳文 朱军莉 张林祥 蒋予箭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3-48,共6页
为探究浙江玫瑰醋异常发酵的原因,从异常发酵玫瑰醋的表面膜醭分离菌株,并通过回接实验考察其发酵特征,采用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发酵特性及控制途径。结果表明,分离到4株细菌和2株真菌,均有异常发酵特征,其... 为探究浙江玫瑰醋异常发酵的原因,从异常发酵玫瑰醋的表面膜醭分离菌株,并通过回接实验考察其发酵特征,采用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发酵特性及控制途径。结果表明,分离到4株细菌和2株真菌,均有异常发酵特征,其中接种菌株X-4的醋样出现明显的发酵臭味,而接种菌株Z-1和Z-2的醋样表面形成膜醭。经鉴定,4株细菌分别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2株真菌分别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和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低温是异常发酵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的前提条件,毕赤酵母产生的膜醭阻断了醋酸菌的氧气供应是导致醋酸异常发酵的主要因素。一旦玫瑰醋发生异常,应及时翻缸、升高温度、加入醪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玫瑰醋 异常发酵微生物 分离 鉴定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低聚糖玫瑰醋系列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洪波 王莉 沈子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3,共2页
低聚糖、蜂蜜是绿色糖源 ,与玫瑰醋配伍 ,制得低聚糖玫瑰醋系列产品 ,具有技术健身、开胃清肠、防病抗癌之功效 ,是抑制有害菌繁殖、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补充剂 。
关键词 低聚糖 玫瑰醋 保健 绿色食品 开发
下载PDF
发酵罐结构对浙江玫瑰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冠宇 穆晓静 蒋予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4-192,共9页
采用回流搅拌发酵罐、气动搅拌发酵罐和机械搅拌发酵罐,对浙江玫瑰醋冲缸放水之后进行机械化酿造;并对发酵结束后的浙江玫瑰醋得率、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发酵罐和搅拌频率对浙江玫瑰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气动搅拌... 采用回流搅拌发酵罐、气动搅拌发酵罐和机械搅拌发酵罐,对浙江玫瑰醋冲缸放水之后进行机械化酿造;并对发酵结束后的浙江玫瑰醋得率、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发酵罐和搅拌频率对浙江玫瑰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气动搅拌发酵罐和机械搅拌发酵罐,搅拌频率为5 d 1次的酿造方式,可以将浙江玫瑰醋得率从传统的7.84 kg(1 kg大米生产醋质量)分别提高到8.25 kg和8.13 kg;回流搅拌发酵罐生产的玫瑰醋乳酸含量较高,机械搅拌发酵罐可以提高玫瑰醋中非挥发有机酸酸含量,对有机酸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发酵罐对浙江玫瑰醋有机酸组成有较大影响,搅拌频率对有机酸影响不大;搅拌频率的增加可以增加玫瑰醋中氨基酸含量;用回流搅拌发酵罐生产的浙江玫瑰醋挥发性成分显著低于其他玫瑰醋,对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发酵罐对玫瑰醋中挥发性成分影响较大,搅拌频率影响较小。采用气动搅拌发酵罐并且搅拌频率为5 d 1次方式生产的玫瑰醋与传统玫瑰醋品质最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玫瑰醋 有机酸 氨基酸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浙江玫瑰醋标准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利南 蒋予箭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16,共3页
从浙江玫瑰醋标准的内容、特点等方面论述,说明浙江玫瑰醋标准的内涵。
关键词 玫瑰醋 标准 浙江
下载PDF
浙江玫瑰醋的工艺改进 被引量:8
18
作者 虞淼 励建荣 +2 位作者 裘纪莹 蒋予箭 梁新乐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3期266-268,共3页
浙江玫瑰醋是江南一带人民长期以来根据杭嘉湖地区四季气候温差变化所创造出的一种符合自然微生物发酵规律的制醋方法。本文分析介绍了浙江玫瑰醋的传统工艺和微生物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作出改进。
关键词 浙江玫瑰醋 传统工艺 微生物
下载PDF
低聚糖玫瑰醋系列饮料的开发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洪波 沈子林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2年第2期22-23,共2页
低聚糖、蜂蜜是功能性绿色糖源,与玫瑰醋配伍可开发低聚糖玫瑰醋系列饮料,产品具有健身、开胃、清肠等功效。文中论述了低聚糖、蜂蜜的功能及玫瑰醋的特性,并介绍了几种目前可开发的低聚糖玫瑰醋系列饮料。
关键词 低聚糖 蜂蜜 玫瑰醋 饮料产品 开发 功能性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玫瑰醋挥发性风味物质及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林祥 张蕾 +3 位作者 秦子涵 陈嘉慧 邢利民 朱军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9-275,共7页
为比较多个产地玫瑰醋品质差异,该研究对6种玫瑰醋理化指标、感官特性和风味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6种玫瑰醋pH、酸度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玫瑰醋样品M5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感官分析发现,玫瑰醋产品在水果香、... 为比较多个产地玫瑰醋品质差异,该研究对6种玫瑰醋理化指标、感官特性和风味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6种玫瑰醋pH、酸度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玫瑰醋样品M5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感官分析发现,玫瑰醋产品在水果香、麸皮香、焦糖香及香气综合复杂性等属性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样品间麸皮香差异最大。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显示,玫瑰醋产品中共鉴定出76个风味物质,包含较多的酯类、酸类和醛酮类成分,且杭嘉湖产玫瑰醋风味组分较多。通过气味阈值计算出7个气味活性值大于1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异戊醛、苯甲醛、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3-乙酰基-2-丁酮、2,3-丁二酮、2-乙酰基呋喃,其中乙酸乙酯、3-乙酰基-2-丁酮和2,3-丁二酮被认为是玫瑰醋特征风味香气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关键变量变异权重参数值表明,异戊醛、乙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可能与不同产地玫瑰醋香气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醋 挥发性成分 气味活度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