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性环(L-苯丙-L-组)和(D-苯丙-D-组)二肽的合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凯 韩邦友 +2 位作者 朱红军 宋广亮 王锦堂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环二肽是不对称氰醇化反应的重要催化剂。以L 苯丙氨酸、L 组氨酸和D 苯丙氨酸、D 组氨酸为原料,用苄氧羰基保护苯丙氨酸的N端和进一步用硝基苯酚酯活化其C端,再与C端保护的组氨酸甲酯缩合,得直链二肽,再经Pd/C催化氢化脱保护基,闭环,得... 环二肽是不对称氰醇化反应的重要催化剂。以L 苯丙氨酸、L 组氨酸和D 苯丙氨酸、D 组氨酸为原料,用苄氧羰基保护苯丙氨酸的N端和进一步用硝基苯酚酯活化其C端,再与C端保护的组氨酸甲酯缩合,得直链二肽,再经Pd/C催化氢化脱保护基,闭环,得环(L 苯丙 L 组)二肽和(D 苯丙 D 组)二肽,结构经元素分析、IR、HNMR等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l-氨酸 手性二肽 (l-苯丙-l-) (D苯丙-D-) 不对称合成
下载PDF
环(L-脯-L-苯丙)二肽--潜在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瑨 陆晓明 段雅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91,共8页
利用海藻来源的黄曲霉中提取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筛选GPR41的激动剂,发现环二肽类化合物环(L-脯-L-苯丙)二肽(17号)可在多种(G41-CHO,G12-CHO,Mock-CHO,SH-sy5y和HEK293)细胞中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实验结果表明,17号化合物引起cAMP升... 利用海藻来源的黄曲霉中提取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筛选GPR41的激动剂,发现环二肽类化合物环(L-脯-L-苯丙)二肽(17号)可在多种(G41-CHO,G12-CHO,Mock-CHO,SH-sy5y和HEK293)细胞中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实验结果表明,17号化合物引起cAMP升高不依赖于GPCR的激活,且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forskolin与17号化合物共处理组比fsk单独处理组cAMP进一步增加.实验结果提示,17号化合物可能是通过抑制cAMP水解,从而引起cAMP水平的持续升高.17号化合物与已知的PDE抑制剂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可能是潜在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这是首次发现环(L-脯-L-苯丙)二肽具有在多种细胞内提高cAMP浓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CAMP (l--l-苯丙)二肽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下载PDF
环(L-亮-L-组)二肽催化不对称氰醇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国丽 刘廷凤 《江苏化工》 2005年第3期40-41,45,共3页
以合成的光学活性环(L-亮-L-组)二肽,在0^-10℃的混合溶剂中、碱性条件下催化氰醇化反应得到光学活性氰醇(S)-α-氰基3-苯氧基苯乙醇,收率85%,对映体过剩值37%。
关键词 手性二肽 (l--l-) 合成 氰醇化
下载PDF
环(L-亮-L-组)二肽
4
作者 刘廷凤 韩邦友 +2 位作者 朱红军 宋广亮 王锦堂 《医药中间体及其化工原料》 2004年第4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l--l-)二肽 合成工艺 L 亮氨酸 l-氨酸 缩合
下载PDF
环(L-组-L-脯)二肽的合成 被引量:1
5
作者 覃显灿 虞正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73-175,共3页
许多环二肽具强的生理活性,以N-叔丁氧羰基-L-组氨酸和L-脯氨酸甲酯盐酸盐为原料,经DCC缩合得直链二肽,再经HCl/Et2O脱Boc保护,弱碱性条件下成环,得环(L-组-L-脯)二肽.结构经ESI-MS、IR、1H NMR、13C NMR等表征.
关键词 N-叔丁氧羰基-l-氨酸 l-脯氨酸甲酯盐酸盐 (l--l-脯)二肽 DCC缩合 合成
下载PDF
零余子中环肽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旭 郭孟焕 +4 位作者 曹彦刚 王梦梦 米汪洋 郑晓珂 冯卫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02-1007,共6页
目的探究零余子(bulbils of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中含氮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ODS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多柔比星... 目的探究零余子(bulbils of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中含氮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ODS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多柔比星诱导的NRK-52E细胞损伤模型及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分别检测所得化合物的肾细胞保护作用及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结果从零余子中分离得到15个含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苯丙-L-酪)二肽(1)、环(L-缬-L-脯)二肽(2)、环(D-色-D-酪)二肽(3)、环(L-脯-L-酪)二肽(4)、环(L-苯丙-L-丙)二肽(5)、环(L-亮-L-脯)二肽(6)、环(L-异亮-L-脯)二肽(7)、环(D-脯-L-酪)二肽(8)、环(L-苯丙-L-脯)四肽(9)、3-羟基-3-(2-丙酰)-2,4(1H,3H)-喹啉二酮(10)、3-吲哚甲醛(11)、木瓜新碱A(12)、1-核糖醇基-2,3-二酮-1,2,3,4-四氢-6,7-二甲基-喹喔啉(13)、白曼陀罗酰胺(14)、苯丙氨酸(15)。化合物2、5、9、14能显著提高NRK-52E细胞活力。化合物对PC-12细胞活力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化合物2~5、7~9、11~14均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化合物2、5、9、14在体外中表现出较好的肾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余子 化学成分 (l-苯丙-l-酪)二肽 (l-苯丙-l-脯)四肽 3-羟基-3-(2-丙酰)-2 4(1H 3H)-喹啉二酮 肾细胞保护 神经细胞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