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造”与书写:环境口述史料生成路径探微 被引量:5
1
作者 周琼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163,188,共14页
环境口述史料是现当代环境史料的新形式,其采集及创造、记录及书写,是当代环境史研究及环境史学发展的基础。在环境史学科视域下,对从事环境及生态相关工作及关注环境的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口述访谈,得到不同类型及内容的影音图片及实物... 环境口述史料是现当代环境史料的新形式,其采集及创造、记录及书写,是当代环境史研究及环境史学发展的基础。在环境史学科视域下,对从事环境及生态相关工作及关注环境的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口述访谈,得到不同类型及内容的影音图片及实物、文本资料。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及大数据,对口述访谈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和考证,整理和撰写出符合规范的环境史料。口述史料书写者要具有"环境"无所不在的视域及思维,坚持客观、准确的书写原则,把握科学性及典型性的材料选择及书写标准,展现全面细致且生动形象的场景,为环境史研究提供新型的史料,为环境史学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口述 史料 “创造” 书写 大数据
下载PDF
当代口述环境史的研究路径初探——以滇池口述环境史项目为例
2
作者 袁晓仙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8-25,共8页
口述环境资料是当代环境史书写不容忽视的内容。口述环境史研究作为一种实践型学术活动,运用环境史和口述史的理论与方法,挖掘和搜集“活态”的口述资料和历史事实,关注公众群体与公共环境空间、公共环境事件的复杂关系,对不同群体的环... 口述环境资料是当代环境史书写不容忽视的内容。口述环境史研究作为一种实践型学术活动,运用环境史和口述史的理论与方法,挖掘和搜集“活态”的口述资料和历史事实,关注公众群体与公共环境空间、公共环境事件的复杂关系,对不同群体的环境认知和生态实践等进行比较研究,为当代环境史研究的叙事转型和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群众智慧。以此为目标,滇池口述环境史研究对口述、图像、实物、文献等资料的搜集、整理、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实践路径,以及对研究对象的搜寻路径、项目管理路径等,不仅呈现专题研究中“动态的图景式”环境变迁过程,亦可展现广大公众对区域环境变迁的感官体验和叙述方式,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口述环境史的专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环境 学术实践 滇池 公共性
下载PDF
口述环境史:概念、方法与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牧 《鄱阳湖学刊》 2020年第3期81-90,127,共11页
口述环境史通过灵活的手段搜集资料,在研究单一的环境问题、环境人物和人地关系方面发挥专长,是环境史与口述历史方法的有机结合。口述环境史不仅关注受访者陈述的历史内容,也关注个人记忆、经验和表达方式,可以为环境史研究提供更多的... 口述环境史通过灵活的手段搜集资料,在研究单一的环境问题、环境人物和人地关系方面发挥专长,是环境史与口述历史方法的有机结合。口述环境史不仅关注受访者陈述的历史内容,也关注个人记忆、经验和表达方式,可以为环境史研究提供更多的材料,并能够收集最鲜活的人类环境认知和应对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环境史研究的整体发展。此外,口述史料的多样性也为学科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环境 环境问题 环境人物 人地关系
下载PDF
环境史研究的“在地化”表达与“乡土”逻辑--基于田野口述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耿金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7,共8页
当前环境史研究在逻辑构建与解析上,逐步突破简单的人与自然互动关系,更关注这种关系背后更为复杂的联系。借助田野调查和口述访谈方法,可以挖掘环境变迁的更深层次原因,实现对基于特定区域地理环境而形成的环境感知的"在地化"... 当前环境史研究在逻辑构建与解析上,逐步突破简单的人与自然互动关系,更关注这种关系背后更为复杂的联系。借助田野调查和口述访谈方法,可以挖掘环境变迁的更深层次原因,实现对基于特定区域地理环境而形成的环境感知的"在地化"表达,重建以乡土知识为核心的经验解释体系,思考当地环境变迁中关键技术变革与环境演变间的内在逻辑。深入田野,感知并记录属于当地人的环境变化,是当前环境史研究亟待开展之方向,在地人群的口述资料拓宽了当前环境史研究的史料来源,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让本地人群表达自身环境认知的目的,推动环境史学"向下"发展,深化环境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感知 乡土知识 “在地化”表达 口述环境
下载PDF
第八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会议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唐红梅 《保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6,共6页
2018年9月21-23日,第八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会议在云南大学顺利召开;本届会议促进了口述史、环境史及民族学等学界的深入交流,加强了不同学科领域的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口述史、环境史的交... 2018年9月21-23日,第八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会议在云南大学顺利召开;本届会议促进了口述史、环境史及民族学等学界的深入交流,加强了不同学科领域的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口述史、环境史的交叉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以“环境口述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环境史及环境口述史”以及“滇池口述环境史研讨”三个方面,对会议所取得的学术成果进行介绍,以期深化对口述环境史的理解,丰富环境史及口述环境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环境 理论 实践 会议综述
下载PDF
口述环境史的环境记忆与环境认知研究初探--以滇池污染治理变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晓仙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4-31,共8页
口述环境史以公众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环境认知为核心,挖掘口述资料,将公众的环境认知纳入研究领域,有利于丰富环境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公众的环境变迁认知反映了公众对环境政策和治理成效的关注和认同,而不同群体的环境认知和实践的... 口述环境史以公众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环境认知为核心,挖掘口述资料,将公众的环境认知纳入研究领域,有利于丰富环境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公众的环境变迁认知反映了公众对环境政策和治理成效的关注和认同,而不同群体的环境认知和实践的共性和差异性则揭示环境政策的复杂性,也间接影响环境治理成效。滇池污染治理的口述环境史调查表明,环境问题所涉及的社会问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使得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注重工程治理,忽视公民环境教育和环境治理参与。尤其是常识性环境教育缺乏和学术研究成果尚未转化为公民环境教育资源,使得环境治理政策的制定长期忽视从转变人的环境观念为出发点,导致公民环境认知落后、环保实践度低,综合治理无法完善和落实使滇池污染治理成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记忆 环境认知 口述环境 滇池污染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