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蒸散组分特征及其环境因子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林 杨新国 +3 位作者 王磊 宋乃平 郑松 吴梦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0-342,共13页
蒸散发是生态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掌握蒸散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荒漠草原多年生植物针茅群落和一年生植物猪毛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蒸渗仪开展了连续3年监测,分析了蒸散组分的日... 蒸散发是生态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掌握蒸散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荒漠草原多年生植物针茅群落和一年生植物猪毛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蒸渗仪开展了连续3年监测,分析了蒸散组分的日、月和年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蒸散组分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晴天时,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群落蒸散组分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抛物线型,夜间蒸散活动较弱,累积蒸散量较低,不足全天总累积蒸散量的20%;阴天时各蒸散组分无明显峰值,且日累积量均较小,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群落的蒸散量、蒸发量和蒸腾量无显著差异;10.64 mm/d及以上降雨对蒸散和蒸发的日变化具有明显影响,随着降雨量的增多,蒸散量和蒸发量也呈增大趋势,但蒸腾量则相对较小。从月动态来看,7—9月占全年蒸散量和蒸发量的一半左右,冬春季蒸散量和蒸发量维持在全年最低水平。年蒸散量与年降雨量接近,而蒸腾量占蒸散量的比例低于10%。总体来看,多年生植物群落蒸散量较一年生植物群落多。采用Mantel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影响蒸散组分的主要气候因素,在小时尺度上太阳辐射与蒸发量和蒸腾量显著性水平较高(P<0.01),但相关性较低(r<0.2);在日尺度上,蒸散量、蒸发量和蒸腾量与降雨量的显著性(P<0.01)和相关性(r≥0.4)均最高;而月尺度上,降雨量和降雨速率与蒸散量、蒸发量的相关性较高(0.2≤r<0.4),但显著性较低(P≥0.05)。因此,蒸散组分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较大差异,说明蒸散组分受多种因子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蒸散组分 时间尺度 环境因子 Mantel检验
下载PDF
牡蛎养殖对大鹏澳环境因子与浮游菌落扰动研究
2
作者 佟飞 冯雪 +4 位作者 袁华荣 陈钰祥 舒黎明 刘雁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1,共10页
为评估牡蛎养殖对典型半封闭海湾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的影响,深入理解其在海洋环境治理和修复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位于典型城市半封闭海湾——大鹏澳的牡蛎养殖区4个季节的水体菌落结构和功能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养... 为评估牡蛎养殖对典型半封闭海湾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的影响,深入理解其在海洋环境治理和修复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位于典型城市半封闭海湾——大鹏澳的牡蛎养殖区4个季节的水体菌落结构和功能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养殖区与对照区在水体和沉积物环境因子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牡蛎养殖对大鹏澳水体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扰动相对较小,但其生物沉积作用却增强了海区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硫化物(Sulfide,Sul)和部分重金属的富集。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冬季牡蛎养殖区中的绿弯菌门、脱硫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菌落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揭示了硅酸盐(SiO32-)、海水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盐度是影响冬季牡蛎养殖区与对照区水体菌落结构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此外,基于FAPROTAX模型预测的水体菌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分析表明,冬季牡蛎养殖区细菌介导的氮(N)和硫(S)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综上,牡蛎养殖对大鹏澳海水菌落结构组成有一定的扰动,但其影响程度和范围受到了理化因子的季节性变化和水文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制约。同时,牡蛎养殖也促进了N和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养殖 环境因子 浮游菌落 大鹏澳
下载PDF
洪湖周边三种典型养殖类型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
作者 李天丽 高广斌 +4 位作者 白东 郑凌凌 张琪 杜帆 宋立荣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共12页
不同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可反映水质和水产品状态,认识其变化特征和驱动力,对养殖管理和尾水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洪湖养殖区域选择了三种典型养殖类型池塘(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大宗淡水... 不同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可反映水质和水产品状态,认识其变化特征和驱动力,对养殖管理和尾水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洪湖养殖区域选择了三种典型养殖类型池塘(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大宗淡水鱼,以下分别简称为龙虾塘、河蟹塘和鱼塘),解析了各类型池塘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细胞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共检测到浮游植物132种,隶属于7门96属。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总体趋势为鱼塘>河蟹塘>龙虾塘,年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1.06×10^(8)、6.04×10^(7)和2.35×10^(7)cell/L,年平均生物量(叶绿素a表示)分别为94.82、65.95和31.15μg/L。(2)三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春夏两季中龙虾塘与河蟹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更为相似,而秋冬两季中河蟹塘与鱼塘更为相似。龙虾塘和河蟹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在收获季节(龙虾为夏季,河蟹为秋季)最低。(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温度(Temp)、溶氧(DO)、pH和溶解性总磷(DTP)是影响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不同季节中解释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春季和秋季为总氮(TN)和养殖动物类型,冬季为TP、DTP、NH_(4)^(+)-N。鉴于各养殖类型在排水季节的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变动,建议加强养殖尾水监控,以预判尾水种源迁移对邻近水域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养殖池塘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洪湖
下载PDF
嘉陵江源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
作者 李君轶 吴金明 +3 位作者 杜浩 张辉 邵俭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共9页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嘉陵江源头水域鱼类群落变化特征,本研究于2019年在嘉陵江源头水域开展了春夏两季的鱼类调查工作。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9种,分属2目6科,其中鲤科10种,鳅科5种,平鳍鳅科、鳍科、鲇科和鲿科各1种;嘉陵江源...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嘉陵江源头水域鱼类群落变化特征,本研究于2019年在嘉陵江源头水域开展了春夏两季的鱼类调查工作。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9种,分属2目6科,其中鲤科10种,鳅科5种,平鳍鳅科、鳍科、鲇科和鲿科各1种;嘉陵江源干流和支流小峪河鱼类群落优势度指数较高,各河段优势种以鲤科鱼类为主。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河流鱼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6~2.06、0.59~0.73和1.52~2.63,嘉陵江源干流河段和小峪河鱼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河流,而安河鱼类丰富度指数最高;与嘉陵江源历史记载相比,鱼类群落结构为中等相似。鱼类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小峪河鱼类群落较为稳定外,其余河段鱼类群落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扰动。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河道曲折系数是影响调查区域内优势鳍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环境因子 多样性 稳定性 冗余分析 嘉陵江源
下载PDF
广西银滩南部海域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
作者 于杰 邹建伟 陈国宝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0,共10页
适时评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鱼类资源状况,对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2年4月广西银滩南部海域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鱼类资源特征、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为北部湾海洋牧场生态效应研究提供参... 适时评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鱼类资源状况,对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2年4月广西银滩南部海域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鱼类资源特征、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为北部湾海洋牧场生态效应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示范区鱼类数量密度、生物量密度和种类数均高于对照区。示范区和对照区鱼类物种组成在种级水平上为中等不相似,且2个区域鱼类群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研究区鱼类群落可划分为4个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类群(p<0.05),分别位于示范区B区和对照区南部站位(类群Ⅰ)、对照区北部站位(类群Ⅱ)、示范区A区和B区交界处(类群Ⅲ)和示范区A区(类群Ⅳ)。类群Ⅰ和Ⅲ的平均相异性指数为53.88%,贡献率排前3位的分歧种为吉打副叶鲹(Alepes djedaba)、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类群Ⅲ和Ⅳ的平均相异性指数为48.85%,贡献率排前3位的分歧种为竹荚鱼、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水温和化学需氧量是显著影响研究区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溶解氧和浮游植物密度的影响稍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鱼类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广西银滩
下载PDF
低能耗组装式深冬生产型日光温室环境因子变化及番茄性状分析
6
作者 张彩虹 王国强 +2 位作者 姜鲁艳 刘涛 德贤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43-2053,共11页
【目的】研究低能耗组装式深冬生产型日光温室对室内环境因子以及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为该新型温室越冬茬番茄栽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低能耗组装式深冬生产型日光温室(新型温室)为试验温室,传统砖墙结构日光温室为对照温室,... 【目的】研究低能耗组装式深冬生产型日光温室对室内环境因子以及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为该新型温室越冬茬番茄栽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低能耗组装式深冬生产型日光温室(新型温室)为试验温室,传统砖墙结构日光温室为对照温室,分析试验温室和对照温室的环境差异性对越冬茬番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新型日光温室空气温度相对于砖墙日光温室空气温度,其夜间增温效果提高14.7%,其昼间增温效果降低7.35%;夜间室内表层土壤温度提高30.1%,-50 cm土壤温度提高20.85%;空气相对湿度降低20.85%,日光照辐射量提高12.20%。新型日光温室较之传统砖墙日光温室,其平均株高提高约32%,平均茎粗增加约9.2%。新型日光温室更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新型日光温室番茄单位面积产量、番茄单果重以及VC含量较之传统砖墙日光温室,分别提高17.28%、12.72%和14.34%,尤其在番茄单位面积产量上,其增益效果明显。【结论】新型日光温室在夜间保温性能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砖墙结构日光温室,其更大的空间结构降低了室内空气湿度进而提高了温室光照总辐射,间接提高作物光合作用能力。新型日光温室相比于传统墙体日光温室,其番茄整体产量更高。相比于传统砖墙温室,新型日光温室的总体优势大,其竞争力强,实用性、经济效益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冬生产型日光温室 环境因子 番茄 品质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河流底泥-水界面氮释放规律影响
7
作者 王瑜 王西涵 +3 位作者 华玲玲 刘云 杨丽虎 赵明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9,共10页
潮白河作为北京重要城市河流水源之一,其顺义减河河段属于典型的再生水回补河道。研究不同点位代表的自然河段与再生水河段中底泥-水界面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河道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分析不同... 潮白河作为北京重要城市河流水源之一,其顺义减河河段属于典型的再生水回补河道。研究不同点位代表的自然河段与再生水河段中底泥-水界面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河道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分析不同p H、溶解氧(DO)和温度条件下河道不同断面底泥氨氮释放规律,估算了底泥-水界面氨氮释放通量。结果表明:(1)下游汇流(S1)、潮减交汇处(S2)和自然河道(S3)上覆水和间隙水中NH4+-N呈明显的释放趋势,再生水河道中段(S4)和再生水排水口(S5)释放不明显或发生NH4+-N吸附作用。(2)不同断面土柱模拟中,间隙水中NH4+-N通量为上覆水的2.5~66.7倍,验证了底泥氮先释放到间隙水再扩散到上覆水的过程。(3)不同环境因子(p H、DO和温度)对底泥NH4+-N释放的影响呈现出不同规律:随p H升高,底泥NH4+-N释放通量先降低后增加,在p H=7时达到最低值;随DO浓度增加,底泥NH4+-N释放通量减小,DO浓度为3 mg/L时NH4+-N释放通量最大;温度越高,NH4+-N释放通量越大。潮白河水体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DO浓度越低,温度越高,NH4+-N释放通量越大,该研究结果可为潮白河水质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自然河段 再生水河段 氮释放 底泥-水界面 潮白河
下载PDF
养殖池塘水体异味物质土臭素与环境因子关系解析
8
作者 钟立强 周丽颖 +3 位作者 张世勇 刘洪岩 陈校辉 王明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7期159-164,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淡水鱼产品消费和加工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土腥味,特别是其关键异味物质土臭素(GSM)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江苏省84个养殖池塘的GSM浓度及其水体环境因子(包括盐度、pH、溶氧、温度、总悬浮物、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本研究旨在分析淡水鱼产品消费和加工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土腥味,特别是其关键异味物质土臭素(GSM)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江苏省84个养殖池塘的GSM浓度及其水体环境因子(包括盐度、pH、溶氧、温度、总悬浮物、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GSM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全部池塘中GSM检出率高达97.6%,检出的含量均值为(27.83±20.06)ng/L,大范围超过人类感知阈值;盐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对GSM产生较大的负向影响,且盐度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直接作用都大于间接作用,2个因子较为独立地对养殖池塘中的GSM起着负调控作用。因此,在水产养殖管理过程中,可以将盐度和高锰酸盐指数作为养殖池塘水体环境监测的重点环境因子,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进而改善养殖池塘水质,更有效、更方便地解决养殖水体和养殖产品的土腥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味物质 土臭素 养殖池塘 盐度 高锰酸盐指数 水体环境因子 土腥味 水产养殖管理
下载PDF
基于环境因子优化TSES法选择负样本及其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9
作者 崔玉龙 朱路路 +1 位作者 徐敏 缪海波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199,共8页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合理的滑坡负样本会影响滑坡易发性评价,从而影响到滑坡灾害的防治,因此提供一种合理的负样本选取方法变得尤为关键。以西藏米林市的古滑坡为例,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坡位、距道路距...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合理的滑坡负样本会影响滑坡易发性评价,从而影响到滑坡灾害的防治,因此提供一种合理的负样本选取方法变得尤为关键。以西藏米林市的古滑坡为例,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坡位、距道路距离、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土地利用类型10类环境因子,使用Relief算法计算环境因子的贡献值并依据贡献值优化选择环境因子;基于环境因子优化的目标空间外向化采样法(target space exteriorization sampling,简称TSES)选择负样本,作为性能优异的随机森林模型的输入变量;之后结合优化的环境因子和正或负样本预测米林市的滑坡易发性,并用混淆矩阵和ROC曲线评价构建模型的性能。为检验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采用耦合信息量法和TSES法选择滑坡负样本并构建随机森林模型,与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的评价效果较好,其ACC为93.7%、AUC为0.987,均高于耦合信息量、TSES法构成的模型。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能够提高模型的精度,解决多因子作为约束条件取样中因子选取的问题,为滑坡易发性评价采集负样本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RELIEF算法 负样本 环境因子优化TSES法 随机森林 古滑坡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土壤呼吸昼夜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10
作者 竹万宽 王志超 +1 位作者 黄润霞 许宇星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以雷州半岛地区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5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连续测定其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旨在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估算提供数据... 以雷州半岛地区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5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连续测定其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旨在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估算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为双峰趋势,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在4:00和16:00取得,分别为3.95μmol·m^(-2)·s^(-1)和3.29μmol·m^(-2)·s^(-1),日均值为3.61μmol·m^(-2)·s^(-1)。从昼夜变化来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从月变化来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日碳排放量为2.59~4.56 g·m^(-2)。可见,对人工林土壤碳排放进行估算时应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因子对土壤呼吸影响的方向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土壤呼吸 昼夜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非生物环境因子干扰对微生物群落演替影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胡大伟 李帅帅 刘光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77-2687,共11页
了解驱动群落演替的因素是微生物生态学的中心目标之一,非生物环境因子影响着单个种群的生长及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落非常敏感,很容易对作为干扰的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变化产生响应。研究不同类型的干扰如何产生不同的影响,将增... 了解驱动群落演替的因素是微生物生态学的中心目标之一,非生物环境因子影响着单个种群的生长及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落非常敏感,很容易对作为干扰的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变化产生响应。研究不同类型的干扰如何产生不同的影响,将增强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认识。以作用对象为分类标准,梳理了各种非生物环境因子干扰对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包括非特异性、特异性及航天等特殊环境下的非生物环境因子。从干扰程度的量化、多因素干扰影响及干扰后演替的时间过程等方面,得出研究干扰下群落多样性演替机制的关键问题。展望了未来需要探索的方向,并提出相关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环境因子 干扰 群落演替 微生物 特殊环境
下载PDF
干旱砾漠区不同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2
作者 杜华栋 范鹏辉 +3 位作者 毕银丽 谢姗姗 刘研 刘云龙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9-469,共11页
探究干旱砾漠区不同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及其驱动力,对干旱区不同地貌单元针对性的自然植物群落保护措施制定与合理的人工恢复植物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干旱砾漠区砾漠戈壁、风蚀残丘、风沙地和河谷地4种微地貌单元植物... 探究干旱砾漠区不同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及其驱动力,对干旱区不同地貌单元针对性的自然植物群落保护措施制定与合理的人工恢复植物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干旱砾漠区砾漠戈壁、风蚀残丘、风沙地和河谷地4种微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并基于土壤和微气象因子监测探究了不同地貌单元影响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表明:(1)干旱砾漠区植物群落呈斑块状分布,垂直结构1~2层,生活型主要以1年生植物和小灌木为主;不同地貌单元中砾漠戈壁灌木约占45%,风蚀残丘和风沙地1年生植物约占50%,河谷地植物群落包含所有统计的5种生活型,其中包括少量乔木和藤本植物。(2)干旱砾漠区河谷地的植物群落覆盖度、植株密度、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最高,风蚀残丘次之,在植物分布稀疏的砾漠戈壁和群落结构最简单的风沙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最低。(3)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可溶性盐和地表温度是影响干旱砾漠区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因子,除此之外,风蚀残丘的土壤容重、砾漠戈壁和风沙地的地表风速也是影响各自微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干旱砾漠区生态受损后应依据不同微地貌单元中影响植物群落的主要生态因子制定相对应的植被恢复措施,如砾漠戈壁地貌减小地表温度、通过土壤质量改善在风蚀残丘和风沙地恢复建群种、河谷地生态用水的维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砾漠区 微地貌单元 植物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植被恢复
下载PDF
香格里拉市高山松林碳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黄运荣 徐婷婷 +5 位作者 施凯泽 卢腾飞 李泽 郎晓雪 罗胤 冷鸿天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以香格里拉市高山松林为研究对象,依据前期构建的高山松单木碳储量模型,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推算高山松林的碳密度,利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探讨高山松林碳密度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林分因素中,平均树高对高山松林... 以香格里拉市高山松林为研究对象,依据前期构建的高山松单木碳储量模型,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推算高山松林的碳密度,利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探讨高山松林碳密度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林分因素中,平均树高对高山松林碳密度的影响最大;在地形因素中,坡度对高山松林碳密度的影响最大;在温度因素中,最热月均温和最冷月均温差对高山松林的碳密度影响最大;在降水因素中,最干季降水和最冷季降水对高山松林碳密度的影响最大。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对高山松林碳密度影响的综合分析表明,DCA的第一排序轴与高山松林的碳密度相关性最大,可以很好地解释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对高山松林碳密度产生的影响,在26个环境因子中,有20个环境因子与DCA第一排序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系数较大,说明高山松林的碳密度主要受林分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林 碳密度 环境因子 DCA分析法 香格里拉市
下载PDF
环境因子及栽培措施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影响
14
作者 马俊青 袁国军 +1 位作者 龚东风 卢绍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为找出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核桃品种、生长环境以及栽培措施之间的关系,调查了17个核桃品种的病情指数,生长地的海拔、地形坡度、降雨量、温度、郁闭度、地面覆盖率等环境因子,以及灌溉次数、防治次数、是否清园等栽培措施,采用主成分分... 为找出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核桃品种、生长环境以及栽培措施之间的关系,调查了17个核桃品种的病情指数,生长地的海拔、地形坡度、降雨量、温度、郁闭度、地面覆盖率等环境因子,以及灌溉次数、防治次数、是否清园等栽培措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栽培措施与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根据17个核桃品种的病情指数得出中强特勒、辽核1号、西扶为抗病品种;(2)发现核桃黑斑病病情指数与郁闭度、防治次数和是否清园具有强相关性,郁闭度为正相关,防治次数和是否清园为负相关,平均温度、地面覆盖率与病情指数为负相关。(3)核桃黑斑病发病率与雨水为极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为极显著负相关。建议在推广中应结合立地条件,合理布局,两树的间距需在6 m以上,郁闭度控制在0.6以下,并做好清园、灌溉和防治等树体管理工作,以减少核桃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 环境因子 栽培措施
下载PDF
城市人工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秘 王瑞 +7 位作者 王竹 周连凤 张俊芳 王辉 吕克强 韩增辉 彭增辉 胡菊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探究梅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与治理提供基础资料与理论依据。2020-2021年布设7个采样点按季度进行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4个季度梅溪湖水... 探究梅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与治理提供基础资料与理论依据。2020-2021年布设7个采样点按季度进行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4个季度梅溪湖水体溶解氧、pH、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均处于Ⅱ类水质标准范围内,总磷处于Ⅱ~Ⅲ类水质标准,总氮在春秋冬季含量较高。共在梅溪湖检出浮游植物7门96种,其中以绿藻、硅藻和蓝藻种类数居多,共占总种类数的86.46%,主要优势种为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jista)、小环藻(Cyclotella sp.)、链状曲壳藻(Achnanthes catenat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优势种具有明显季节交替性。浮游植物年均密度为(23.97±9.95)×10^(6)个/L,各季度东部水域密度均高于西部水域;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梅溪湖水体处于中度污染和中-富营养状态,与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基于转化的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温、氧化还原电位、总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梅溪湖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控制总氮等营养盐的输入是改善梅溪湖水质和营养状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湖泊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梅溪湖
下载PDF
铜山源水库春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晗 蔡梅 +5 位作者 王元元 苏敬华 黄若晗 吴骏驰 王丽卿 张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铜山源水库是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1座调蓄性水库,在农业灌溉和水利发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铜山源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1年3、5和7月对铜山源水库水体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92种,... 铜山源水库是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1座调蓄性水库,在农业灌溉和水利发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铜山源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1年3、5和7月对铜山源水库水体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92种,隶属于7门57属。铜山源水库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硅藻门的小环藻、绿藻门的空球藻和网状空星藻以及蓝藻门的微囊藻和水华束丝藻。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3次调查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由硅藻/绿藻型变为蓝藻型,再变为绿藻/蓝藻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明,水库处于中污染状态。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在5月有所下降,但在7月又回升。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水温、总氮和总磷是影响铜山源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浮游动物的下行效应在5月更强,但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铜山源水库生态特征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山源水库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小黑麦种子萌发对四种环境因子的响应
17
作者 肖敏 费思恬 +1 位作者 唐翠芳 宋松泉 《湘南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小黑麦是一种生物产量高、环境适应性较强的优质牧草,但同一品种的种子萌发分别对多个环境因子的响应还不够清楚。本文以小黑麦1号和2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环境因子温度、pH、NaCl和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 小黑麦是一种生物产量高、环境适应性较强的优质牧草,但同一品种的种子萌发分别对多个环境因子的响应还不够清楚。本文以小黑麦1号和2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环境因子温度、pH、NaCl和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在10~35℃中的萌发率均达到90%,在pH 4~8的萌发率为80%以上,但种子萌发率和随后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5~6;种子在50~100 mmol/L NaCl溶液中的萌发率高于90%,而随后的幼苗生长量随着Na Cl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种子在质量分数为10%~25%PEG-6000溶液中能够不同程度地萌发,但萌发率和随后的幼苗生长量则随着PEG-6000质量分数的增加显著降低。小黑麦1号和2号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生长的适宜条件为25~30℃,pH 5~6,小于50 mmol/L NaCl和质量分数10%PEG-6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萌发 种子 幼苗生长量 小黑麦
下载PDF
环境因子组合和负样本选取策略对花岗岩区崩岗易发性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飞 蒋广辉 +4 位作者 黄晓虎 王秀娟 夏栋 陈洋 李小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不同环境因子组合和负样本选取策略对崩岗易发性评价结果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为探究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该研究以江西省兴国县花岗岩区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17个环境因子的统计量q值,根据累计q值百分比大小依次选择4、7、10和17个环... 不同环境因子组合和负样本选取策略对崩岗易发性评价结果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为探究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该研究以江西省兴国县花岗岩区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17个环境因子的统计量q值,根据累计q值百分比大小依次选择4、7、10和17个环境因子进行组合;利用单随机欠采样、频率比法及改进频率比法等负样本选取策略构建与正样本等量的负样本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易发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种负样本选取策略下的模型精度随着因子数量的增加先下降再上升,考虑4个环境因子的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值分别为0.729、0.909和0.909,较最优环境因子组合仅相差0.020~0.038,说明考虑主控环境因子,即可得到较为理想的精度;2)通过频率比法选取的负样本数据集更具合理性;3)研究区内高和极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兴国县西南部,而极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兴国县北部及东部,这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该研究通过探究不同环境因子组合和负样本选取策略对崩岗易发性评价的影响,可为花岗岩区崩岗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发性 随机森林 崩岗 地理探测器 环境因子组合 负样本选取策略
下载PDF
长湖草/藻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章叶飞 李滔 +3 位作者 张露 胡琴 刘章勇 杨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0,共9页
研究长湖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长湖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培植、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根据长湖形态特征共设5个采样点,于2020年4、7、10月和2021年1月进行采样调查,测定水化学指... 研究长湖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长湖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培植、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根据长湖形态特征共设5个采样点,于2020年4、7、10月和2021年1月进行采样调查,测定水化学指标并鉴定浮游植物样品,通过对湖泊内草型湖区(水生植物为主)和藻型湖区(水生植物分布较少或无水生植物覆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80种和91种,以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分别为38种和50种。两类湖区均以小球藻属(Chlorella)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为主要优势属。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浮游植物丰度分别为0.59×10^(7)~2.34×10^(7)个/L和0.73×10^(7)~3.06×10^(7)个/L,生物量分别为8.98~18.98 mg/L和10.08~28.25 mg/L。藻型湖区多样性指数略高于草型湖区,两湖区水质整体为轻污染到中污染。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草型湖区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受水温、DO、TN、TP和水位影响,藻型湖区主要受DO、TN、氮磷比和水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草型湖区 藻型湖区 长湖
下载PDF
大房郢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驹 袁震 +3 位作者 王厚云 曹晶 郑志侠 叶碧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市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20年夏季、秋季、冬季及2021年春季对大房郢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对比浮游生物群落现存量与历史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DA)以及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环境因子对浮...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市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20年夏季、秋季、冬季及2021年春季对大房郢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对比浮游生物群落现存量与历史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DA)以及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浮游植物以蓝藻门为主要优势种属,密度及生物量较2005年分别增加37.7%和7.0%,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密度较2005年大幅度下降了77.5%,生物量多样性增加了47.8%,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NH_(3)-N、T(温度)、pH和TN。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季节变化对水库浮游生物的物种组成影响小,但对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房郢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蒙特卡洛置换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