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雪铭 白芝珍 +2 位作者 田深圳 郭玉洁 刘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6期86-93,共8页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正效应,对居民体验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梳理相关研究现状,利用熵权法与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14市2008-2017年的城市宜居性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果。一、时间变化。辽宁省城市...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正效应,对居民体验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梳理相关研究现状,利用熵权法与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14市2008-2017年的城市宜居性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果。一、时间变化。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于2011年和2016年出现峰值,分别为8.82和8.48,阶段性特征显著。二、空间分布。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空间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以沈阳、大连为主的优质人居环境区和以朝阳、阜新与丹东为代表的欠发达人居环境区,具有较强的西北-东南方向性特征以及非均衡变动特征。三、系统分异。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五大系统变化差异较大,社会系统变化幅度最大,其他系统较小;人口系统和居住系统得分较低,其他系统得分较高。四、影响因素。对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影响最大的系统依次是支撑系统和社会系统。支撑系统中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系统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 时空分异 熵权法 地理探测器 辽宁省
下载PDF
中国西南典型山地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以重庆市两江新区城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 肖禾 +3 位作者 丁忆 钟秀娟 姜紫薇 张斌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2年第1期50-60,共11页
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对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功能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山地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复杂特性,构建了涉及自然环境、人文便利性、人文舒适性、人文健康性、人文安全性5方面10个指标的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体系。在... 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对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功能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山地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复杂特性,构建了涉及自然环境、人文便利性、人文舒适性、人文健康性、人文安全性5方面10个指标的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两江新区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指标计算、分级、赋权等工作,对城市环境宜居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受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影响,研究区城市环境宜居性时空差异显著。空间上,宜居和较宜居像元占有较大的空间优势,大部分区域宜居品质较高,适宜或基本适宜人类居住。受城镇建设影响,城市热岛效应逐渐增强,加之较高等级的噪声干扰,导致空港、龙兴、鱼嘴、寸滩等部分区域环境宜居性等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环境宜居性 城市热岛 两江新区
下载PDF
江西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
3
作者 陈昊旻 程朋根 《江西科学》 2021年第5期851-857,共7页
江西省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因素,已经成为许多民众日益关心的主题之一。运用熵权法建立2010―2019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分析与评价,使用地理探测... 江西省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因素,已经成为许多民众日益关心的主题之一。运用熵权法建立2010―2019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分析与评价,使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阶段性特征显著,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差异显著,具有较强的“东北-中-西南”方向性特征,其发展受到人口、居住、环境、公共服务、经济五大系统共同影响,且各系统影响强弱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 时空分异 地理探测器 熵值法
下载PDF
环境规制、环境宜居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孔凡文 李鲁波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9-152,共4页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规制、环境宜居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环境宜居性和二者交互后对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面板门...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规制、环境宜居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环境宜居性和二者交互后对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环境规制和环境宜居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有促进作用,二者交互后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但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抑制作用;环境宜居性在环境规制驱动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门槛效应,随着环境宜居性的提高,环境规制的驱动效果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基于此,提出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环境宜居性 高质量发展 杜宾模型 门槛模型
原文传递
新石器时代榆林东北部环境宜居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昌悦 聂跃平 +2 位作者 于丽君 朱建峰 潘玉青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2-70,共9页
针对榆林东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环境宜居性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SOFM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聚落等级进行划分,结合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距水系距离、植被覆盖度等因子,构建指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遗址大都分布在海拔1 000~1 2... 针对榆林东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环境宜居性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SOFM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聚落等级进行划分,结合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距水系距离、植被覆盖度等因子,构建指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遗址大都分布在海拔1 000~1 200m、坡度3~9°、距水系距离为0~800m、坡向为阳坡以及植被覆盖度较好的区域,一级聚落均分布在古代环境宜居性较高的区域。与仅使用地形因子建立的指数模型相比,加入植被覆盖度和聚落等级因子的模型对不宜居的沙漠和遗址分布空白区域划分的宜居性等级低,对遗址分布密集的宜居区域划分的宜居性等级高,宜居性等级划分结果与各等级遗址密度分布的客观事实更为吻合,综合因子模型对区域宜居性等级划分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 指数模型 古代环境宜居性 聚落等级 植被覆盖度
原文传递
四川省古城镇传统遗韵保护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红 《山西建筑》 2015年第34期4-6,共3页
结合实例解读了四川省古城镇传统遗韵的特征,分析了城镇建设对古城镇传统遗韵造成的负面影响,针对性提出宜保护宜居住的举措,以此实现保护与宜居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 古城镇 传统遗韵 宜居性居住环境
下载PD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and the Suitability Degree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Mid-southern Liaoning Urban Agglomerations,China,in Relation to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7
作者 ZHANG Xue DENG Chuanbin YOU Zhe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4期850-859,共10页
Human settlement is a necessary factor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The scientific assessments of the natural suitabilit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human settlements contribute to addressing the discord between eco... Human settlement is a necessary factor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The scientific assessments of the natural suitabilit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human settlements contribute to addressing the discord betw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ste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Building upon established methods for assessing human settlement suitability,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natural suitabilit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mid-southern Liaoning.Based on this exploration,the suitability of the degree of human settlements for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study area from 2000 to 2020 was calculated.The results revealed three important points.(1)Nearly one-fifth of the study area,the area around the offshoot of Changbai Mountain,is a critically suitable area.More than half of this area,generally the buffer zone connecting the Liaohe Plain and the offshoot of Changbai Mountain,is generally suitable for human settlements.The proportion of suitable areas is only 25.53%,mostly on the Liaohe Plain along the Liaodong Peninsula by the Yellow Sea.(2)The overal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uman settlement exhibits a pattern that is moderate-low in the middle and high on both sides;and higher in the southern part and lower in the northern part.(3)The human settlement suitability degree is higher in the western regions and lower in the eastern regions,with Shenyang and Panjin in the west having the highest suitability,while Benxi in the east exhibits the lowest habitat suitability.From 2000 to 2020,except for Shenyang and Panjin where suitability remained constant,the suitability degree of other cities has improved.Among them,Dandong experienced the most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ui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itability of human settlements suitability degree mid-southern Liaoning urban agglomerations
原文传递
A GIS-based Study on Sustainable Human Settlements Functional Division in China 被引量:2
8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1 位作者 游珍 赵延德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0年第4期331-338,共8页
在中国1km×1km栅格尺度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类评价和分县尺度人口空间集聚程度分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分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确立了中国可持续的人居功能分区评价模型,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居... 在中国1km×1km栅格尺度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类评价和分县尺度人口空间集聚程度分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分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确立了中国可持续的人居功能分区评价模型,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居功能分区方案。研究表明:中国可持续的人居功能分区空间分布呈现东南半壁优于西北半壁的格局;人居功能强可持续地区面积约139.75×104km2,占国土面积的14.66%,相应人口4.3亿,接近总人口的1/3,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黄淮海平原以及东北平原的部分地区;人居功能较强可持续地区面积约193.61×104km2,占国土面积的1/5,相应人口3.2亿,接近总人口的1/4,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山东半岛等地;可持续地区面积210.19×104km2,约占国土面积的22%,相应人口3.7亿,占总人口的28.24%,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零星见于藏东南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等地区;较弱可持续地区,面积约145.85×104km2,占国土面积的15.30%,人口1.4亿,约占总人口的11%,零散分布于黄土高原、川滇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弱可持续地区面积约263.86×104km2,约占国土面积的27.68%,相应人口0.4亿,接近总人口的3%,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荒漠以及川滇高原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settlements functional division natural environment suitability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and shrinking GIS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