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理性视阈下的环境法哲学体系 被引量:7
1
作者 苟正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6-193,共8页
环境法作为新兴法律部门,尤其需要对其部门法哲学体系展开研究。环境法的生命力不在于单纯的"理论理性"及概念思辨,而是不断保持对现实世界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实践理性是环境法哲学的基本立场。实践面向的环境法学认识论,需要... 环境法作为新兴法律部门,尤其需要对其部门法哲学体系展开研究。环境法的生命力不在于单纯的"理论理性"及概念思辨,而是不断保持对现实世界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实践理性是环境法哲学的基本立场。实践面向的环境法学认识论,需要摆脱生态中心与人类中心、"主客一体"与"主客二分"的二元对立,通过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履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践面向的环境法学价值论,需要在遵循"价值"和"法的价值"一般性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保护实践的需要,适当地对传统法律价值观予以突破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哲学 部门法哲学 实践理性 可持续发展伦理观
下载PDF
认真对待环境法哲学与环境法解释学 被引量:8
2
作者 方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3-102,共10页
如果认为环境法学由环境法哲学、环境法解释学及环境法史三大学科组成,则其中的环境法哲学与环境法解释学对环境法学科与环境法治建设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环境法哲学与环境法解释学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环境法解释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如果认为环境法学由环境法哲学、环境法解释学及环境法史三大学科组成,则其中的环境法哲学与环境法解释学对环境法学科与环境法治建设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环境法哲学与环境法解释学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环境法解释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环境法哲学也是一种广义上的环境法解释学,狭义的环境法解释学仅由立法解释学、执法解释学及司法解释学组成,不包括环境法哲学。环境法哲学与环境法解释学的理念以及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与民法哲学和民法解释学存在不少差异,由此导致民法学者所理解的世界与环境法学者所理解的世界有着诸多不同,民法学者与环境法学者之间的对话产生了不少争议。环境法哲学对推动传统法学科及传统部门法的生态化创新变革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环境法解释学学科建设具有艰巨性与长期性。在生态文明时代,当下中国及全球面临巨大的环境资源压力。展望未来,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应在传统民法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生态化变革建设。而目前中国的环境法学科与环境法治建设不仅迫切需要科学理性的环境法哲学观做思想指引,更迫切需要公平完善的环境法制度做行为规范,相应地尤其需要令人信服的环境法解释学做环境执法与环境司法的依据路标。因此,环境法学者没有理由不去认真对待环境法哲学与环境法解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哲学 环境法解释学 民法哲学 民法解释学 绿色民法典
下载PDF
论实践理性的环境法哲学观——基于当代环境法哲学中三个重要命题的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方印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4-52,共9页
环境法哲学的首要问题是环境伦理问题。环境伦理价值的丰富性、冲突性、选择性特征要求环境伦理价值的最基本的规范性表达是环境权利,但是,环境法的制度构建在内容上更多的是要细致而全面地规定社会主体的环境义务,这一义务是必要的和... 环境法哲学的首要问题是环境伦理问题。环境伦理价值的丰富性、冲突性、选择性特征要求环境伦理价值的最基本的规范性表达是环境权利,但是,环境法的制度构建在内容上更多的是要细致而全面地规定社会主体的环境义务,这一义务是必要的和有限的。在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政策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适度污染的公共政策"。实践理性的环境法哲学观本质上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法哲学观,是一种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有机统一,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的法哲学观,是一种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指导方法。在明白实践理性的环境法哲学观本质的基础之上,将其运用于我国环境法制建设有其必要性、可能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哲学 环境伦理 环境权利 环境义务 实践理性 立法指导
下载PDF
环境法哲学视野下的环境诉权 被引量:2
4
作者 朱伯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98,共5页
基于环境法哲学认识论,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综合体。作为环境诉权实体法根基的环境权是一种开放性的权利而非为人类所独享,应当由人类与自然(环境自身)共同享有。环境对于人类及其自身而言都存在着利益,环境利益分为当代人的环境... 基于环境法哲学认识论,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综合体。作为环境诉权实体法根基的环境权是一种开放性的权利而非为人类所独享,应当由人类与自然(环境自身)共同享有。环境对于人类及其自身而言都存在着利益,环境利益分为当代人的环境私益、环境公益(当代的与后世的)和环境自身利益。环境诉权是环境权利主体的一种程序性权利,包括环境私益诉权、环境公益诉权和环境生态诉权三类。环境公益诉权旨在预防和救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环境生态诉权是为了有效地保护和救济环境生态法益而赋予生态自身的一种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哲学 环境诉权 环境 环境公益诉权 环境生态诉权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法哲学初探》评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海嵩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38-143,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法哲学初探》一书首次提出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环境法哲学”的初步设想,全面系统地整理了马恩经典著作的环境法律哲学思想,从方法论的视角提出了认识和破解环境法学“哥德巴赫猜想”——“法律能否调整人与自然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法哲学初探》一书首次提出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环境法哲学”的初步设想,全面系统地整理了马恩经典著作的环境法律哲学思想,从方法论的视角提出了认识和破解环境法学“哥德巴赫猜想”——“法律能否调整人与自然关系”命题——的新思路。但是,方法论本身也是需要加以反思的;欲真正解答“法律能否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命题,还必须明确恰当的认识论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环境法哲学 环境法 人与自然关系 方法论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野下的环境法学理论创新 被引量:17
6
作者 吕忠梅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7,共1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新时代环境法学理论创新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中国50年的环境法治实践为研究对象,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厘清环境法的哲学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类观、自然观,...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新时代环境法学理论创新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中国50年的环境法治实践为研究对象,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厘清环境法的哲学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类观、自然观,为创设人与自然共同体规则提供人性标准假设和调整范围基石;创新环境法律关系理论,明确其主体的间接互动性、社会关系二次调整性、法律规范多元性的外在表征,及承认自然的主体性而重构主客体关系的本质特征;创新法律体系理论,发现环境法学的领域性学科属性,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法”与“领域法”双重结构,明确作为“重要立法领域”且已形成的生态环境立法体系的独立地位,建立处理环境法内外部关系的学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环境法哲学 环境法治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法 关系生态环境立法体系
下载PDF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启示——评《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法哲学初探》
7
作者 吴舒颖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I0016-I0017,共2页
随着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我国的环境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其中,法制手段作为规范环保行为、强化生态意识的保障措施,在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 随着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我国的环境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其中,法制手段作为规范环保行为、强化生态意识的保障措施,在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的思想体系,为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为此,我国环境法制的优化完善应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科学规划、系统构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李可编著、法律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法哲学初探》一书,针对马克思恩格斯在环境法律体系构建方面的哲学观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汇总分析其关于环境法的哲学立场、实施路径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环境法哲学的新构想,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环境法治建设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出版社 环境法哲学 环境法制建设 法律体系构建 生态马克思主义 实施路径 生态文明战略 系统构建
原文传递
实践理性视阈下的环境法哲学体系
8
作者 苟正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11期120-121,共2页
实践理性:环境法哲学的基本立场从法学理论的角度看,法律实践是全部法律思考的起点与归宿,法学研究在本质上也就是围绕法律实践而展开的思考和研究活动。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实践理性:环境法哲学的基本立场从法学理论的角度看,法律实践是全部法律思考的起点与归宿,法学研究在本质上也就是围绕法律实践而展开的思考和研究活动。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理论 法学研究 实践理性 环境法哲学 思考和研究 哲学体系 法律思考 真理性
原文传递
中国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建构初论 被引量:8
9
作者 吕忠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8,共12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新时代环境法学的使命担当。中国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由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指引的环境法哲学体系、以环境法研究成果为基础的环境... 建构中国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新时代环境法学的使命担当。中国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由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指引的环境法哲学体系、以环境法研究成果为基础的环境法理论体系、以“中国表达”为目标的环境法话语体系构成,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学术性、整体性和中国特色。建构中国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理性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中国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 环境法哲学体系 环境法学理论体系 环境法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