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资产评估理论的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枝实 杨茹 《价值工程》 2010年第7期73-74,共2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经济学的发展,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借助资产评估理论进行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能够分析和掌握环境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经济学的发展,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借助资产评估理论进行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能够分析和掌握环境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资源 资产评估 价值计量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时空分异
3
作者 张文睿 孙栋元 +4 位作者 王亦可 杨俊 兰立军 靳虎甲 徐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7-1537,共11页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示驱动因素和空间异质性,并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结果表明:(1)由经济发展带动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综合发展指数由2006年0.29增长至2021年0.65。(2)河西走廊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不同趋势上升,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向磨合阶段升级;协调度经历“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五个阶段。(3)区域空间异质性逐渐发展为减小趋势,2021年空间分布表现出东南部发展优于西北部格局,金昌和张掖逐步成为河西发展优势区域。(4)城市化率、排污总量、节水灌溉面积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发展起到较大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耦合协调模型 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时空演变规律 驱动因素 河西走廊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方法研究
4
作者 尹杨 周毅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针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面临的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等现势需求,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方法。利用U-Net++模型进行变化检测,结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中公益诉讼对目... 针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面临的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等现势需求,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方法。利用U-Net++模型进行变化检测,结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中公益诉讼对目标受损现状、变化情况等相关事实认定的要求,对变化检测图斑进行筛选,作为公益诉讼案件调查的线索或依据;并与已有方法卷积神经网络、U-Net模型进行比较实验;同时,以贵州省检察机关为试点,研发面向公益诉讼的卫星遥感与无人机联动辅助取证平台。结果表明:本方法得到的检测准确度为83.08%,精确度为93.91%,相较其他两种模型在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三个指标上的表现更好;本方法已在贵州省检察机关进行了应用实践。研究成果表明可为检察机关快速发现线索、还原事实真相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资源保护 公益诉讼 遥感影像 深度学习 变化检测 线索发现
下载PDF
城市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综合性规划分析
5
作者 欧阳君华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9期118-120,共3页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有效保护与利用城市的生态环境资源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城市是一个以人群聚集和活动为中心的区域,其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城市生态...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有效保护与利用城市的生态环境资源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城市是一个以人群聚集和活动为中心的区域,其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城市生态环境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规划设计,既是一件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关系到我国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本文对城市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综合性规划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态环境资源 保护利用 综合性规划
下载PDF
坚守青藏高原 攻克冻土难题——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俞祁浩
6
作者 《中国教工》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俞祁浩,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青藏高原科研一线,致力于我国冻土区重大工程冻融灾害整治、防控关键科技难题的攻克,系统研究了冻融灾害孕育和致灾机理,完善了冻土工程长期稳定理论,构... 俞祁浩,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青藏高原科研一线,致力于我国冻土区重大工程冻融灾害整治、防控关键科技难题的攻克,系统研究了冻融灾害孕育和致灾机理,完善了冻土工程长期稳定理论,构建了冻融灾害防控保障技术体系,为我国冻土工程理论发展和引领国际冻土工程技术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1.43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生态环境资源 冻土工程 科技难题 科研一线 致灾机理 冻土区 博士生导师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一行专家 赴省水科院调研
7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8月3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明义、副主任斐万胜等专家一行赴省水科院水利科技试验研究中心调研。张明义一行先后参观了省水科院工程冻土重点实验室、水利新技术试验室、国家级灌溉... 8月3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明义、副主任斐万胜等专家一行赴省水科院水利科技试验研究中心调研。张明义一行先后参观了省水科院工程冻土重点实验室、水利新技术试验室、国家级灌溉试验站、节水展馆、科技成果展厅等,详细了解省水科院近年来有关冻土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对省水科院在水工建筑物抗冻害研究、水力学新技术研究和冻土观测试验条件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 科学研究成果 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水科院 生态环境资源 灌溉试验站 冻土工程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预测
8
作者 刘玒玒 刘书芳 李新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升高,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口子系统发展水平缓慢上升,经济子系统发展起点较低但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起点相对较高但波动较大,且除水资源子系统外,甘肃片区指标优于青海片区。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协调度等级波动上升已达到中级协调;各地区增速具有异质性,南部增速最快,西北部次之,中部最慢。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逐渐由中级协调升至良好协调等级,且甘肃片区协调度略高于青海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预测 祁连山地区
下载PDF
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同步开发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隗合明 余明刚 +1 位作者 周军 李英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73-77,82,共6页
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面对21世纪我国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矿业的基础地位仍必须加强,为我国今后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同时还产生... 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面对21世纪我国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矿业的基础地位仍必须加强,为我国今后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同时还产生了环境的负面效应。如采矿、选矿、冶炼中产生大量的废渣(废石和尾矿)、废水和废气,对周围甚至更大范围的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包括重金属、侵蚀性物质、有毒化学物质及放射性污染。又如开矿需要剥离岩土和地表植被,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此外,矿产资源的开发还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如地面坍塌、地面沉降、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泥、水土流失等。大量资料表明,有的地区因矿产资源开发而破坏、污染环境和造成地质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已抵消甚至超过了矿产经济效益,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必须解决好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迄今未得到很好解决。根据目前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的问题和经验,笔者提出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同步开发的一体化思路。即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①建立绿色矿业开发模式,保证区域生态环境容量、社会价值与矿产开发规模、速度和经济价值的协调性;②实行生态环境有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生态环境资源 同步开发 绿色矿业
下载PDF
国家“十三五”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框架设计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金南 许开鹏 +1 位作者 王晶晶 王夏晖 《环境保护》 CSSCI 2016年第8期22-25,共4页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十三五"时期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本文阐述了构建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十三五"时期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本文阐述了构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的现实意义,回顾了我国在资源环境生态领域红线管理的实践经验,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了"资源利用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框架,并提出了推进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体系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 资源环境生态红线 资源消耗上限 环境质量底线 生态保护红线
下载PDF
新疆乌恰幅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与生态环境资源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佳 方维萱 +2 位作者 王磊 刘增仁 郝贵宝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329,共7页
乌恰幅位于新疆南部,地处干旱大陆性气候区,为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对乌恰幅划分了9个一级类型和18个二级类型的土地利用现状,并根据土壤系统分类学,划分了14种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山地区、山前冲洪积扇区、河流阶地区和工矿区等... 乌恰幅位于新疆南部,地处干旱大陆性气候区,为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对乌恰幅划分了9个一级类型和18个二级类型的土地利用现状,并根据土壤系统分类学,划分了14种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山地区、山前冲洪积扇区、河流阶地区和工矿区等处,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对工矿区土壤类型定义为扰动人为新成土,其原生土壤在自然因素的风化作用和人为因素的促进下,形成系列酸性次生矿物。金属矿区的土壤主要受Pb、Zn、Sr等的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退化;非金属矿区煤系地层中富含高有机质、钾和硫等营养成分,对于土壤生境具有正向效应的改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类型 生态资源环境 乌恰县
下载PDF
深圳笔架山公园生态环境资源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廖文波 王勇军 +2 位作者 康杰 金建华 崔大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82-91,共10页
深圳笔架山公园位于深圳福田区北部,面积146hm2。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地貌以低山为主,出露的地层震旦系地层;植被以次生人工林主;野生维管植物129科382属563种,栽培植物88科262属409种,其中有药用、食用、景观植物资源等,重... 深圳笔架山公园位于深圳福田区北部,面积146hm2。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地貌以低山为主,出露的地层震旦系地层;植被以次生人工林主;野生维管植物129科382属563种,栽培植物88科262属409种,其中有药用、食用、景观植物资源等,重要的资源植物有山苍子、鱼腥草、草珊瑚、余甘子、阔叶猕猴桃、蕨、绿苋菜、黄鹌菜、山莴苣、铁线蕨、酒饼叶、绒楠、假苹婆、紫玉盘等。野生动物区系方面,有昆虫14目、100科、340属、437种;两栖类4科、5属、9种;爬行类动物23种,隶属3目、10科、18属;鸟类81种,隶属12目、31科、58属;兽类13种,隶属5目、9科、10属。笔架山公园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包括地貌,水体,植被等景观资源,景观多样性极具特色,由3个特色部分组成:山地森林;传统园林;中部是山体至山麓至草坪的过渡带。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自然风格、生态风光相结合的特点。自然景观分可划分为2大片区,即:郊野山地森林景区、传统园林休闲景区。调查问卷表明游客对公园的状况基本满意,同时提出了很多的宝贵建议,为公园的进一步规划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笔架山公园 生态环境资源 综合生态评价
下载PDF
开发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资源影响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菊 房春生 +2 位作者 刘殊 于连生 杜尧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59,共4页
在对开发建设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本文尝试从补偿价值的角度利用价值分析的方法论证开发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价值补偿问题.该方法全面地评价了工程建设总体价值与生态环境损失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强调了生态... 在对开发建设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本文尝试从补偿价值的角度利用价值分析的方法论证开发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价值补偿问题.该方法全面地评价了工程建设总体价值与生态环境损失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强调了生态环境价值损失在总体评价中的中心地位.文中提出了生态环境可行性指标a作为判断建设项目可行性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资源 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可持续发展 补偿价值 价值分析 建设工程
下载PDF
黑河中游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济世 康尔泗 +2 位作者 赵爱芬 蓝永超 陈仁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7-213,共7页
黑河流域水资源产生于南部祁连山区,主要消耗于中游农业灌溉区。对黑河流域水文资料分析计算发现,流域出山水资源量多年变化比较稳定,最枯年和最丰年水资源量之比为1∶2,丰枯变化幅度与长江以南丰水河流相当。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2.31&#... 黑河流域水资源产生于南部祁连山区,主要消耗于中游农业灌溉区。对黑河流域水文资料分析计算发现,流域出山水资源量多年变化比较稳定,最枯年和最丰年水资源量之比为1∶2,丰枯变化幅度与长江以南丰水河流相当。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2.31×108m3/a,近10年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稳定在34×108m3/a以上,仅中游地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达120%左右。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紧缺线为1000~1700m3/a,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反复转化多次重复利用的特点,用这个指标无法全面评价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安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中游 资源开发利用 资源生态环境安全
下载PDF
生态环境资源定价与补偿机制设计:一种实物期权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汤吉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0,共4页
本文区分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生态环境资源的定价与补偿机制的关系。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生态环境资源有不可逆性,往往会产生沉淀成本,由此产生期权价值,难以依靠传统的边际成本定价实现生态环境资源补偿,往往造成资源投资补偿不足... 本文区分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生态环境资源的定价与补偿机制的关系。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生态环境资源有不可逆性,往往会产生沉淀成本,由此产生期权价值,难以依靠传统的边际成本定价实现生态环境资源补偿,往往造成资源投资补偿不足。如果生态环境资源具有完全可逆性,那么就不会存在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问题。正是由于生态资源环境具有显著的不可逆性,沉淀成本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未来不确定性的条件下,需要考虑期权价值对生态环境资源定价的影响,从而发现资源定价的根本原则在于生态环境资源价格中需要包括期权价值,特别是资源消耗导致未来资源消耗的减少。否则,由于期权价值没有进入生态环境资源价格里,很容易造成过度或掠夺开采生态资源。因此,合理的生态环境资源定价是建立生态环境资源补偿机制最根本的制度保障,也是市场完善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资源 沉淀成本 期权价值 补偿机制
下载PDF
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莎 高栗 +3 位作者 石昌智 刘颖辉 杨冰 曾向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2-24,共3页
保护和改善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根据流域(或区域)生态学系统原理,结合洞庭湖流域存在的生态及环境问题,提出了流域生态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和改善的初步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 生态学系统原理 流域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资源 环境容量 资源涵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其资源与生态环境效应机制 被引量:112
17
作者 李双成 赵志强 王仰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70,共8页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速度过快、地域差异显著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特征。城市化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受到影响或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出现了耕地资源流失、水资源稀缺、能源压力、城市环境污染...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速度过快、地域差异显著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特征。城市化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受到影响或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出现了耕地资源流失、水资源稀缺、能源压力、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城市区域生态占用扩大等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表覆被变化、城市生物多样性损失以及城市水土资源等问题,但多侧重单要素、单城市、单学科研究,缺乏多尺度机理性的研究。鉴于此,提出若干未来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方向与议题,归纳为:(1)中国城市化过程多尺度定量模拟与监测研究;(2)阐明城市化影响下地表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相互作用的机理;(3)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下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可能情景及其风险评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过程 资源生态环境效应 研究动态 中国
下载PDF
推进“双碳”目标与生态环境资源目标协同的思考 被引量:9
18
作者 丛晓男 王丽娟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21期33-36,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双碳”战略实施为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资源循环节约利用工作提供了新的抓手。应坚持系统观念,深刻把握减污降碳相互协同、降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双碳”战略实施为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资源循环节约利用工作提供了新的抓手。应坚持系统观念,深刻把握减污降碳相互协同、降碳增汇与生态保护相互耦合、降碳与资源循环节约利用相互促进三大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双碳”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资源产生的新的负面影响,加快建立从目标协同到措施协同、体制机制协同的完整协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双碳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资源 协同
下载PDF
锦屏二级水电站减水河段生态环境资源价值核算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华丽 张建强 贺志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6913-6914,6926,共3页
以自然资源补偿价值为依据,对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减水河段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是水文环境的变化。该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将会导致减水河段鱼类资源生产损失。运用生产力变化法核算出主要因子的价值损失... 以自然资源补偿价值为依据,对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减水河段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是水文环境的变化。该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将会导致减水河段鱼类资源生产损失。运用生产力变化法核算出主要因子的价值损失,结果表明,减水河段水环境变化导致的鱼类资源损失至少为80万-120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减水河段 生态环境资源 价值核算 锦屏二级水电站
下载PDF
渤海内主要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谭映宇 张平 +1 位作者 刘容子 周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2,共6页
为了定量研究渤海主要海湾海洋资源和生态承载状态,有效利用渤海海洋资源,本文建立了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对渤海内三个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5-2008年三湾均处... 为了定量研究渤海主要海湾海洋资源和生态承载状态,有效利用渤海海洋资源,本文建立了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对渤海内三个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5-2008年三湾均处于超载状态,其中,莱州湾承载压力最大,承载力值偏低,渤海湾和辽东湾承载力值略好。通过分析,渤海内三湾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面临较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因此,必须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大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逐步恢复污染海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环境纳污功能,才能有效提高渤海生态环境整体承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 状态空间评价模型 渤海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