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环境生物学效应
1
作者 张教海 吴勇刚 +2 位作者 王孝刚 别墅 夏松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31-33,共3页
通过对油菜-棉花、小麦-棉花和马铃薯-棉花3种种植模式下的直播棉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效益的分析,明确了播期早晚对直播棉产量影响较大,随播期推迟,子棉日均减产18.75 kg/hm^2,棉田收益马铃薯-棉花模式最高,小麦-棉花模... 通过对油菜-棉花、小麦-棉花和马铃薯-棉花3种种植模式下的直播棉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效益的分析,明确了播期早晚对直播棉产量影响较大,随播期推迟,子棉日均减产18.75 kg/hm^2,棉田收益马铃薯-棉花模式最高,小麦-棉花模式最低。与小麦前茬相比,油菜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环境效果好,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高,容重低。土壤真菌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油菜-棉花、小麦-棉花和马铃薯-棉花3种模式OTU数分别为976、803、715个;3种模式共有OTU数为208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模式 环境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毒死蜱的环境生物学效应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余凯敏 冯为民 +3 位作者 李国超 张家禹 刘丽丽 闫艳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5-230,共6页
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以后,毒死蜱作为其替代品逐渐开始大规模应用。毒死蜱在水中降解缓慢,因此在水中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及其他生物造成潜在危害。为探究低浓度毒死蜱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其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 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以后,毒死蜱作为其替代品逐渐开始大规模应用。毒死蜱在水中降解缓慢,因此在水中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及其他生物造成潜在危害。为探究低浓度毒死蜱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其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生长周期的影响。为探究高浓度毒死蜱的生物毒性,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不同浓度的毒死蜱(0、1.0、2.0、3.0和4.0ppm)中60 h,发现毒死蜱能导致斑马鱼胚胎的死亡和严重畸形,并且胚胎存活率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畸形率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最后,检测了毒死蜱处理后斑马鱼胚胎中5种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毒死蜱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高浓度毒死蜱会影响斑马鱼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环境生物学效应 斑马鱼胚胎 神经发育毒性 内分泌干扰效应
下载PDF
包膜尿素对玉米和小麦的生物学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淑香 赵林萍 +3 位作者 八木一行 宝川靖和 宋永林 张振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6-1091,共6页
应用渗滤池研究了褐潮土不同用量包膜尿素(POCU)和普通尿素对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包膜尿素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小麦收获期土壤残留氮也明显高于普通尿素处... 应用渗滤池研究了褐潮土不同用量包膜尿素(POCU)和普通尿素对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包膜尿素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小麦收获期土壤残留氮也明显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玉米的氮肥利用率(55%~140%)明显高于小麦(29.96%~45.26%)。在每季作物施尿素和包膜尿素N100~225kg/hm^2的条件下,地下水淋溶损失的硝态氮量只占施肥量的0.43%~1.12%,表明在目前施肥水平下,中国北方实行的小麦-玉米轮作制,一般不存在化肥氮素的淋溶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玉米 小麦 生物学环境效应
下载PDF
Sm-Gly-VB_6对Pb-Cd胁迫下五种树木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青 黄晓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1-203,221,共4页
采用叶圆片法研究了模拟 Pb- Cd胁迫污染对 5种树木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Pb- Cd胁迫 ( Pb70 0 m g·L-1 ,Cd2 0 m g/ L)使 5种树木的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叶片内 Pb和 Cd的富集量均产生明显变化。... 采用叶圆片法研究了模拟 Pb- Cd胁迫污染对 5种树木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Pb- Cd胁迫 ( Pb70 0 m g·L-1 ,Cd2 0 m g/ L)使 5种树木的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叶片内 Pb和 Cd的富集量均产生明显变化。经 Sm- G ly-VB6处理的 5种树木 ,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幅明显减小 ,说明 Sm- G 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Pd-Cd复合胁迫 Sm-Gly-VB6 生理生化指标 重金属污染 环境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离子束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丽芳 李红 余增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99-304,311,共7页
低能离子在生命科学中应用是首先在中国兴起的。1986 年,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研究了低能离子对生物的诱变效应,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植物育种。现在,离子注入技术已被应用于生物改良、生命起源和进化以及环境辐射生物学效应等多个理... 低能离子在生命科学中应用是首先在中国兴起的。1986 年,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研究了低能离子对生物的诱变效应,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植物育种。现在,离子注入技术已被应用于生物改良、生命起源和进化以及环境辐射生物学效应等多个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其中,在植物遗传转化、创造新种质资源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通过离子束介导转化法获得了高蛋白小麦、高光效水稻,抗病小麦、水稻、棉花新品系。通过诱变技术获得了多穗型玉米、无融合生殖水稻,9 个高产优质水稻和小麦新品种。随着离子束生物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细胞融合和遗传操作等分子生物学领域也将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生物改良 生命起源 环境辐射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Nanoprobes in biomedical detection 被引量:1
6
作者 Yawei Zhao Changling Zou +1 位作者 Hongkang Zhao Lina Zha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55-263,共9页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have threatened human health. Investigating the biomedical effects of nanomaterials can help to solve these environmental safety issues. In studies 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have threatened human health. Investigating the biomedical effects of nanomaterials can help to solve these environmental safety issues. In studies on the biomedical effects of nanomaterials, several types of novel nanoscale probes that allow reliable, sensitive, accurate and rapid biomedical detection have emerged. We summariz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ree categories of these nanoprobes, including noble metal nanocluster probes, carbon-based nanostructured probes, and unnatural amino acid-based probes. Besides reviewing the utility of different nanoprobes in cell imaging and protein detection, we also discus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nanoprobe detection. Perspectives of novel nanoprobe design based on molecular details of biomedical detection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MATERIALS NANOPROBES biomedical detection environmental safe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