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修复效果的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足迹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文晓 夏天翔 +4 位作者 张丽娜 贾晓洋 朱笑盈 梁竞 蔡敏琦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67-2377,共11页
为定量评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基于北方某焦化厂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和阻隔通风技术的实际修复效果,计算了该工程各阶段的环境足迹及相对贡献,阐明了其主要来源,并对这两种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和基于污染物含量... 为定量评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基于北方某焦化厂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和阻隔通风技术的实际修复效果,计算了该工程各阶段的环境足迹及相对贡献,阐明了其主要来源,并对这两种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和基于污染物含量变化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达到修复目标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环境足迹占比仅在1%左右,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63.39%、93.02%、72.82%和71.08%,低风险区阻隔通风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35.40%、6.77%、26.26%和27.74%;原位热脱附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消耗量约为阻隔通风技术的49.70倍,温室气体排放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为阻隔通风技术的6.32~10.30倍.研究显示:天然气使用、电能消耗和现场机械设备使用是该工程环境足迹的主要来源,在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中苯的环境足迹强度高于苯并[a]芘,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强度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基于污染物含量降低情况的环境足迹强度对量化原位热脱附技术的环境足迹适用性较好,而基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适用于阻隔通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足迹分析 原位热脱附 阻隔通风 温室气体排放 可持续修复
下载PDF
基于SEFA方法的异位土壤修复环境足迹分析——以某钢铁厂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桑春晖 杨欣桐 +1 位作者 李香兰 张红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459-5467,共9页
以安徽省合肥市某钢铁污染场地为例,采用SEFA工具计算和对比复合污染土壤异位组合修复方案的环境足迹.方案一:淋洗+化学氧化+水泥窑;方案二:稳定化+化学氧化+热脱附+异地填埋;方案三:生物降解+稳定化.结果表明,3种修复方案环境足迹存在... 以安徽省合肥市某钢铁污染场地为例,采用SEFA工具计算和对比复合污染土壤异位组合修复方案的环境足迹.方案一:淋洗+化学氧化+水泥窑;方案二:稳定化+化学氧化+热脱附+异地填埋;方案三:生物降解+稳定化.结果表明,3种修复方案环境足迹存在一定差异.当重点关注能源和空气污染两个绿色可持续修复核心要素时,方案三环境足迹最小,能源消耗总量21808万MJ,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1.73万tCO_(2)e;修复1m^(3)有机污染土壤的环境足迹整体表现为化学氧化<生物降解<异位热脱附,化学氧化、生物降解和异位热脱附三种修复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为0.05、0.09和0.17tCO_(2)e/m^(3),能源消耗量分别为949.55,1677.54,3049.11MJ/m^(3).修复1m^(3)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异地填埋技术的环境足迹最小,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最低;稳定化修复技术在空气污染物排放方面环境足迹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化学氧化 生物降解 环境足迹分析
下载PDF
合肥某污染场地修复过程的环境足迹核算及不确定性研究
3
作者 田平 朱于红 +5 位作者 杜耀 田明鑫 陈彩成 杨尚源 徐文菲 周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5-1520,共6页
以安徽合肥某典型污染地块的修复实践为例,采用环境足迹分析电子表格(SEFA)对修复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环境足迹核算,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核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修复工程的能源消耗量为6375万MJ,95%的置信区间为5039.6... 以安徽合肥某典型污染地块的修复实践为例,采用环境足迹分析电子表格(SEFA)对修复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环境足迹核算,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核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修复工程的能源消耗量为6375万MJ,95%的置信区间为5039.62万~7694.36万MJ,变异系数为4.95%;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为4497.5 t(以CO_(2)当量计),95%置信区间为3572.12~5335.16 t,变异系数为4.40%,说明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不确定性分析表明,材料用量、设备运行时长、运输距离等参数详细记录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的重要途径。为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过程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将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纳入土壤修复评估指标,建设碳足迹数据库,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环境足迹评估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利用 土壤修复 环境足迹分析 碳排放 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