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盟环境附属协定的法律框架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熊黎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129-135,共7页
当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寻求平衡成为中国—东盟共同追求的目标。由于区域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中国—东盟的环境合作法律实践依旧停留在"软法"层面,缺乏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为适应... 当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寻求平衡成为中国—东盟共同追求的目标。由于区域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中国—东盟的环境合作法律实践依旧停留在"软法"层面,缺乏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为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东盟应就环境安全合作问题签订环境附属协定,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协定》框架内构建符合双方发展需求的环境合作法律体系,以形成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安全合作 环境附属协定 环境法律体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对外投资中的环境附属协定模式——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雅妮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9-195,共7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国际投资实务中出现因环境问题导致投资失败的实例,国际投资法也呈现出借助多边贸易和投资体系应对环境问题的趋势。"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中国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但已有的中国—东...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国际投资实务中出现因环境问题导致投资失败的实例,国际投资法也呈现出借助多边贸易和投资体系应对环境问题的趋势。"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中国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但已有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存在区域环境法律缺乏拘束力、执行力低下等不足,阻碍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应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环境附属协定模式,在实体内容上,环境附属协定应包括环境保护水平、环境监督措施等典型条款;在程序问题上,环境附属协定应引入专门的环境争端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 国际投资法 环境附属协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