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形狭缝过热气传热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增辉 刘瑞兰 +2 位作者 贾斗南 苏光辉 秋穗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97-700,共4页
对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过热气流过电加热的环形狭缝进行了换热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环形狭缝中的过热气热交换参数与普通圆管有着显著的不同 ,随着狭缝间隙的减小 ,狭缝中的换热得到了增强 ;当内、外管热流密度相等时 ,内管换热系数... 对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过热气流过电加热的环形狭缝进行了换热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环形狭缝中的过热气热交换参数与普通圆管有着显著的不同 ,随着狭缝间隙的减小 ,狭缝中的换热得到了增强 ;当内、外管热流密度相等时 ,内管换热系数大于外管换热系数 ,并且此时环形狭缝的换热能力最强 .应用试验结果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拟合出适合试验数据的经验关系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试验 环形狭缝 过热气 多元线性回归 狭缝传热 换热系数 换热能力
下载PDF
环形狭缝通道内沸腾换热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瑞兰 贾斗南 +2 位作者 王增辉 苏光辉 秋穗正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8-243,共6页
对环形狭缝间隙为 1 0mm ,低质量流量下 ,狭缝内流动沸腾换热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以去离子水为工质 ,实验压力范围为 :1 5 5~ 3 72MPa,质量流量的范围是 :9 5 3~ 1 9 65kg/h。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1 以Jens lottes公式对... 对环形狭缝间隙为 1 0mm ,低质量流量下 ,狭缝内流动沸腾换热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以去离子水为工质 ,实验压力范围为 :1 5 5~ 3 72MPa,质量流量的范围是 :9 5 3~ 1 9 65kg/h。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1 以Jens lottes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 ,得到的公式中的系数明显增大 ,而以Chen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 ,得到的公式中的系数则有所减小 ,说明此时环形狭缝间隙内的流动沸腾换热很可能是泡核沸腾和两相强制对流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 在实验所做的参数范围之内 ,内管的传热系数比外管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换热 环形狭缝 低质量流量 传热特性 实验研究 核反应堆 热工水力学
下载PDF
环形狭缝通道中单相水对流换热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瑞兰 王增辉 +1 位作者 苟军利 贾斗南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9-234,239,共7页
采用k kL u v紊流模型 ,对环形狭缝通道中水的流动与换热的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 ,将计算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
关键词 环形狭缝通道 单相水对流换热 数值计算 换热特性 蒸汽发生器 传热
下载PDF
环形狭缝中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苏顺玉 黄素逸 王晓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2-444,共3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沸腾传热特性的各种因素,以间隙为 1 mm~2 mm的环形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给出了三种计算环形狭缝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准则关系式。分别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影响狭缝中沸腾传热的...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沸腾传热特性的各种因素,以间隙为 1 mm~2 mm的环形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给出了三种计算环形狭缝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准则关系式。分别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影响狭缝中沸腾传热的关键因素,确定了可以用来预测该实验范围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的准则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狭缝 流动沸腾 传热特性 准则关系式
下载PDF
环形狭缝通道内气液两相环状流流动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兴华 王启杰 +1 位作者 陆震 徐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5,共7页
建立了环形狭缝通道内气液两相环状流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计及环状流气芯流动的可压缩性、气液两相间的相滑移、气相对液滴的夹带作用等因素 .考察了两相流质量流量和干度对压降、液滴速度相对变化和狭缝喉部气芯通流面积的影响 .用建立... 建立了环形狭缝通道内气液两相环状流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计及环状流气芯流动的可压缩性、气液两相间的相滑移、气相对液滴的夹带作用等因素 .考察了两相流质量流量和干度对压降、液滴速度相对变化和狭缝喉部气芯通流面积的影响 .用建立的理论模型对空气 -水两相环状流通过环形狭缝的两相压降进行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压降 气液两相环状流 流动特性 环形狭缝通道 热换器 泄漏流动 传热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流经环形狭缝通道的流动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斌 王启杰 +1 位作者 罗来勤 杨小琼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5-240,共6页
An experimental study is made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wo-phase mixture of air and water flowing through the annular passage with three different clearances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It is pointed out ... An experimental study is made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wo-phase mixture of air and water flowing through the annular passage with three different clearances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wo phase pressure drop is related to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annular narrow passage.A two-phase pressure drop correlation,which takes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annular narrow passage into account,is propsed by applying the separated flow model.The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correlatio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狭缝 气液两相流 流动特性 两相流 换热器
下载PDF
环形狭缝通道内环状流模型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瑞兰 贾斗南 +1 位作者 王增辉 苟军利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8-324,370,共8页
对环形狭缝通道内的环状流建立了分离流模型。应用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 ,加上相应的边界条件和使方程组封闭的经验关系式 ,对环形狭缝通道的内、外液膜厚度、液膜内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 ,以及内。
关键词 环形狭缝通道 环状流模型 数值分析 换热系数
下载PDF
环形狭缝通道内干涸点及其位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亮 王晓墨 +1 位作者 苏顺玉 黄素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4-46,共3页
以蒸馏水为工质 ,对压力范围为 2 .0~ 4 .0MPa ,质量流量 5~ 1 8kg/h ,间隙为 1mm的环形狭缝通道中的流动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影响干涸点 (DO点 )的界限含气量及其位置 (Lcr)的有关因素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技术整理试验数... 以蒸馏水为工质 ,对压力范围为 2 .0~ 4 .0MPa ,质量流量 5~ 1 8kg/h ,间隙为 1mm的环形狭缝通道中的流动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影响干涸点 (DO点 )的界限含气量及其位置 (Lcr)的有关因素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技术整理试验数据 ,得到了有关干涸区传热特性的经验公式 ,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误差为± 1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气-液两相流 干涸点 环形狭缝 经验关系式
下载PDF
环形狭缝通道内干涸后传热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增辉 贾斗南 +2 位作者 刘瑞兰 苏光辉 秋穗正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高温流体 ,由下向上流过电加热内、外管壁间的环形狭缝 ,对同心竖直环形狭缝进行了干涸后换热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环形缝隙中的干涸后换热 ,与普通环形通道中的换热有着明显不同。试验中发现在相同热流密度下内...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高温流体 ,由下向上流过电加热内、外管壁间的环形狭缝 ,对同心竖直环形狭缝进行了干涸后换热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环形缝隙中的干涸后换热 ,与普通环形通道中的换热有着明显不同。试验中发现在相同热流密度下内管换热能力大于外管。应用Groeneveld公式 ,拟给出适合试验数据的换热公式。在试验的基础上 ,对内外管中较大的热流密度 ,与内外管热流密度的平均值的比值建立变量 ,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建立了适合工程实际应用的环形狭缝通道干涸后传热计算经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狭缝通道 传热 干涸 多元线性回归 去离子水 换热试验
下载PDF
竖直环形狭缝通道内环状流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苟军利 苏光辉 +1 位作者 贾斗南 宋小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259,共7页
对竖直环形狭缝通道内环状流流动沸腾传热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以液膜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为基础,结合汽芯动量方程建立了竖直环形狭缝通道内环状流的数学物理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出了液膜厚度、液膜内的速度分布和温度... 对竖直环形狭缝通道内环状流流动沸腾传热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以液膜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为基础,结合汽芯动量方程建立了竖直环形狭缝通道内环状流的数学物理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出了液膜厚度、液膜内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内-外管的换热系数以及通道内压降值,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流 环形狭缝通道 流动沸腾传热 数学物理模型
下载PDF
环形狭缝膜态沸腾弥散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增辉 贾斗南 +2 位作者 刘瑞兰 苏光辉 秋穗正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117,151,共5页
在 3种不同间隙的同心竖直环形狭缝膜态沸腾试验段中 ,研究了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两相弥散流摩擦压降 ,比较了环形狭缝和圆形通道中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的不同 ,还研究了环形间隙对摩擦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间隙下的环形狭缝内膜态沸... 在 3种不同间隙的同心竖直环形狭缝膜态沸腾试验段中 ,研究了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两相弥散流摩擦压降 ,比较了环形狭缝和圆形通道中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的不同 ,还研究了环形间隙对摩擦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间隙下的环形狭缝内膜态沸腾弥散流摩擦压降可用修正的Sadatomi方法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狭缝 膜态沸腾 弥散两相流动特性 狭缝传热技术
下载PDF
环形狭缝中过冷沸腾空泡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顺玉 黄素逸 王晓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4-816,共3页
以环形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为初始条件,运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对过冷沸腾空泡率的机理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环形狭缝 过冷沸腾 机理模型 空泡率
下载PDF
环形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干涸点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丁国忠 黄素逸 +1 位作者 苏顺玉 舒水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91,共3页
在间隙为1mm和1.5mm的垂直环形通道内,以去离子水为工作介质,对内外管通电加热,进行了环形狭缝通道内干涸点的实验研究,实验压力范围为0.1~0.3MPa,质量流速为6~60kg/(m^2·s).实验得到了不同质量流速对应的热流密度... 在间隙为1mm和1.5mm的垂直环形通道内,以去离子水为工作介质,对内外管通电加热,进行了环形狭缝通道内干涸点的实验研究,实验压力范围为0.1~0.3MPa,质量流速为6~60kg/(m^2·s).实验得到了不同质量流速对应的热流密度及其干涸点位置,并且有可再现性.实验结果表明干涸点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后移.给出了计算环形狭缝通道干涸点的计算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狭缝 流动沸腾 干涸点
下载PDF
环形狭缝通道内流固耦合传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14
作者 张化福 张秋翔 +1 位作者 李双喜 蔡纪宁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
建立了流固耦合传热的数值分析模型,求解得到了流固耦合传热性能如温度、传热系数、摩擦系数、汽相体积分数沿换热元件轴向变化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传热性能有被强化的趋势;相变之前,传热性能与热流密度的无关,相变之后... 建立了流固耦合传热的数值分析模型,求解得到了流固耦合传热性能如温度、传热系数、摩擦系数、汽相体积分数沿换热元件轴向变化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传热性能有被强化的趋势;相变之前,传热性能与热流密度的无关,相变之后,传热性能被强化,但趋势逐渐放缓;热流密度越大,质量流量越小,相变点越靠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两相流 耦合传热 环形狭缝
下载PDF
流体在环形狭缝中流动时园柱体的微振动
15
作者 奚致中 《现代计量测试》 1996年第4期30-37,共8页
本文讨论了在两个园柱体的环形狭缝中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在一定的假设下,运用流体力学方程和流体对柱体的作用方程,导出了附加质量和转动惯量、振动频率和衰减系数.并对文(1)中的某些结果进行了必要的修正.
关键词 流体 环形狭缝 圆柱体 振动 流体力学
下载PDF
线性激光微位移非接触测量传感器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晶 张国雄 +1 位作者 庄葆华 庄在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34-337,共4页
采用轴向位移转换法的线性激光微位移非接触测量传感器,它具有可测倾斜角大、像面上圆环半径的大小与位移量成线性关系、可判断倾斜方向并计算倾斜角度的特点。其工作原理就是将被测点相对于系统物方焦点的踞离的变化转换成像面上圆环... 采用轴向位移转换法的线性激光微位移非接触测量传感器,它具有可测倾斜角大、像面上圆环半径的大小与位移量成线性关系、可判断倾斜方向并计算倾斜角度的特点。其工作原理就是将被测点相对于系统物方焦点的踞离的变化转换成像面上圆环大小的变化,从而实现微位移量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测量 微位移 空间分布模型 空间自由曲面 环形狭缝 出射光 表面特性 接收物镜 激光 测量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