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后路S1截骨短节段固定联合360°环形融合治疗青少年重度峡部发育不良性滑脱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正光 王冰 吕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S1截骨L5-S1短节段内固定复位及360°环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重度峡部发育不良性滑脱的优缺点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9月~2014年9月湘雅二医院共收治10例青少年重度L5峡部发育不良性滑脱患者,年龄15.8±2.6岁(1... 目的 :探讨经后路S1截骨L5-S1短节段内固定复位及360°环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重度峡部发育不良性滑脱的优缺点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9月~2014年9月湘雅二医院共收治10例青少年重度L5峡部发育不良性滑脱患者,年龄15.8±2.6岁(12.5~18.0岁),均行后路S1截骨L5-S1短节段内固定复位,通过后外侧植骨和前路小切口椎间植骨完成360°环形植骨融合。分析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参数,包括滑脱百分比、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髋关节-S1后角距离(SFD)、C7铅垂线骶骨后角距离(SC7D)、T9倾斜角、腰骶角(Dub-LSA)及腰骶关节角(LSJA),观察矫正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8±6个月,脊柱-骨盆参数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变化如下:滑脱百分比由(78±17.5)%减至(4.5±4.2)%。PI值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均为74.5±9.6°。SS由45.1°±8.5°增至49.2°±9.1°,PT由29.4°±8.4°减至25.3°±6.3°,LL由65.0°±10.3°减至50.2°±8.8°,TK由24.8°±7.1°增至37.2°±7.6°,SFD由58.1±12.4mm减至54.2±11.9mm,SC7D由51.6±37.8mm减至18.7±30.2mm,T9倾斜角由8.2°±4.8°减至1.5°±4.5°,Dub-LSA由76.6°±11.3°增至110.3°±12.4°,LSJA由32.1°±19.4°减至1.7°±12.3°。术后半年患者ODI由(60±7.4)%降为(9.5±2.1)%,VAS疼痛评分由7.2±1.1降为1.8±0.5。所有患者均无永久性神经损害、肌肉萎缩、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至1周,伤口愈合可,无继发感染。2例患者出现下肢暂时性放射痛,经过理疗后逐渐消失。结论:经后路S1截骨L5-S1短节段内固定复位及360°环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重度滑脱安全、有效,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可恢复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短节段内固定 360°环形融合 青少年重度峡部发育不良性滑脱
下载PDF
360°环形融合术(PLIF+PLF)在成人腰椎滑脱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曾水平 黄冬莲 +4 位作者 郭建中 宋卫平 傅萍 王勇 朱令孝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8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360°环形融合术(PLIF+PLF)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2012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360°环形融合术(PLIF+PLF)组和后外侧融合术(PLF)组,每组48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360°环形融合术(PLIF+PLF)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2012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360°环形融合术(PLIF+PLF)组和后外侧融合术(PLF)组,每组48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腰椎融合率、腰椎前凸角、JOA评分改善率的差异。结果 360°环形融合术组患者的腰椎融合率、腰椎前凸角、JOA评分改善率优于后外侧融合术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360°环形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能更好地保持腰椎生理前凸,获得更高的腰椎融合率,提高JOA评分,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0°环形融合 后外侧融合 腰椎滑脱 JOA评分
下载PDF
后路环形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梁龙 银河 +5 位作者 于杰 高景华 冯敏山 杨克新 尹逊路 朱立国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2期95-102,共8页
目的评价后路环形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所有关于后路环形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后,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规... 目的评价后路环形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所有关于后路环形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后,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规定的文献检索方式,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纳入患者759例,分析结果显示:后路环形融合组与后外侧融合比较,其优良率[OR=2.36,95%CI(1.33,4.17)],P=0.00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改善融合率、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在改善腰椎滑脱角和术后即刻椎间隙高度方面,两种方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绘制倒漏斗图,结果显示倒漏斗图基本对称,提示发表偏倚尚可。结论与后外侧融合相比,后路环形融合在改善优良率、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方面有着一定优势,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多。两者对于改善腰椎前凸角的效果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后路环形融合 后外侧融合 META分析
下载PDF
后路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石青鹏 张建湘 陈银河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9期832-834,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后路环形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36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环形植骨融合术,通过影像学评价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滑脱率、复位率和椎间隙高度变化,通过...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后路环形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36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环形植骨融合术,通过影像学评价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滑脱率、复位率和椎间隙高度变化,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症状及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末次随访的滑脱率、复位率、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的优良率为94.4%。腿痛VAS评分术前为(6.82±1.33)分、术后(2.11±1.05)分、末次随访为(2.70±1.62)分;腰痛VAS评分为(8.25±1.84)分、术后为(3.85±1.08)分、末次随访为(3.52±1.61)分。ODI指数术前为(68.6±14.7)、术后为(13.7±1.6)、末次随访为(14.0±1.8)。末次随访时骨性融合率为97.2%。结论经后路环形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功能,具有较高的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环形融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环形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轻度腰椎滑脱并椎间盘退变突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苗胜 张宝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8期2133-2135,共3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后路环形融合(PCF)治疗峡部裂型轻度腰椎滑脱伴椎间盘退变突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因腰椎椎弓根峡部裂导致的轻度腰椎滑脱并椎间盘退变而接受后路复位固定环形...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后路环形融合(PCF)治疗峡部裂型轻度腰椎滑脱伴椎间盘退变突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因腰椎椎弓根峡部裂导致的轻度腰椎滑脱并椎间盘退变而接受后路复位固定环形融合术的47例患者;分别从术后患者影像学观察植骨融合效果、术前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本组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2至1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腰椎JOA评分平均为(6.5±0.6)分,术后1年平均为(12.6±0.3)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由术前平均(76.35±6.37)%降至术后一年平均(20.31±4.30)%;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平均(6.73±0.87)分降至术后一年(1.02±0.53)分;术后一年47例患者影像学均显示融合;均无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环形融合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伴椎间盘退变突出具有临床疗效确切、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融合 脊柱滑脱 腰椎退变
下载PDF
腰椎后路360°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建新 薛滨勇 苏艳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0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360°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腰椎滑脱患者100例平均随机分为PLF组和360°环形融合组各50例,PLF组行传统后外侧植骨融合术,360°环形融合组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360°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腰椎滑脱患者100例平均随机分为PLF组和360°环形融合组各50例,PLF组行传统后外侧植骨融合术,360°环形融合组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JOA腰椎评分、Oswestry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行组间对比。结果 PLF组和环形融合组手术后Cobb's角均明显下降至小于10°,组间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F组、环形融合组治疗后运动能力、感觉能力、膀胱功能及JOA总分、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以上指标前后差值组间比较,环形融合组恢复优于PLF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360°环形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能更好改善患者影像学指标,提高JOA评分和Oswestry评分,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环形融合 PLF腰椎滑脱 JOA评分 Oswestry评分
下载PDF
环形融合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成胜 张春雷 +1 位作者 章其祥 谭远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加环形融合治疗腰椎失稳症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腰椎失稳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及环形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 31例术后随访18~60个月,术后3个月时功能评定结果为:优27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加环形融合治疗腰椎失稳症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腰椎失稳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及环形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 31例术后随访18~60个月,术后3个月时功能评定结果为:优27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96.8%。结论该方法具有入路简单,减压充分,融合率高的特点,弥补了传统腰椎融合术的许多不足,提高了对腰椎失稳症的近远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融合 椎间融合 椎弓根内固定 腰椎失稳症
原文传递
舟骨切除并四角融合术在舟月进行性塌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齐保闯 贾琳 +1 位作者 唐辉 徐永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207-210,共4页
舟骨切除并四角融合术是指完整切除舟骨,做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有限腕关节融合术。该术式主要适用于舟月进行性塌陷治疗(ScapholunateAdvancedCollapse,SLAC)。禁忌证包括:Kienbock病(月骨无菌性坏死)、桡月关节退行性... 舟骨切除并四角融合术是指完整切除舟骨,做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有限腕关节融合术。该术式主要适用于舟月进行性塌陷治疗(ScapholunateAdvancedCollapse,SLAC)。禁忌证包括:Kienbock病(月骨无菌性坏死)、桡月关节退行性改变、腕骨向尺侧移位等。1984年Watson等系统报道了SLAC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此后备受手外科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融合 舟月进行性塌陷(SLAG) 环形腕骨融合
下载PDF
两种不同植骨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林军 许永涛 汪勇刚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期7-8,10,共3页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依植骨方式的不同分为椎间融合器融合组(A组,26例)与环形植骨融合组(B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依植骨方式的不同分为椎间融合器融合组(A组,26例)与环形植骨融合组(B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的椎间隙高度、滑脱复位率、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易0.05)。临床优良率采用Nakai评分标准:A组优16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达88.5%;B组优14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9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明显增加,但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都有不同程度丢失。A组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和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分别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短期内都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两者临床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间融合 环形植骨融合 植骨
下载PDF
不同植骨融合方式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罗一 邓展生 陈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02-1307,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的植骨融合方式。方法 2000年6月-2009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为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损伤节段T11~L2;均合并不同程... 目的评价不同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的植骨融合方式。方法 2000年6月-2009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为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损伤节段T11~L2;均合并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分级在D级以下。将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分别辅以椎体加椎间植骨(A组)、后外侧植骨(B组)及360°环形植骨(C组)3种植骨融合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术后伤椎Cobb角以及矫正度丢失、骨性融合率、内固定失效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Frankel分级情况等的变化,评价不同植骨融合方式的疗效。结果 1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2个月,平均28个月。C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多于A、B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B组Cobb角及矫正丢失度均显著大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骨性融合率及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100%、0,B组分别为78.6%、21.4%,C组分别为97.5%、0,B组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ODI及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能获得最佳的节段性骨性融合,是一种较优的骨性融合方式;后外侧植骨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内固定失效率高,不是一种适宜的植骨融合方式;360°环形植骨并未表现出最佳的骨性融合率,而且性价比低,可能并不是一种必需的植骨融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 后外侧植骨融合 环形植骨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