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代位置不同的环糊精硫酸酯对多西紫杉醇的包合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香 段康颖 林秀丽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723-1729,共7页
目的制备和鉴定多西紫杉醇-环糊精硫酸酯(6-S-β-CD,2-S-β-CD及随机取代的S-β-CD)包合物,并考察多西紫杉醇与环糊精硫酸酯之间的包合机制、构成摩尔质量比及包合常数。方法应用圆二色谱法研究不同浓度环糊精硫酸酯对DTX圆二色性的影响... 目的制备和鉴定多西紫杉醇-环糊精硫酸酯(6-S-β-CD,2-S-β-CD及随机取代的S-β-CD)包合物,并考察多西紫杉醇与环糊精硫酸酯之间的包合机制、构成摩尔质量比及包合常数。方法应用圆二色谱法研究不同浓度环糊精硫酸酯对DTX圆二色性的影响,并测定了包合常数;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DTX-S-β-CD包合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摩尔连续递变法测定包合物的组成比例,相溶解度法测定DTX在25,37,45℃恒温条件下在不同浓度6-S-β-CD,2-S-β-CD,S-β-CD水溶液中的包合稳定常数及相关的热力学常数。结果多西紫杉醇的正性带和负性带强度都随着环糊精硫酸酯浓度的增大而增大,DTX与环糊精硫酸酯形成了稳定的包合物;摩尔包合比均为1∶1,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表观稳定常数K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包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焓变(ΔH)和熵变(ΔS)均为负值。S-β-CD对DTX的增溶作用强于6-S-β-CD和2-S-β-CD,且DTX-S-β-CD包合物的稳定常数高于DTX-6-S-β-CD,DTX-2-S-β-CD包合物。结论DTX与环糊精硫酸酯可以自发形成可溶性包合物,且低温有利于包合物的形成和稳定。S-β-CD对DTX的增溶作用及与DTX形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均高于6-S-β-CD和2-S-β-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取代位置不同的环糊精硫酸酯 包合比 包合常数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β-环糊精硫酸酯的初步毒性研究
2
作者 李国栋 张应辉 高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79-1080,共2页
关键词 β-环糊精硫酸酯 毒理学
下载PDF
氟尿嘧啶-β-环糊精硫酸酯包合物肿瘤靶向作用研究
3
作者 李国栋 高申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4-666,共3页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氟尿嘧啶-b-环糊精硫酸酯包合物,以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以原药(对照组)和包合物在门静脉局部给药,对照组中药物在肝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氟尿嘧啶-b-环糊精硫酸酯包合物,以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以原药(对照组)和包合物在门静脉局部给药,对照组中药物在肝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包合物组药物在两种组织中有显著差异(P<0.01)。再分别用两者进行大鼠尾静脉给药,在各采样点时包合物组肝组织药物浓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β-环糊精硫酸酯 肿瘤 靶向
下载PDF
β-环糊精硫酸酯的合成及其在舒必利毛细管电泳拆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孙青 刘长海 +3 位作者 李国栋 俞世冲 柴逸峰 吴秋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59-1260,共2页
目的 :合成β-环糊精硫酸酯并以其作为毛细管电泳手性添加剂对舒必利进行手性拆分研究。方法 :以三氧化硫吡啶复合物作为硫酸酯化试剂合成β-环糊精硫酸酯。以合成的β-环糊精硫酸酯作为手性添加剂利用毛细管电泳对舒必利进行手性拆分。... 目的 :合成β-环糊精硫酸酯并以其作为毛细管电泳手性添加剂对舒必利进行手性拆分研究。方法 :以三氧化硫吡啶复合物作为硫酸酯化试剂合成β-环糊精硫酸酯。以合成的β-环糊精硫酸酯作为手性添加剂利用毛细管电泳对舒必利进行手性拆分。 结果 :对不同反应温度 (6 0、80、10 0、12 0℃ )下产物的纯度进行了初步分析 ,表明在 80℃条件下 ,以吡啶作溶剂、三氧化硫吡啶复合物作为硫酸酯化试剂合成β-环糊精硫酸酯条件易于控制 ,产物纯度较好。用合成的β-环糊精硫酸酯作为毛细管电泳手性添加剂 ,采用未涂渍熔融石英毛细管 5 0μm× 5 8.5 cm (有效长度 5 0 cm) ,优化选择 5 0 m mol/ L Tris缓冲液含 1.3%β-环糊精硫酸酯 (1% H3PO4 溶液调节 p H 3.7) ,温度 2 0℃ ,操作电压 2 4 k V,正极进样 5 0 mbar× 3s(1bar=10 5Pa) ,在检测波长 2 14 nm条件下对舒必利的 D、L -型对映体进行分离 ,结果分离度良好 (Rs>2 .5 )。 结论 :探索得到了一条较为稳定的β-环糊精硫酸酯的合成路线 ,合成的β-环糊精硫酸酯作为毛细管电泳手性添加剂分离舒必利的 D、L -型对映体拆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硫酸酯 合成 手性拆分 舒必利
下载PDF
β-环糊精硫酸酯的制备及其在毛细管电泳拆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青 刘长海 +3 位作者 徐建明 吴秋业 柴逸峰 俞世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β-环糊精硫酸酯 电泳 毛细管 手性拆分
下载PDF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姜黄素的增溶和荧光增强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香 林秀丽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研究了β-CD、HP-β-CD及取代位置不同的环糊精硫酸酯(2-β-CDS、6-β-CDS和随机取代的β-CDS)对姜黄素的增溶和荧光增强作用。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姜黄素在pH2缓冲液中与上述5种环糊精主体分子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K)。结... 研究了β-CD、HP-β-CD及取代位置不同的环糊精硫酸酯(2-β-CDS、6-β-CDS和随机取代的β-CDS)对姜黄素的增溶和荧光增强作用。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姜黄素在pH2缓冲液中与上述5种环糊精主体分子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K)。结果表明,HP-β-CD对姜黄素的增溶作用最显著。β-CD与姜黄素形成1∶1包合物,而HP-β-CD及2-β-CDS、6-β-CDS和β-CDS与姜黄素能形成1∶1和2∶1包合物,且包合常数远大于β-CD。其中HP-β-CD与β-CDS的包合作用最强,当两者的浓度为0.03mol/L时,荧光分别增强17和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Β-环糊精 羟丙基-Β-环糊精 环糊精硫酸酯 增溶 荧光增强 主客体包合
下载PDF
β-CD14S抑制大鼠肝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仇毓东 陈汉 +3 位作者 林川 李晓松 吴倩 丁义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1-685,共5页
 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细胞癌的动物模型,应用新生血管抑制药物β环糊精十四硫酸酯(β CD 14S)联合肝动脉结扎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实验共分为5组:(1)阴性对照组;(2)β CD 14S(0.5g/kg)门静脉给药组;(3)肝动脉结扎组;(4)β ...  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细胞癌的动物模型,应用新生血管抑制药物β环糊精十四硫酸酯(β CD 14S)联合肝动脉结扎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实验共分为5组:(1)阴性对照组;(2)β CD 14S(0.5g/kg)门静脉给药组;(3)肝动脉结扎组;(4)β CD 14S(0.5g/kg)肝动脉给药+肝动脉结扎组;(5)β CD 14S(0.5g/kg)门静脉给药+肝动脉结扎组.实验结果表明,β CD 14S+肝动脉结扎治疗组较单纯用药或肝动脉结扎组术后30d生存率明显提高.影象学和病理学的观察表明大鼠肝细胞癌的血供受到抑制,证实了β CD 14S对肝细胞癌诱导的新生血管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它与血管栓塞疗法的联合应用可望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D-14S 大鼠 肝癌 实验研究 新生血管形成 β-环糊精十四硫酸 肝细胞癌 肝动脉结扎 新生血管抑制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