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大P波宽度及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凌 张宇 +1 位作者 邢强 汤宝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最大P波宽度(Pmax)及P波离散度(Pd)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CPVA)。方法 69名因阵发性房颤接受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窦性心律时分别测定... 目的探讨最大P波宽度(Pmax)及P波离散度(Pd)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CPVA)。方法 69名因阵发性房颤接受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窦性心律时分别测定记录Pmax和Pd,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随访8~36个月,共有16名患者房颤复发,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射血分数(EF)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Pmanx、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前和术后Pmax及Pd在复发组均有高于无复发组的趋势。复发组术后Pmax小于术前(P<0.05),而无复发组术后Pmax、Pd及复发组Pd均有小于术前的趋势。结论 Pmax及Pd对预测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作用尚不能确定,但左房内消融可能影响了折返激动的形成。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体表心电图对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从而筛选复发高风险患者,予以干预措施,减少CPVA术后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环肺静脉隔离术 复发 预测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明宽 刘浩 +2 位作者 张华 张明哲 吉晓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5期91-94,共4页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的肺静脉及左心房肺静脉嵴部宽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环肺静脉电隔离的术后复发患者48例,经食管超声测量环肺静脉隔...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的肺静脉及左心房肺静脉嵴部宽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环肺静脉电隔离的术后复发患者48例,经食管超声测量环肺静脉隔离术前1周内、术后48 h、术后5个月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口直径及左心房肺静脉嵴部宽度的变化。结果术后5个月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肺静脉口直径与术前1周内、术后4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口直径及左心房最大容积、最小容积与术前1周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个月左心房最大容积、最小容积与术前1周内、术后4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宽度与术前1周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宽度与术前1周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宽度与术后4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术后复发患者的肺静脉口、左房容积以及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宽度未出现增大。经食管超声能为临床医师消融心房颤动提供一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房颤动 环肺静脉隔离术 复发
下载PDF
环肺静脉隔离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大小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操 惠杰 +6 位作者 刘明 许海侠 宋建平 陈弹 蒋彬 杨向军 蒋文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大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阵发性Af患者择期行环肺静脉隔离术,根据Af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5例)和未复发组(23例);同期选择窦性心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所有...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大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阵发性Af患者择期行环肺静脉隔离术,根据Af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5例)和未复发组(23例);同期选择窦性心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所有患者在窦性心律下于术前、术后24h、1个月和3个月时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二尖瓣环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峰)、肺静脉收缩期波(S峰)、舒张期波(D峰)、心房血流逆向波(PVa峰),并计算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①左心房大小: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消融术前LAVmax和LAVmin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在术后24hLAVmin均增加(均P<0.01),LAVmax无明显变化;未复发组术后1个月时LAVmax、LAVmin均减小至正常(均P<0.05),术后3个月时未再进一步减小,而复发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恢复至术前大小。②左心房功能: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消融术前LAEF和A峰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术后24h左心房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1个月时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左心房功能指标较术后24h均明显增加(均P<0.01),2组PVa峰、S峰和D峰值均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均P<0.05),LAEF和A峰在未复发组增加至正常水平(P<0.05),而在复发组仅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时左心房功能指标较术后1个月时均未再有明显变化。结论:环肺静脉隔离术可以逆转阵发性Af造成的左心房大小和功能异常,而且长期对左心房大小和功能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环肺静脉隔离术 左心房容积 左心房功能
原文传递
应用重叠参考图像技术及CartoMerge技术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体会
4
作者 唐恺 赵冬冬 +2 位作者 张敬莹 陈艳清 徐亚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5-458,I0003,共5页
目的报道应用重叠参考图像技术指导的CartoMerge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结果。方法在重叠参考图像技术(将参考图像以反白的形式叠加于透视屏上)的指导下,可准确定位各支肺静脉的顶部及底部,从中选取解剖点作为CartoMerge的陆标。CartoMe... 目的报道应用重叠参考图像技术指导的CartoMerge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结果。方法在重叠参考图像技术(将参考图像以反白的形式叠加于透视屏上)的指导下,可准确定位各支肺静脉的顶部及底部,从中选取解剖点作为CartoMerge的陆标。CartoMerge完成后,重叠参考图像技术又可用于指导消融导管的定位。结果本研究入选12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在重叠参考图像技术的指导下成功完成CartoMerge及导管消融。前40例行标准CartoMerge,三维电解剖标测与CT图像的平均空间差异为(1.42±0.67)mm,肺静脉隔离率为96%,消融操作时间为(92±17)min,整个手术总耗时(139±32)min。后89例行简化的CartoMerge,即不用Carto构建完整的左心房模型,而仅选择3~4对陆标进行图像融合操作,手术总耗时进一步缩短至(115±38)min。结论重叠参考图像技术有助于指导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并可有助于规范陆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肺静脉隔离术 重叠参考图像技 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三维电解剖标测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左、右侧环肺静脉电隔离顺序对手术的影响
5
作者 何利伟 谢亮真 +5 位作者 林之展 杨苗苗 黄兴福 刘深荣 欧建延 彭健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18-520,527,共4页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射频术中左、右侧肺静脉消融顺序对迷走反应发生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共142例诊断为房颤并于我院行射频治疗的患者。根据左、右肺静脉隔离顺序将分为两组:R组(n=70):先行右侧环肺静脉...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射频术中左、右侧肺静脉消融顺序对迷走反应发生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共142例诊断为房颤并于我院行射频治疗的患者。根据左、右肺静脉隔离顺序将分为两组:R组(n=70):先行右侧环肺静脉电隔离;L组(n=72):先行左侧环肺静脉电隔离。对比两组间总手术时间、总消融时间、术中迷走反应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术中L组共10例(10/72)发生低血压,而R组0例(0/70)发生,两组间低血压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组共23例(23/72)发生心脏停搏,而R组共5例(5/70),两组间心脏停搏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长于R组[(155.11±27.54)min vs(141.59±26.18)min,P<0.05],两组间消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1521.54±389.66)s vs(1434.01±366.82)s,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达到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平均随访(9.3±4.7)个月,L组共17例(17/72)、R组14例(14/70)复发(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先行右侧环肺静电隔离可降低迷走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缩短手术总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自主神经节丛 环肺静脉隔离术 消融顺序 迷走反应
下载PDF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逆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余阳 杨洪涛 卢清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观察并评价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逆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5例心肌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给予药物控制治疗,观察组(n=33)给予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并评价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逆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5例心肌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给予药物控制治疗,观察组(n=33)给予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容积(LA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和室间隔厚度(IVS),同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LAD、LVEDD、LVEF、LVPW、IVS、LAV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逆重构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安全性高于常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心脏逆重构
下载PDF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志涛 杨延宗 +5 位作者 夏云龙 高连君 张树龙 杨东辉 尹晓盟 常栋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对肺静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纳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且初次行CPVI治疗的患者26例,CPVI前、后分别测量肺静脉和左心房的有效不应期(ERP)、相对不应期(RRP),比较CPVI前、后...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对肺静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纳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且初次行CPVI治疗的患者26例,CPVI前、后分别测量肺静脉和左心房的有效不应期(ERP)、相对不应期(RRP),比较CPVI前、后肺静脉和左心房ERP、RRP的变化。结果 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共隔离104根肺静脉,术后即刻均为窦性心律。CPVI前、后肺静脉舒张期起搏阈值分别为(3.2±0.6)V vs.(3.3±0.5)V,P>0.05。CPVI前肺静脉的ERP(n=82)、RRP(n=35)时间短于左心房,分别为(187±60)ms vs.(229±31)ms(P<0.001);(223±45)ms vs.(261±34)ms(P<0.05)。CPVI后肺静脉ERP(n=47)、RRP(n=26)时间和左心房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245±38)ms vs.(234±43)ms(P>0.05),(268±44)ms vs.(245±41)ms(P>0.05)。CPVI后肺静脉ERP(n=47)、RRP(n=21)较CPVI前显著延长,分别是(245±38)ms vs.(187±76)ms(P<0.05);(259±44)ms vs.(230±47)ms(P<0.05)。结论 CPVI隔离肺静脉和左心房之间的电传导,同时也改变了肺静脉的电生理特性,降低了其致心律失常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 肺静脉隔离
下载PDF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与其联合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对不同类型心房颤动疗效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斌 虞彬 +5 位作者 汤宝鹏 李晋新 张宇 李耀东 李菲 周贤惠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与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复杂碎裂电位(CPVI+CFAEs)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及持续性房颤疗效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209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CPVI组(n=103)和CPVI+CFAEs消融组(n=106),其中阵发性房...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与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复杂碎裂电位(CPVI+CFAEs)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及持续性房颤疗效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209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CPVI组(n=103)和CPVI+CFAEs消融组(n=106),其中阵发性房颤123例,持续性房颤86例。消融术后进行不少于36个月的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并发症及是否维持窦性心律等。结果 CPVI+CFAEs消融组较CPVI组消融时间、透视时间明显延长(124.3±30.9 min vs 140.3±36 min,35.4±9.1 min vs 43±11 min,P均<0.05),肺静脉隔离时间两组无差别。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6个月,阵发性房颤患者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无差异,持续性房颤患者CPVI+CFAEs消融组较CP-VI消融组6,12个月的成功率(维持窦性心律)高(73.2%vs 51.1%,65.9%vs 44.4%)。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无差别。结论 CPVI+CFAEs消融较CPVI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相似,但消融时间和透视时间明显延长;持续性房颤CPVI+CFAEs消融组12个月内维持窦性心律比例高,超过12个月的长期随访这种差异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复杂碎裂电位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处理 被引量:5
9
作者 施海峰 刘旭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常有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其中部分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部分为心房内大折返性房速,各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电生理特征。对于这些新发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采用电复律、药物治疗,... 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常有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其中部分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部分为心房内大折返性房速,各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电生理特征。对于这些新发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采用电复律、药物治疗,如果治疗无效,常规电生理检查结合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再次行消融术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前庭电隔离 心房颤动 综述 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可控弯度鞘管在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英 王玉如 +4 位作者 胡玉芳 周燕 陈桂花 殷雪梅 张凤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23期43-44,共2页
目的:总结22例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学隔离术中使用可调弯鞘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适当型号的可调弯鞘,术中做好鞘管的护理,重点是整个手术过程的肝素盐水鞘内灌注,以减少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2例患者均完成4根肺静脉电学隔离术... 目的:总结22例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学隔离术中使用可调弯鞘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适当型号的可调弯鞘,术中做好鞘管的护理,重点是整个手术过程的肝素盐水鞘内灌注,以减少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2例患者均完成4根肺静脉电学隔离术,无1例患者术中或术后出现血栓栓塞、心填压塞。3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应,经对症处理症状缓解。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未予特殊处理,自行吸收。结论:术中对可调弯鞘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手术效率,还能减少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弯度鞘管 肺静脉隔离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的监护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省利 张殿新 +4 位作者 王海昌 刘兵 程何祥 王小燕 马丽贤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9年第12期27-29,共3页
对23例经导管行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的患者,采取科学循证的监护技术,包括冷盐水灌注监护、消融监护、疼痛监护、并发症预防及监护等。结果2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提示术中、术后严密监护是保证环肺静脉电隔... 对23例经导管行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的患者,采取科学循证的监护技术,包括冷盐水灌注监护、消融监护、疼痛监护、并发症预防及监护等。结果2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提示术中、术后严密监护是保证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顺利完成和有效防止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监护
下载PDF
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再消融治疗效果分析
12
作者 石国平 施海峰 刘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64-1268,共5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ATa)的再消融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6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初次行CPVI后(3.7±2.4)个月再次行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ATa标测和消融。结...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ATa)的再消融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6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初次行CPVI后(3.7±2.4)个月再次行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ATa标测和消融。结果:共标测到78种ATa,其中48种(61.5%)为局灶性机制,30种(38.5%)折返机制。在折返机制中,12例为普通房扑,18例为左房内折返,其折返环与二尖瓣峡部、左房前壁及原环肺静脉消融线上的传导间隙有关。2例患者因ATa不稳定而无法标测。64例患者中,56例(87.5%)消融即刻成功,8例需要电复律成窦性心律。术后随访13-21个月,平均(16.5±2.9)个月,60例(93.8%)患者不再发生ATa。结论:CPVI术后ATa的机制可为折返性和局灶性,可通过CARTO系统激动顺序标测成功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肺静脉隔离
下载PDF
快速解剖标测方式构建肺静脉对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王劲风 蔚有权 +2 位作者 汪祥海 曹蘅 杨浩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解剖标测方式构建肺静脉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60例房颤患者,依据肺静脉造影方式分为快速解剖标测组30例和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30... 目的探讨快速解剖标测方式构建肺静脉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60例房颤患者,依据肺静脉造影方式分为快速解剖标测组30例和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预定消融径线外消融点数、肺静脉隔离率等方面差异。结果快速解剖标测组与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相比:曝光时间减少[(16.18±4.26)min vs(45.64±6.48)min,P<0.05],总手术时间降低[(122.34±13.82)min vs(180.19±12.56)min,P<0.05)],预定消融径线外消融点数减少[(3±1)个vs(16±4)个,P<0.05],肺静脉隔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vs 93.33%,P>0.05)。结论快速解剖标测方式构建肺静脉能明显提高肺静脉隔离术的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解剖标测 肺静脉造影 肺静脉隔离 质量
下载PDF
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对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孙少喜 雷晓明 +2 位作者 吕磊 刘震 彭健 《广州医药》 2015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PAF)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术)治疗对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3例PAF患者行CPVI术,超声心动图测定术前及术后3天、6个月时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收缩期前容积(LAVp)...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PAF)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术)治疗对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3例PAF患者行CPVI术,超声心动图测定术前及术后3天、6个月时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收缩期前容积(LAVp)、最小容积(LAVmin),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流速(VA)、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扩张指数(Laexp I)。结果 63例患者中54例于术后6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维持窦性心律者LAD、LAA、LAVmax、LAVp、LAVmin对比术前减小(P<0.05);VA、LAAEF术后3天降低(P<0.05),6个月对比术前无变化(P>0.05);Laexp I、LAPEF术后3天及6个月时均无改变(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左心房结构逆重构,早期辅泵功能下降,6个月时左心房功能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合并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效果
15
作者 徐鸿远 钟国强 +1 位作者 李霖 李金轶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合并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老年NVAF患者532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按有无长RR间期分为长RR间...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合并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老年NVAF患者532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按有无长RR间期分为长RR间期组(399例)和非长RR间期组(133例)。分析两组的心室率、心律失常、左室功能等,并比较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CPVI)治疗前后心率、房颤转复等情况。结果长RR间期组睡眠期间平均、最慢及最快心室率均高于非睡眠期间,长RR间期阵次显著低于非睡眠期间(P<0.05)。长RR间期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非长RR间期组,房性早搏、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长RR间期组(P<0.05)。相较于RR间期2.0~3.0 s者,RR间期>3.0 s者的二度房室阻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发生率更低,短暂性心室停搏发生率更高(P<0.05)。行CPVI后患者平均及最快心室率降低,最慢心室率加快,长RR间期消失(P<0.05)。结论老年NVAF合并长RR间期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心室率加快。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为这类患者的CPVI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瓣膜性房颤 长RR间期 动态心电图 射频消融 肺静脉隔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随访及复发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永亮 刘启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9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寻找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后复发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入选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湘雅二医院行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Biosense--Webster)指导下行肺静脉电隔离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6例。电话及门诊随访术后2... 目的寻找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后复发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入选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湘雅二医院行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Biosense--Webster)指导下行肺静脉电隔离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6例。电话及门诊随访术后2周内及4月以上。内容包括患者症状,12导联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平均随访时间为9.5±2.7(4~16)个月。通过分析术前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共观察96例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a)32例(33.3%),其中房颤18例(18.8%);晚期复发Ata共28例(29.2%),其中房颤16例(16.7%)。早期复发未发现明显相关因素;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7)、合并高血压(P=0.001)、C反应蛋白(P=0.000)、P波最大时程(P=0.001)和P波离散度(P=0.000)是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因素。五项指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有P波离散度(P=.0003;OR:1.267;95%CI:0.004~0.668)是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合并高血压(P=0.023;OR:0.051;95%CI:0.004~0.668)与晚期复发密切相关。结论阵发性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患者,P波离散度是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高血压和晚期复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肺静脉隔离 复发 预测
下载PDF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联合CT影像融合技术指导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晓涛 沈才杰 +7 位作者 储慧民 何斌 刘晶 郁一波 丰明俊 孙立勤 庄丽频 陈晓敏 《现代实用医学》 2012年第9期976-978,991,共4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新型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及CT影像融合技术(CARTO-Merge)指导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且有房颤症状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4例(A组)与持... 目的探讨和比较新型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及CT影像融合技术(CARTO-Merge)指导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且有房颤症状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4例(A组)与持续性房颤组28例(B组)。将术前16排心脏CT扫描数据与CARTO3系统快速解剖标测重建三维解剖图形进行CARTO-Merge融合,指导CPVI,终点为消除所有肺静脉电位,未转律者行直流电复律。结果所有患者用环状标测导管Lasso建模,A组与B组间肺静脉前庭平均直径、平均手术总时间及平均冷盐水输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CARTO三维消融靶点图与CT三维解剖图的平均距离、平均融合时间、平均X线曝光及消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A组18例(75%)与B组14例(50%)患者消融转为窦律,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CARTO3及CARTO-Merge指导房颤CPVI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 CARTO-Merge 肺静脉隔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环肺静脉电隔离单环消融及双环消融术的比较
18
作者 周元风 洪浪 +1 位作者 赖珩莉 李林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1期6-9,F0003,共5页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电隔离单环消融和双环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将40例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环消融组和双环消融组,每组20例。单环消融组距肺静脉口0.5 c...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电隔离单环消融和双环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将40例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环消融组和双环消融组,每组20例。单环消融组距肺静脉口0.5 cm作肺静脉单环电隔离线;双环消融组距肺静脉口0.5 cm和1 cm处,分别作肺静脉单环电隔离线。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6、12个月治愈情况及肺静脉狭窄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术前2组年龄,房颤发病时间、发作频率,左房内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双环消融组的一次手术治愈率为90%,高于单环消融组的80%(P<0.05);术后12个月,双环消融组二次手术治愈率为95%,明显高于单环消融组的二次手术治愈率的90%(P<0.05)。术后6个月2组均未发生肺静脉狭窄。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双环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较单环消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消融 消融
下载PDF
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郭菊根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研究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环肺静... 目的研究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环肺静脉隔离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心脏形态和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融成功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LAD)、右心房前后径(RAD)明显低于治疗前,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AD、RA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消融成功率比环肺静脉隔离高,可改善患者心脏形态和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 环肺静脉隔离术
下载PDF
消融指数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有效性及可重复性临床研究
20
作者 王劲风 方平 +2 位作者 蔚有权 汪祥海 杨浩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评估在消融指数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是否安全有效及不同术者之间环肺静脉电隔离率是否存在可重复性。方法: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90例,根据不同术者分为A、B、C 3组,每组入选30例患者。记录术中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透视... 目的:评估在消融指数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是否安全有效及不同术者之间环肺静脉电隔离率是否存在可重复性。方法: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90例,根据不同术者分为A、B、C 3组,每组入选30例患者。记录术中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透视时间、肺静脉单圈隔离率。结果:C组患者X线透视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均长于A、B组患者(P<0.05),而A、B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肺静脉单圈隔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消融指数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可行性。利用消融指导下不同术者之间的环肺静脉电隔离术质量趋于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指数 房颤 肺静脉隔离 有效性 可重复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