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LC-ESI-TOF MS/MS分析太子参中环肽类成分 被引量:27
1
作者 傅兴圣 邹立思 +4 位作者 刘训红 居文政 马阳 侯娅 李艳蓉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9-184,共6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ESI-TOF MS/MS)分析太子参中环肽类成分的方法。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梯度洗脱,分离并检测太子参中11种环肽类成分。通过信息关联采集(IDA)模式,运用动态背景扣除(DBS),消除背景离子...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ESI-TOF MS/MS)分析太子参中环肽类成分的方法。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梯度洗脱,分离并检测太子参中11种环肽类成分。通过信息关联采集(IDA)模式,运用动态背景扣除(DBS),消除背景离子干扰,在获得11种环肽类成分MS/MS图谱的同时,也得到其精确的分子质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太子参 环肽类
下载PDF
环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TMC-95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亮亮 郭继红 +4 位作者 王玉平 刘小红 张振涛 杨慧 马宇衡 《北方药学》 2016年第3期115-117,共3页
环肽类化合物TMC-95是以蛋白酶体为靶点的新型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目前受到越来越多药物化学家的关注。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环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TMC-95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此类化合物... 环肽类化合物TMC-95是以蛋白酶体为靶点的新型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目前受到越来越多药物化学家的关注。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环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TMC-95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此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 TMC-95 构效关系
下载PDF
一类靶向脂多糖转运蛋白的新型抗生素
3
作者 赵林(编译)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61,共1页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全球性病原体,其治疗选择有限。50多年来,没有一种新的具有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的化学抗生素上市。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类对CRAB具有强大抗菌活性的栓系大环肽类(MCP)抗生素的鉴定和优化。这...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全球性病原体,其治疗选择有限。50多年来,没有一种新的具有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的化学抗生素上市。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类对CRAB具有强大抗菌活性的栓系大环肽类(MCP)抗生素的鉴定和优化。这类分子的作用机制包括通过抑制LptB2FGC复合物,阻断细菌脂多糖从内膜到外膜的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生素 鲍曼不动杆菌 糖转运蛋白 细菌脂多糖 抗菌活性 病原体 环肽类
下载PDF
二茂铁类环肽的合成与分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前伟 朱晓晴 +1 位作者 胡旭波 程津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76-2079,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两个系列含二茂铁单元的 1 + 1型和 2 + 2型类环肽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 1 + 1型二茂铁类环肽与含氧负离子和卤素负离子的包合作用 .结果表明 ,类环肽能很好地识别这些常见的负离子 .1 H NMR研究发现 ,类环肽对负离子的识... 设计并合成了两个系列含二茂铁单元的 1 + 1型和 2 + 2型类环肽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 1 + 1型二茂铁类环肽与含氧负离子和卤素负离子的包合作用 .结果表明 ,类环肽能很好地识别这些常见的负离子 .1 H NMR研究发现 ,类环肽对负离子的识别作用主要是通过类环肽酰胺键中氢与客体负离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实现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环肽 合成 分子识别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双烟酰基取代的类环肽合成及对二价铜离子的配位研究
5
作者 郭炜 王璟 +2 位作者 何家骐 夏炽中 程津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37-839,共3页
在模拟蛋白质的分子识别功能方面, 人工合成以氨基酸为主要结构单元的环肽由于更接近于生命物质, 因此作为主体分子来模拟生命现象更贴切. 目前,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肽对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磷酸酯的识别或跨膜传输等方面[1~6].... 在模拟蛋白质的分子识别功能方面, 人工合成以氨基酸为主要结构单元的环肽由于更接近于生命物质, 因此作为主体分子来模拟生命现象更贴切. 目前,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肽对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磷酸酯的识别或跨膜传输等方面[1~6]. 环肽通过骨架或侧臂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研究也仅有几例[7~10]. 实际上, 许多过渡金属, 如Cu(Ⅱ), Zn(Ⅱ)和Fe(Ⅱ) 等在稳定蛋白质的构象及增强其催化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设计合成能有效识别过渡金属离子的环肽分子, 并研究其离子配位行为, 对于探明酶的作用机理可能具有更直接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烟酰基取代 环肽 合成 二价铜离子 配位 蛋白质 分子识别
下载PDF
3种环六缩酯肽类化合物体外抑制人食管癌活性的研究
6
作者 金德华 赵运成 +3 位作者 刘和平 王思明 李勇 田子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检测3种环六缩酯肽类化合物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3-(4,5-dimethylthiazol-2-y1)-2,5-diphenyhetrazolium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3种环肽类化合物抑制人食... 目的检测3种环六缩酯肽类化合物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3-(4,5-dimethylthiazol-2-y1)-2,5-diphenyhetrazolium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3种环肽类化合物抑制人食管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Pullularin C对2种试验用人食管癌细胞[人食管癌高度分化细胞(T-Tn)和人食管癌中低度分化细胞(TE-2)]均显示极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T-Tn细胞的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仅为65.12nmol/L,强于阳性对照紫杉醇和顺铂;而结构相似的化合物[Phe3,N-MeVal5]Destruxin B和Pseudodestruxin C对T-Tn和TE-2细胞的增殖显示中等程度抑制活性或不显示抑制活性。结论Pullularin C对2种试验用人食管癌细胞均显示极强的抑制作用;[Phe^3,N-MeVal^5]Destruxin B和Pseudodestruxin C均属于Destruxin类的19元环六缩酯肽化合物,而Pullularin C属于18元环六缩酯肽化合物,基本骨架不同可能是造成它们活性差别很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环肽类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陆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期120-120,共1页
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是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特异性指标,在RA典型临床症状出现数年前抗-CCP即可呈现阳性,比类风湿因子(RF)出现早,特异性比RF高。临床敏感性大于80%,特异性大于96%,并随着RA出现临床症状,
关键词 环肽类 自身抗体 风湿因子 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枣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郭盛 段金廒 +1 位作者 钱大玮 唐于平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702-710,共9页
枣属(Ziziphus)为鼠李科植物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一个属,约有170余种。迄今为止,已报道从枣属植物中发现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达200余种,主要包括三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核苷类及糖类等化学成分。其中三萜类成分主要包括游离型的五... 枣属(Ziziphus)为鼠李科植物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一个属,约有170余种。迄今为止,已报道从枣属植物中发现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达200余种,主要包括三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核苷类及糖类等化学成分。其中三萜类成分主要包括游离型的五环三萜类和以达玛烷型四环三萜为主要苷元的三萜皂苷类;黄酮类成分除含有氧苷类成分外,尚含有碳苷类成分,糖多取代在C-6或C-8位;生物碱类成分可进一步分为环肽生物碱类和异喹啉生物碱类。本文对近年来枣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枣属植物资源的深入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属 化学成分 三萜 环肽类生物碱
下载PDF
基于UHPLC-Q Exactive轨道肼高分辨质谱分析八珍方化学成分 被引量:4
9
作者 林慧敏 任强强 +1 位作者 许文 黄鸣清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9期31-38,共8页
目的通过UHPLC-Q Exactive轨道肼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八珍方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正离子模式)/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负离子模式)为流动相进行梯度... 目的通过UHPLC-Q Exactive轨道肼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八珍方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正离子模式)/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负离子模式)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采集数据。结果通过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和二级碎片裂解规律,鉴定出八珍方中91种化学成分,包括炔苷类、酚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生物碱类、内酯类、环肽类等化学成分,其中33个成分经与对照品比对而准确鉴定。结论利用UHPLC-Q Exactive轨道肼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了八珍方中化学成分,为八珍方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珍方 超高效液相色谱-Q Exactive轨道肼高分辨质谱 化学成分 炔苷 生物碱 内酯 环肽类 三萜 有机酸 黄体酮
下载PDF
紫菀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0
作者 田苗 郭亚玲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18期40-43,共4页
近年来,天然药物工作者从紫菀属植物中分离出很多结构新颖而又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并对其药理活性作用的研究做过大量工作。本文就近些年来从菊科紫菀属植物中发现的一系列化合物做一综述,同时举例出部分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式。... 近年来,天然药物工作者从紫菀属植物中分离出很多结构新颖而又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并对其药理活性作用的研究做过大量工作。本文就近些年来从菊科紫菀属植物中发现的一系列化合物做一综述,同时举例出部分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式。希望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属 甾醇 环肽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DNA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损伤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占英 俞顺章 陈传炜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 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sLR ,MCLR)的致癌和促癌机制。方法 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技术和3 H TdR释放法研究了MCLR对大鼠DNA及小鼠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的损伤效应。结果 研究表明 ,不同剂量的MCLR均可引起大鼠淋... 目的 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sLR ,MCLR)的致癌和促癌机制。方法 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技术和3 H TdR释放法研究了MCLR对大鼠DNA及小鼠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的损伤效应。结果 研究表明 ,不同剂量的MCLR均可引起大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其DNA迁移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随着剂量的增加和注射时间的延长对DNA的损伤效应未发现明显剂量反应关系 ;且在停止注射后DNA的损伤很快可得到修复。同时体内和体外动物试验还显示 ,MCLR可降低小鼠NK细胞对YAC 1细胞的杀伤活性 ,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将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及细胞水平阐明MCLR的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肽类 致癌物 天然杀伤细胞 DNA损伤 微囊藻毒素 MCLR NK细胞
原文传递
微囊藻粗毒素染毒大鼠肝脏细胞的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12
作者 周志俊 晏晓容 +2 位作者 施玮 孙运光 俞顺章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 研究亚急性微囊藻毒素染毒后 ,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cl 2和p5 3基因在肝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进而探讨微囊藻毒素肝毒性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雌雄各 10只 ,经 35d腹腔染毒后 ,剖杀、立即取肝脏 ,应用原位末端标... 目的 研究亚急性微囊藻毒素染毒后 ,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cl 2和p5 3基因在肝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进而探讨微囊藻毒素肝毒性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雌雄各 10只 ,经 35d腹腔染毒后 ,剖杀、立即取肝脏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亚急性染毒大鼠肝细胞凋亡 ,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 2和P5 3蛋白表达。结果 发现在 4μg·kg-1·d-1剂量下 ,微囊藻毒素引起肝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 ;但在 8μg·kg-1·d-1和 12 μg·kg-1·d-1的染毒剂量下 ,微囊藻毒素可明显引起大鼠肝细胞凋亡 ,凋亡率分别为 (2 90± 0 81) %和 (3 0 0± 0 40 ) % ;剂量 12 μg·kg-1·d-1时 ,肝细胞Bcl 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弱 ;各染毒组P5 3蛋白的表达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较对照组增强。结论 微囊藻粗毒素在较低剂量下主要引起肝细胞凋亡 ,Bcl 2和p5 3基因在其引起凋亡的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肽类 脱噬作用 基因表达 肝脏细胞 细胞凋亡 微囊藻粗毒素
原文传递
不同标记方法对188^Re-环九肽新型探针靶向三阴性乳腺癌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萱 周洁 +5 位作者 刘雪昂 程凯 李玮玲 薛璐 陈道桢 陈钰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制备的2种188Re-环九肽探针稳定性及其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性。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法(预锡化法)和间接法[标记双功能螯合剂联肼尼克酰胺(HYNIC)]188Re标记环九肽[c(CGRRAGGSC)],对2种产物分别进行质控与稳定性...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制备的2种188Re-环九肽探针稳定性及其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性。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法(预锡化法)和间接法[标记双功能螯合剂联肼尼克酰胺(HYNIC)]188Re标记环九肽[c(CGRRAGGSC)],对2种产物分别进行质控与稳定性检测。建立荷MDA-MB-468三阴性乳腺癌裸鼠模型,测定2种标记产物的生物学分布,比较两者肿瘤/正常组织(T/NT)放射性比值,鉴定探针的靶向性及生物学活性。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直接法标记的188Re-c(CGRRAGGSC)标记率〉87%,但血清温育2 h后降解率约为40%,荷瘤裸鼠体内2 h时T/NT约为2.82±0.23 (n=3);间接法标记的188Re-HYNIC-c(CGRRAGGSC)标记率为61%,血清温育2 h后降解率约为10%,荷瘤裸鼠体内2 h时T/NT约为6.27±0.51 (n=3),与直接法标记产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结论直接法标记率较间接法高,但稳定性及靶向性略差;间接法制备的188Re-HYNIC-c(CGRRAGGSC)在稳定性及保持生物活性方面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环肽类 同位素标记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