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苯丙-精二肽盐酸盐水合物的合成及生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林永成 龙康侯 +2 位作者 王军 许实波 邓冬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3期44-48,共5页
本文报道了环苯丙-精二肽盐酸盐水合物1的合成及其生理活性研究。作者首次使用DCC/Na_2CO_3合成肽键,无需复杂的纯化,产品纯度较高,产率达83%。本文用此法合成了另外6种二肽。药理试验显示,1对免疫系统有广泛的增强作用并显示出较强的... 本文报道了环苯丙-精二肽盐酸盐水合物1的合成及其生理活性研究。作者首次使用DCC/Na_2CO_3合成肽键,无需复杂的纯化,产品纯度较高,产率达83%。本文用此法合成了另外6种二肽。药理试验显示,1对免疫系统有广泛的增强作用并显示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免疫促进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苯丙 精二肽 盐酸盐 生理活性
下载PDF
硅氧烷改性环氧-苯丙树脂水分散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凯 张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99-903,共5页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稳定的硅氧烷改性环氧-苯丙树脂水分散体. 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形态观察和性能考察. 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改性是化学改性,体系的微相结构是在固化前形成的,改性后的膜具有精细的...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稳定的硅氧烷改性环氧-苯丙树脂水分散体. 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形态观察和性能考察. 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改性是化学改性,体系的微相结构是在固化前形成的,改性后的膜具有精细的微相结构,相区大小为0.2~0.5μm. 热稳定性与环氧-苯丙树脂相当,181℃时质量损失5%.能耐常见的化学溶剂侵蚀,水分散体放置180 d后粘度未见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改性 氧-苯丙树脂 水分散体 性能
下载PDF
接枝型环氧-苯丙树脂水分散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凯 张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41-744,共4页
通过化学接枝法合成了稳定的水性环氧树脂.研究了接枝温度、引发剂浓度对单体接枝率的影响;亲水单体含量、中和度对接枝共聚物水分散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功能硅单体(A-1757)的引入对接枝共聚物膜的耐水、耐介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 通过化学接枝法合成了稳定的水性环氧树脂.研究了接枝温度、引发剂浓度对单体接枝率的影响;亲水单体含量、中和度对接枝共聚物水分散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功能硅单体(A-1757)的引入对接枝共聚物膜的耐水、耐介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温度为112~115℃,亲水单体含量为22%(占总单体质量分数),中和度为110%时,单体接枝率可达84.09%,所得改性接枝共聚物水分散稳定性最好,且具有较小的粒径.功能硅单体的引入能大大提高耐水、耐介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苯丙树脂 接枝率 水分散稳定性 耐介质性
下载PDF
环(L-苯丙-L-缬)二肽的合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丽斌 李培刚 +2 位作者 矫桂丽 任慧平 邹志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6-67,71,共3页
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和L-(+)-缬氨酸为原料,经氨基保护、羧基活化等措施合成了新型催化剂环(苯丙-缬)二肽.
关键词 (L-苯丙-缬)二肽 L-(+)-缬氨酸 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 合成
下载PDF
环氧改性苯丙乳液及其乳胶漆的制备 被引量:1
5
作者 丛修杰 林璜 +2 位作者 姜润田 张振伟 马玉翔 《山东建材》 2003年第3期33-34,共2页
以环氧树脂为交联剂 ,在室温下实现了对苯丙乳液的交联改性 ,制得的环氧改性苯丙乳液克服了苯丙乳液的缺点。介绍了环氧改性苯丙乳液及其乳胶漆的配方。
关键词 苯丙乳液 室温交联 乳胶漆 涂膜 交联剂 搅拌装置 温度计
下载PDF
环(L-脯-L-苯丙)二肽--潜在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瑨 陆晓明 段雅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91,共8页
利用海藻来源的黄曲霉中提取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筛选GPR41的激动剂,发现环二肽类化合物环(L-脯-L-苯丙)二肽(17号)可在多种(G41-CHO,G12-CHO,Mock-CHO,SH-sy5y和HEK293)细胞中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实验结果表明,17号化合物引起cAMP升... 利用海藻来源的黄曲霉中提取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筛选GPR41的激动剂,发现环二肽类化合物环(L-脯-L-苯丙)二肽(17号)可在多种(G41-CHO,G12-CHO,Mock-CHO,SH-sy5y和HEK293)细胞中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实验结果表明,17号化合物引起cAMP升高不依赖于GPCR的激活,且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forskolin与17号化合物共处理组比fsk单独处理组cAMP进一步增加.实验结果提示,17号化合物可能是通过抑制cAMP水解,从而引起cAMP水平的持续升高.17号化合物与已知的PDE抑制剂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可能是潜在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这是首次发现环(L-脯-L-苯丙)二肽具有在多种细胞内提高cAMP浓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CAMP (L-脯-L-苯丙)二肽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下载PDF
水性环氧-苯丙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7
作者 李小玉 胡雯燕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0,共5页
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接枝到环氧树脂高分子链上后,中和、乳化制得水性环氧-苯丙接枝共聚物。并对水性环氧-苯丙接枝共聚物的亲水性、水分散稳定性和分子结构进行表征,... 采用溶液聚合方法,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接枝到环氧树脂高分子链上后,中和、乳化制得水性环氧-苯丙接枝共聚物。并对水性环氧-苯丙接枝共聚物的亲水性、水分散稳定性和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合成环氧-苯丙接枝共聚物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为115℃,反应时间为6 h,BPO用量为环氧树脂及接枝单体总质量的1.6%,亲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用量占环氧树脂及接枝单体总质量的10%,三异丙醇胺用量占成功接技的甲基丙烯酸物质的量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氧-苯丙接枝共聚物 接枝共聚合 甲基丙烯酸 苯乙烯
下载PDF
手性环(L-苯丙-L-组)和(D-苯丙-D-组)二肽的合成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凯 韩邦友 +2 位作者 朱红军 宋广亮 王锦堂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环二肽是不对称氰醇化反应的重要催化剂。以L 苯丙氨酸、L 组氨酸和D 苯丙氨酸、D 组氨酸为原料,用苄氧羰基保护苯丙氨酸的N端和进一步用硝基苯酚酯活化其C端,再与C端保护的组氨酸甲酯缩合,得直链二肽,再经Pd/C催化氢化脱保护基,闭环,得... 环二肽是不对称氰醇化反应的重要催化剂。以L 苯丙氨酸、L 组氨酸和D 苯丙氨酸、D 组氨酸为原料,用苄氧羰基保护苯丙氨酸的N端和进一步用硝基苯酚酯活化其C端,再与C端保护的组氨酸甲酯缩合,得直链二肽,再经Pd/C催化氢化脱保护基,闭环,得环(L 苯丙 L 组)二肽和(D 苯丙 D 组)二肽,结构经元素分析、IR、HNMR等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L-组氨酸 手性二肽 (L-苯丙-L-组) (D苯丙-D-组) 不对称合成
下载PDF
环氧苯丙树脂的制备及其杂化膜性能的研究
9
作者 肖俊强 《当代化工研究》 2017年第12期55-56,共2页
本文的环氧苯丙树脂的制备是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并将合成的树脂和含钛金属的无机溶液进行复配并得到有机-无机的杂化膜。文章主要从工艺条件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用量两个方面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进行探讨,并从热... 本文的环氧苯丙树脂的制备是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并将合成的树脂和含钛金属的无机溶液进行复配并得到有机-无机的杂化膜。文章主要从工艺条件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用量两个方面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进行探讨,并从热稳定性、接触角和涂膜性能等角度探究了杂化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树脂 杂化膜 膜性能
下载PDF
三棱的环二肽类成分抗凝活性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贝 王淑美 +4 位作者 王佰灵 许亚韬 闫二磊 胡旭光 梁生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研究从三棱中分离得到的环-(酪氨酸-亮氨酸)、环-(苯丙氨酸-苯丙氨酸)和环-(苯丙氨酸-酪氨酸)这3个环二肽类成分的体外抗凝活性。方法使用试剂盒测定三棱乙醇提液分离得到3个环二肽类成分对取自雄性SD大鼠腹主动脉贫血小板血浆的凝... 目的研究从三棱中分离得到的环-(酪氨酸-亮氨酸)、环-(苯丙氨酸-苯丙氨酸)和环-(苯丙氨酸-酪氨酸)这3个环二肽类成分的体外抗凝活性。方法使用试剂盒测定三棱乙醇提液分离得到3个环二肽类成分对取自雄性SD大鼠腹主动脉贫血小板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环-(酪氨酸-亮氨酸)、环-(苯丙氨酸-苯丙氨酸)和环-(苯丙氨酸-酪氨酸)均可使大鼠血浆PT、APTT和TT显著延长(P<0.1)。前二者未呈现出量效关系,后者呈现正性量效关系。结论三棱的环二肽类成分均具有抗凝活性,以环-(苯丙氨酸-酪氨酸)的抗凝作用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 -(酪氨酸-亮氨酸) -(苯丙氨酸-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酪氨酸) 抗凝血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米曲霉来源的环二肽对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丁婷 李勇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0年第2期234-244,共11页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是一类重要的食品腐败菌,在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等食品中经常被检测到。细菌通过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来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腐败菌的一些特性也受到QS系统的调控。因此,以QS系统...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是一类重要的食品腐败菌,在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等食品中经常被检测到。细菌通过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来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腐败菌的一些特性也受到QS系统的调控。因此,以QS系统为靶点来控制食品的腐败,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是一条潜在可行的途径。本研究中,笔者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D01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一种群体感应抑制剂——环二肽(L苯丙氨酸L脯氨酸,cyclo(LphenylalanylLprolyl)),并测定了其对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活性,并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了其抑制机制。结果表明:当环二肽的质量浓度为60μg/mL时,细菌泳动运动、群集运动的区域直径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66.62%和36.92%;生物被膜含量比对照组减少了75.86%。L苯丙氨酸L脯氨酸能显著抑制荧光假单胞菌的QS表型——紫色素的产生、泳动和群集运动,胞外蛋白酶的产生和生物被膜的形成。分子对接分析表明,其抑制机制可能是由于环二肽与荧光假单胞菌的LuxⅠ型蛋白竞争性结合,阻碍了信号分子产生并阻断了相关基因的表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L苯丙氨酸L脯氨酸) 荧光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分子对接
下载PDF
PCPA对于外周血CD4^+T细胞Th1/Th2分化失衡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洁 周怡 +5 位作者 周晓荣 孙晓蕾 周鸣鸣 印磊 张迎娣 汪晓莺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5-648,661,共5页
目的研究PCPA暴露对于外周血CD4+T细胞向Th1/Th2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人外周血CD4+T细胞。采用MTT、流式细胞术、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PCPA组和对照组细胞中Th1、Th2亚型的代表细胞因子IFN-γ、IL-4... 目的研究PCPA暴露对于外周血CD4+T细胞向Th1/Th2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人外周血CD4+T细胞。采用MTT、流式细胞术、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PCPA组和对照组细胞中Th1、Th2亚型的代表细胞因子IFN-γ、IL-4进行检测。结果 PHA刺激48 h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显示,PCPA组上清中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分泌量较对照组略有增加;RT-PCR检测显示,PCPA组IFN-γ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1.69倍,IL-4基因表达没有显著改变;流式细胞技术对胞内因子检测显示,PCPA组IFN-γ+T细胞比例(46.1%)明显高于对照组(32.6%),2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48.1%和46.5%)。PCPA组的IFN-γ+T细胞与IL-4+T细胞比值是对照组的1.53倍。结论 PCPA暴露(40μmol/L)导致CD4+T细胞LSD1的H3K4(2m)脱甲基化酶活性被抑制,引起Th1/Th2分化平衡向Th1方向的"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环苯丙 LSD1 辅助T细胞 Γ干扰素 白介素4
下载PDF
LSD1影响CD4+T细胞Th1/Th2分化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刘巍 马艳 +2 位作者 朱新辉 张洁 崔志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LSD1的脱甲基酶活性对人外周血CD4+T细胞Th1/Th2分化格局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anti-CD3/28刺激活化人外周血CD4+T细胞48 h后,shLSD1和反苯环丙胺(TCP)抑制LSD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LSD1的脱甲基酶活性对人外周血CD4+T细胞Th1/Th2分化格局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anti-CD3/28刺激活化人外周血CD4+T细胞48 h后,shLSD1和反苯环丙胺(TCP)抑制LSD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的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不同浓度TCP对T细胞IFN-γ、IL-4、Tbet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观察LSD1、T-bet、STAT1和pSTA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shLSD1和TCP组细胞IFN-γ+T细胞比例[(26.13±1.89)%和(27.01±1.18)%]明显高于对照组[(14.67±0.65)%,(P<0.05)],而IL-4+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RT-PCR检测显示,shLSD1和TCP组IFN-γ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4基因表达则没有改变(P>0.05);转染shLSD1或TCP处理引起T-bet、pSTAT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TAT1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下调LSD1表达可以促进人CD4+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对Th2方向细胞无影响。其分子机制涉及T-bet/STAT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1 反式环苯丙 辅助性T细胞 T—bet STAT1
下载PDF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抑制剂对MLL-ENL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14
作者 杨雪静 和夫红 +2 位作者 黄伊子 闫进 王前飞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抑制剂对MLL-ENL亚型白血病细胞的影响,为LSD1成为MLL-ENL亚型白血病的治疗新靶点提供证据。方法首先采用LSD1酶活性抑制剂反式环苯丙胺(TCP)处理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和瑞士吉姆萨染色等实验技...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抑制剂对MLL-ENL亚型白血病细胞的影响,为LSD1成为MLL-ENL亚型白血病的治疗新靶点提供证据。方法首先采用LSD1酶活性抑制剂反式环苯丙胺(TCP)处理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和瑞士吉姆萨染色等实验技术,检测LSD1抑制剂处理对MLL-ENL白血病细胞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蛋白质印迹和RT-PCR实验技术,探索LSD1抑制在MLL-ENL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LSD1抑制剂处理显著降低MLL-ENL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并诱导细胞分化;LSD1抑制剂处理后,组蛋白修饰H3K4me2整体水平升高,致癌基因Bmi1表达显著降低并且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被激活。结论 LSD1抑制剂处理促进MLLENL白血病细胞分化并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可能与组蛋白修饰H3K4me2改变后抑制关键致癌基因和激活分化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L-ENL白血病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 反式环苯丙 二甲基化 组蛋白H3赖氨酸4
下载PDF
马齿苋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怀伟 李菲菲 宋少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8-881,共4页
目的研究马齿苋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齿苋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二羧基吡咯(1 H-pyrrole-2,5-dicarbo... 目的研究马齿苋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齿苋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二羧基吡咯(1 H-pyrrole-2,5-dicarboxylic acid,1)、5-羟基-2-羧基吡啶(5-hydroxy-2-pyridinecarboxylic acid,2)、马齿苋酰胺B(oleracein B,3)、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4)、木栓酮(friedelin,5)、4α-甲基-3β-羟基-木栓烷(4α-methyl-3β-hydroxyl-friedelan,6)、羽扇豆醇(lupeol,7)、环(亮氨酸-苯丙氨酸)(cyclo(L-leucinyl-L-tyrosinyl),8)。结论化合物1、2、8首次从马齿苋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2 5-二羧基吡咯 5-羟基-2-羧基吡啶 (亮氨酸-苯丙氨酸)
下载PDF
超薄型圆片级芯片尺寸封装技术
16
作者 杨建生 《电子与封装》 2006年第12期4-7,共4页
ShellCase公司的圆片级封装技术工艺,采用商用半导体圆片加工设备,把芯片进行封装并包封到分离的腔体中后仍为圆片形式。圆片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工艺是在固态芯片尺寸玻璃外壳中装入芯片。玻璃包封防止了硅片的外露,并确保了良好的... ShellCase公司的圆片级封装技术工艺,采用商用半导体圆片加工设备,把芯片进行封装并包封到分离的腔体中后仍为圆片形式。圆片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工艺是在固态芯片尺寸玻璃外壳中装入芯片。玻璃包封防止了硅片的外露,并确保了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环境保护功能。凸点下面专用的聚合物顺从层提供了板级可靠性。把凸点置于单个接触焊盘上,并进行回流焊,圆片分离形成封装器件成品。WL-CSP封装完全符合JEDEC和SMT标准。这样的芯片规模封装(CSP),其测量厚度为300μm-700μm,这是各种尺寸敏感型电子产品使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丁烯 凸点技术 CSP 光学封装 可靠性 圆片级CSP
下载PDF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和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检测饲料中克伦普罗干扰的原因分析与确证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家丰 卞苏敏 +2 位作者 杨莹 商方方 李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4期8489-8498,共10页
目的探究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er,LC-MS/MS)检测饲料中克伦普罗时,环天冬氨酰苯丙氨酸对试验干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出应用LC-MS/MS分析的确证技术与方法。方法应用四极杆―轨道阱高... 目的探究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er,LC-MS/MS)检测饲料中克伦普罗时,环天冬氨酰苯丙氨酸对试验干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出应用LC-MS/MS分析的确证技术与方法。方法应用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和LC-MS/MS对环天冬氨酰苯丙氨酸、克伦普罗对照品以及含有环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的饲料样品进行分析。结果饲料中含有环天冬氨酰苯丙氨酸对克伦普罗的检测干扰的原因为二者母离子及2个子离子的质荷比很接近,且二者离子丰度比也很接近。应用LC-MS/MS分析的确证技术与方法为梯度碎裂离子片段依次匹配比较法。结论应用LC-MS/MS检测会遇到假阳性的问题,这是串联质谱结构与方法原理决定的;建议调整克伦普罗的2个子离子为263.07>168.04,263.07>132.06;用LC-MS的梯度碎裂离子片段依次匹配比较法准确、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伦普罗 天冬氨酰苯丙氨酸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 饲料
下载PDF
零余子中环肽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旭 郭孟焕 +4 位作者 曹彦刚 王梦梦 米汪洋 郑晓珂 冯卫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02-1007,共6页
目的探究零余子(bulbils of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中含氮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ODS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多柔比星... 目的探究零余子(bulbils of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中含氮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ODS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多柔比星诱导的NRK-52E细胞损伤模型及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分别检测所得化合物的肾细胞保护作用及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结果从零余子中分离得到15个含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苯丙-L-酪)二肽(1)、环(L-缬-L-脯)二肽(2)、环(D-色-D-酪)二肽(3)、环(L-脯-L-酪)二肽(4)、环(L-苯丙-L-丙)二肽(5)、环(L-亮-L-脯)二肽(6)、环(L-异亮-L-脯)二肽(7)、环(D-脯-L-酪)二肽(8)、环(L-苯丙-L-脯)四肽(9)、3-羟基-3-(2-丙酰)-2,4(1H,3H)-喹啉二酮(10)、3-吲哚甲醛(11)、木瓜新碱A(12)、1-核糖醇基-2,3-二酮-1,2,3,4-四氢-6,7-二甲基-喹喔啉(13)、白曼陀罗酰胺(14)、苯丙氨酸(15)。化合物2、5、9、14能显著提高NRK-52E细胞活力。化合物对PC-12细胞活力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化合物2~5、7~9、11~14均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化合物2、5、9、14在体外中表现出较好的肾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余子 化学成分 (L-苯丙-L-酪)二肽 (L-苯丙-L-脯)四肽 3-羟基-3-(2-丙酰)-2 4(1H 3H)-喹啉二酮 肾细胞保护 神经细胞保护
原文传递
下调LSD1表达对于外周血Th1/Th2分化格局的影响
19
作者 刘巍 朱新辉 +1 位作者 张洁 崔志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shLSD1转染人外周血CD4+T细胞后,LSD1的脱甲基酶活性对辅助性T细胞亚群1和亚群2(Th1/Th2)分化格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利用磁珠分离纯化人外周血CD4+T细胞,PHA刺激活化48 h后,sh LSD1和化学抑制剂TCP抑制2种方法抑制LSD1的表达,... 目的探讨shLSD1转染人外周血CD4+T细胞后,LSD1的脱甲基酶活性对辅助性T细胞亚群1和亚群2(Th1/Th2)分化格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利用磁珠分离纯化人外周血CD4+T细胞,PHA刺激活化48 h后,sh LSD1和化学抑制剂TCP抑制2种方法抑制LSD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功能亚型Th1、Th2的代表细胞因子IFN-γ、IL-4进行检测。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CD4+T细胞并用转染sh LSD1或TCP处理48 h后,流式细胞对胞内基因表达检测显示,sh LSD1和TCP组细胞IFN-γ+T细胞比例(26.13±1.89)%和(27.01±1.18)%明显高于对照组(14.67±0.65)%(P<0.05),而IL-4+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RT-PCR检测显示,sh LSD1和TCP组IFN-γm 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4基因表达则没有改变(P>0.05)。结论LSD1可以引起CD4+T细胞向Th1/Th2分化方向改变,促进Th1方向分化,对Th2方向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1 反式环苯丙 辅助T细胞 Γ干扰素 白介素4
原文传递
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志峰 王琦 +3 位作者 冯育林 饶毅 杨世林 裴月湖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研究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黄连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连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 目的研究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黄连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连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1)、唐松草林碱(2)、(S)-2-吡咯烷酸-5-甲酸乙酯(3)、5-羟基吡啶-2-甲酸甲酯(4)、3-吲哚甲醛(5)、环-(苯丙-亮)二肽(6)、环-(苯丙-缬)二肽(7)、开环异落叶松脂醇(8)、n-butyl 3-O-feruloylquinate(9)、methyl 3-O-feruloylquinate(10)。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 (S)-2-吡咯烷酸-5-甲酸乙酯 -(苯丙-亮)二肽 异落叶松脂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