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儒家现世精神的起源
1
作者 孙海燕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3,共10页
现世精神作为儒家的一大思想性格,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地理环境看,黄河中下游地区悠久早熟的农业文明,孕育了中华先民对大自然的“诚信感”以及对自身力量的自信。从社会组织看,农业文明中的家庭—家族生活方式在维系经济社会... 现世精神作为儒家的一大思想性格,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地理环境看,黄河中下游地区悠久早熟的农业文明,孕育了中华先民对大自然的“诚信感”以及对自身力量的自信。从社会组织看,农业文明中的家庭—家族生活方式在维系经济社会秩序的同时,其所孕育的祖先崇拜、亲情伦理和“乐感文化”,本身有着“安身立命”的宗教意义。从历史事件与政治制度看,“三代”以来的“巫史文化”传统,尤其是周初统治者推行的德礼之制,在国家政治层面加剧了人文精神对宗教信仰的超越,一种基于历史经验的理性精神得以蓬勃发展。从思想与人物看,孔子等经典儒家阐明“仁道”,强调“为仁由己”“敬鬼神而远之”,为儒家的现世拯救找到了内在的人性根基,天道、人心由此成为国人的基本信仰。儒学在成为国家主导思想之后,又反过来陶冶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现世精神从此在本民族心理中积淀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现世精神 宗教信仰 诚信感 历史理性
下载PDF
后世人权利法律保护问题探析——以现世人与后世人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秋高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71,共10页
现有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都缺乏对后世人权利的关怀。"现世人同意"的现代民主制度,存在后世人这一主体的集体缺位;以此为基础建构起来的现代法律制度,以补偿性正义原则贯彻始终。补偿性正义原则的核心思想是"维持现有... 现有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都缺乏对后世人权利的关怀。"现世人同意"的现代民主制度,存在后世人这一主体的集体缺位;以此为基础建构起来的现代法律制度,以补偿性正义原则贯彻始终。补偿性正义原则的核心思想是"维持现有的状态",导致保障后世人权益法律保护制度在现代社会的缺失。自然权利及其相关理论认为,后世人具有权利,现世人具有保障该权利的义务,保护后世人权利的法律制度应该且必须建立。我们应建立对"现世人同意"民主决策的审查机制;用风险控制原则补充补偿性正义原则;以风险控制原则为指导,审视诉讼主体资格、损害事实与因果关系、法律责任等现有相关法律规定,以建构后世人权利法律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世人的同意 后世人权利 补偿性正义原则 现世人义务
下载PDF
中国古典人生价值论的现世向度
3
作者 刘新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2-55,共4页
中国古典人生价值论具有鲜明的现世性特征。以"人兽有别"为立论基础,以"虽久不废"为价值目标,倡导泛道德的、过程化的价值评价,引导"知生事人"、"自苦为极"、"杀身成仁"的现实人生... 中国古典人生价值论具有鲜明的现世性特征。以"人兽有别"为立论基础,以"虽久不废"为价值目标,倡导泛道德的、过程化的价值评价,引导"知生事人"、"自苦为极"、"杀身成仁"的现实人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人生价值论 现世向度 现世性特征 立论基础 价值目标 价值评价
下载PDF
孔子现世世界的宗教情结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虹 王党辉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儒学是不是宗教是一个争论已久、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其有别于殷周社会对“帝”、“天”的宗教性崇拜观念的伦理道德性特征却是学界不争的共识。本文从文化诠释学地角度,分别从敬远的理性态度、诚敬的道德修养、不懈的现世追求三个方面分... 儒学是不是宗教是一个争论已久、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其有别于殷周社会对“帝”、“天”的宗教性崇拜观念的伦理道德性特征却是学界不争的共识。本文从文化诠释学地角度,分别从敬远的理性态度、诚敬的道德修养、不懈的现世追求三个方面分析考察奠定和巩固此一特征的历史根源———孔子现世世界的宗教情结,进而探讨其可能具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远 诚敬 天道 文化诠释学 道德修养 孔子现世世界 宗教情结 儒学
下载PDF
简论马王堆医书《十问》“审夫阴阳”生命观及现世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蔚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3,27,共4页
马王堆出土简牍医书《十问》在对生命的审视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深刻地影响着汉代中医核心生命观形成进程中的道德态度与伦理选择。《十问》生命观的三个层次:生命来源为"阴阳";一切价值中"生最贵";养... 马王堆出土简牍医书《十问》在对生命的审视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深刻地影响着汉代中医核心生命观形成进程中的道德态度与伦理选择。《十问》生命观的三个层次:生命来源为"阴阳";一切价值中"生最贵";养生之道也就是体察天地阴阳之道。《十问》生命观具有宝贵的非有神论特征和现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医书 《十问》 生命观 现世价值 阴阳
下载PDF
明代道教的现世伦理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毅 李为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0,共6页
道教是重视现实生活的宗教 ,具有浓厚的现世伦理性。明代道教的现世伦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受帝王崇信的正一道斋醮活动频繁举行且形式多样 ,旨在维护传统伦理秩序 ;劝善书充斥书肆 ,流行民间 ,以通俗的形式实行对世人的精神控制 ,... 道教是重视现实生活的宗教 ,具有浓厚的现世伦理性。明代道教的现世伦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受帝王崇信的正一道斋醮活动频繁举行且形式多样 ,旨在维护传统伦理秩序 ;劝善书充斥书肆 ,流行民间 ,以通俗的形式实行对世人的精神控制 ,发挥着强大的现世伦理教化功能。道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相比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达变性 ,二者共同维系着庞大的帝国 ,使之更为封闭内向 ,直至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道教 现世伦理特征 适应性 达变性 劝善书 功过格 儒家伦理
下载PDF
现世情怀:狄更斯的宗教观 被引量:11
7
作者 严幸智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狄更斯的宗教思想是在宗教世俗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他极力主张基督教的人道主义关怀 ,强调世人要在上帝的感召下相互关爱 ,减少对穷人的冷漠和歧视。他坚持传教者和信教者都应该摆脱刻板教规的左右 ,注重爱心的传播与拥有。狄更斯充满... 狄更斯的宗教思想是在宗教世俗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他极力主张基督教的人道主义关怀 ,强调世人要在上帝的感召下相互关爱 ,减少对穷人的冷漠和歧视。他坚持传教者和信教者都应该摆脱刻板教规的左右 ,注重爱心的传播与拥有。狄更斯充满穷人情结的宗教观是其工业化批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成维多利亚时代人文关怀思潮的重要一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心穷人 现世情怀 教化功能 爱心传播 乐观主义宗教观
下载PDF
真实、现世与自为:媒体泛化语境下纪录片的特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恒 姚争 《未来传播》 2020年第4期61-70,137,共11页
在媒体泛化的语境下,纪录片面临着内容和形式的双重泛化。内容的泛化主要表现为:纪实影像被过度消费,最终造成了纪录片纪实精神的泛化;形式的泛化主要表现为:纪录片节目形态的多元及泛化。在此语境下通过对纪录片真实性、现世性和自为... 在媒体泛化的语境下,纪录片面临着内容和形式的双重泛化。内容的泛化主要表现为:纪实影像被过度消费,最终造成了纪录片纪实精神的泛化;形式的泛化主要表现为:纪录片节目形态的多元及泛化。在此语境下通过对纪录片真实性、现世性和自为性三个特质的重新审视,可以厘清它与其他节目类型的边界,这是纪录片审美之追求和旨趣之所在。真实性彰显了纪录片的精神价值,它表现为纪录片“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统一。现世性是指纪录片叙述语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它是纪录片重要的类型特征。由于影像真实的审美范式被逐渐打破,现世性在纪录片类型的建构中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自为性要求纪录片的创作是非功利的,它不能被市场和消费的逻辑所左右。具有自为性的纪录片使人的生存情感得以呈现,观众可以从中领会到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真实性 现世 自为性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中宗教伦理的生成逻辑与现世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登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3-146,共4页
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宗教与伦理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共融的亲缘关系,而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关系则为宗教伦理的生成提供了一种逻辑上的必然。在现世世界中,经过时代转换的宗教伦理对宗教的健康发展、伦理内涵的丰富以... 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宗教与伦理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共融的亲缘关系,而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关系则为宗教伦理的生成提供了一种逻辑上的必然。在现世世界中,经过时代转换的宗教伦理对宗教的健康发展、伦理内涵的丰富以及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宗教伦理 生成逻辑 现世价值 和谐
下载PDF
论《庄子》美学中“游”的内心现世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佳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8,共5页
哲学和美学并举是《庄子》的一大特征,其中"游"的审美理念更是《庄子》思想的终极阐述,是其审美的重中之重。精神要达到"得道"的境界才能合乎内心现世性。庄子通过对有限人生和人世的否定,通过对无限精神自由的追求... 哲学和美学并举是《庄子》的一大特征,其中"游"的审美理念更是《庄子》思想的终极阐述,是其审美的重中之重。精神要达到"得道"的境界才能合乎内心现世性。庄子通过对有限人生和人世的否定,通过对无限精神自由的追求,提出了"游"的内心现世性。"游"则是达到精神自由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美学 内心现世
下载PDF
批评家的“现世性”——解读赛义德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建红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赛义德,已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世界闻名的文学、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有着复杂而矛盾的特殊身份,其批评议题广泛,其中批评家的“现世性”强调批评家工作的定位以及批评家的作用,其特殊身份对该议题的选择有着深刻的影响.本... 赛义德,已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世界闻名的文学、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有着复杂而矛盾的特殊身份,其批评议题广泛,其中批评家的“现世性”强调批评家工作的定位以及批评家的作用,其特殊身份对该议题的选择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在分析其身份的基础上解读其批评家的“现世性”这一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义德 身份 批评家的“现世性”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的悲剧性缺失——从中国文化的现世性局限谈起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宁 王利华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年第11期159-160,F0003,共3页
生存悲剧是人类文学的共同话题。中国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数的悲剧作品竟然没有堆垒出一座悲剧文学的高楼大厦,没有构建起足以与西方文学相媲美的悲剧殿堂。究其原因,民族思维中强烈的现... 生存悲剧是人类文学的共同话题。中国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数的悲剧作品竟然没有堆垒出一座悲剧文学的高楼大厦,没有构建起足以与西方文学相媲美的悲剧殿堂。究其原因,民族思维中强烈的现世意识遮蔽了中国悲剧文学穿越芸芸众生向无限天空眺望的目光,以至造成中国悲剧文学的悲剧性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悲剧 缺失 现世意识 遮蔽
下载PDF
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承继与推进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吉刚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6-81,共6页
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是一个现代性诗学问题,它最初呈现于浪漫主义及唯美主义的诗学建构当中。但是,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诗学基本上还是一种经验性的诗学,它们对于现世人生等诗学问题还仅限于问题的提出与宏观的、经验性的探讨与描述,尚缺... 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是一个现代性诗学问题,它最初呈现于浪漫主义及唯美主义的诗学建构当中。但是,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诗学基本上还是一种经验性的诗学,它们对于现世人生等诗学问题还仅限于问题的提出与宏观的、经验性的探讨与描述,尚缺乏深入的、实证性的分析与考索。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承传了这一诗学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怎么样"的、微观的分析与考证。所以,如果说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诗学还处在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呈现阶段的话,那么,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则可以说已进入到了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展开阶段。其之所以能够如此,关键在于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对于科学精神吸纳,但是,这种吸纳却又造成了另外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世人生 现代性 唯美主义
下载PDF
拯救现世人生——西方唯美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吉刚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拯救现世人生是西方唯美主义批评的一个基本诗学主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西方唯美主义批评对于文学艺术拯救现世人生这一诗学问题的开拓,基本上尚处于一种感性的阶段,对于一些具体的拯救运行机制尚缺乏细致的分析和微观的考察。尽管如... 拯救现世人生是西方唯美主义批评的一个基本诗学主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西方唯美主义批评对于文学艺术拯救现世人生这一诗学问题的开拓,基本上尚处于一种感性的阶段,对于一些具体的拯救运行机制尚缺乏细致的分析和微观的考察。尽管如此,西方唯美主义批评的诗学探索对于该诗学问题的开拓依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 现世原则 个人自由原则
下载PDF
从舟山古民居看海岛民俗文化的现世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翁源昌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3-56,共4页
民居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舟山古民居反映了海岛民俗文化的现世观.传统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是这种现世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恶劣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使海岛民间信仰具有现实性特征,这是这种现世观产生的地域背景.舟山古民居交融倾向明显的儒... 民居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舟山古民居反映了海岛民俗文化的现世观.传统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是这种现世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恶劣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使海岛民间信仰具有现实性特征,这是这种现世观产生的地域背景.舟山古民居交融倾向明显的儒佛道文化特征、"吉祥"装饰图案、建筑空间形式的对立统一以及其特殊建筑形式"厍头"都反映了海岛民俗文化的现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民俗文化 舟山古民居 现世
下载PDF
创造与僭越:资本的现世价值与历史逻辑
16
作者 庄友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42,共7页
资本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最大限度实现自身增殖的逻辑本性使资本内在地具有不断创新的冲动和能力,这使得资本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现世价值。资本是现代社会最有效的经济发展方式。植根于同样的逻辑本性,资本... 资本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最大限度实现自身增殖的逻辑本性使资本内在地具有不断创新的冲动和能力,这使得资本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现世价值。资本是现代社会最有效的经济发展方式。植根于同样的逻辑本性,资本的创造本能在发展中不断出现合理性的"越界",这使资本的趋势不可避免地陷入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悖的历史逻辑。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我们对待资本应具备的合理态度是,既要承认、利用和发展资本,又要引导、规范和驾驭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创造 僭越 现世价值 历史逻辑
下载PDF
“现世自悟”与“神的救赎”在文化学视角下的中西古典小说对比研究
17
作者 李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东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古典小说存在很多根本性的差异,以基督教为文化核心的西方人更为关注生命个体的“灵魂”,而以儒释道思想为根本的中国人更为重视“人心”,西方古典小说倾向于通过叩问个人的心灵来实现神的救赎,而中国古典小说则喜... 东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古典小说存在很多根本性的差异,以基督教为文化核心的西方人更为关注生命个体的“灵魂”,而以儒释道思想为根本的中国人更为重视“人心”,西方古典小说倾向于通过叩问个人的心灵来实现神的救赎,而中国古典小说则喜欢依靠生命个体的现世自悟去寻求和谐。文章首先对现世自悟与神的救赎进行界说,其次对中西古典小说现世自悟与神的救赎的文化心理进行审视,最后对基于上述两种文化心理的中西古典小说的文学性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世自悟 神的救赎 古典小说 文化
下载PDF
优游在虚无与现世之间——张爱玲小说的主题话语张力
18
作者 张映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7-160,共4页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话语在虚无与现世的冲突与调和中体现出巨大的艺术张力。在张爱玲的创作中,现世的根本性表现是绝对细节化的,而虚无体验则是整体性的,其作品在虚无与现世之间的摇摆中表现出极大的震撼力。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主题话语 张力 虚无 现世
下载PDF
赛义德的文本现世性理论探讨
19
作者 赵建红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6,33,共4页
文本的现世性理论是赛义德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关注文本的功能和文本在世界的定位状况,强调文本与世界之间在构成上的相互作用, 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吸收了索绪尔的符号意义观,同时商讨了现实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文本观。
关键词 赛义德 文本功能 现世 从属性联系 文学批评理论
下载PDF
异境想象与现世感知——论先唐神游赋虚构世界与现实空间的互动
20
作者 王允亮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5,共7页
神游赋是先唐时期颇为兴盛的一种文体,自《离骚》开始,一直到南北朝绵延不绝。在先唐神游赋的发展过程中,经历巫文化、黄老之学、儒家思想、玄学思潮、新自然主义相继为主导的变化。受此影响,其体现出来的空间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在最... 神游赋是先唐时期颇为兴盛的一种文体,自《离骚》开始,一直到南北朝绵延不绝。在先唐神游赋的发展过程中,经历巫文化、黄老之学、儒家思想、玄学思潮、新自然主义相继为主导的变化。受此影响,其体现出来的空间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在最为核心的异境漫游上,经历由偏重西北昆仑一隅至四方天地均衡分配的变迁,在最终归向上则有求神境而不得,游神境而自得,舍神境而归现世的不同转变。在神游赋发展过程中,异境想象的地位渐渐低落,与此相反对现世的认同却逐渐增加,二者间存在相反的升降过程,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在六朝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游赋 先唐 异境想象 现世感知 文化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