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精神”的理性反思与大学教育目的的深度澄明——从现代性社会与现代公民的德性人格生成的角度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银娥 《唐都学刊》 2006年第6期61-65,共5页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目标,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活动在实现各种具体教育目标时的终极性追求,它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教育活动中的“哲学”,它体现着教育的理性。现代性社会需要具备公共性精神与优良人格品位的人...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目标,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活动在实现各种具体教育目标时的终极性追求,它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教育活动中的“哲学”,它体现着教育的理性。现代性社会需要具备公共性精神与优良人格品位的人,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建立起现代性文明、健康、公正和合理的公民社会。但从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制度安排与教育实践来看,与这种要求显然存在较大差距。现代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了的公民教育,即“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其核心是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教育,使其具有公民的人格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纳税人意识、规则意识,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教育目的 现代社会 现代公民德性人格生成
下载PDF
现代公民之理性生存品质与高尚德性人格的养成——“信用价值观”建设的理论定位与实践追求 被引量:6
2
作者 袁祖社 《唐都学刊》 200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念;"信用价值"的实质性内容,主要体现在信用对于个体与社群共同体的存续良性演进所具有的主体性正效应,以及在此基础上个体和社群共同体对这...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念;"信用价值"的实质性内容,主要体现在信用对于个体与社群共同体的存续良性演进所具有的主体性正效应,以及在此基础上个体和社群共同体对这种效应的自觉体认和一致追求;信用是现代人最重要、最健康的生存品质和最为合理的生存信念追求,是现代"公民社会"理性公民最为合理的行为价值取向;信用的自觉践履是现代社会公民高尚德性人格养成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信用文明则更是现代社会与公民精神文明素养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信用价值观 公民 人格
下载PDF
人的现代性及其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推进
3
作者 陈用芳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人的现代性”是“人的现代化”的内在根据,“人的现代化”则是“人的现代性”的外在表现。“人的现代性”是现代化了的人所具备的本质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人的现代性”至少包括八大特质。人的现代性对公民道德建设有诸多... “人的现代性”是“人的现代化”的内在根据,“人的现代化”则是“人的现代性”的外在表现。“人的现代性”是现代化了的人所具备的本质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人的现代性”至少包括八大特质。人的现代性对公民道德建设有诸多启示:高扬主体性的同时要培育主体间性;要让价值理性为工具理性保驾护航;要充分地兼顾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要实现利他性与利己性的对立统一;要使自强性与开放性获得同步增长;要展现鲜明的民族性和卓越的世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人的现代 主体间 利他 利己 君子人格
下载PDF
“公民”还是“私民”?——现代化转型中的中国大陆中学生公民德性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班建武 檀传宝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5,共10页
公民德性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一种积极公民的形象。它要求的是公民不仅能够履行其最低限度的公民责任和义务,更要求公民能够超越于特定个人权利的局限而走向对更大多数的他人和公共善的维系和贡献。调查发现,中学生在公民德性的价值观念... 公民德性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一种积极公民的形象。它要求的是公民不仅能够履行其最低限度的公民责任和义务,更要求公民能够超越于特定个人权利的局限而走向对更大多数的他人和公共善的维系和贡献。调查发现,中学生在公民德性的价值观念层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人利益取向;在公民德性的结构方面,则表现出经济德性优于政治德性和社会德性;而在公民德性的行动层面,则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行脱节问题。中学生公民德性特点,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现代化不足是以上这些问题产生的社会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现代 公民 私民
下载PDF
权利与德性之争:现代西方公民观反思--“德性公民”的可能及其限度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99,共6页
[栏目主持人的话]围绕“权利”与“德性”展开的对公民概念的现代阐释,在西方学术史上集中包含在自由主义的公民理论与共和主义的公民理论中。这两种思想传统对现代公民观念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两条线索:一是各自对公民观念的创发... [栏目主持人的话]围绕“权利”与“德性”展开的对公民概念的现代阐释,在西方学术史上集中包含在自由主义的公民理论与共和主义的公民理论中。这两种思想传统对现代公民观念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两条线索:一是各自对公民观念的创发。相比较而言,古典共和主义的公民观念虽然历史更为久长,但以权利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公民观念却是近代以来直至今天西方社会的主导观念。构成第二条线索的是两种公民理论间的相互批评。它们的争论为我们揭示了公民观念发展中的种种分歧与困难,两种公民理论也因相互争议而相互激发、彼此推动,构造出现代西方公民观的真实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观念 现代西方 “权利” 古典共和主义 反思 自由主义 栏目主持人
下载PDF
刍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公民德性——以现代国家建设转型的政治文化条件为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鹏程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4-78,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集中表现,具有先进性、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和道德属性,它对公民的政治义务、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德性要求相对优先于对其政治权利、道德权利和法定权利的德性诉求,这跟中国的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集中表现,具有先进性、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和道德属性,它对公民的政治义务、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德性要求相对优先于对其政治权利、道德权利和法定权利的德性诉求,这跟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重心由民族国家向民主国家平稳转型所需的政治文化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要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公民的义务类德性与权利类德性结合起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德性,为现代国家建设的平稳转型创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公民 公民教育 现代国家 政治文化
下载PDF
论传统德性人格教育思想的现代转换
7
作者 韩玲 张博颖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德性人格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中占主流地位的人格教育思想。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过极大作用,但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存在着主体性人格缺失、工具理性主义至上、"面具"怪象频生等不足之处。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努力... 德性人格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中占主流地位的人格教育思想。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过极大作用,但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存在着主体性人格缺失、工具理性主义至上、"面具"怪象频生等不足之处。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努力促进传统人格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着力于传统意识的现代转换,努力实现传统伦理功能与现实价值取向的对接与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人格教育 现代转换
下载PDF
网络文化与现代公民的主体间性人格建构
8
作者 时会永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6期198-199,共2页
现代公民人格呈现出主体性不足与主体性膨胀并存、对公共善的追求与公共理性缺失并存、价值选择多元与价值信仰迷茫并存的特点。为此,需要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间性精神、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平等对话... 现代公民人格呈现出主体性不足与主体性膨胀并存、对公共善的追求与公共理性缺失并存、价值选择多元与价值信仰迷茫并存的特点。为此,需要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间性精神、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平等对话的沟通机制等方面来建构现代公民的主体间性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现代公民 主体间人格
下载PDF
高职生公民德性及其培育途径 被引量:1
9
作者 韩传信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142,共2页
在我国不断推进公民社会进程中,培养高职生完整的公民德性是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和旨归。其培育途径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学校文化、专业实习、课堂生活来进行。
关键词 高职生 公民 教育 生成
下载PDF
论现代德性幸福的主体之维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方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8,共7页
现代消费主义无限复制着种种触手可及的快乐,或廉价或奢靡的欲望满足几乎成为幸福生活的内涵。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古典德性幸福的回归与复兴的时代背景。现代德性幸福传承儒家"君子之乐"的精神典范,着眼于幸福生活的主体之维... 现代消费主义无限复制着种种触手可及的快乐,或廉价或奢靡的欲望满足几乎成为幸福生活的内涵。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古典德性幸福的回归与复兴的时代背景。现代德性幸福传承儒家"君子之乐"的精神典范,着眼于幸福生活的主体之维,致力于培育与塑造自觉、自愿、自律、自由的现代人格,以克服当下社会幸福主体的迷失与异化。自由人格与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内在关联,它们内在地决定着主体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生活模式、审美趣味与人生追求。培育与塑造幸福主体的自由人格,改善与提升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倡导现代社会的德性幸福,是对"生活何以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一问题在社会存在的主体维度上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儒家传统德性幸福观与马克思"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学说相结合以构建现代幸福观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幸福 君子之乐 消费主义 自由人格
下载PDF
现代社会与公民品格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方兴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30,181,共6页
在以制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揭示现代社会与公民品格的内在关系有助于发挥公民品格对现代社会的支撑价值。从现代社会最为显著的四个方面:风险性、个体化、制度化以及公共化入手,论述公民品格的现代性维度,可以发现:公民品格是成就... 在以制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揭示现代社会与公民品格的内在关系有助于发挥公民品格对现代社会的支撑价值。从现代社会最为显著的四个方面:风险性、个体化、制度化以及公共化入手,论述公民品格的现代性维度,可以发现:公民品格是成就现代公民的内在品质与道德人格,是具有稳定性、向善性的精神定势,能够应对现代社会风险造成的生活碎片化和不确定性。公民品格是公民在政治生活、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和推动公民的政治实践和社会参与,化解"公共领域私人化"的症状。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公民品格所蕴涵的道德情感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关系疏离与人际情感冷漠。公民品格是现代社会制度运行的重要支撑,也和制度一起成为现代社会良序、和谐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品格 现代社会 制度 公共化 实践智慧 情感
下载PDF
儒家人格价值观对现代人格困惑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应凯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人格价值观的困惑是现代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代社会一方面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另一方面人的精神世界存在危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自我失范、价值观崩溃,人成了“物欲”的奴隶。中国儒家人格价值观倡导人性与德性的合一,主张... 人格价值观的困惑是现代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代社会一方面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另一方面人的精神世界存在危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自我失范、价值观崩溃,人成了“物欲”的奴隶。中国儒家人格价值观倡导人性与德性的合一,主张人格平等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崇尚和谐,把人的德性修身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要求以义驭利,这些对于培养健全的现代人格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格 困惑 启示 发达 人格平等 培养 拜金主义 儒家 合一
下载PDF
论广告中女性的德性培育
13
作者 高桂贤 曹刚 《大学教育科学》 2005年第2期90-92,共3页
男权制意识形态通过霸权话语体系和性别制度构筑起男性社会的文明大厦,体现在广告中,女性以一种被奴化、异化的形式存在,并且深入到女性更深的精神意识层面。而在现代社会,女性经济地位有所提高,女性的德性培育、完整人格建立的需要更... 男权制意识形态通过霸权话语体系和性别制度构筑起男性社会的文明大厦,体现在广告中,女性以一种被奴化、异化的形式存在,并且深入到女性更深的精神意识层面。而在现代社会,女性经济地位有所提高,女性的德性培育、完整人格建立的需要更加明显。性别秩序的革新只有在女性充分意识到了自我的真实存在后,重新整合自身的意识行为,才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向旧有的性别秩序挑战,颠覆男性中心的概念秩序,摆脱女性在广告中的沦落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培育 别秩序 社会 别制度 话语体系 意识形态 意识层面 现代社会 经济地位 完整人格 真实存在 意识行为 中心 男权制 精神 革新 摆脱
下载PDF
提高觉悟抑或转变身份:公民教育何为?
14
作者 曹永国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1,共13页
公民是一种在公共空间中进行理性言说的实践,表现为一种公民身份的转变与获得。这意味着公民教育实践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正义与自由德性的向往与探寻,提供公民对话性实践,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公共理性能力。现代性思想... 公民是一种在公共空间中进行理性言说的实践,表现为一种公民身份的转变与获得。这意味着公民教育实践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正义与自由德性的向往与探寻,提供公民对话性实践,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公共理性能力。现代性思想和实践祛除了古典公民及其教育的魅力,却使公民成为一个个"趋利之徒"。现代公民教育的悖论在于一方面教育个人成为追逐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又辅之以种种的规训化政治道德和职业操行来提高劳动者觉悟。其现代性后果是生活中的公私不明,行为方式的犬儒主义。重审公民教育实践,离不开对现代公共空间、个人理性之异化现象的批判。公民教育必须为公民的一种异质性新生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公共理 公共空间 现代
下载PDF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法理探索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丽贤 彭云业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8-30,共3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形成、确立和发展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为支撑。本文分别从宪法学中的人民主权理论、知情权理论,行政法学的基本原则及其理论基础,法理学中的公民的法律人格理论、现代法的沟通性及法治理论等方面探寻这一制度背...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形成、确立和发展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为支撑。本文分别从宪法学中的人民主权理论、知情权理论,行政法学的基本原则及其理论基础,法理学中的公民的法律人格理论、现代法的沟通性及法治理论等方面探寻这一制度背后的理论基础,以期为中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提供科学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 人民主权 知情权 依法行政 公民的法律人格 现代法的沟通 法治
下载PDF
如何理解美好生活需要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李建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共2页
中国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说法、新理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中国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说法、新理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继而提出两个"必须认识到":"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不平衡 代表大会 物质文化 现代化强国 公民 理论命题 历史过程 社会公平 国际地位
下载PDF
德性伦理是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和优势
17
《社科新视野》 2014年第6期33-33,共1页
朱祥海在《理论月刊》2014年第9期撰文指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儒家德性伦理是传统文化最大的特质和优势。传统被有效地解构了,新的文化形式又无法顺畅地建构起来,这是造成只有。现代文化”而无... 朱祥海在《理论月刊》2014年第9期撰文指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儒家德性伦理是传统文化最大的特质和优势。传统被有效地解构了,新的文化形式又无法顺畅地建构起来,这是造成只有。现代文化”而无精神的根本原因。文化成了无根的“漂浮物”,这是反传统的最大反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伦理 优势 人格理想 知识分子 文化形式 现代文化 反传统
原文传递
现代公民意识的内容
18
《中国监狱学刊》 2005年第4期144-144,共1页
张福贵在《粤海风》2004年第4期撰文《全球化时代与现代公民意识的确立》认为,现代公民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理性的规范意识。全球化时代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就是一个建立规范,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人治走向法治的时代,在这样一个... 张福贵在《粤海风》2004年第4期撰文《全球化时代与现代公民意识的确立》认为,现代公民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理性的规范意识。全球化时代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就是一个建立规范,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人治走向法治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必须确立一种规范意识。规范意识的核心是法律意识。2.普遍的人类意识。人类意识就是以人类性、世界性为尺度,约束自己和发展自己,确立自己的人格和思想境界。3.社会的宽容意识。宽容是一种境界,表现出高尚的道德人格;宽容是一种性格,表现出宽广大度的心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公民意识 2004年第4期 全球化时代 规范意识 人类意识 中国社会 社会成员 法律意识 思想境界 宽容意识 人格 人类 世界
原文传递
试论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19
19
作者 曾建平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3,共4页
保护环境 ,教育为本 ;环境教育 ,德育为先。环境道德教育是公民德性、人格养成的教育。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建设中 ,它培育着一种面向未来做出抉择的能力 ;在保护环境的实践中 ,它担负着培养保护环境的伦理精神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 保护环境 ,教育为本 ;环境教育 ,德育为先。环境道德教育是公民德性、人格养成的教育。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建设中 ,它培育着一种面向未来做出抉择的能力 ;在保护环境的实践中 ,它担负着培养保护环境的伦理精神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 ,它处于树立公正观念的优先地位 ;在通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 ,它承担着启蒙、开发、引导的先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道教育 公民 环境人格 环境素质
原文传递
《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根基与意蕴》
20
作者 姚才刚 徐瑾 肖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77,共1页
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本书主要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包含了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这种根基和意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建设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及... 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本书主要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包含了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这种根基和意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建设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在近现代中国的命运,进而分别从国家建设目标、社会制度以及公民德性等层面剖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范畴的传统文化根基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代中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公民 意蕴 人民出版社 社会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