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科冷杉属植物的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 被引量:21
1
作者 向小果 曹明 周浙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9-452,共14页
冷杉是北半球阴暗针叶林的优势种和建群种,现全世界共有52种1亚种12变种,在北半球形成南欧、北美和东亚三个分布中心,这三个地区也是冷杉属化石最丰富的地区。在垂直分布上,冷杉集中分布于1000~2000m(15种)和2500~4000m(13种... 冷杉是北半球阴暗针叶林的优势种和建群种,现全世界共有52种1亚种12变种,在北半球形成南欧、北美和东亚三个分布中心,这三个地区也是冷杉属化石最丰富的地区。在垂直分布上,冷杉集中分布于1000~2000m(15种)和2500~4000m(13种)两个海拔地段。在中国,冷杉植物呈南北间断分布,集中分布在横断山地区。冷杉属的特有现象和孑遗分布现象都十分突出,有7个种呈孑遗分布。根据冷杉属的地史分布和现代分布的研究并结合最新的系统演化资料,本文推测冷杉属于白垩世中期起源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始新世以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冷,逐步向南迁移,由于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落基山脉抬升及东亚季风气候的出现以及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而形成了现代间断的分布格局。冷杉与银杉、金钱松等其它松科植物的形成模式十分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属 地史分布 现代分布 起源 扩散
下载PDF
探究现代分布式软件工程架构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秀海 池仲柏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7年第6期118-119,共2页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分布式软件系统应用日益广泛。分布式系统设计架构设计使用两层C/S架构模式和三层B/S架构模式,可以用于进行数据的管理和用户登录使用。本文以分布式系统管理为基础,对分布式软件工程架构的实现进行了分析...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分布式软件系统应用日益广泛。分布式系统设计架构设计使用两层C/S架构模式和三层B/S架构模式,可以用于进行数据的管理和用户登录使用。本文以分布式系统管理为基础,对分布式软件工程架构的实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分布式软件 工程架构 C/S架构 B/S架构
下载PDF
栲属(壳斗科)植物的现代和地史分布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孟奇 周浙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3-235,共13页
根据文献资料和标本馆及化石记录,讨论了壳斗科栲属植物的现代分布和地史分布。现代栲属植物有110~134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及东南亚,其中印度支那地区有82种栲属植物,是世界栲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马来西亚地区是栲属特有种最丰... 根据文献资料和标本馆及化石记录,讨论了壳斗科栲属植物的现代分布和地史分布。现代栲属植物有110~134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及东南亚,其中印度支那地区有82种栲属植物,是世界栲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马来西亚地区是栲属特有种最丰富的事实是支持马来西亚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区系交流十分有限的论据。中国栲属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是滇黔桂地区(29种)。栲属植物现代多样化中心在马来西亚和中南半岛。排除Chrysolepis后,栲属的分布类型应属热带亚洲分布。栲属在地质历史上有着比现在广泛的分布,最早、最可靠的栲属化石记录发现于北美始新世地层,欧洲和日本始新世也有栲属的化石记录,化石记录表明栲属起源的时间不晚于古新世,所有的壳斗科及栲属的化石都发现于北半球,现代分布也主要在北半球,壳斗科及栲属起源于北半球可以确认,由于化石证据与现代植物学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以及关键地区化石证据的不足,具体的起源地尚不能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栲属 壳斗科 现代分布 地史分布 特有种
下载PDF
亚洲季风区铁杉属现代分布区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青松 星耀武 周浙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9-398,共10页
铁杉属在亚洲主要分布于亚洲季风区东部,间断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岛以及日本列岛(除北海道)。在中国大陆间断分布在西南山区(横断山区和部分东喜马拉雅)、中部山区(秦岭-大巴山区)和东南山区(华东山地)。亚洲季风区铁杉属的现代分布环... 铁杉属在亚洲主要分布于亚洲季风区东部,间断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岛以及日本列岛(除北海道)。在中国大陆间断分布在西南山区(横断山区和部分东喜马拉雅)、中部山区(秦岭-大巴山区)和东南山区(华东山地)。亚洲季风区铁杉属的现代分布环境要求年降水量范围为720~2103mm,生长季降水量为635~1489mm;年均温范围为5.8~18.2℃,冬季月均温为-2.7~11.5℃,年最冷月均温为-3.7~10.9℃,年最暖月均温为13.0~28.2℃,气温年较差为9.7~25.4℃。亚洲季风区铁杉属的现代地理分布与气候要素值相互关系的分析表明,无铁杉分布的朝鲜半岛及其邻近的我国东北山地和山东山地降水量均大于700mm,基本上能够满足铁杉属生长的水分条件;而朝鲜半岛及其邻近的我国东北山地和山东山地的气温年较差明显大于铁杉属分布区的值,同时两地的冬季月均温和年最冷月均温明显低于铁杉属分布区的值,这也是这些地区没有铁杉属分布的主要气候原因。总之,这些亚洲季风区水分条件能够满足铁杉属生长需要,但冬季温度(包括冬季月平均温度和年最冷月均温)和气温年较差无法满足铁杉属生长需要,导致这些地区无铁杉属现代分布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杉属 亚洲季风区 现代地理分布 气候特征
原文传递
玉兰属植物起源与地理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荷芬 《河南科学》 2008年第8期924-927,共4页
论述了玉兰属植物的起源和地理分布,认为:①木兰属起源于白垩纪的阿普第阶期,因为在阿普第阶至阿尔必阶期不少地区有Magnolia植物化石或孢粉的发现;②玉兰属植物起源于阿普第阶期或巴列姆阶期,我国新疆、山东、吉林等地有木兰属的温带成... 论述了玉兰属植物的起源和地理分布,认为:①木兰属起源于白垩纪的阿普第阶期,因为在阿普第阶至阿尔必阶期不少地区有Magnolia植物化石或孢粉的发现;②玉兰属植物起源于阿普第阶期或巴列姆阶期,我国新疆、山东、吉林等地有木兰属的温带成分,即有玉兰属植物化石或孢粉出现;③玉兰属共计40种,中国分布区内种数有36种,占该属植物总种数的90%.中国为玉兰属植物起源、分布和多样性中心,其中又以河南、陕西、湖北及四川东北部的广大山区分布种类最多、栽培面积最大,是玉兰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中心、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兰属植物 起源 地理分布 现代分布 分布中心区
下载PDF
软件交互行为的可信性分析与态势预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满君丰 杨路明 +1 位作者 李长云 文志诚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03-2209,共7页
研究现代分布式软件系统中交互实体的行为可信性问题,关注运行期意图、情景、行为和行为效应之间的关系,采用先进的统计机器学习工具分析行为踪迹规律,提出了一个新的软件行为分析与态势预测方法.针对松散聚合的交互实体间可能产生新的... 研究现代分布式软件系统中交互实体的行为可信性问题,关注运行期意图、情景、行为和行为效应之间的关系,采用先进的统计机器学习工具分析行为踪迹规律,提出了一个新的软件行为分析与态势预测方法.针对松散聚合的交互实体间可能产生新的交互事件和行为模式的问题,本文用分层Dirichlet过程和无限隐Markov模型对被监测的交互接口数据进行聚类确定未知交互事件,用含有未知事件的序列进行行为模式的半监督学习,由管理者将其添加到规则与知识库中.在确定未知事件和行为模式时,用Beam抽样方法较其他方法(如Gibbs抽样)有更高的数据抽样和推理效率.当知识库的行为模式达到一定规模时,系统便可以无监督地对交互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本文用HMM的Viterbi算法分析当前交互事件的最佳序列,从而确定当前交互行为的善恶,对恶意行为及时报警,对非恶意行为的后续趋势进行主动预测.通过仿真实验证实了该方法在软件行为分析与预测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分布式软件 行为可信 行为分析 态势预测 无限隐Markov模型
下载PDF
榆科榉属的植物地理学 被引量:13
7
作者 萨仁 苏德毕力格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榉属是东亚 -地中海间断分布属 ,分属于东亚植物区、地中海植物区及伊朗 -土兰植物区。根据现存榉属植物的形态演化趋势、细胞学、孢粉学证据及其化石资料和古地质历史事件相结合分析 ,该属植物是第三纪温带森林的孑遗成分而且第三纪末... 榉属是东亚 -地中海间断分布属 ,分属于东亚植物区、地中海植物区及伊朗 -土兰植物区。根据现存榉属植物的形态演化趋势、细胞学、孢粉学证据及其化石资料和古地质历史事件相结合分析 ,该属植物是第三纪温带森林的孑遗成分而且第三纪末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第四纪的冰川作用是榉属植物演化的主要动力。在欧洲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较强烈 ,使分布于此的榉属植物受到严厉的生存竞争 ,未能适应环境的物种遭受灭绝 ,少数进行适应性变异的物种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生存了下来。而东亚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相对较稳定 ,便成了榉属植物的避难所 ,因此也保留了榉属植物种较为古老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科 榉属 植物地理学 分类 演化 现代地理分布格局
下载PDF
说“箬”
8
作者 都林 邵则遂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历来,学者们对于"箬"是"箬竹"还是"竹皮"争议颇多,结合汉语方言、古汉语文献,试图探寻出"箬"的本义、引申义及其发展演变。并通过调查"箬"字在当今各地方言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其现代... 历来,学者们对于"箬"是"箬竹"还是"竹皮"争议颇多,结合汉语方言、古汉语文献,试图探寻出"箬"的本义、引申义及其发展演变。并通过调查"箬"字在当今各地方言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其现代的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发展演变 现代分布
下载PDF
光合型与植物现代地理分布
9
作者 周青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8-10,共3页
从植物光合型的概念、特征和组成出发,分析了光合型在决定植物生态适应中的作用。探讨了以它作为Raunkir生活型系统的补充,诠释植物现代地理分布的可能。
关键词 光合型 光合作用 植物地理分布 现代地理分布
下载PDF
唐宋禅宗语录“好”字祈使句及相关问题析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烈红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6,共10页
唐宋汉语中有一种以句末语气词"好"字结句的祈使句,主要用于禅宗语录,在唐宋禅宗语录中发展的总态势是:使用频率不断提高,表禁止的比例不断上升,组合不断丰富化,结构逐步复杂化。这种"好"字祈使句始见于禅宗语录,... 唐宋汉语中有一种以句末语气词"好"字结句的祈使句,主要用于禅宗语录,在唐宋禅宗语录中发展的总态势是:使用频率不断提高,表禁止的比例不断上升,组合不断丰富化,结构逐步复杂化。这种"好"字祈使句始见于禅宗语录,早期属于"同行语法"现象,后来逐渐扩散至世俗社会。唐宋以后,"好"字祈使句的走向有两条路径:一是句末语气词"好"继续保持"好"这种标写形式,一是句末语气词"好"为其他标写形式所替代。"好"为其他标写形式所替代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通语书面文献中,"好"或为宋以后文献中的"呵""啊"所替代;一是现代方言中,有较广泛的"好"字祈使句分布,其标写形式少数方言还保留"好",多数方言演变为"哈",另外还有"下""吓""喊""汉""汗"等标写形式。学界认为"好"作语气词的用法仅见于五代和宋代,元代以后便消失了,这一看法并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禅宗语录 “好”字祈使句 产生时间 发展历程 唐宋以后走向 现代方言分布
原文传递
Discovery and early evaluation of new chemical entities
11
作者 邓菁 赵飞 +2 位作者 李剑 柳红 蒋华良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12年第5期369-387,共19页
Drug discovery is a costly and time-consuming process, with very few novel molecular entities approved for clinical use today.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integrated X-ray crystallography and nucl... Drug discovery is a costly and time-consuming process, with very few novel molecular entities approved for clinical use today.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integrated X-ray crystallograph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diseases are discovered. Furthermore, multiple medicinal chemistry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support of early drug discovery. However, there is still much can be done in the early phase of drug discovery to improve the chances of success of a drug candidat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iscovery and evaluation of new chemical entitie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rug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 discovery Early drug evaluation ADME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