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金华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2,共10页
制造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依托,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制造品牌,缺少国际顶级制造企业。在世界产业大转移、全球产业价值出现新动向的大背景下,应以主体功能区与具... 制造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依托,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制造品牌,缺少国际顶级制造企业。在世界产业大转移、全球产业价值出现新动向的大背景下,应以主体功能区与具有发展和竞争潜质的企业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动力,以若干装备制造行业为支撑,构筑起中国的现代制造业体系,进而跻身于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现代制造业体系 主体功能区
下载PDF
构建自主可控现代制造业体系面临的挑战、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霞 傅元海 《当代财经》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6,共14页
自主可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内在选择。在重新界定自主可控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统计数据对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自主可控水平的测... 自主可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内在选择。在重新界定自主可控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统计数据对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自主可控水平的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相较于部分发达国家,中国在全球分工中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环节,导致制造业整体技术自主水平较低;第二,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自主可控水平较高,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安全;第三,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部分资源密集型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的风险;第四,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面临着低成本优势丧失、创新尚未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大国竞争、逆全球化、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等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叠加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现代制造业体系的实践路径应以科技自主为核心、安全可控为关键、数字化转型为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制造业体系 自主可控 关键核心技术 产业链 供应链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构建及集聚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艳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3-53,共11页
本文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现实出发,界定了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的现代制造业,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统计遴选技术构造了现代制造业体系,测度了2003-2011年现代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度。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现代制造业集... 本文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现实出发,界定了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的现代制造业,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统计遴选技术构造了现代制造业体系,测度了2003-2011年现代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度。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现代制造业集聚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现代制造业的集聚度呈现扩散的整体趋势;产业的规模效应和技术密集度显著且稳健地促进了现代制造业的集聚;外资利用度对集聚的促进作用不够稳健;制度特征弱化了集聚,但是不够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制造业体系 产业集聚度 地理集中度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艳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82,共8页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方面,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水平低,其发展的驱动因素呈现为不合理态势。因此,中国需要构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代表产业...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方面,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水平低,其发展的驱动因素呈现为不合理态势。因此,中国需要构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代表产业升级方向的现代制造业体系。研究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特征,可以揭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制造业体系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 驱动力
下载PDF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差距、问题与举措 被引量:47
5
作者 吕铁 刘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17,共7页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已经具备全球瞩目的规模优势,同时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技术创新成效显著。但从发展质量看,中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技术、能源等关键要素...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已经具备全球瞩目的规模优势,同时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技术创新成效显著。但从发展质量看,中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技术、能源等关键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方面,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全球制造业先进强国的差距依然明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受产业链两端挤压严重,传统规模优势逐渐减弱;中国制造业尚未形成质量效益优势,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核心能力缺乏;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在全球产业技术创新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立足于推进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建设,在明晰制造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厘清推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第一,全力完善制造业体系顶层设计,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第二,准确分析现实状况与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及时跟进并有效应对;第三,大力建设产业创新体系,注重创新成果产业化;第四,在制造业领域全面谋划,注重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第五,积极探索建立区域产业协作机制,注重区域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球产业竞争 技术创新能力 现代制造业体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的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唐晓华 李静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9-120,共12页
本文在明确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研究逻辑基础上,按照产业环境、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绿色低碳四个维度构建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基于熵权法对2008~2019年中国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指数进行测度,并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 本文在明确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研究逻辑基础上,按照产业环境、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绿色低碳四个维度构建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基于熵权法对2008~2019年中国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指数进行测度,并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考察其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观测期内中国各经济区域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水平都有所提升;全国整体差异逐渐缩小,但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区域间差异逐渐扩大,成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的σ收敛不明显,但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且随着人力资本、制度环境和政府干预力度的调整,更利于产业体系达到各自的稳态水平。由此提出构建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应该高度重视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区域差异和非均衡特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进产业体系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 区域差异 绿色低碳 高质量发展 产业体系测度
原文传递
周善红:凸显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7
作者 周善红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3年第3期33-33,共1页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具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总体还处在产业链中低端,部分重要设备和关键技术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要做到关键时候不被人“卡脖子”,就要力求自主创新,把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制...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具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总体还处在产业链中低端,部分重要设备和关键技术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要做到关键时候不被人“卡脖子”,就要力求自主创新,把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化 企业创新主体 自主创新 产业链 第一动力 自主可控 现代制造业体系 制造业规模
下载PDF
开创先河 恒神碳纤维拉挤板在电气风电百米级大叶片上成功应用
8
《橡塑智造与节能环保》 2021年第9期26-28,共3页
山东省亮出了“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化工产业产值达到2.65万亿元,远高于广东提出的石化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以及浙江省1.8万亿元的预期,力争坐稳化工第一大省“宝座”。近日,《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已正式印发,... 山东省亮出了“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化工产业产值达到2.65万亿元,远高于广东提出的石化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以及浙江省1.8万亿元的预期,力争坐稳化工第一大省“宝座”。近日,《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已正式印发,提出到2025年,山东将基本建成制造强省,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产业 产业产值 开创先河 现代制造业体系 制造强省 碳纤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