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现代化观的情感意蕴
1
作者 林安琪 《闽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现代化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实践指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现代化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出对人民群众诚挚敬意的情感归属、对马克思主义笃定信仰的情感追... 现代化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实践指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现代化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出对人民群众诚挚敬意的情感归属、对马克思主义笃定信仰的情感追求、对民主政治建设忠诚担当的情感动力、对历史存在持久自信的情感支持、对生态环境深切敬畏的情感精义和对世界前途命运真诚关切的情感风骨,深刻昭示了情感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人 现代化观 情感意蕴
下载PDF
试论现代新儒家的儒学现代化观 被引量:1
2
作者 武圣强 《阴山学刊》 2006年第3期70-73,共4页
国内外广大学人对现代新儒家的界定、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等看法不一。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观的时代意义与现代价值是它必须首先证明它在现时代的时代价值。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观这个问题是现代新儒家这一文化思潮... 国内外广大学人对现代新儒家的界定、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等看法不一。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观的时代意义与现代价值是它必须首先证明它在现时代的时代价值。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观这个问题是现代新儒家这一文化思潮对全盘西化派、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驳论中得到比较细致却又是病态的发挥,但其病态的文化理论体系中又包含了合理的理论和方法论成分。认识现代新儒家与当前学科研究的关系可以在“一元统领下的多元互动”的原则指导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儒学现代化观 学科研究
下载PDF
议“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文化现代化观
3
作者 陈辉宗 《理论与现代化》 1999年第5期49-49,共1页
“五四”是一场对传统文化进行价值重估的文化批判运动,它提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化(主要是儒学与现代化)关系的命题。如何正确看待儒学与现代化关系,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五四”时期,陈独秀把... “五四”是一场对传统文化进行价值重估的文化批判运动,它提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化(主要是儒学与现代化)关系的命题。如何正确看待儒学与现代化关系,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五四”时期,陈独秀把儒学批判作为价值重估的伦理革命和文化批判的契机,并展开了有力的批判,以启蒙国民的独立思想,为其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开辟道路。①陈独秀对儒教纲常礼教进行了批判。他指出:“礼教之精华日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陈独秀文集》第73页。以下仅注页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中国文化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批判 中国现代化进程 价值重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传统与现代化 现代转型 现代化观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观”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16
4
作者 魏传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共9页
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包含模式创新、内容创新、价值创新等众多理论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观”这一完整的观念系统。在模式创新上,“中国式现代化观”既反映了世界历... 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包含模式创新、内容创新、价值创新等众多理论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观”这一完整的观念系统。在模式创新上,“中国式现代化观”既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又是具有中国特殊性和中华文明规定性的历史实践,既具有“中国式”,也具有现代化的共性。在内涵创新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观”实现了“全体人民的现代化”对“少数人的现代化”的批判与超越、全面协调的现代化对单向紧张的现代化的批判与超越、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对殖民掠夺的现代化的批判与超越。在价值创新上,“中国式现代化观”负载多重规范,既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观,也有“共富、协调、和平”等基础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观”的理论创新,必然会保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并深刻影响世界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观 中国式现代化 模式创新 内涵创新 价值创新
下载PDF
邓小平现代化观的形成、内涵及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梅娟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4-17,共4页
邓小平的现代化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其主要特点是:目标的可行性,内容的深刻... 邓小平的现代化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其主要特点是:目标的可行性,内容的深刻性,抓住时代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正确认识国情,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总结历史经验,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笔者以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青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现代化观 内涵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的现代化观: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源泉
6
作者 邬镇斌 郭飞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3-59,共7页
《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源泉。它将资本主义现代化置于宏大历史视野,揭示出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紧张关系,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出场的可能性。《共... 《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源泉。它将资本主义现代化置于宏大历史视野,揭示出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紧张关系,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出场的可能性。《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化观扬弃资本主义现代化,提出了共产主义的建构原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包括: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自信自强、坚持团结奋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现代化观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观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1
7
作者 邢新乐 高奇 《党政干部学刊》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资本主义现代化是资本主导的现代化,以资本增殖为动力,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和普遍异化。中国式现代化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多年历程,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观。这一中国式现代化观,包括现... 资本主义现代化是资本主导的现代化,以资本增殖为动力,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和普遍异化。中国式现代化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多年历程,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观。这一中国式现代化观,包括现代化的起点——为了人民,现代化的过程——依靠人民,现代化的结果——成果由人民共享三个维度,以“人民至上”为最高价值观念,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全过程贯彻,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超越西方的新型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现代化观 价值意蕴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在杭州亚运会中的视觉体现及价值
8
作者 张红 钟凯玥 曾庆霞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6期1-3,共3页
以2023年杭州亚运会为例,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在视觉传达的运用,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理论内涵及其融入杭州亚运会视觉设计中的方法,分析其对传播生态观念、引领生态行为、塑造城市形象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 杭州亚运会 视觉传达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理论创新及实践指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9
作者 孙建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4,213,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诞生于中国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建设实际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对西方式现代化逻辑下零和式发展模式的超越,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品格和明确的实践指向。创新性地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颠覆了西方式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诞生于中国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建设实际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对西方式现代化逻辑下零和式发展模式的超越,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品格和明确的实践指向。创新性地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颠覆了西方式现代化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将其转化为人、自然与现代化的和谐统一。创造性地作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论断,为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辩证统一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进民生福祉,以“发展绿色生产力”增强转型动力,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释放建设活力。可以肯定,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将与生态文明建设一道推进,共同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显著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继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从唯物史观看,文明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概括性总称,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性成果,人类文明有其自身内在的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不仅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得益于对西方现... 从唯物史观看,文明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概括性总称,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性成果,人类文明有其自身内在的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不仅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得益于对西方现代文明成果的批判性反思与超越,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内容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是以唯物史观为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的文明观,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最终指向“自由人的共同体”,指引着人类文明前进进步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平等性、包容性、开放性等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凸显了文明的独特性,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人类未来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俄罗斯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初探
11
作者 李佳琛 《世纪桥》 2024年第6期55-57,共3页
近年来,中国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引起了俄罗斯学界的广泛关注。俄罗斯学界普遍赞赏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并着重探讨了生态共赢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的价值,认为充满生命力的政治力量是生态建设的必要保障,立足于本国文明是生态建... 近年来,中国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引起了俄罗斯学界的广泛关注。俄罗斯学界普遍赞赏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并着重探讨了生态共赢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的价值,认为充满生命力的政治力量是生态建设的必要保障,立足于本国文明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指引,团结全国各阶层共同治理生态问题是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为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 俄罗斯 中国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研究
12
作者 方珈瑶 《南方论刊》 2024年第10期10-13,共4页
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推动了我国在生产力层面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历史与实践逻辑相一致,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的视角下进一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需要完善宏观治理、加... 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推动了我国在生产力层面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历史与实践逻辑相一致,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的视角下进一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需要完善宏观治理、加快核心科技发展、推动产业绿色升级。同时,这也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引领全球环境治理与环境正义、拓展世界现代化发展新方向上所具有的重要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科学建构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时代逻辑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晓伟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1,共7页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与发展中形成的一个重要标识性概念和新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的科学建构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思考和探索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理论抽象,科学回答了中国现代化的...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与发展中形成的一个重要标识性概念和新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的科学建构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思考和探索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理论抽象,科学回答了中国现代化的领导、基础、道路内容以及中国现代化和人类发展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表明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展道路基础上的现代化,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也是中国发展与人类发展有机统一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的科学建构具有鲜明的时代逻辑,宣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客观形成,彰显了中国现代化对人类文明的重大原创贡献,承担着21世纪社会主义兴盛的理论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观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时代逻辑
原文传递
略论邓小平现代化观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亚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29-32,共4页
略论邓小平现代化观的历史贡献郭亚丁现代化是一场人类伟大的革命性突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中华民族为摆脱屈辱和苦难而为之奋斗的主旋律,在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现代化和建设... 略论邓小平现代化观的历史贡献郭亚丁现代化是一场人类伟大的革命性突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中华民族为摆脱屈辱和苦难而为之奋斗的主旋律,在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现代化和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 现代化观 中国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中国式的现代化 当代中国 实现现代化 历史贡献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现代化运动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蓓蕾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66-68,共3页
马克思的现代社会理论事实上是现代化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对马克思的现代化运动历史任务的全面把握 ,不仅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
关键词 马克思 现代化运动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现代社会理论 社会主义 历史任务
下载PDF
毛泽东的科学文化现代化观雏论
16
作者 石仲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4,202,203,共13页
本文以毛泽东的科学文化现代化观概括毛泽东极其丰富的文化思想,认为毛泽东的科学文化现代化观包含五个方面,一是为中国共产党构建了新文化理论,《新民主主义论》是我们党的新文化理论开篇之作,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 本文以毛泽东的科学文化现代化观概括毛泽东极其丰富的文化思想,认为毛泽东的科学文化现代化观包含五个方面,一是为中国共产党构建了新文化理论,《新民主主义论》是我们党的新文化理论开篇之作,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明确新文化内涵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二是倡导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新文风,提出要保持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深入中国实际,表现广大民众革命的精神风貌;三是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科学文化现代化思想;四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强调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五是明确科学文化现代化对知识分子的认知和政策,阐述了知识分子的地位、作用、阶级属性等问题,提出要造就一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研究毛泽东的科学文化现代化观,有利于激励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而踔厉奋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化思想 科学文化现代化观
原文传递
20世纪社会科学的“西欧与非西欧”——关于现代史和现代化观的改变
17
作者 龟岛庸一 《国际政治研究》 1998年第2期15-19,共5页
到目前为止,20世纪的历史具有“战争与革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极权主义”或者“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时代的各种特征。在迎来世纪末之际,特别是在“冷战”终结的背景下,有必要再度考察本世纪的整体意义。 本篇论文的中心是... 到目前为止,20世纪的历史具有“战争与革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极权主义”或者“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时代的各种特征。在迎来世纪末之际,特别是在“冷战”终结的背景下,有必要再度考察本世纪的整体意义。 本篇论文的中心是讨论20世纪的一个重要主题,即西欧霸权的盛衰和与非西欧相关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动向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现代化观 社会科 现代 西欧国家 现代化理论 思考方式 现代日本 东洋 日本现代化
原文传递
执西用中、改良进化——浅析严复的现代化问题观
18
作者 牛田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10-15,共6页
如何执西用中,建构中国现代性是严复现代化观念的核心问题。本文拟从问题角度,尝试在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提出与解答的历史中把握严复现代化理论的特质,揭示严复的现代化问题观对于处理现代化的普遍性与民族性、传统与现代、变人与变法等... 如何执西用中,建构中国现代性是严复现代化观念的核心问题。本文拟从问题角度,尝试在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提出与解答的历史中把握严复现代化理论的特质,揭示严复的现代化问题观对于处理现代化的普遍性与民族性、传统与现代、变人与变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执西用中 改良进化 现代化问题
下载PDF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薏如 郭战伟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21期14-17,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5个方面特征。把握中国式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5个方面特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仅要深入学习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特征,而且可以从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世界维度来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观 中国式现代化 二十大报告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现代化涵义的再探讨
20
作者 黄长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27-31,共5页
从现代化思想形成的渊源及发展变化来阐释现代化的准确涵义.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意义和局限。由此提出:现代化不仅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标准.尤其是一个有特定方向和目标的追求过程.
关键词 现代化 渊源 流变 定义 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观 工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