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及其空间差异,首先从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国际化程度、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高等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为探究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及其空间差异,首先从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国际化程度、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高等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优劣解距离法)对2011—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测算,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莫兰指数来分析“十二五”“十三五”及“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呈现由东部—中部—西部递减的阶梯状分布;整体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与集聚现象,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极化现象表现为“高高”集聚省份多在东部地区,“高低”集聚省份多在西部地区。本研究结果可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实证依据,并为国家制定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政策提供可行性建议。展开更多
文摘为探究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及其空间差异,首先从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国际化程度、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高等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优劣解距离法)对2011—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进行测算,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莫兰指数来分析“十二五”“十三五”及“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呈现由东部—中部—西部递减的阶梯状分布;整体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与集聚现象,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极化现象表现为“高高”集聚省份多在东部地区,“高低”集聚省份多在西部地区。本研究结果可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实证依据,并为国家制定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政策提供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