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地区历史及现代地震活动与断裂活动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安国 刘东旺 郑海刚 《华北地震科学》 2009年第4期16-21,共6页
安徽地区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沿着大别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变形带,构造背景复杂多样,断裂十分发育。郯庐断裂带长期控制着两侧的构造格局,大别山东缘的霍山地区多条断裂在晚第四纪有新活动。史料记载表明安徽地区历史地震以中强震为主... 安徽地区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沿着大别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变形带,构造背景复杂多样,断裂十分发育。郯庐断裂带长期控制着两侧的构造格局,大别山东缘的霍山地区多条断裂在晚第四纪有新活动。史料记载表明安徽地区历史地震以中强震为主,最高震级为M614级。根据区域地震地质、历史地震近年最新研究成果,对第四纪特别是晚第四纪以来的断裂活动习性做出归纳和分类,并分析历史地震、1970年后有仪器记载以来中等强度地震和小地震密集与断裂活动的相关性,为中长期地震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习性分类 现代地震活动 历史地震 晚第四纪
下载PDF
现代地震目录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忠良 牟其铎 《国际地震动态》 1994年第4期1-4,共4页
80年代以来,随着地震学观测与研究的发展,愈来愈多的新的地震参数的测定开始从研究成果转化为常规工作,地震目录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本文讨论了现代地震目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构造研究、地震预报研究... 80年代以来,随着地震学观测与研究的发展,愈来愈多的新的地震参数的测定开始从研究成果转化为常规工作,地震目录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本文讨论了现代地震目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构造研究、地震预报研究和地震问题的非线性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地震目录 地震参数 地震
下载PDF
渭河盆地现代地震活动特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彭玉柱 冯希杰 《高原地震》 2014年第3期14-19,共6页
渭河盆地是环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大型断陷盆地之一。在环鄂尔多斯地块的4个边中,渭河盆地的现代地震活动属于最弱的一边,表现为环鄂尔多斯地块最大的地震空段。渭河盆地内部由多个次级断块组成,但它们对盆地内的现代地震活动控制却不明显... 渭河盆地是环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大型断陷盆地之一。在环鄂尔多斯地块的4个边中,渭河盆地的现代地震活动属于最弱的一边,表现为环鄂尔多斯地块最大的地震空段。渭河盆地内部由多个次级断块组成,但它们对盆地内的现代地震活动控制却不明显。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紧邻的一个大型外侧盆地,盆地内的现代地震活动与青藏高原的大震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响应,表现为伴随着青藏高原的大震活动,盆地内部的地震活动也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现代地震活动 特点分析
下载PDF
泰安地区历史及现代地震与断裂活动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孟建国 于庆民 +3 位作者 李惠玲 周均太 王跃 张明 《华北地震科学》 2015年第1期61-65,共5页
根据泰安地区主要断层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历史地震、1970年后有仪器记载以来地震与断裂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所处地块在地质结构改变,岩石破裂方面,存在一个固定趋势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作用到了地震事件的分布。在今后相当... 根据泰安地区主要断层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历史地震、1970年后有仪器记载以来地震与断裂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所处地块在地质结构改变,岩石破裂方面,存在一个固定趋势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作用到了地震事件的分布。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泰安地区地震趋势没有明显转折,依旧维持目前的趋势。持续的小震活动,是本地区4级左右中强震延迟孕育的有力证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地震活动 历史地震 断裂活动性 地震趋势
下载PDF
基于现代地震资料确定汾渭地震带分区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卓娟 吕悦军 +2 位作者 张力方 王玉婷 方怡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94-902,共9页
汾渭地震带是我国东部一个强震活动带,其分段特征及地震活动趋势一直是研究热点,过去利用历史地震和地震地质资料,已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结果.本文以第五代区划图中最新划分的汾渭地震带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1970至2010年ML2.0~5.0级的现... 汾渭地震带是我国东部一个强震活动带,其分段特征及地震活动趋势一直是研究热点,过去利用历史地震和地震地质资料,已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结果.本文以第五代区划图中最新划分的汾渭地震带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1970至2010年ML2.0~5.0级的现代地震资料,计算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定量分析了该带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特征,据此,确定了汾渭地震带的分区,并给出了各分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对比分析表明,对汾渭地震带进行精细分区,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区域的地震活动水平,同一地震带的精细分区,可得到代表不同地震活动水平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同时,本研究也为地震带的精细划分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地震区划、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地震 现代中小地震 分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下载PDF
西方地震知识在华早期传播与中国现代地震学的兴起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从17世纪开始,西方地震知识就在中国逐渐得到传播;18世纪时则影响到康熙帝形成著名的地震思想;19世纪至20世纪初,这一传播的途径、内涵、主体和影响都发生了变化,并最终推动了现代地震学在中国的诞生。
关键词 西方 地震知识 传播 现代地震
原文传递
我国现代地震学的引文分析
7
作者 李建生 熊滨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76-278,共3页
文章收集了1997-2001年261种地震学、地质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获得引文6643条,据此确定了我国现代地震学的核心期刊、核心文献和核心作者的范围,得出了我国现代地震学的老化规律和半衰期,初步建立了我国现代地震学的系统... 文章收集了1997-2001年261种地震学、地质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获得引文6643条,据此确定了我国现代地震学的核心期刊、核心文献和核心作者的范围,得出了我国现代地震学的老化规律和半衰期,初步建立了我国现代地震学的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地震 核心期刊 核心文献 半衰期 引文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隅弧形构造区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文亚猛 袁道阳 +1 位作者 张波 冯建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4-606,共13页
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三大块体交汇部位,发育一组以逆走滑活动为主的弧形断裂系,其新活动性强,历史及现代强震频发,是探讨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关联性的理想地区,也是检验和发展小震密集区值方法... 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三大块体交汇部位,发育一组以逆走滑活动为主的弧形断裂系,其新活动性强,历史及现代强震频发,是探讨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关联性的理想地区,也是检验和发展小震密集区值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的有利地区。本文采用甘肃省地震局对该区1970年以来1~5级地震仪器监测目录,利用网格点密集值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共划分出21个地震密集区。通过分析每个地震密集区内小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前人对历史地震和活动构造的研究结果,综合判断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总结不同震级历史强震密集区的持续时间,给出运用网格点密集值方法校核青藏高原东北隅历史地震的限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隅弧形构造区大约66.7%的密集区对应历史强震,两者之间有较密切的关联性;且地震震级越大密集区持续时间越长,两者之间的拟合关系为:T=4.38×10^(-7)×M^(1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隅 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 历史地震离逝时间
下载PDF
安徽及邻近地区地震类型分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沈小七 王俊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8-104,共7页
本文对安徽及邻区地震序列和地震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类型分区特征,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孤立型次之。考虑地震活动性与活动构造、震源机制解等因素,可以将安徽及邻区划分为15个具有不同特点... 本文对安徽及邻区地震序列和地震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类型分区特征,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孤立型次之。考虑地震活动性与活动构造、震源机制解等因素,可以将安徽及邻区划分为15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分区,为地震应急工作中震后早期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类型 地震分区 历史地震 现代地震 安徽及邻近地区
下载PDF
大地震与陆地下沉灾害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宝红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从早期传说、水下遗迹、历史记载、现代测量等多个方面对中外历史上的大地震造成的陆地下沉灾害进行了综述,说明大地震与陆地下沉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并指出这种灾害现象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①下沉主要发生在地震过程中;②下沉最严重的地... 从早期传说、水下遗迹、历史记载、现代测量等多个方面对中外历史上的大地震造成的陆地下沉灾害进行了综述,说明大地震与陆地下沉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并指出这种灾害现象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①下沉主要发生在地震过程中;②下沉最严重的地区位于震中区;③越大的地震下沉区规模越大,可达上千乃至上万平方公里。根据这些特点判断,这种下沉应该属于地壳构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现代地震 陆地下沉灾害 综述
下载PDF
震源有限性及其对地震早期预警系统的意义
11
作者 李佳威 张盛峰 张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8-736,831,共10页
本文通过多个震例的假定情形,讨论了地震破裂的有限性对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布局设计的重要意义。分析结果认为,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对地震减灾所能发挥的作用要远大于传统地震学视角下的预期。该观点深化了目前所认为的预警台站应该适当考虑... 本文通过多个震例的假定情形,讨论了地震破裂的有限性对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布局设计的重要意义。分析结果认为,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对地震减灾所能发挥的作用要远大于传统地震学视角下的预期。该观点深化了目前所认为的预警台站应该适当考虑非均匀布设的认识,强调在发生较大地震时,近断层区域密集布设的预警台站可能会使地震早期预警系统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早期预警 震源有限性 预警“盲区” 现代地震
下载PDF
北京地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江宜 殷娜 《山西地震》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通过统计分析北京地区历史地震时期的文献资料和现代地震的记录数据,基于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目录数据,运用ArcGIS、MapSIS等软件的分析结果,探究北京地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在公元294年有地震史料记载以来至2020年的... 通过统计分析北京地区历史地震时期的文献资料和现代地震的记录数据,基于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目录数据,运用ArcGIS、MapSIS等软件的分析结果,探究北京地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在公元294年有地震史料记载以来至2020年的1727年内,共记载发生M≥3.0地震323次,主要分布在海淀区、昌平区、东城区等北京中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地震活动呈现一定的时间丛集性,在华北地区第三活跃期,北京地区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第四活跃期至今地震活动水平较弱。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判定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现代地震 时空特征 北京地区
下载PDF
我国早期的地震科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俊玲 钟心 张惠芳 《高原地震》 2007年第4期1-9,共9页
我国早期的现代地震学研究,曾孕育于现代地质学中。用现代科学观点,最早调查研究现场大地震的年代,可追溯到1913年云南峨山7级地震考察。地震台站监测工作,是从1923年地质调查所派李善邦先生前去日本东京学习测震,并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 我国早期的现代地震学研究,曾孕育于现代地质学中。用现代科学观点,最早调查研究现场大地震的年代,可追溯到1913年云南峨山7级地震考察。地震台站监测工作,是从1923年地质调查所派李善邦先生前去日本东京学习测震,并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郊区建造鹫峰地震观测台开始。最早的地震目录是1913年由上海黄司铎编的"法文中国地震表"。1921年翁文灏先生发表的"甘肃地震考",首次将史料中的地震情形描述与罗西—福来氏烈度表加以对照,来确定地震烈度,从而提供了更详细、确切的"甘肃地震表"。1922年翁文灏在布鲁塞尔国际地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地质构造对于产生地震的影响"论文,曾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与关注,是最早论述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区域划分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现代地震 地震调查 地震监测 地震烈度表
下载PDF
蒙甘宁青地区近百年来中强地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晓明 《高原地震》 2010年第4期6-11,共6页
根据全国强地震目录,选取1900年至2010年发生在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青海交界地区的历史及现代中强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试图论证上述地区中强地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蒙甘宁青地区中强地震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 根据全国强地震目录,选取1900年至2010年发生在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青海交界地区的历史及现代中强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试图论证上述地区中强地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蒙甘宁青地区中强地震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在划定的不同时空范围内,这种相关性表现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甘宁青地区 历史及现代中强地震 地震关联
下载PDF
云南中强震序列类型的划分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永莉 赵小艳 秦嘉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5-261,共7页
依据公元886~2009年云南MS≥5.0地震资料,分析云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序列类型早期划分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认为:云南地区MS≥5.0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其次为多震型;主余型与多震型地震散布于云南省各个地区,孤立型主要分布于东川、玉... 依据公元886~2009年云南MS≥5.0地震资料,分析云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序列类型早期划分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认为:云南地区MS≥5.0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其次为多震型;主余型与多震型地震散布于云南省各个地区,孤立型主要分布于东川、玉溪、盈江等地区。各小区域的地震震型特点为:滇西北地区与云南地区地震类型比例一致;小滇西地区MS≥6地震以多震型为主;滇西南、滇东南地区MS≥6地震序列中主余型比例高达90%与83%。滇东北地区震群型与孤立型约各占一半,其中5~5.9级地震序列中孤立型所占比例为全省之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现代地震 序列类型 云南地区
下载PDF
新疆伊犁喀什河断裂带分段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国栋 尹光华 《内陆地震》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据两种关系,即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与断裂破裂的对应关系和地震最高烈度与破裂延伸烈度区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古地震研究成果和现代地震活动特征,对喀什河断裂带进行了破裂分段性研究,将喀什河断裂带以博尔博松为界分为东... 据两种关系,即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与断裂破裂的对应关系和地震最高烈度与破裂延伸烈度区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古地震研究成果和现代地震活动特征,对喀什河断裂带进行了破裂分段性研究,将喀什河断裂带以博尔博松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长220 km以上,西段长290 km。研究表明,东段目前处于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以后的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期,在未来的时间里喀什河断裂带西段可能是大震活动的主要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喀什河断裂带 分段性 现代地震活动
下载PDF
区域数字台网新参数的求解 被引量:3
17
作者 康英 刘杰 +1 位作者 郑斯华 吕金水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年第B09期119-128,共10页
“九五”期间,广东省地震局在原地震遥测台网的基础上建成了广东数字地震遥测台网(以下称广东台网)。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建设使地震记录的存储、分析变得十分方便,宽频带、大动态的数字记录中包含了模拟记录所没有的丰富的信息。台网除... “九五”期间,广东省地震局在原地震遥测台网的基础上建成了广东数字地震遥测台网(以下称广东台网)。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建设使地震记录的存储、分析变得十分方便,宽频带、大动态的数字记录中包含了模拟记录所没有的丰富的信息。台网除了完成日常的监测任务,发挥速报效能外,如何从丰富的地震记录里提炼新的信息,是各台网目前面对的问题。本文以2001年4月阳江4.7级地震为例,从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的求解方面,介绍了广东台网在提供新参数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记录 震源参数 震源机制 现代地震目录
下载PDF
亚洲地区1918—1970年7级以上强震重新定位与震源机制测量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
18
作者 韩甲源 张献兵 周仕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7-874,I0001-I0032,共40页
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整理世界地震台网1918—1970年的世界台站震相报告,对该时期发生在亚洲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强震的震源位置及部分强震的震源机制(断层面解)进行测量。使用1918—1970年《国际地震资料汇编》(ISS)和EHB Bulleti... 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整理世界地震台网1918—1970年的世界台站震相报告,对该时期发生在亚洲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强震的震源位置及部分强震的震源机制(断层面解)进行测量。使用1918—1970年《国际地震资料汇编》(ISS)和EHB Bulletin的震相到时和到时差,对该时段338个7级以上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得到其中316个地震事件的可靠定位。使用1933—1970年ISS和EHB Bulletin的P波初动数据,对该时段244个地震事件求解震源机制解,得到其中209个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丰富了亚洲地区基于全球地震台网观测的1918—1970年仪器记录早期近现代强震目录震源机制资料,并提供一种研究近现代地震的可行方法,对开展其他地区或其他震级范围的仪器记录早期近现代地震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字符识别(OCR) 现代地震 重定位 文字识别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cent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Huoshan Seismic Window” Reg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Ni Hongyu Liu Zemin +3 位作者 Hong Dequan Li Lingli Zheng Xianjin Xu Xi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3年第4期467-478,共12页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62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since 1980 in the " Huoshan seismic window" region are calculated with the method developed recently by Snoke, combining the use of the first motion of P, SV and...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62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since 1980 in the " Huoshan seismic window" region are calculated with the method developed recently by Snoke, combining the use of the first motion of P, SV and SH waves with their amplitude ratios. Based on these abundant focal mechanisms, the mean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Huoshan seismic window" region is inverted with the average stress tensor method,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uoshan seismic window" region is horizontally compressed in the near EW direction and horizontally dilated in the near NS direction, which is in accord with statistical results of focal mechanism parameters. We estimate the difference (also referred to as consistency parameter 0) between the force axis direction of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the mean stress tensor, then further analyze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0 versus tim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east China reg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0 in the " Huoshan seismic window" region is in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East China region. When 0 is lower than the mean value, corresponding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may occur in the East China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Consistency parameter Tectonic stress field The"Huoshan seismic window" East China region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cent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Yunnan Reg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Qian Xiaodong Qin Jiazheng Liu Lif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1年第4期409-425,共17页
In this paper, using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in Yunna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an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arameter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we discussed in det... In this paper, using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in Yunna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an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arameter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w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earthquake fault typ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Yunnan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the Yunnan region are of the strike-slip type, amounting to 80% of the total. Normal faulting and normal with strike-slip and reverse and reverse with strike-slip earthquakes is almost equivalent in proportion, about 8% each.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of the Yunnan region is near-horizontal, and the dips of earthquake fault planes are large. There are three main dynamic sources acting on the Yunnan region: one is the NE, NNE and NNW-directed acting force from Myanmar, Laos and Vietnam; the second is the SE-SSE directed force from the Sichuan and Sichuan-Yunnan rhombus block and the third is the NW-NNW directed force from the South China block. These three acting forces have controlled the faulting behavior of the main faul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of Yunnan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Earthquake classification Tectonic stress field The Yunnan reg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