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中国诗性文化》的现代学术意识
1
作者
吴源
周文彬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696-69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诗性文化》
现代学术意识
文化研究
文明中心论
死亡
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顾颉刚现代学术观念的形成
2
作者
袁忠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9-102,共4页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古史辨派”的首领。他的许多古史论点虽有疑古过甚的不足,但他彻底推翻了经学的神圣地位,使当时人们的头脑得到一次解放。从长远的观点看,顾颉刚最值得人怀念的,恐怕还是他那嗜学如命的性格,探索真理的...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古史辨派”的首领。他的许多古史论点虽有疑古过甚的不足,但他彻底推翻了经学的神圣地位,使当时人们的头脑得到一次解放。从长远的观点看,顾颉刚最值得人怀念的,恐怕还是他那嗜学如命的性格,探索真理的豪情和开拓门径的兴味。他“决不以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现代学术意识
章太炎
学术
观念
求真原则
康有为
《古史辨》
文化创造
整理国故
文化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最有诗才的现代学人——略论萧公权先生的旧体诗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士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就诗学观念而言,萧氏不仅超越了传统士大夫不够纯粹的学术人生观念,同时也超越了一般诗人对诗歌创作本身的艺术功利之追求。其原因大约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由于纯粹的现代学术意识带给他一种异常纯洁的书卷气,二是他比较坎坷的人生经历...
就诗学观念而言,萧氏不仅超越了传统士大夫不够纯粹的学术人生观念,同时也超越了一般诗人对诗歌创作本身的艺术功利之追求。其原因大约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由于纯粹的现代学术意识带给他一种异常纯洁的书卷气,二是他比较坎坷的人生经历恰好使一个才子诗人的思想情感获得了一种深沉的内涵。萧氏不同寻常的诗才尤其可从其作品的运思、意象和意境构造之中得到足够的说明,其诗作的审美特征主要可以从用语之工、诗感之细、意境之纯和体式之广四方面概括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术意识
学人之诗
诗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旧学与新知的融会
4
作者
钱志熙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0-142,144,共4页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
新知
中国古代
学术
思想
研究对象
《文心雕龙》
现代学术意识
王国维
《诗经》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解读陈寅恪的诗——奉答吴小如先生
5
作者
刘士林
《学术界》
2003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在《陈寅恪诗不宜曲解》一文中 ,吴小如先生对拙文《陈寅恪与听曲文》提出的四点批评 ,基本上都是在曲解我的原文的前提下作出的 ,因而也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这里实际上涉及的是两种不同的诗学解释语境 ,在我看来 ,吴先生的解释学深受...
在《陈寅恪诗不宜曲解》一文中 ,吴小如先生对拙文《陈寅恪与听曲文》提出的四点批评 ,基本上都是在曲解我的原文的前提下作出的 ,因而也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这里实际上涉及的是两种不同的诗学解释语境 ,在我看来 ,吴先生的解释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史方法的影响 ,这种方法好的一面是容易在文献中得到证据 ,但其不足的一面则是和诗歌这种具有很强主观心理情绪的对象往往很难沟通 ,它往往因为追求“历史真实”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更是一种“历史的精神真实”。而诗歌本身固有的灵感、空白和诗性思维的非理性等 ,也是很难纳入到仅具有朴素实证科学性质的中国传统文史方法的。文本解读应该有两种技术手段 ,其一即中国传统的“文献分析技术” ,其二则曰“精神分析技术” ,它“是一种通过建构‘作者’固有的的精神结构 ,从作者本人特有的思维结构与价值体系来解读其思想文本的理论方法。”而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则是尽力把两种文献解读技术综合起来 ,即避免由于文献分析的不足曲解文本的语言学意义 ,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尽信书”而牺牲了关于作者的人本学内涵。这一点也是一种现代学术应有的最基本的人文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真实
现代学术意识
陈寅恪
诗
吴小如
批评文章
精神真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诗性文化》的现代学术意识
1
作者
吴源
周文彬
机构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696-69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诗性文化》
现代学术意识
文化研究
文明中心论
死亡
意识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顾颉刚现代学术观念的形成
2
作者
袁忠东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9-102,共4页
文摘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古史辨派”的首领。他的许多古史论点虽有疑古过甚的不足,但他彻底推翻了经学的神圣地位,使当时人们的头脑得到一次解放。从长远的观点看,顾颉刚最值得人怀念的,恐怕还是他那嗜学如命的性格,探索真理的豪情和开拓门径的兴味。他“决不以学...
关键词
顾颉刚
现代学术意识
章太炎
学术
观念
求真原则
康有为
《古史辨》
文化创造
整理国故
文化运动
分类号
K092.6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最有诗才的现代学人——略论萧公权先生的旧体诗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士林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文摘
就诗学观念而言,萧氏不仅超越了传统士大夫不够纯粹的学术人生观念,同时也超越了一般诗人对诗歌创作本身的艺术功利之追求。其原因大约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由于纯粹的现代学术意识带给他一种异常纯洁的书卷气,二是他比较坎坷的人生经历恰好使一个才子诗人的思想情感获得了一种深沉的内涵。萧氏不同寻常的诗才尤其可从其作品的运思、意象和意境构造之中得到足够的说明,其诗作的审美特征主要可以从用语之工、诗感之细、意境之纯和体式之广四方面概括之。
关键词
现代学术意识
学人之诗
诗才
Keywords
modern academic awareness
poems of the talent
poetic talent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旧学与新知的融会
4
作者
钱志熙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0-142,144,共4页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
新知
中国古代
学术
思想
研究对象
《文心雕龙》
现代学术意识
王国维
《诗经》研究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解读陈寅恪的诗——奉答吴小如先生
5
作者
刘士林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界》
2003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文摘
在《陈寅恪诗不宜曲解》一文中 ,吴小如先生对拙文《陈寅恪与听曲文》提出的四点批评 ,基本上都是在曲解我的原文的前提下作出的 ,因而也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这里实际上涉及的是两种不同的诗学解释语境 ,在我看来 ,吴先生的解释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史方法的影响 ,这种方法好的一面是容易在文献中得到证据 ,但其不足的一面则是和诗歌这种具有很强主观心理情绪的对象往往很难沟通 ,它往往因为追求“历史真实”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更是一种“历史的精神真实”。而诗歌本身固有的灵感、空白和诗性思维的非理性等 ,也是很难纳入到仅具有朴素实证科学性质的中国传统文史方法的。文本解读应该有两种技术手段 ,其一即中国传统的“文献分析技术” ,其二则曰“精神分析技术” ,它“是一种通过建构‘作者’固有的的精神结构 ,从作者本人特有的思维结构与价值体系来解读其思想文本的理论方法。”而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则是尽力把两种文献解读技术综合起来 ,即避免由于文献分析的不足曲解文本的语言学意义 ,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尽信书”而牺牲了关于作者的人本学内涵。这一点也是一种现代学术应有的最基本的人文品质。
关键词
历史真实
现代学术意识
陈寅恪
诗
吴小如
批评文章
精神真实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中国诗性文化》的现代学术意识
吴源
周文彬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顾颉刚现代学术观念的形成
袁忠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最有诗才的现代学人——略论萧公权先生的旧体诗
刘士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旧学与新知的融会
钱志熙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如何解读陈寅恪的诗——奉答吴小如先生
刘士林
《学术界》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