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现代德性伦理学的建构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传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5-118,共4页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德性伦理学在近现代的边缘化有逻辑和历史的必然性,对于德性形成的行为的道德性未加界定,德性规定的主观性与相对性,以及德性伦理学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境况的变迁,是造成这种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复兴...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德性伦理学在近现代的边缘化有逻辑和历史的必然性,对于德性形成的行为的道德性未加界定,德性规定的主观性与相对性,以及德性伦理学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境况的变迁,是造成这种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将其创建成现代德性伦理学,就必须吸收规范伦理学的优点来克服德性伦理学本身的缺陷,达到二者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与行为 规定的主观与相对 现代德性伦理学
下载PDF
论现代德性幸福的主体之维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方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8,共7页
现代消费主义无限复制着种种触手可及的快乐,或廉价或奢靡的欲望满足几乎成为幸福生活的内涵。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古典德性幸福的回归与复兴的时代背景。现代德性幸福传承儒家"君子之乐"的精神典范,着眼于幸福生活的主体之维... 现代消费主义无限复制着种种触手可及的快乐,或廉价或奢靡的欲望满足几乎成为幸福生活的内涵。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古典德性幸福的回归与复兴的时代背景。现代德性幸福传承儒家"君子之乐"的精神典范,着眼于幸福生活的主体之维,致力于培育与塑造自觉、自愿、自律、自由的现代人格,以克服当下社会幸福主体的迷失与异化。自由人格与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内在关联,它们内在地决定着主体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生活模式、审美趣味与人生追求。培育与塑造幸福主体的自由人格,改善与提升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倡导现代社会的德性幸福,是对"生活何以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一问题在社会存在的主体维度上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儒家传统德性幸福观与马克思"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学说相结合以构建现代幸福观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德性幸福 君子之乐 消费主义 自由人格
下载PDF
传统美德与现代德性的多元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岳亚军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2年第8期21-25,共5页
多元文化的博弈,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校德育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要塑造学生的现代德性,实现两者的多元融合——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融合,在德育主题活动中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 多元文化的博弈,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校德育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要塑造学生的现代德性,实现两者的多元融合——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融合,在德育主题活动中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合。只有了解现代德育的走向,聚焦德育问题的关键,优化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才能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传统美 现代德性 多元融合
下载PDF
“大学精神”的理性反思与大学教育目的的深度澄明——从现代性社会与现代公民的德性人格生成的角度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银娥 《唐都学刊》 2006年第6期61-65,共5页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目标,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活动在实现各种具体教育目标时的终极性追求,它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教育活动中的“哲学”,它体现着教育的理性。现代性社会需要具备公共性精神与优良人格品位的人...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目标,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活动在实现各种具体教育目标时的终极性追求,它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教育活动中的“哲学”,它体现着教育的理性。现代性社会需要具备公共性精神与优良人格品位的人,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建立起现代性文明、健康、公正和合理的公民社会。但从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制度安排与教育实践来看,与这种要求显然存在较大差距。现代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了的公民教育,即“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其核心是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教育,使其具有公民的人格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纳税人意识、规则意识,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教育目的 现代社会 现代公民人格生成
下载PDF
现代性德性危机中的沉思与探索: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
5
作者 杨豹 《哲学分析》 2011年第4期79-90,197-198,共12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出现了复兴。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现代性的道德问题所产生的德性危机与日俱增,德性越来越边缘化,从而为德性伦理的复兴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背景。从伦理理论背景来看,功利论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出现了复兴。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现代性的道德问题所产生的德性危机与日俱增,德性越来越边缘化,从而为德性伦理的复兴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背景。从伦理理论背景来看,功利论和道义论无法解决人们内在的心灵无序状态,人们开始不满于近代以来所盛行的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因此,德性伦理以其相对于规范伦理的优势而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危机 西方伦理 复兴 功利主义 主义
下载PDF
西方德性思想的近代转换 被引量:1
6
作者 江畅 范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2,共7页
近现代西方德性思想从西方古典德性思想中吸收了丰富的养分,但这种吸收是以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和法律统治需要为前提的。市场经济是西方近现代德性思想的直接源头和根本基础。在近代德性思想转换和重构的过程中,关注政治... 近现代西方德性思想从西方古典德性思想中吸收了丰富的养分,但这种吸收是以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和法律统治需要为前提的。市场经济是西方近现代德性思想的直接源头和根本基础。在近代德性思想转换和重构的过程中,关注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思想家致力于理想社会及其应具备的规定性即德性的构想和论证,而关注道德问题的思想家则更重视实现理想社会应遵循的一般原则的确立和论证,伦理学从关注德性问题转向关注规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近现代德性思想 西方古代思想 伦理学 规范论
下载PDF
略论迪尔凯姆关于“理性化”的道德教育的见解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桂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01-108,共8页
迪尔凯姆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着重回答“道德”与“德性”的构成 ,现代德性与传统德性的区别与沟通 ,现代道德教育的实施等至今仍引起关注并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鉴于此 ,对迪尔凯姆关于“道德教育”理论的介绍 ,至今仍有意义。
关键词 迪尔凯姆 “理化” 教育 现代德性 传统 意志自由 牺牲精神 纪律精神
下载PDF
从规则伦理到德性伦理的伦理嬗变——从现代性的德性危机谈起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豹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6,共6页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德性伦理出现复兴。从社会历史条件看,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中世纪的超越性道德源泉遭到消解,随之而来的道德文化未能提供相应的普遍性价值源泉,现代性的道德问题造成人们心灵无序状态,德性危机与日俱增,德性越来越...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德性伦理出现复兴。从社会历史条件看,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中世纪的超越性道德源泉遭到消解,随之而来的道德文化未能提供相应的普遍性价值源泉,现代性的道德问题造成人们心灵无序状态,德性危机与日俱增,德性越来越边缘化,从而为德性伦理的复兴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背景。从伦理理论背景看,以功利论和道义论为主的现代道德哲学,以规则为核心,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为己任,无法解决行为者内在的心灵无序状态。人们开始不满于近代以来所盛行的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因此,德性伦理以其相对于规范伦理的优势而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危机 西方伦理 复兴 功利主义 主义
原文传递
新镜花缘
9
作者 莫怀戚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1999年第3期40-41,共2页
我讲讲我的两个学生的事情,因为成事败事都因我而起。 我本人不是眼镜。我们这一代人眼镜不多,所以“眼镜”竟然可以用做绰号。而下一代人则不同了,视力完好的不到20%。
关键词 镜花缘 眼镜行 女学生 隐形眼镜 现代德性 文学创作 戴眼镜 莫怀戚 在校大学生 个人魅力
下载PDF
“是-应当”问题与现代道德哲学——对安斯库姆《现代道德哲学》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须大为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145,共5页
休谟提出的"是-应当"问题在安斯库姆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安斯库姆反对休谟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认为可以通过"显白的事实"从"是"中推出"应当"。但她接受休谟的动机理论,而... 休谟提出的"是-应当"问题在安斯库姆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安斯库姆反对休谟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认为可以通过"显白的事实"从"是"中推出"应当"。但她接受休谟的动机理论,而这一理论给她的推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回应这一挑战,安斯库姆不自觉地引入了关于动机的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之分。她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从"是"中可以推出日常意义上的"应当"而推不出道德意义上的"应当"。这使得她最终主张抛弃道德意义上的"应当"而回到日常意义上的"应当",回到德性伦理学中的概念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当 现代哲学伦理
原文传递
History Versus Myth: The Case of One Family's Relo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
作者 Ada Uzoamaka Azodo 《History Research》 2013年第3期205-212,共8页
Some thinkers believe that historical accuracy deviates into myths and legends, when the subjects of discussion are powerful figures, be they human beings or gods. Such thinkers question the accuracy of works like the... Some thinkers believe that historical accuracy deviates into myths and legends, when the subjects of discussion are powerful figures, be they human beings or gods. Such thinkers question the accuracy of works like the Odyssey, the llliad and the Bible, wondering where history meets mythology and religion. Another set of thinkers doubts if history is about truth at all. Then, a third group of thinkers wonders what light has modern technology and increased speed of travel have shed light on the subject. These are some of the issues we shall seek to examine, while narrating the story of the relocation of a recent immigrant family from the Northeast to the Midw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hen the date for their move finally came, friends had anxieties and mild cautions about the family's decision, wondering if they really understood the geography of the land along with perceived popular notions about the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big continent turned a country. Then, there was the compensatory dream, casting a different hue on the whole story. As the narrator looked for provisions in a corn field, a large brown snake lounged at her, narrowly missed her, but poured her venomous fluid into a little animal nearby, which died instantaneously. The poor creature had taken the fall for her. A preliminary attempt at dream interpretation suggested trouble ahead, but triumph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MYTHOLOGY MYTH religion supematural SACRED SPIRITUALITY
下载PDF
Ethical Tradition and Modernity:The Problem of Ethical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China
12
作者 万俊人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年第2期184-198,共15页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metamorphosis of China's mor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in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over the last hundred years and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modernity and the moral and cul...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metamorphosis of China's mor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in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over the last hundred years and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modernity and the mor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latent in this metamorphosis,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ina. We deduce and demonstrate the following basic conclusion: modem China's attempt at resolving the dichotomy of liberalism and conservatism of moral cultural traditions shows that the country's post-tradition ethical culture faces the dilemma of whether to hold on to tradition or abandon it. However, the final result may be that modem China is still "within tradition" rather than "outside tradition." 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at new socialist morality has risen dramatically to prominence out of intellectual debates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moral culture of modem China. However, this does not represent something that is purely alien or "outside tradition," but rather a new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ral tradition and Chinese modernity; it is still part of the chain of transmitted variants in China's long, profound and continuous moral cultural tra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al culture modernity post-tradition within tradition outside tradi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