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性与伦理规范刍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宗良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80,共6页
道德都是历史的、具体的,但并不意味着人类不存在某种道德的普适性,也不表明当今社会毋须对普适伦理的寻求。康德的道德既是德性又是规范性;既是道德主体之自觉,又含有道德本体之意味,两者是内在统一的。然而,西方社会因历来政治、法律... 道德都是历史的、具体的,但并不意味着人类不存在某种道德的普适性,也不表明当今社会毋须对普适伦理的寻求。康德的道德既是德性又是规范性;既是道德主体之自觉,又含有道德本体之意味,两者是内在统一的。然而,西方社会因历来政治、法律重于伦理道德,更多的表现为外在的规范伦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之不同,是以内在规范和道德自觉之统一为其特征。传统的规范性道德理论,面临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和道德无序的局面,已无能为力。德性伦理的复兴,并不排斥伦理规范,而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化外在规范为内在规范,使德性和规范在更高的层面得到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伦理规范 现代性价值理念
下载PDF
《伤逝》之双重主题论
2
作者 王晶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2-55,共4页
《伤逝》作为一个具有审美自足性的艺术品,在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扩展中显示出强大的诱惑力。它不仅寓示着人类永恒的两性危机,映衬出人类两性情感在经历终极意义的憧憬期、现实生活的品味期、凡俗人生的彻悟期、最后的抉择期等四个阶段... 《伤逝》作为一个具有审美自足性的艺术品,在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扩展中显示出强大的诱惑力。它不仅寓示着人类永恒的两性危机,映衬出人类两性情感在经历终极意义的憧憬期、现实生活的品味期、凡俗人生的彻悟期、最后的抉择期等四个阶段时所面临的悖论,且涵盖了一种更为广阔的现代世界的悲哀。以小说深刻的境遇结构展示了"娜拉出走"这一现代性价值理念冲突矛盾的复杂多维内涵和两难的历史境遇意识。而且在展现这两重意蕴的同时,也以杰出的艺术手法设置了"忏悔的涓生"这一复杂的形象,肯定了"娜拉出走"这一现代理念的善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伤逝》 两性危机 现代性价值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