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现代化的批判:以福柯为例
1
作者 肖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54-156,共3页
首先介绍了后现代社会理论及其对现代性 /现代化的批判的概况,然后着重讨论了后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福柯颠覆理性(真理)、解构主体的批判路径。
关键词 现代社会理论 现代性/现代化 批判 福柯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话语向度——改革开放40年话语现代性的演进路径
2
作者 唐亮 杨琳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2期20-25,共6页
改革开放40年,以"现代化"作为考量基点,可观见近半个世纪的改革之步,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者叠加的语境下,表现出螺旋式的前进路向。尤其是以政治话语作为爬梳对象,更能体察国家力量主导下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中国人... 改革开放40年,以"现代化"作为考量基点,可观见近半个世纪的改革之步,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者叠加的语境下,表现出螺旋式的前进路向。尤其是以政治话语作为爬梳对象,更能体察国家力量主导下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现代性 改革开放
下载PDF
儒家善政伦理及其现代化
3
作者 翁珠琴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6-39,共4页
儒家善政伦理为儒者在国家治理中经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一种道德体悟。善政的核心是德治。儒家善政伦理要实现复兴只能走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 儒家 善政伦理 现代性现代化
下载PDF
文明史观与多元现代化:爱森斯塔特的理论 被引量:4
4
作者 方汉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8,共6页
以色列社会学家与比较文明学者爱森斯塔特(S.N.Eisenstadt,1923—)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文明史观念与多元现代化理论,在国际学术界自成一家,影响广泛。他从新的角度阐释了雅斯贝尔斯的"... 以色列社会学家与比较文明学者爱森斯塔特(S.N.Eisenstadt,1923—)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文明史观念与多元现代化理论,在国际学术界自成一家,影响广泛。他从新的角度阐释了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观念,建立了现代化研究的文明历史观,并且通过文明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国与日本、欧洲与印度等不同类型的现代化的基础上,认为不同民族文明对于其现代化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他的学说对于我国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森斯塔特 文明史观 比较文明研究 现代化现代性 多元现代化
下载PDF
“身体问题”研究及其现代意义
5
作者 唐健君 《唐都学刊》 2011年第6期60-66,共7页
"身体问题"是现代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论题之一,是"现代化-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的产物,通过对"身体问题"研究的缘起、知识学传统中"身体问题"的梳理以及对这一问题的现代意... "身体问题"是现代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论题之一,是"现代化-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的产物,通过对"身体问题"研究的缘起、知识学传统中"身体问题"的梳理以及对这一问题的现代意义的讨论,反思身心二分的问题,探问身心合一的可能,阐明植根于劳动实践的人的身体的"是-应是"结构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知识学 现代化-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
6
作者 侯长振 《前沿》 CSSCI 2008年第10期165-168,共4页
"现代性"概念及其知识体系的出现使得我们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理解找到了一个更具有整合能力的阐释平台。本文着重梳理了如下三方面的问题:"现代性"提出的语境;"现代性"的界定;"现代性"与中... "现代性"概念及其知识体系的出现使得我们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理解找到了一个更具有整合能力的阐释平台。本文着重梳理了如下三方面的问题:"现代性"提出的语境;"现代性"的界定;"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以期在总结的基础上对"现代性"进行某种反思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现代化语境 中国现代文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5-171,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顺应现代化的历史要求,追赶现代化,寻求现代化新路径的过程。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与建构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也历史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任务与方向。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顺应现代化的历史要求,追赶现代化,寻求现代化新路径的过程。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与建构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也历史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任务与方向。对于今天中国来说,面对自身的现代化困境,如何发展一种既内含马克思理论的批判精神,又带有指向人类自由、解放实践倾向的社会批判理论,构建既克服西方现代性弊端,又适合中国自身的现代性模式和现代化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现代性追求的历史溯源和曲折性分析,来反思当代中国现代性追求的历史方位,探讨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和现代性建构,并力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寻找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性建构
原文传递
Interpretations of St. Francis of Assisi in the 20th Century: Philosophical-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8
作者 Oleksandr Golozubov 《History Research》 2015年第1期12-27,共16页
The article deals with investigating and comparing key modern and postmodern interpretations of St. Francis of Assisi from a philosophical-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We determine these interpretations to be as foll... The article deals with investigating and comparing key modern and postmodern interpretations of St. Francis of Assisi from a philosophical-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We determine these interpretations to be as follows: a man of wonder and lover of wisdom, in other words, a true philosopher; hero of all times; defender of the poverty and poor; “champion of liberty”; peace-maker and pacifist; God's troubadour; patron of nature and animals. All of these manifestations of St. Francis' personality have been enriched by his Christocentrism and joyful vision. Moreover, this can be traced in primary sources and also echoes in the late modern period. Postmodernity not only incorporated similar motives into the cultural space with new focus and accent, but it also put forward some new visions. St. Francis was postulated as God's Fool, not so much in the medieval as in the postmodern sense of foolishness and madness as a way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absurd and puzzle-like world in which we live. It also reconciles traditional opposition between joy and laughter as inner feelings and outward emotions within the frame of the postmodern Divine Come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mity postmodemity St. Francis of Assisi
下载PDF
论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4
9
作者 董才生 王彦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4,共5页
贝克突破传统社会理论的解释框架,创建了由"建构论的实在论"的认识论基本预设、"既是…又是…"的分析模式以及第二现代性或现代化理论所构成的、新的社会理论的解释框架。这一新的解释框架具有"混合性"或... 贝克突破传统社会理论的解释框架,创建了由"建构论的实在论"的认识论基本预设、"既是…又是…"的分析模式以及第二现代性或现代化理论所构成的、新的社会理论的解释框架。这一新的解释框架具有"混合性"或"融合性"的基本特征。贝克基于这一新的解释框架建构了独具特色的风险社会理论。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解释框架实现了对传统社会理论解释框架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为我们认识与研究当代西方社会的转型、当代世界的深刻变迁提供了新启示、开辟了新视野。研究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解释框架对于更为深入地理解与把握他的风险社会理论特色,建构适合于当代世界特征的、新的社会理论的解释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论的实在论 既是…又是… 第二现代性现代化 第三条道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