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下的村民现代性转型探究: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
1
作者 何刚 《山西农经》 2024年第7期40-42,46,共4页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的制度演化趋向反映出加强城乡土地资源流动整合的迫切需要,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在该制度变迁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从村民形象的现代性转型视角出发,依托其典型案例开展理论分析,由此剖析建设用地入市对村...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的制度演化趋向反映出加强城乡土地资源流动整合的迫切需要,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在该制度变迁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从村民形象的现代性转型视角出发,依托其典型案例开展理论分析,由此剖析建设用地入市对村民现代性转型的深刻意义,并尝试通过社会资本的理论视域来阐释基于制度实践的村民现代性转型在乡村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有望深化新时代背景下对乡村制度改革与现代化发展的认识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改革 村民现代性转型 社会资本
下载PDF
广西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的逻辑嬗变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黎丹 张洋 《广西农学报》 2023年第1期1-6,21,共7页
乡村文化是乡村现代发展与振兴的精神源泉。中国乡村社会已进入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不可避免地对乡村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乡村文化出现转型和重构,引领乡村社会现代发展。当前广西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中面临着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 乡村文化是乡村现代发展与振兴的精神源泉。中国乡村社会已进入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不可避免地对乡村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乡村文化出现转型和重构,引领乡村社会现代发展。当前广西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中面临着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核心凝聚力尚未形成、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的人才衰减和流失、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时代性调适不足等现实问题,阻碍了乡村文化的现代性转型。从广西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的生态之变、载体之变、观念之变三个维度,阐述广西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演变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广西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面临的现实阻滞,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创建乡村文化品牌、创新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等路径,为推动广西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现代性转型 逻辑嬗变 文化振兴
下载PDF
农村家庭父代在家庭现代性转型中的作用研究——基于王山村的个案调查
3
作者 朱菲菲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现代性转型推动了农村家庭再生产模式的转变,激活了农村家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促进了家庭本身的现代性转型。文章对王山村三代直系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农村家庭父代在家庭现代性转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农村家庭现代性转型是建立在扩大... 现代性转型推动了农村家庭再生产模式的转变,激活了农村家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促进了家庭本身的现代性转型。文章对王山村三代直系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农村家庭父代在家庭现代性转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农村家庭现代性转型是建立在扩大化家庭再生产的基础上,父代在家庭发展目标激励下主动调适,直接参与家庭资源配置、权力让渡和家庭伦理的构建。扩大化家庭再生产强化了家庭功能,为转型提供动力支持;重构代际关系为转型汇集凝聚力;家庭优先发展为转型提供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代 家庭现代性转型 扩大化家庭再生产 家庭发展目标 主动调适
下载PDF
现代性转型中的跋涉与勇往——以南社传记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中心
4
作者 康佳妮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7期34-36,共3页
南社作为兼具文学性和革命性的文化团体,其传记散文创作颇丰,一系列的传统女性及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时代变迁的主题和现代性转型中的跋涉与勇往。本文以南社散文传记中丰富的女性形象考察对象,旨在进一步探究南社传记作品中女性典... 南社作为兼具文学性和革命性的文化团体,其传记散文创作颇丰,一系列的传统女性及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时代变迁的主题和现代性转型中的跋涉与勇往。本文以南社散文传记中丰富的女性形象考察对象,旨在进一步探究南社传记作品中女性典范的多元景观,揭示传记文学和南社士人在时代风云下艰难的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社 传记散文 女性形象 文人气质 现代性转型
下载PDF
论韦尔申油画创作的现代性转型
5
作者 王咏竹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2期80-84,共5页
现代的中国美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潮与改变,处于这一过程中的画家韦尔申,凭借其独特的绘画技巧和绘画理念而独放异彩。韦尔申所追求的不是具象写实的真实,而是试图传递一种抽象的、精神世界里的真实。其笔下是充满象征性的符号世界,... 现代的中国美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潮与改变,处于这一过程中的画家韦尔申,凭借其独特的绘画技巧和绘画理念而独放异彩。韦尔申所追求的不是具象写实的真实,而是试图传递一种抽象的、精神世界里的真实。其笔下是充满象征性的符号世界,飘荡着游牧民族的深沉、庄严、质朴,也洋溢着知识分子追忆过往岁月的情怀和对未来理想的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尔申 油画创作 现代性转型 蒙古题材 知识分子题材 超现实题材
下载PDF
戏曲现代性转型再思考
6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3期63-63,共1页
戏曲现代戏目前仍是一种题材概念,尚没有完成由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转型。戏曲现代戏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必须以现代性去点燃作品的灵魂,担负起提升现代人精神现实的重任;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同时... 戏曲现代戏目前仍是一种题材概念,尚没有完成由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转型。戏曲现代戏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必须以现代性去点燃作品的灵魂,担负起提升现代人精神现实的重任;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同时向现代社会延伸,融入当代文化语境,增强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现代 内容和形式 现代性转型 当代文化语境 艺术感染力 现代人精神 两个维度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反思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俊 程伟 梅珍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8-22,共5页
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观照,也是对与传统相对立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特征的概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可以看到,尽管传统文化没有建构出反思的主体,也没有提出过类似新教伦理中的职业观念,社会生活也缺少理性化的或... 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观照,也是对与传统相对立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特征的概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可以看到,尽管传统文化没有建构出反思的主体,也没有提出过类似新教伦理中的职业观念,社会生活也缺少理性化的或合理化的建构,但依然存在走向现代性转型的思想资源,由此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视域下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传统文化 中西比较 现代性转型
下载PDF
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思维进路——从法治秩序到法治文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雪松 宁虹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69,共5页
在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传统性与现代性在价值领域持续对立冲突,而这种价值冲突也传递至社会制度领域,造成了现代性制度完整性的缺失与功能的弱化。社会制度定位摇摆与功能弱化,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与社会构架的畸形发展,群体性事件... 在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传统性与现代性在价值领域持续对立冲突,而这种价值冲突也传递至社会制度领域,造成了现代性制度完整性的缺失与功能的弱化。社会制度定位摇摆与功能弱化,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与社会构架的畸形发展,群体性事件由此产生。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法治秩序,而确保法治秩序有效性的思想、价值前提就在于法治文化的弘扬。弘扬法治文化为现代性价值的凝聚与成长创造了可能,也决定了法治秩序的自然生成,从而为法治秩序提供内在的价值支撑,进而实现法治秩序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 群体性事件 法治秩序 法治文化
下载PDF
“主客相分”与“天人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梅珍生 张俊 程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3-36,共4页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相分 天人合一 传统文化 现代性转型
下载PDF
网络化背景下党员生活方式的现代性转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志超 张鹤立 《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5,共4页
党员的生活方式问题蕴含了个体人生哲学和社会公共哲学的耦合,当前,党员的生活方式处于现代性转型过程中。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与党在我国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的先锋队性质、党员数量增加趋势、国家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结合,成为推动党员... 党员的生活方式问题蕴含了个体人生哲学和社会公共哲学的耦合,当前,党员的生活方式处于现代性转型过程中。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与党在我国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的先锋队性质、党员数量增加趋势、国家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结合,成为推动党员生活方式变迁的实际变量。信息网络对党员生活方式的渗透通过其对政党结构、功能的正反效用而实现,它深刻影响了党员的社会化及再社会化的方向、方式、内容、过程和特征。党员个体生活方式的变化与政党内生性结构—功能创新以及外在性全球化趋势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 生活方式 现代性转型
下载PDF
由“史”入“文”——论西方传记的现代性转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科安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3-223,共11页
20世纪初西方传记完成了现代性转型。这种现代性转型,就其内容而言,其一是把伟人从神坛上请下来,以常人视之;其二是正视传主的内心世界,主张以"心理描写"来丰富和展现传主的人物性格。在艺术上,现代传记区别于传统传记一个关... 20世纪初西方传记完成了现代性转型。这种现代性转型,就其内容而言,其一是把伟人从神坛上请下来,以常人视之;其二是正视传主的内心世界,主张以"心理描写"来丰富和展现传主的人物性格。在艺术上,现代传记区别于传统传记一个关键性要素,在于是否将这一文体当作"一种艺术样式",突显其由"史"入"文"的文学特性。然而,在传记属性的"文""史"之争上,一些积极倡导现代传记写作的西方作家却也表现出对传记"史"的追求与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记 现代性转型 “史”与“文” 追求与坚守
下载PDF
“主客相分”与“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问题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珍生 张俊 宁云峰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6-90,共5页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相分 天人合一 传统文化 现代性转型
下载PDF
熟悉的陌生人:现代性转型的返乡“新农民”形象谱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0-75,共6页
现代化进程中,乡下人疏离城市而返乡,成为"新农民",新时期文学对此有深刻叙述:有被抛离传统务农生产方式的"新农民"、在家门口打工的"新农工"、从事小买卖的"新农商"、乡村精英"新农干&qu... 现代化进程中,乡下人疏离城市而返乡,成为"新农民",新时期文学对此有深刻叙述:有被抛离传统务农生产方式的"新农民"、在家门口打工的"新农工"、从事小买卖的"新农商"、乡村精英"新农干"及"新农氓"等。农民返乡喻示城乡关系重构、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和解,更标示乡村现代化建设的追赶。现代建设应关注人的现代化与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农民返乡 现代性转型 “新农民”类型
下载PDF
女性家庭角色的现代性转型——九十年代中国城镇社区男女家庭角色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贺南 《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1993年第4期29-32,共4页
本文试图构建家庭角色的指标体系,通过男女家庭角色行为的定量分析,以男子的家庭角色为参照系,客观地展示女性的家庭角色状况,现代性转型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分析家庭角色的转型对妇女地位的可能影响。 一、家庭角色的指标体系 评价个... 本文试图构建家庭角色的指标体系,通过男女家庭角色行为的定量分析,以男子的家庭角色为参照系,客观地展示女性的家庭角色状况,现代性转型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分析家庭角色的转型对妇女地位的可能影响。 一、家庭角色的指标体系 评价个体的家庭角色状况,要有一定的参照系统,这个参照系统应该是个综合的指标体系。然而目前并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标准指标,就是说,评价家庭角色的指标体系尚在探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角色 妇女地位 现代性转型 参照系统 指标体系 九十年代 社会角色 性别角色 城镇社区 社会地位
下载PDF
“政治惊扰”与“市场窄化”: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困境——基于钧窑历史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二)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洪伟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2-37,共6页
"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逻辑或机制,深刻地渗透、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产业体系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障碍或困境。以"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概念框架研究钧窑创烧以降到1970年代末市场化转型... "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逻辑或机制,深刻地渗透、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产业体系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障碍或困境。以"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概念框架研究钧窑创烧以降到1970年代末市场化转型前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政治、市场对钧瓷技艺、手工艺人及整个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性挤压,也能感受到其强大的正面积极功用。只有通过对更多"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换个案的充分"经验分析",才能从学术理论角度更恰当地定位"政治惊扰"和"市场窄化"的适切边界,并使其成为革故鼎新的现代化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惊扰 市场窄化 传统文化资源 现代性转型
下载PDF
洗礼中重生——谈传统染织艺术的现代性转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盛羽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传统染织艺术随着工业化进程而陷入困境,造成困境的原因既有情境转化的外部因素,也有自身的内在问题。因此,从文化基因、手工文化及生态环境的角度探讨传统手工艺术在现代社会存在的价值,并对传统染织艺术要想在时代进步的洗礼中得到重... 传统染织艺术随着工业化进程而陷入困境,造成困境的原因既有情境转化的外部因素,也有自身的内在问题。因此,从文化基因、手工文化及生态环境的角度探讨传统手工艺术在现代社会存在的价值,并对传统染织艺术要想在时代进步的洗礼中得到重生,提出了在思想内涵、产品形式与应用、生产工艺、产业机制以及社会观念等方面进行现代性转型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染织 手工艺 现代性转型
下载PDF
“政治惊扰”与“市场窄化”: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困境——基于钧窑历史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洪伟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0-24,共5页
"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逻辑或机制,深刻地渗透、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产业体系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障碍或困境。以"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概念框架研究钧窑创烧以降到1970年代末市场化转... "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逻辑或机制,深刻地渗透、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产业体系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障碍或困境。以"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概念框架研究钧窑创烧以降到1970年代末市场化转型前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政治、市场对钧瓷技艺、手工艺人及整个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性挤压,也能感受到其强大的正面积极功用。只有通过更多"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换个案的充分"经验分析",才能从学术理论角度更恰切地定位"政治惊扰"和"市场窄化"的适切边界,并使其成为革故鼎新的现代性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惊扰 市场窄化 钧窑 传统文化资源 现代性转型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现代性转型视阈中的留守儿童及其留守经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廖斌 《临沂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72-77,共6页
"留守儿童"是现代化的代偿物,为文学提供新素材、新人物形象和新的心灵图景,与乡土中国的现代化构成"互文"。新世纪文学以儿童经验叙事和代言"非虚构写作",抒写留守儿童之于现代性追赶的物质、精神、心... "留守儿童"是现代化的代偿物,为文学提供新素材、新人物形象和新的心灵图景,与乡土中国的现代化构成"互文"。新世纪文学以儿童经验叙事和代言"非虚构写作",抒写留守儿童之于现代性追赶的物质、精神、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断零、怨羡及创伤体验,在成人理性与儿童懵懂的罅隙和两极间,揭示留守儿童不能承受的"轻"与"重"。"现代化"对特殊群体的"压抑",亟需反思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现代性转型 留守儿童 留守体验
下载PDF
俄罗斯芭蕾的现代性转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延杰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4期10-16,共7页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白银时代"的现代艺术潮流之中,俄罗斯芭蕾实现了现代性转型。俄罗斯"白银时代"融合鲜明民族气息的现代艺术,为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奠定了至关重要的美学基础。佳吉列夫和他的舞团凭借《...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白银时代"的现代艺术潮流之中,俄罗斯芭蕾实现了现代性转型。俄罗斯"白银时代"融合鲜明民族气息的现代艺术,为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奠定了至关重要的美学基础。佳吉列夫和他的舞团凭借《彼得鲁什卡》《火鸟》《春之祭》这些传世名作将芭蕾带入现代艺术世界。这些作品所散发出来的浓郁俄罗斯民族气息征服了欧洲观众,并成为区别于古典芭蕾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今天,当我们追索这一现代性转型的文化源头时,不可忽略俄罗斯现代芭蕾的开创者在现代艺术的语境下,对自身民族传统的探寻、汲取以及转化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现代芭蕾 民族性 现代性转型 佳吉列夫
下载PDF
现代性转型视角下法的生态与形态 被引量:1
20
作者 缪文升 《新疆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81-85,共5页
法律是否具有现代性特征的标志不仅体现为法律工具和法律体现对人的价值合理性 ,而且体现为法律对生态和环境的关怀与呵护。这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关系 ,共同存在于起实际作用的法律规范、制度和原则之中 ,并应该在实践中得到体现。针对这... 法律是否具有现代性特征的标志不仅体现为法律工具和法律体现对人的价值合理性 ,而且体现为法律对生态和环境的关怀与呵护。这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关系 ,共同存在于起实际作用的法律规范、制度和原则之中 ,并应该在实践中得到体现。针对这一理论架构 ,我们希望法律在现代性转型过程中能更多的关注其生态性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转型 生态 形态 辩证统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