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文化批判视域下培育高校文化生态的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吴之昕 韩亚文 郭锋萍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1,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文化思潮对我国高校的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高校文化生态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突出了文化批评的社会功能,强调基于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与文化实践之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文化思潮对我国高校的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高校文化生态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突出了文化批评的社会功能,强调基于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与文化实践之间的关联,尝试以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途径,这对我国新时代高校文化生态的培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高校文化生态的培育需服务于我国文化强国的战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发挥高校独具特色的文化批判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化批判 文化生态 高校特色
下载PDF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黎庶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30,共5页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是在全球政治和后现代文化高涨的历史语境中,建构起来的一种适合于美国后工业社会状况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传统,然而却第一次发展了资本的文化逻辑理论,从而超越了西方马克...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是在全球政治和后现代文化高涨的历史语境中,建构起来的一种适合于美国后工业社会状况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传统,然而却第一次发展了资本的文化逻辑理论,从而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救赎,深刻地揭示了文化的经济性;通过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统与资本逻辑之间建立特定的张力,来重新激活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在抵抗全球资本主义普遍化逻辑中对现实问题的重大反思,并由此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现代文化批判理论 现代主义
下载PDF
反映科学发展观的一本论著——读《现代消费文化批判》有感
3
作者 孙庆忠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2期55-55,共1页
读过徐长山、杨继学、刘素萍、吕丽卿等人所著,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消费文化批判》一书,深感这是一本具有挑战性新思维的论著,与我们当前热论的科学发展观正好吻合。它从消费文化的角度论证了科学发展观,是一本值得大力推... 读过徐长山、杨继学、刘素萍、吕丽卿等人所著,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消费文化批判》一书,深感这是一本具有挑战性新思维的论著,与我们当前热论的科学发展观正好吻合。它从消费文化的角度论证了科学发展观,是一本值得大力推荐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现代消费文化批判 书评 社会责任感 生产方式 消费广告 消费行为
下载PDF
《世纪末中国小说文化格局的现代性批判》(博士学位论文)
4
作者 王世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3,共2页
“现代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的核心使命 ,而世纪末的中国文化危机本质上也正是现代性价值和意义的危机 ,这种危机体现在当下文学中 ,便是现代性叙事的崩溃。现代性叙事形成于五四时期 ,文化启蒙与批判是它的内在精神 ,现代人文知... “现代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的核心使命 ,而世纪末的中国文化危机本质上也正是现代性价值和意义的危机 ,这种危机体现在当下文学中 ,便是现代性叙事的崩溃。现代性叙事形成于五四时期 ,文化启蒙与批判是它的内在精神 ,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则是承担主体 (因而现代知识分子文化正可视为是现代性文化的载体 )。但是 ,这一叙事及其意义体系被后来的革命——政治文化所转换 ,直至“文革”后才逐渐恢复。然而 ,这一过程并不一帆风顺。首先 ,现代性意义叙事在复苏发展过程中 ,过于迷恋自己的社会即时性意义效果 (现实主义小说 )和形式意义(先锋小说 ) ,而逐渐偏离了现代性建构这一世纪目标 ;其次 ,商品经济的兴起引起社会文化的转型 ,导致现代性价值的“落空”和现代性意义叙事的失效 ;第三 ,尤其是后现代思潮的引入 ,对现代性意义及其叙事是一个致命打击 ,它俨然从学理上解构了现代性存在的合法性 ,宣告启蒙与批判的不可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朔的流行和“新写实”的兴起 ,便是现代性叙事危机的体现 ,知识分子文化变得黯然无光。然而 ,只要稍作认真思考 ,便不难发现 ,所谓“现代性伟大叙事的终结”,只不过是中国式后现代理论所设的一个逻辑陷阱。实事求是的考察将向我们揭示出 ,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末中国小说文化格局的现代批判 中国 文学评论 艺术精神 价值形态
下载PDF
浅析后现代消费文化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厚香 梁笑然 郭洪斌 《新闻传播》 2013年第7期211-211,214,共2页
西方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以消费为主导的后现代社会,消费成为后现代的表征与主导文化,后现代消费文化的研究逐渐从学术边缘进入了学术中心,出现了诸多零散的后现代消费文化理论研究。这些研究来源多元,关注视角有所差异,但都认... 西方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以消费为主导的后现代社会,消费成为后现代的表征与主导文化,后现代消费文化的研究逐渐从学术边缘进入了学术中心,出现了诸多零散的后现代消费文化理论研究。这些研究来源多元,关注视角有所差异,但都认同后现代社会这一巨大转折,同时对后现代消费文化展开反思与批判,开创了后现代消费文化研究的崭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消费文化理论 现代社会 现代消费文化批判
下载PDF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理论
6
作者 赵文 《科教文汇》 2015年第25期156-157,共2页
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而西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均以失败告终,在这种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便由此产生。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延伸,也是... 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而西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均以失败告终,在这种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便由此产生。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它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哲学理论和批判理论两个核心理论。本文以批判理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探究了批判理论中对现代性的批判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政治和文化的批判理论,并进一步阐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文化批判理论 现代性政治批判理论
下载PDF
马尔库什的语言范式理论及其文化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2
7
作者 匡存玖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6年第2期259-270,共12页
马尔库什用"范式"集中概括了20世纪哲学思潮总体研究策略,并基于马克思理论、文化现代性研究立场,对以波普尔、维特根斯坦、列维—斯特劳斯、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当代哲学语言范武、理论困境进行了深刻批判,融入了实践、文化、... 马尔库什用"范式"集中概括了20世纪哲学思潮总体研究策略,并基于马克思理论、文化现代性研究立场,对以波普尔、维特根斯坦、列维—斯特劳斯、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当代哲学语言范武、理论困境进行了深刻批判,融入了实践、文化、历史、生活等大量马克思理论批判元素,体现了其文化现代性、多元主义的观念和意识特征。他对语言范式的理论批判,是他在哲学研究方面转向文化研究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什 语言范式 文化现代批判
原文传递
《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时期的现代性文化批判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力之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8-26,共9页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 现代文化批判 文化理念
原文传递
《悲剧的诞生》:尼采哲学的诞生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国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8-44,共7页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 ,它预示了尼采一贯的哲学立场 ,即认为哲学是非政治、非学术的。该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 ,把它当作理解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 ,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 ,它预示了尼采一贯的哲学立场 ,即认为哲学是非政治、非学术的。该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 ,把它当作理解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 ,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在该书主导思想的形成过程中 ,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不容忽视。该书表面上是一部美学著作 ,实质上却是一部借艺术谈人生的哲学著作。全书贯穿着尼采一生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 :1 生命意义问题 ,表现为由酒神现象而理解希腊艺术 ,进而提出为世界和人生作审美辩护的艺术形而上学 ;2 现代文化批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的诞生》 酒神现象 悲观主义 生命意义 现代文化批判 悲剧世界观
下载PDF
对文化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再审视——以新时代文化建设为视角
10
作者 吕红霞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理性的确立与理性的批判这一对矛盾构成文化现代性的生成逻辑。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到文化现代性的矛盾本质,试图在现代的历史基础上批判反思其理性主义原则,释放初次启蒙中的潜力,因而是文化现代性的批判理论。但是,由于剥离了唯物辩证法... 理性的确立与理性的批判这一对矛盾构成文化现代性的生成逻辑。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到文化现代性的矛盾本质,试图在现代的历史基础上批判反思其理性主义原则,释放初次启蒙中的潜力,因而是文化现代性的批判理论。但是,由于剥离了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内核,这就导致世界总体性图景要么被早期批判理论独尊形式美学的激进批判撕裂,要么被哈贝马斯基于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妥协调和而拼凑起来,文化现代性批判理论成为无果之花。深入探讨并反思文化现代性批判理论的世界观,以一种审慎批判、学以致用的态度对其进行深入辩析,由此可思考其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现代批判 形式美学 合理化 辩证思维
原文传递
Constructing a New Polish Architecture: Critical Regionalism and Resistance to Globalization after 1989
11
作者 Krystyna Januszkiewicz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4年第12期1518-1526,共9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ritical regionalism which could play a role in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ra Polish architecture, and the advancements achieved by those few contemporary Polish architects who have 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ritical regionalism which could play a role in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ra Polish architecture, and the advancements achieved by those few contemporary Polish architects who have sought to combine modern tastes and techniques with culturally meaningful designs. The new culture of Poland is very much reflected in the design of many of its new buildings that have been completed since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n 1989. The architecture of Poland appears to have lurched from an inappropriate socialist modernism that was so horridly imposed during the communist era to an equally inappropriate post modernist hegemony in the new enterprise culture. In accordance with Poland, now is rejection of the centrally imposed system of building and architecture, and with the greater emphasis on individual initiative in the new culture, it seems a pity that the country should automatically adopt western modes of architectural express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ith its newly founded freedom, Poland should be careful that it does not suffer a loss of identity and that, in its architecture, it should seek a way forward through a critical region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E CULTURE critical regionalism GLOBALIZATION RESISTANCE Poland.
下载PDF
New Literature's Attack 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12
作者 宋剑华 Chen S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5年第4期91-108,共18页
Although Chinese New Literature was strongly anti-traditional in expression, this does not sever the ties of blood that link it t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though it advocates a Western humanistic spirit, it does no... Although Chinese New Literature was strongly anti-traditional in expression, this does not sever the ties of blood that link it t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though it advocates a Western humanistic spirit, it does not install Western literature's aesthetic values. Due to the cultural distinctiveness and historical continui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t was never possible for the New Literature to become totally "Westernized" and turn its back on the mother culture. Therefore, when examining the modem transi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s a whol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its conscious inheritance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o its operating strategy of attacking traditional culture by making use of it, instead of insisting on its inevitable ties with modem Western literature. The New Literature is after all "Chinese" new literature; no matter how many external factors intervene or are involved, they cannot change its cultural attributes or identification with national culture. This is the premier precondition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ernity of New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Litera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critique and inheritance modem transfor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