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萧红小说中的熟语研究——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
1
作者 金悦 刘颖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9期279-285,共7页
《生死场》《呼兰河传》两部小说中运用了具有乡土气息的方言词和熟语,其中《生死场》一共31个,《呼兰河传》一共212个。文章通过对这两本书中熟语的分布情况、类型归纳、地域性和时代性以及其中的动物意象和文化意蕴进行举例、归纳分析... 《生死场》《呼兰河传》两部小说中运用了具有乡土气息的方言词和熟语,其中《生死场》一共31个,《呼兰河传》一共212个。文章通过对这两本书中熟语的分布情况、类型归纳、地域性和时代性以及其中的动物意象和文化意蕴进行举例、归纳分析,采用了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为东北熟语研究和萧红小说用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The two novels “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and “Tales of the Hulan River” use dialect words and idioms with local flavor, of which there are 31 in “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and 212 in “The Tales of the Hulan River”. This paper gives examples and inductiv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typology, regionality and epochality of idioms in these two books, as well as the animal imagery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in these two books, and adopt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Northeast idioms and the study of Xiao Hong’s novel wo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语 《生死场》 《呼兰传》 萧红
下载PDF
萧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特征及其成因探析——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
2
作者 王东凯 杜红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萧红以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笔触描写了在旧中国传统封建礼教观念对女性命运的束缚与摧残,她在《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悲剧特征的女性形象。文章以命运多舛的女性人物为切入点,对萧红作品中女性群体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 萧红以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笔触描写了在旧中国传统封建礼教观念对女性命运的束缚与摧残,她在《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悲剧特征的女性形象。文章以命运多舛的女性人物为切入点,对萧红作品中女性群体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旨在揭露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同时探究萧红书写女性苦难的原因和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生死场》 《呼兰传》 女性悲剧
下载PDF
《呼兰河传》《果园城记》并论——中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之一 被引量:3
3
作者 罗炯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97-298,共2页
作者认为:“《果园城记》从清末写到民国二十五年,《呼兰河传》反映的年代大约从1911年到1913年。”二者时、空、人的不确立性,是为了强调历史生活与文化性格的普遍性与重复性,呼兰与果园的人们世世代代过的就是这种非人的生活,守旧、... 作者认为:“《果园城记》从清末写到民国二十五年,《呼兰河传》反映的年代大约从1911年到1913年。”二者时、空、人的不确立性,是为了强调历史生活与文化性格的普遍性与重复性,呼兰与果园的人们世世代代过的就是这种非人的生活,守旧、落后、愚昧、满足,是呼兰河、果园城人,也是旧中国许许多多人们共同的性格。通过为‘呼兰河’、‘果园城’作‘传’,萧红、师陀以富有才情和深邃的文笔,为民族性格与人生视景提供了一份后人难以重复的艺术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记 《呼兰传》 现代文学 呼兰 师陀 萧红 文化性格 视景 立性 生存形态
下载PDF
《呼兰河传》《果园城记》并论——中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之一 被引量:3
4
作者 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5期102-109,116,共9页
尽管它们作者的境遇有所不同,《呼兰河传》与《果园城记》给人的印象仍然是:被人遗忘。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被人遗忘”——作为一种总的评估,还不算怎么夸张。无论如何,这是不公平的。《呼兰河传》、《果园城记》的思想艺术价值迟... 尽管它们作者的境遇有所不同,《呼兰河传》与《果园城记》给人的印象仍然是:被人遗忘。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被人遗忘”——作为一种总的评估,还不算怎么夸张。无论如何,这是不公平的。《呼兰河传》、《果园城记》的思想艺术价值迟早会被认识与接受,历史终将证明:这是两部经得住时间考验与读者鉴赏的艺术珍品。这里,仅从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它们作些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 民族性格 旧中国 中国现代文学 比较研究 果园 火车站 师陀 邮差 初步探讨
下载PDF
萧红小说的女体符号与乡土叙述——《呼兰河传》和《生死场》的性别论述 被引量:29
5
作者 林幸谦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10,124,共12页
萧红的小说文本表现了两性关系/性别意识与民族国家文化历史的双重主题。在民族国家文学之外,女性文本的多元特质在她的文本书写中进一步得到延续,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遗产开拓出富有符号性意义的女体空间和女性乡土想象书写。在萧红的... 萧红的小说文本表现了两性关系/性别意识与民族国家文化历史的双重主题。在民族国家文学之外,女性文本的多元特质在她的文本书写中进一步得到延续,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遗产开拓出富有符号性意义的女体空间和女性乡土想象书写。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萧红大量地书写了女体空间所可能载的各种符号形态,特别是有关跳大神的仪式化女体现象。萧红笔下女性所构成的女体符号空间,其根基建立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之上。与乡土想象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萧红对女体的想象书写和乡土的文化空间建构是双线并行的,缺一不可。此种女体/乡土叙述突显出历史文化交织的符号空间,乡土的象征功能是女性作家藉以窥探女性内宇及社会文化系和人生命运不可或缺的书写策略。在萧红的《生死场》中,女体的符号化和乡土的女体化,让萧红笔下的农乡女性归属于此以富有女性意识的土地,也让乡土同样归属于这些生活其上的女性团体。此种乡土经验有别于传统父权/男性视下的乡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场》 《呼兰传》 女体 乡土
下载PDF
《生死场》、《呼兰河传》与萧红的创作观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建中 王玫 《绥化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41-45,共5页
萧红是鲁迅的学生,深得鲁迅的教诲,继承鲁迅的遗志,在批判国民性上独具特色。她说过:“现在或过去,作家的创作永远对着人类的愚昧。”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这不仅表现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其实早在创作《生死场》时也遵循这一... 萧红是鲁迅的学生,深得鲁迅的教诲,继承鲁迅的遗志,在批判国民性上独具特色。她说过:“现在或过去,作家的创作永远对着人类的愚昧。”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这不仅表现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其实早在创作《生死场》时也遵循这一原则。虽然人们把它看成是“抗战文学”的奠基作之一,但它的主体仍然是“对着人类的愚昧”,表现的是十年如一日的“生死场”。从《生死场》的人物、情节看,它与《呼兰河传》在反映封建制度统治下造成的农民的苦难与愚昧,在揭露、鞭挞和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上是相当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呼兰传》 萧红 创作观 '抗战文学' 国民性 小说
下载PDF
从《生死场》、《后花园》、《呼兰河传》看萧红的存在之思 被引量:3
7
作者 崔云伟 《泰安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6-10,共5页
本文从海德格尔、萨特等存在主义生命哲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萧红三大文本 ,论述了生与死的轮回 :《生死场》 ;时间意识的觉醒 :《后花园》 ;孤独、寂寞的生存体验与反抗绝望的生存勇气 :《呼兰河传》。萧红文本具有丰富的存在思想 ,在许多... 本文从海德格尔、萨特等存在主义生命哲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萧红三大文本 ,论述了生与死的轮回 :《生死场》 ;时间意识的觉醒 :《后花园》 ;孤独、寂寞的生存体验与反抗绝望的生存勇气 :《呼兰河传》。萧红文本具有丰富的存在思想 ,在许多方面暗合于存在主义的生命哲学 ,但表达的却是自己独异的生命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场》 《后花园》 《呼兰传》 萧红 存在主义 生命体悟 文学创价 时间意识 小说
下载PDF
苦难与拯救—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主题意蕴的对应性
8
作者 罗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8-60,共3页
现代女作家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与《生死场》有着主题意蕴上的对应关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其实是一以贯之的,由揭示苦难到寻求解脱之道,从观照现实到回归自我。荒原的苍凉、幽径的深邃中都积... 现代女作家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与《生死场》有着主题意蕴上的对应关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其实是一以贯之的,由揭示苦难到寻求解脱之道,从观照现实到回归自我。荒原的苍凉、幽径的深邃中都积淀着作者对生死两极之间"人"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场》 《呼兰传》 主题 萧红 小说
下载PDF
《呼兰河传》和《生死场》的复调艺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红明 丁晓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6-71,共6页
以往研究者多谈萧红小说叙述视角的复调性、小说的音乐性、审美心理的复调建构等,但鲜有注意到她笔下的小说世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声音,呈现出鲜明的复调特征。从萧红文本中的声音出发,结合巴赫金的相关复调理论,从人与人、人与神、人与... 以往研究者多谈萧红小说叙述视角的复调性、小说的音乐性、审美心理的复调建构等,但鲜有注意到她笔下的小说世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声音,呈现出鲜明的复调特征。从萧红文本中的声音出发,结合巴赫金的相关复调理论,从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三个层面的对话入手,由声音对话的表层潜入主题深层,联系小说创作的社会生活背景,以一个新的角度去探索萧红《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中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传》 《生死场》 复调艺术
下载PDF
文本内外的双重幻灭——关于《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的连续性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舒多多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5-68,共4页
站在女性关注的立场,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这三部作品之间有着紧密的连续性。一方面,顺着作品本身的思路,这三部小说表达着萧红对于女性由受压迫到觉醒再到幻灭的命运的思考,另一方面,联系萧红的亲身经历,这三... 站在女性关注的立场,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这三部作品之间有着紧密的连续性。一方面,顺着作品本身的思路,这三部小说表达着萧红对于女性由受压迫到觉醒再到幻灭的命运的思考,另一方面,联系萧红的亲身经历,这三部小说又埋藏着她自身理想一步步破灭的悲剧。文本内的被思考者和文本外的思考者的双重悲剧呼吁着整个社会和女性自身对女性独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生死 呼兰 小城三月 文本 悲剧
下载PDF
论萧红女性意识的变化——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 被引量:1
11
作者 兰艳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2-,24,共2页
本文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女作家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运用平行研究方法,以女性视角切入。在《呼兰河传》中,萧红的着力点不再是《生死场》中男女性别间的对抗,而是转移到整个中国... 本文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女作家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运用平行研究方法,以女性视角切入。在《呼兰河传》中,萧红的着力点不再是《生死场》中男女性别间的对抗,而是转移到整个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女性自身思想局限,启发我们认识到女性真正的觉醒和解放包含着社会的、文化的以及性别自身的许多层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女性意识 《生死场》 《呼兰传》
下载PDF
生命的悲剧意识──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的深层意蕴 被引量:3
12
作者 焦玉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生死场》 《呼兰传》 生命的悲剧意识 萧红 生命意识 生命形态 生命力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东北乡村 自然存在物
下载PDF
生命的悲吟——对《生死场》、《呼兰河传》苦难主题的创作心理
13
作者 袁丽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35-37,共3页
萧红诸多的创作中都表现了苦难的主题,既是她对生命存在的内在思索,也是心理体验的外在体现。文章通过萧红小说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苦难主题的探讨,分析其创作心理的变化,以此透视萧红生命观中的苦难意识。
关键词 萧红 《生死场》 《呼兰传》 创作心理
下载PDF
浅析《呼兰河传》中的生死观念 被引量:1
14
作者 楚琳 张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8,共3页
《呼兰河传》以细腻感伤的笔触描绘了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现状,他们在死寂中挣扎隐忍,却依然透露出对生的期盼。萧红自身的童年记忆和心灵的孤寂弥漫于字里行间,展现着生与死的较量,以及作者自身的生死观念。
关键词 萧红 《呼兰传》 人性 生死观念
下载PDF
一部以背景为主角的小说——兼谈《呼兰河传》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秀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6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一个有出息的作家,在创作上应该走自己的路.有人认为,小说要有一定的格局,要有一定的要素。不写则已,一写就得象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那样,否则就不是小说。其实有各式各样的生活,有各式各样的作家,也就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关键词 《呼兰传》 呼兰 小团圆 欣赏习惯 生死 《生死场》 跳大神 时代主流 艺术之宫 描写对象
下载PDF
评周锦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乡土语汇大辞典》
16
作者 丘立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8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由台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周锦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乡土语汇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于一九八六年九月由台湾智燕出版社印行。这是他在出版《中国新文学史》、《朱自清作品评述》、《朱自清研究》、《〈围城〉研究》、《论〈... 由台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周锦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乡土语汇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于一九八六年九月由台湾智燕出版社印行。这是他在出版《中国新文学史》、《朱自清作品评述》、《朱自清研究》、《〈围城〉研究》、《论〈呼兰河传〉》、《中国新文学大事记》、《中国现代小说编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中国新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 呼兰 周锦 台湾作家 《生死场》 萧丽红 萧红 辞条
下载PDF
在现代文学的摇篮里长大
17
作者 聂鑫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年第1期259-260,共2页
在我的出生地湖南湘潭,是出过好些文学家的,黎锦明先生便是此中的一个。念小学时,便常听到老师很自豪地讲起鲁迅先生对黎先生的评价,幼小的心灵也为之动情。到初中,又知道了许多湘籍作家的名字,周扬、丁玲、张天翼、田汉、周立波、康濯... 在我的出生地湖南湘潭,是出过好些文学家的,黎锦明先生便是此中的一个。念小学时,便常听到老师很自豪地讲起鲁迅先生对黎先生的评价,幼小的心灵也为之动情。到初中,又知道了许多湘籍作家的名字,周扬、丁玲、张天翼、田汉、周立波、康濯、沈从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周立波 张天翼 周扬 田汉 黎先生 明先生 湖南湘潭 憩园 《呼兰传》
下载PDF
评周锦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名大辞典》
18
作者 丘立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台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周锦,对中国现代文学喜爱和执著的热情毅力,确实令人钦佩。他在继完成了《中国新文学史》、《朱自清作品评述》、《朱自清研究》、《〈围城〉研究》、《论〈呼兰河传〉》等论著后,又完成了一部工程浩大的... 台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周锦,对中国现代文学喜爱和执著的热情毅力,确实令人钦佩。他在继完成了《中国新文学史》、《朱自清作品评述》、《朱自清研究》、《〈围城〉研究》、《论〈呼兰河传〉》等论著后,又完成了一部工程浩大的三卷本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名大辞典》,继而又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乡土语汇大辞典》,还计划编著《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术语大辞典》、《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笔名大辞典》。《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名大辞典》于1986年9月由台湾智燕出版社印行,而由美国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葛浩文作序并协助出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名大辞典》收集了自1919年至1949年全国的、1950年至1985年台湾的文学作品共7895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台湾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乡土 台北 辞典 书名 呼兰 朱自清研究 长篇小说
下载PDF
论肖红小说的艺术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19
作者 蒋明玳 《东疆学刊》 1995年第3期21-26,共6页
肖红小说的艺术风格:非情节化、非戏剧化的散文化;开放自由的结构和波俏流动的文字中散发抒情诗化的风味;长于景物和背景的描写,犹如叙事诗和风土画。
关键词 肖红小说 艺术风格 《呼兰传》 小说散文化 中国现代小说 《生死场》 自我形象 作家 现代文 小说创作
下载PDF
“真正评论的任务是发现”——程仁章《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论集》序言
20
作者 陈鸣树 《绥化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2-33,共2页
程仁章同志所结集的论文集,包括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读完以后,我感到,这本论文集,不但有出版价值,而且将会流传下去。作者是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因此,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凡响。文学研究,归根到底,我认为是人... 程仁章同志所结集的论文集,包括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读完以后,我感到,这本论文集,不但有出版价值,而且将会流传下去。作者是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因此,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凡响。文学研究,归根到底,我认为是人的发现、情的发现、美的发现,它与文学创作的目标是一致的。所谓人的发现,就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肯定;所谓情的发现,就是不但发现理念,还要把文学所特有的注入的感情的因素发掘出来;所谓美的发现,就是不但能发现常态的美,还可能发现变异的美,诸如鲁迅早年所歌颂的恶魔之美。文学研究所提供的积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研究 程仁 鲁迅研究 新写实主义 鲁迅思想 《呼兰传》 烦恼人生 鲁迅作品 呼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