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族的文学”与“世界的文学”——论茅盾现代文学观的前瞻性
被引量:
4
1
作者
朱德发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30,175,共10页
在中国文学向现代转型的激变期"五四",茅盾的现代文学观极为丰富又具有前瞻性。近30年对其研究达到相当高的学术层次,但是对他提出的"民族的文学"与"世界的文学"两个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究却显不足。早...
在中国文学向现代转型的激变期"五四",茅盾的现代文学观极为丰富又具有前瞻性。近30年对其研究达到相当高的学术层次,但是对他提出的"民族的文学"与"世界的文学"两个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究却显不足。早在19世纪20年代歌德提出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概念,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世界的文学"设想;逮及20世纪中国五四文学革命勃发,首倡建构"民族的文学"(即国民文学)与"世界的文学"的茅盾,既对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精辟论述,又对先创造国民文学再联合各国建设世界文学的缘由给出充分阐明,也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学必具的美学特征作出了科学的预测。茅盾的现代文学观不仅具有原创的理论价值,而且它的前瞻性也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对于解决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繁荣背后的"乱象"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现代文学观
民族
文学
世界
文学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进化观与道家文化
2
作者
刘保昌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9期60-65,共6页
爬梳中国现代文学进化观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其意义应当不仅仅在于寻证二者之间的深层意义关联,而且能够复活中国现代文学丰富、生动的历史多元化状貌,贴近现代文化人那种面对多元性“传统”所表现出来的批判与拥抱相互交织的矛盾心态,并...
爬梳中国现代文学进化观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其意义应当不仅仅在于寻证二者之间的深层意义关联,而且能够复活中国现代文学丰富、生动的历史多元化状貌,贴近现代文化人那种面对多元性“传统”所表现出来的批判与拥抱相互交织的矛盾心态,并能说明自五四以来的文学现代性生成的主体性、本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进化
观
道家文化
主体性
本土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的未来性问题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国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115,共10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中的未来性,即关于未来社会的想象和愿景,是引导文学现代性实践的思想动力,因而也是文学现代性的至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未来的想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实践中造成了现代性的分化,相继形成革命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和世俗...
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中的未来性,即关于未来社会的想象和愿景,是引导文学现代性实践的思想动力,因而也是文学现代性的至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未来的想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实践中造成了现代性的分化,相继形成革命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和世俗现代性,它们各依照具体的社会条件作用于文学的发展。因而,未来性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逻辑基础,制约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一些重大问题的讨论,比如起点问题,不能简单地回归历史,而是要从联系着现实发展的未来性出发来评价革命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和世俗现代性的作用,方能厘清。这是基于未来性的立场所进行的价值评判,是从未来的维度看待当下和过去的一种思维模式。由此产生的争议,源于对未来性的不同理解。对研究者而言,重要的则是如何实现未来性这一思想逻辑与真实历史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性
现代
性
中国
现代文学观
历史与逻辑
原文传递
题名
“民族的文学”与“世界的文学”——论茅盾现代文学观的前瞻性
被引量:
4
1
作者
朱德发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30,175,共10页
文摘
在中国文学向现代转型的激变期"五四",茅盾的现代文学观极为丰富又具有前瞻性。近30年对其研究达到相当高的学术层次,但是对他提出的"民族的文学"与"世界的文学"两个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究却显不足。早在19世纪20年代歌德提出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概念,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世界的文学"设想;逮及20世纪中国五四文学革命勃发,首倡建构"民族的文学"(即国民文学)与"世界的文学"的茅盾,既对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精辟论述,又对先创造国民文学再联合各国建设世界文学的缘由给出充分阐明,也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学必具的美学特征作出了科学的预测。茅盾的现代文学观不仅具有原创的理论价值,而且它的前瞻性也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对于解决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繁荣背后的"乱象"大有裨益。
关键词
茅盾
现代文学观
民族
文学
世界
文学
Keywords
M ao Dun
the modern view of literature
national literature
w orld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现代文学进化观与道家文化
2
作者
刘保昌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9期60-65,共6页
文摘
爬梳中国现代文学进化观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其意义应当不仅仅在于寻证二者之间的深层意义关联,而且能够复活中国现代文学丰富、生动的历史多元化状貌,贴近现代文化人那种面对多元性“传统”所表现出来的批判与拥抱相互交织的矛盾心态,并能说明自五四以来的文学现代性生成的主体性、本土性特征。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进化
观
道家文化
主体性
本土性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的未来性问题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国恩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115,共10页
文摘
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中的未来性,即关于未来社会的想象和愿景,是引导文学现代性实践的思想动力,因而也是文学现代性的至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未来的想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实践中造成了现代性的分化,相继形成革命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和世俗现代性,它们各依照具体的社会条件作用于文学的发展。因而,未来性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逻辑基础,制约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一些重大问题的讨论,比如起点问题,不能简单地回归历史,而是要从联系着现实发展的未来性出发来评价革命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和世俗现代性的作用,方能厘清。这是基于未来性的立场所进行的价值评判,是从未来的维度看待当下和过去的一种思维模式。由此产生的争议,源于对未来性的不同理解。对研究者而言,重要的则是如何实现未来性这一思想逻辑与真实历史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
未来性
现代
性
中国
现代文学观
历史与逻辑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族的文学”与“世界的文学”——论茅盾现代文学观的前瞻性
朱德发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原文传递
2
中国现代文学进化观与道家文化
刘保昌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的未来性问题
陈国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