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本体论:指向活的生活之根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晓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30,共5页
20世纪西方哲学对本体论的拒斥给予我们的启示应是重新估价本体论 ,而不应是否弃本体论。生活以其应然性使人区别于动物 ,哲学本体论则在于为生活的“应该”寻求前提性根据———寻求生活之根。在追寻“应该”之“前提性根据”的意义上 ... 20世纪西方哲学对本体论的拒斥给予我们的启示应是重新估价本体论 ,而不应是否弃本体论。生活以其应然性使人区别于动物 ,哲学本体论则在于为生活的“应该”寻求前提性根据———寻求生活之根。在追寻“应该”之“前提性根据”的意义上 ,本体论是必要的。“本体”在传统哲学中意味着亘古不变的永恒、现象背后的本质、脱凡离俗的神圣 ,这样的本体作为主观设定的生活之根是“死”的。对于现代哲学而言 ,永恒、本真、神圣都在生活世界中 ,生活世界作为永恒 ,不是永固 ,作为本真 ,不是“本质” ,作为神圣 ,不是超俗 ,它是“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本体论 生活之根 应该 永恒 本真 神圣
下载PDF
现代本体论视域中的艺术本体论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宋伟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7-32,共6页
基于传统本体论暴露的种种弊端,当代哲学确立了有别于传统的现代本体论原则,取代了实体本体论和逻辑本体论的传统模式。现代本体论强调人的生命存在对于世界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主张差异性、生存性、生成性和价值性的本体论原则,为当代艺... 基于传统本体论暴露的种种弊端,当代哲学确立了有别于传统的现代本体论原则,取代了实体本体论和逻辑本体论的传统模式。现代本体论强调人的生命存在对于世界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主张差异性、生存性、生成性和价值性的本体论原则,为当代艺术本体论的思考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澄清传统本体论与现代本体论之间的差别,对于当代艺术学建构具有前提理论清理的重要意义。当代艺术本体论追问应该建基于现代本体论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本体论 本体论问题 艺术本体论 传统本体论 当代哲学 视域 逻辑本体论 实体本体论
原文传递
实践本体论之现代涵义阐释
3
作者 朱宝信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1-23,共3页
现代本体论的重建源于现代西方哲学对“拒斥形而上学”的偏颇的克服 ,然而其本体论重建的基本精神或  基本意向 ,早已显现于马克思建立的实践本体论之中。以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 ,实践本体论展现了现代本体论从重实体向重关系的转变 ;... 现代本体论的重建源于现代西方哲学对“拒斥形而上学”的偏颇的克服 ,然而其本体论重建的基本精神或  基本意向 ,早已显现于马克思建立的实践本体论之中。以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 ,实践本体论展现了现代本体论从重实体向重关系的转变 ;以注重现存的感性世界而对远离人的世界存而不论 ,实践本体论展现了现代本体论从本体之实体化向理论约定性的转变 ;以人们能动地改变现存的劳动异化社会 ,实践本体论展现了现代本体论从追问世界是什么向世界应当是什么的转变 ;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观照 ,实践本体论展现了现代本体论从注重事实性或事实判断向注重价值性或价值判断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本体论 现代本体论 实体性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下载PDF
兰色姆“新批评”理论的本体意蕴与现代转换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燕楠 宋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9-144,共6页
兰色姆的本体论是"新批评"理论的核心。目前学者们对其本体论有不同的理解。从其理论生成的历史语境出发可以发现,与传统本体论不同,兰色姆的本体论对世界本体的探寻不是指向普遍的、实体性的概念化的绝对存在,或抽象的形而... 兰色姆的本体论是"新批评"理论的核心。目前学者们对其本体论有不同的理解。从其理论生成的历史语境出发可以发现,与传统本体论不同,兰色姆的本体论对世界本体的探寻不是指向普遍的、实体性的概念化的绝对存在,或抽象的形而上的真理,而是将艺术的存在规定为世界的本体。他的本体论关注的是以异质性、生成性、偶然性为特征的本体存在。兰色姆反对预设实体存在,认为由此在感知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兰色姆所提出的本体论是属现代本体论范畴,是对实体本体论和逻辑本体论的一种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色姆 “新批评” 本体论 现代本体论
下载PDF
本体论的危机与重建 被引量:2
5
作者 穆艳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4-79,共6页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在某种意义上亦可以说哲学就是本体认综是因为本体论问题是根尖于哲学的本性,特点以及人类的生存本性即实践本性和思维本性。因此,“本体”是望远无法消解的,本体论的存在有其合法性。但...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在某种意义上亦可以说哲学就是本体认综是因为本体论问题是根尖于哲学的本性,特点以及人类的生存本性即实践本性和思维本性。因此,“本体”是望远无法消解的,本体论的存在有其合法性。但由于传统哲学把自我否定、自我批判本体论式的意向性追求和无穷无尽的思维指向性,产何物存在的本体论承诺问题变成了事实上何物存在的本体论事实本体率,重建新的本体论,重建新的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本体论 辩证本体 传统本体论 现代本体论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与传统本体论的“断裂” 被引量:1
6
作者 旷三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36,共7页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 ,完成了一场本体论上的革命。她真正超越和克服了支撑传统本体论的理论范式 ,从外部对这种本体论实施了有效的全面打击 ,并使它在理论架构上发生了整体“断裂” ,也使现代本体论的重建工作获得了崭新的解释原则和理论...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 ,完成了一场本体论上的革命。她真正超越和克服了支撑传统本体论的理论范式 ,从外部对这种本体论实施了有效的全面打击 ,并使它在理论架构上发生了整体“断裂” ,也使现代本体论的重建工作获得了崭新的解释原则和理论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传统本体论 理论范式 思维方式 现代本体论重建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本真关系——与杨学功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爱冬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87-190,共4页
本文通过对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一文的基本观点和概念的质疑 ,阐明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之间并不是一种截然“断裂”的关系 ,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关系 ;“传统本体论”(或曰“本体论”)不会因为某些学者... 本文通过对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一文的基本观点和概念的质疑 ,阐明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之间并不是一种截然“断裂”的关系 ,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关系 ;“传统本体论”(或曰“本体论”)不会因为某些学者的“拒斥”而将本体论问题自动“终结” ,相反 ,在现代 ,人们仍然需要本体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体现时代精神和适合时代需要的现代本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本体论 马克思哲学 与时俱进 现代本体论
下载PDF
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演变、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慧玲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48-55,共8页
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演变、困境及出路刘慧玲哲学往往以其对世界本原的解释和逻辑这点的寻求而打上本体论的深刻烙印,古今中外的哲学概莫能外。然而,由于哲人们面临极为不同的生存境遏和时代问题,使得他们对本体论问题的解决,... 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演变、困境及出路刘慧玲哲学往往以其对世界本原的解释和逻辑这点的寻求而打上本体论的深刻烙印,古今中外的哲学概莫能外。然而,由于哲人们面临极为不同的生存境遏和时代问题,使得他们对本体论问题的解决,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点。哲学史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本体论 现代西方哲学 实践本体论 绝对精神 黑格尔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本体论 世界本原 现代本体论 形而上学
下载PDF
关于文体学本体论意义有无的思考
9
作者 赵卫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6,共4页
文体学本体论的有无一直成为学者们关注和探讨的话题。本文旨在1)从本体论哲学视角探讨文体学本体论的有无问题;2)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进一步解析文体学本体论的生成模式,从而在文体学存在本原的向度上对文体学理论和实践的萌生和发... 文体学本体论的有无一直成为学者们关注和探讨的话题。本文旨在1)从本体论哲学视角探讨文体学本体论的有无问题;2)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进一步解析文体学本体论的生成模式,从而在文体学存在本原的向度上对文体学理论和实践的萌生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和补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传统本体论 后形而上学现代本体论 文体学本体论 概念整合理论
下载PDF
人的实现与完善——现代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取舍 被引量:2
10
作者 I.托德塞斯库 张伯霖 《世界哲学》 1983年第5期9-12,共4页
一、本体论命题现在的演变在现代本体论(尤其是社会本体论)的对话中,本体论的种种概念并不对立,对立的只是它们的结论。这些结论不仅在目的论和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差异,而且在方法论的选择方面也有差异,这是因为,现在本体论的命题越发... 一、本体论命题现在的演变在现代本体论(尤其是社会本体论)的对话中,本体论的种种概念并不对立,对立的只是它们的结论。这些结论不仅在目的论和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差异,而且在方法论的选择方面也有差异,这是因为,现在本体论的命题越发向着“现代的人”和“实现人的生活条件的最有效战略”等命题的方向发展。鉴于当代科技革命可能产生的种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本体论 生活条件 现代马克思主义 社会关系 意识形态 方法论 社会存在 现代本体论 历史唯物主义 实现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性的本体论批判及价值分析
11
作者 安清华 《明日风尚》 2017年第8期316-316,共1页
本文从批判以及价值两个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性的本体论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性的本体论 价值
原文传递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论科技恐惧症与人类中心主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逸霄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在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部分人对科技的恐惧也与日俱增。本文认为,引发科技恐惧症的根源,在于人类至今仍未摆脱现代人类本体论的桎梏。而后人类理论则化解了人文学科中人类的中心地位,为消除科技恐惧症和提出未来全球性问题解决方案铺就... 在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部分人对科技的恐惧也与日俱增。本文认为,引发科技恐惧症的根源,在于人类至今仍未摆脱现代人类本体论的桎梏。而后人类理论则化解了人文学科中人类的中心地位,为消除科技恐惧症和提出未来全球性问题解决方案铺就了一条前进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恐惧症 现代人类本体论 后人类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Reality in Dutch Novels: Developing a Postmodern Literary-Based Ontology
13
作者 Christiaan Prinslo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0期807-819,共13页
The term "ontology"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nature of reality and demarcates the parameters of existence. An understanding and description of ontology is crucial for academic pursuit as it unveils applicable realiti... The term "ontology"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nature of reality and demarcates the parameters of existence. An understanding and description of ontology is crucial for academic pursuit as it unveils applicable realities, yet it is often disregarded. The general neglect of ontology provided three motivations for this paper: Firstly, the discussion of the ontological underpinnings in research papers is often neglected while the methodology and methods receive extensive review. Secondly, tertiary students in an academic research-writing course face tremendous difficulty to describe the philosophical ideas that support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reality and existence. Thirdly, the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of contemporary ontological thought are further complicated by the epistemological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tension between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use of literature (novels) as a relativity accessible platform to initiate the development of ontological thought. Through a close reading of a sample of Dutch novels publish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three themes were developed to illuminate the nature of postmodem reality and establish a literary-based ontology. The following three themes were developed: reality as fragments of fiction, reality as dream of paradoxes, and reality as plethora of stories. By using literature as source, ontological thought can be developed to illuminate the extent of the realities acknowledged in research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modemism ontology REALITY STORIES literature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下载PDF
Knowledge Formalization about Perforated Stomach Ulcer on the Basis of Medical Ontology
14
作者 Mary Chemyakhovskaya Margaret Petryaeva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12期991-997,共7页
The article defines knowledge about pelforated stomach ulcer that is formalized on the basis of an ontology model of medical diagnostics domain. The paper describes a base of observations for the disease and also know... The article defines knowledge about pelforated stomach ulcer that is formalized on the basis of an ontology model of medical diagnostics domain. The paper describes a base of observations for the disease and also knowledge base which determines a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the disease. The dependences on courses of the disease and process localiza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during knowledge formalizing. The base of knowledge for the disease has the structure that is conventional for contemporary medicine. These knowledge will be used for building a medical intellectual system of for consulting and diagno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l ontology model formalization of medical knowledge base of observations medical knowledge base perforatedstomach ulcer.
下载PDF
Complexity and Sociology
15
作者 Rina Manuela Contini 《Sociology Study》 2017年第7期376-387,共12页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ology and complexity and it operates a reflection on the deep epistemological and ontological meaning of complexity, revealing how complexity goes beyond the analysis ...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ology and complexity and it operates a reflection on the deep epistemological and ontological meaning of complexity, revealing how complexity goes beyond the analysis of the global society and is linked to sociology itself and to the issue of its scientific trait. The study shows how complexity, rediscovered following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es, reconnects sociology with its own origins and concerns the issue of the relation of sociological science with its own object, that is to say, society and social order. In a more radical manner, the challenge of complexity is intertwined with the road of revisiting modern science and epistemological identifying among "order", "intelligibility", and "science". In such a vision, complexity, not only reconnects sociology to its obiect, but highlights how those traits considered as non-scientific residue of human and social sciences belong to the fundamental issue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 challenge of complexity is outlined, as questioning the idea according to which the "modern" science depletes the "scientific vision of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OLOGY global society COMPLEXITY unitas multiplex sociology beyond societies
下载PDF
解构主义与后形而上诗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岱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4-171,共8页
由法国学者德里达一手打造的解构主义学说,在颠覆了西方思想传统之际,也让热衷于高谈阔论的现代本体论文论走到了尽头。这种状况既让关于艺术实践的话语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也让当代诗学陷入了一种无根的困境。只有走出这种困境才能将... 由法国学者德里达一手打造的解构主义学说,在颠覆了西方思想传统之际,也让热衷于高谈阔论的现代本体论文论走到了尽头。这种状况既让关于艺术实践的话语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也让当代诗学陷入了一种无根的困境。只有走出这种困境才能将重建文艺学新格局的话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方兴未艾的后形而上学思想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解构主义批评逻辑的解构与后形而上诗学方案的建构,我们或许能为21世纪的中国文论提供一份具有建设性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批评 形而上学思想 诗学 中国文论 现代本体论 思想传统 艺术实践 议事日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