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1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ikha家具系列设计,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的融合
1
作者 Julia Kononenko 《工业设计》 2024年第2期16-16,共1页
Strikha系列家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老的乌克兰小木屋,类似茅草屋顶的造型营造了一种轻盈和自然的感觉。每件作品都由工匠们手工制作,让家具呈现出独特性。这一系列家具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将古老的设计元素转化为现代、时尚的室内家具作品。
关键词 室内家具 现代美学 手工制作 小木屋 系列设计 设计灵感 乌克兰 融合
下载PDF
互证与阐发:关于中国现代美学方法论的一种理解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卫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7期12-20,I0001,共10页
中国现代美学的基本方法论就是从中国本土问题解决的需要出发,借西方哲学、美学的观念和方法来阐发中国自己的思想材料,由此建立起中国的美学理论,并由此激活传统美学思想,开始了中国美学史的建构。因此,这种美学意欲解决的问题是中国... 中国现代美学的基本方法论就是从中国本土问题解决的需要出发,借西方哲学、美学的观念和方法来阐发中国自己的思想材料,由此建立起中国的美学理论,并由此激活传统美学思想,开始了中国美学史的建构。因此,这种美学意欲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当下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当下的,而非全然西方的。中国现代美学诞生于解决中国本土问题的需要,诞生于从“修身”这个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任务出发对西学的选择。同时,中国现代美学是在没有学科内部细分的情况下产生的,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美学的“史”和“论”、美学与其他学科都可以糅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打通古今中外的美学研究格局。中国现代美学强烈的社会介入意识和本土问题意识、深刻的思想性和原创的学术性的有机融合、在对传统思想材料以及传统文学艺术的现代阐释过程中实现的传统美学的现代转换,对于今天中国美学三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方法论 互证与阐发
下载PDF
现代美学视角下的声乐艺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伯英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声乐艺术是有悠久发展历史的艺术形式,能够有效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声乐艺术能够传达演唱者的内在感受,让演唱者和听众在情感与思想层面产生共鸣,在提高听众审美素养的同时,还能让他们得到愉悦而又舒适... 声乐艺术是有悠久发展历史的艺术形式,能够有效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声乐艺术能够传达演唱者的内在感受,让演唱者和听众在情感与思想层面产生共鸣,在提高听众审美素养的同时,还能让他们得到愉悦而又舒适的情感体验。对声乐艺术的研究应立足于现代美学,通过深刻把握声乐艺术的审美意义,深入分析声乐艺术的审美维度,为声乐艺术的完美演绎打下基础,推动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学 声乐艺术 审美 情感
下载PDF
现代美学思想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评《设计心理学》
4
作者 王若含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I0008-I0008,共1页
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强烈的功能倾向,在设计实践中强调面向特定受众传播特定信息,同时以设计样品为媒介,重点强化设计主体与欣赏受众的情感体验交互。基于以上特点,视觉传达设计的关键在于创设“视觉符号”,旨在利用直观、生动、精准的方式... 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强烈的功能倾向,在设计实践中强调面向特定受众传播特定信息,同时以设计样品为媒介,重点强化设计主体与欣赏受众的情感体验交互。基于以上特点,视觉传达设计的关键在于创设“视觉符号”,旨在利用直观、生动、精准的方式,将设计样品所蕴含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而这一需求与现代美学思想存在很高的契合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美学是一个时空概念,它是指新文化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一个时期的美学体系,这一时期中外美学思想与新旧美学思想并立,它们之间既产生了理念冲突,也发生了吸收融合现象,随之涌现出以王国维、朱光潜、李长之、高尔泰等为代表的现代美学思想家,他们同时也是推动社会文化运动的主力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学 视觉传达设计 设计心理学 时空概念 信息传递 特定受众 高尔泰 强化设计
下载PDF
玉雕传统技法与现代美学的融合发展之道
5
作者 梁亚鹏 《天工》 2023年第17期51-53,共3页
玉雕传统技法与现代美学有很大的融合空间,二者的融合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推动艺术创新和文化交流。旨在探索玉雕传统技法与现代美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具体案例,讨论玉雕传统技法与现代美学融合的具体方法,分析融合的效果和意义,希... 玉雕传统技法与现代美学有很大的融合空间,二者的融合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推动艺术创新和文化交流。旨在探索玉雕传统技法与现代美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具体案例,讨论玉雕传统技法与现代美学融合的具体方法,分析融合的效果和意义,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雕 传统技法 现代美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6
作者 邹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113,108,共4页
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邹华青岛大学中文系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目前仍然在发展的中国美学,在我们的研究中被称为现代美学,这种划分意味着中国现代美学的历史起点,与19世纪和20世纪的交界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很明显,在时间... 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邹华青岛大学中文系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目前仍然在发展的中国美学,在我们的研究中被称为现代美学,这种划分意味着中国现代美学的历史起点,与19世纪和20世纪的交界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很明显,在时间的自然程序上,本世纪与上个世纪并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美学思想 历史过程 两个基本 中国美学 西方现代美学 历史考察 思想进程 理论思维 古代美学
下载PDF
后现代美学批判与审美形而上学的重建——兼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的美学体系
7
作者 管雪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9,共6页
西方美学素有形而上学传统,后现代主义美学全面反形而上学,形成了诸如反本质主义、生活美学、身体美学等"形而下"的美学。后现代主义美学否定了审美的超越性,也就否定了美学自身。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批判后现代主义美学,重建... 西方美学素有形而上学传统,后现代主义美学全面反形而上学,形成了诸如反本质主义、生活美学、身体美学等"形而下"的美学。后现代主义美学否定了审美的超越性,也就否定了美学自身。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批判后现代主义美学,重建现代审美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学 现代美学 审美形而上学
下载PDF
摄影艺术的现代美学意蕴解读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子涵 董小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156-158,共3页
艺术一直是人们文化和审美的象征,摄影艺术是从19世纪30年代末诞生,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摄影虽然需要利用光线、视觉及构图来展现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其主要还是需要展现美与情感。摄影师如何利用摄影镜头展现具有美学和意境的... 艺术一直是人们文化和审美的象征,摄影艺术是从19世纪30年代末诞生,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摄影虽然需要利用光线、视觉及构图来展现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其主要还是需要展现美与情感。摄影师如何利用摄影镜头展现具有美学和意境的作品,需要其将情感融入作品中。文章主要分析摄影艺术的发展历史,阐述摄影艺术中的现代性思维和现代美学思考,以期促进摄影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艺术 艺术作品 现代美学 现代思维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传统 被引量:7
9
作者 金雅 聂振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4,共5页
19、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在融中西古今而直面民族现实的理论探索中,创化了既不同于西方经典理论美学又区别于中国古典伦理美学的人生论美学传统。这一民族化传统以审美艺术人生之统一为标志,突出了艺术品鉴与人生品... 19、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在融中西古今而直面民族现实的理论探索中,创化了既不同于西方经典理论美学又区别于中国古典伦理美学的人生论美学传统。这一民族化传统以审美艺术人生之统一为标志,突出了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的统一、真善美的贯通、远功利而入世的诗性价值指向,建构起审美活动、艺术实践、人生践履三维交融的大审美大艺术大人生的诗性情致。这一民族审美传统的确立为中国美学民族思想体系的建设和民族审美精神的化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人生论传统 民族审美精神
下载PDF
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雅 聂振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6,共6页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形成了其理论建构与人生关怀相统一的重要特色。它以关注现实关怀生存为要旨,凸显了鲜明的人生精神、积极的美育指向、内在的诗性情怀和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这也正是中国现代美...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形成了其理论建构与人生关怀相统一的重要特色。它以关注现实关怀生存为要旨,凸显了鲜明的人生精神、积极的美育指向、内在的诗性情怀和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这也正是中国现代美学传承发扬民族美学固有的精神传统,并融会创化中西美学、文化、艺术思想的诸元素而形成的重要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人生美学 精神传统
下载PDF
后现代美学视野中的解构主义时装 被引量:13
11
作者 苏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服装设计中的解构是不断地打破旧结构并组成新结构的过程。后现代思潮下的时装设计师们将解构主义表现手法运用到时装设计作品中,颠覆了传统时装的概念与意义,在不断的解构中寻找艺术支点,创造出年轻化、时尚化、多样化的全新外观,... 服装设计中的解构是不断地打破旧结构并组成新结构的过程。后现代思潮下的时装设计师们将解构主义表现手法运用到时装设计作品中,颠覆了传统时装的概念与意义,在不断的解构中寻找艺术支点,创造出年轻化、时尚化、多样化的全新外观,并赋予时装全新的时尚意义和审美标准。从后现代美学的视角分析解构主义时装的背景、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探讨解构主义时装的设计内涵和艺术创作手段,试图为时装设计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学 解构主义 时装设计 创新
下载PDF
以美育代宗教与中国现代美学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本朝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8,共5页
蔡元培所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观念,成为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第一个美学命题。它积极参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反对孔教的思想启蒙作用,并以美的普遍性、情感性和超利害性,建构了中国现代美学观念,影响到美学在现代中国的社... 蔡元培所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观念,成为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第一个美学命题。它积极参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反对孔教的思想启蒙作用,并以美的普遍性、情感性和超利害性,建构了中国现代美学观念,影响到美学在现代中国的社会地位和知识路径,并被作为学校教育和文学艺术的价值尺度。与此同时,由于它对西方理论的依赖,忽略了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也使中国现代美学存在着身份认同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以美育代宗教 走向 价值建构 身份认同 发展
下载PDF
西方现代美学话语转换的四个方面 被引量:6
13
作者 牛宏宝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5,共6页
西方现代美学和艺术话语的构成力量和陈述逻辑与传统美学完全不同,它们之间经历了四个方面的转变:1.传统美学话语遵循身体劳作与物之物性之间“交互转让”的有机原则,现代美学和艺术话语则诞生于主体对世界进行肢解和符号编码的历... 西方现代美学和艺术话语的构成力量和陈述逻辑与传统美学完全不同,它们之间经历了四个方面的转变:1.传统美学话语遵循身体劳作与物之物性之间“交互转让”的有机原则,现代美学和艺术话语则诞生于主体对世界进行肢解和符号编码的历史语境;2.主体在现代美学话语构成中居主宰地位,并经历了由非理性主体霸道到被消解的转变;3.现代美学和艺术话语也经历了“语言学转向”,语言逐渐上升为美学和艺术的核心;4.传统“自然形式的合目的性”的“美”已被现代主体的“显现”所形成的崇高、丑和荒诞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美学 话语转换 主体 符号编码 语言转向
下载PDF
艺术终结之后:黑格尔与现代美学转向 被引量:5
14
作者 代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在黑格尔提出"艺术终结论"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现代艺术与美学发生了极其重要的转向。一方面,作为艺术精英的前卫艺术从审美走向审丑,美学正演变为丑学;另一方面,传统艺术总是力求将艺术与生活区别开来,相反,在作为日常生活... 在黑格尔提出"艺术终结论"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现代艺术与美学发生了极其重要的转向。一方面,作为艺术精英的前卫艺术从审美走向审丑,美学正演变为丑学;另一方面,传统艺术总是力求将艺术与生活区别开来,相反,在作为日常生活的当今大众审美文化中,生活走向艺术化,艺术走向生活化,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日渐模糊并趋于消失。黑格尔和现代艺术演变及由此产生的美学理论转向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深入研究这个课题,对于理解当今中国艺术,推动当下中国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终结 黑格尔 现代美学 转向
下载PDF
“场景时代”的兴起与后现代美学的重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黎杨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63,共7页
当下以移动设备、社交网络、定位系统、传感器与数据处理五大要素结合为基础的"场景时代"已经来临,这些新的审美现实与文化景观对以韦尔施为代表的后现代超越美学的一些经典命题有所印证,同时也对其形成新的重构。在"场... 当下以移动设备、社交网络、定位系统、传感器与数据处理五大要素结合为基础的"场景时代"已经来临,这些新的审美现实与文化景观对以韦尔施为代表的后现代超越美学的一些经典命题有所印证,同时也对其形成新的重构。在"场景时代",日常生活浅表审美化的引领主体与广告的作用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不能简单地以精英姿态加以否定;现实的虚拟性与可塑性进一步加剧,不存在虚拟与现实的两分,现实即是虚拟,虚拟即是现实;现实传播也并非电子传播最终的完成,而是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无尽轮回。与此同时,"场景时代"的O2O模式隐喻着任何线下的事物都需要通过线上的中介而得到建构。"场景时代"也表明,新媒介带来的并非听觉文化,而是触觉文化。总的来看,"场景时代"呈现出新的审美现实,对后现代美学的探讨与重构仍在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时代” 现代美学 重构
下载PDF
艺术的终结与后现代美学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贤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从黑格尔所说的浪漫型艺术开始,艺术就走向了终结的历程。现代艺术的终结,只是艺术的终结在现代的体现。作为艺术的完成,艺术的终结意味着艺术一般规定的丧失,以及艺术与非艺术、反艺术区分的日趋消失。与此同时,后现代美学既受到艺术... 从黑格尔所说的浪漫型艺术开始,艺术就走向了终结的历程。现代艺术的终结,只是艺术的终结在现代的体现。作为艺术的完成,艺术的终结意味着艺术一般规定的丧失,以及艺术与非艺术、反艺术区分的日趋消失。与此同时,后现代美学既受到艺术在现代的终结的深刻影响,又不得不对艺术的终结给出理论阐释。在本性上,艺术的终结与后现代美学是相互生成的。在不断解构的语境中,艺术与美学都发生着流变,并开启出它们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终结 解构主义 现代美学
下载PDF
自治与他治:中国现代美学的现实道路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富兴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0-38,共9页
本文认为,审美的“自治”与“他治”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基本矛盾,这两者的相互对立、交织与更替构成了本世纪中国美学的辩证历程。现代美学的逻辑起点无疑应是审美“自治”意识的出现,中国也不例外。然而,中国现代美学的展开却并不是... 本文认为,审美的“自治”与“他治”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基本矛盾,这两者的相互对立、交织与更替构成了本世纪中国美学的辩证历程。现代美学的逻辑起点无疑应是审美“自治”意识的出现,中国也不例外。然而,中国现代美学的展开却并不是这一逻辑起点的有机延续。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状况,中国现代美学被推上了“他治”的轨道。这一情势直到中国的政治环境在70年代末的改观而为之一变。现代审美“自治”意识的再次觉醒,一方面成为中国美学界的一次自觉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补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他治 中国现代美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美学发生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欣复 刘洪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4,共7页
从发生学角度阐述了我国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时间内在中西思想会冲碰撞的变革时期,现代美学的发生原因与动力机制及其重要成果表现。指明在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鲁迅及萧公弼等精英人物那里提出和建立的美学思想的内涵、... 从发生学角度阐述了我国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时间内在中西思想会冲碰撞的变革时期,现代美学的发生原因与动力机制及其重要成果表现。指明在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鲁迅及萧公弼等精英人物那里提出和建立的美学思想的内涵、特征统属现代范畴,并各有其不同个性作风特点表现。他们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对于后来美学发展与生活指导有多方面的意义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学 发生论 动力机制 文化精英 多元形态
下载PDF
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理论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2-29,共8页
艺术独立理论是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主线之一。针对黑格尔美学体系中艺术将由哲学所取代的最终结论,克罗齐从分析黑格尔“对立面的综合”的逻辑理论入手,指出黑格尔的逻辑理论适用于处理性质相反的事物,但不能用来处理性质相异的事物;克... 艺术独立理论是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主线之一。针对黑格尔美学体系中艺术将由哲学所取代的最终结论,克罗齐从分析黑格尔“对立面的综合”的逻辑理论入手,指出黑格尔的逻辑理论适用于处理性质相反的事物,但不能用来处理性质相异的事物;克罗齐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用新的逻辑理论,即“度的理论”去处理性质相异的事物,因而从理论上确立了艺术的独立地位。洛特曼将生物学理论引入美学研究,把艺术当作独立的生命存在;这种生命体现为它能以极小的篇幅向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所以“美就是信息”。艺术独立问题由此得到彻底解决,西方现代美学中的这一发展主线从此告一段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美学 黑格尔美学体系 艺术独立理论 克罗齐 "度的理论" 洛特曼 "美就是信息"
下载PDF
萧公弼的《美学·概论》: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奠基之作 被引量:4
20
作者 祁志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82,共7页
1917年萧公弼连载发表的《美学·概论》,准确介绍了"美学"的学科定义,细致厘定了"美"的概念的丰富涵义,在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差异性与公共性、普遍性与创造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审美的公正心态,爱美与人的天性,... 1917年萧公弼连载发表的《美学·概论》,准确介绍了"美学"的学科定义,细致厘定了"美"的概念的丰富涵义,在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差异性与公共性、普遍性与创造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审美的公正心态,爱美与人的天性,好美恶丑的艺术作用与社会作用,艺术美的创造方法等问题上提出了发人深省的意见,堪称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奠基之作,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拥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公弼 美学概论 现代美学学科 奠基之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