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首中国风格现代视唱作品中现代元素与艺术特征的分析——以《立春》《立夏》为例
1
作者 郭沐岩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4期76-79,共4页
自十九世纪视唱练耳传入我国以来,历经百年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理论体系逐渐完善,现如今已成为音乐学习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院校中的基础课程,直接影响着音乐理论、声乐以及器乐的学习。作为基础性学科的视唱练耳,对于提高音乐感知... 自十九世纪视唱练耳传入我国以来,历经百年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理论体系逐渐完善,现如今已成为音乐学习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院校中的基础课程,直接影响着音乐理论、声乐以及器乐的学习。作为基础性学科的视唱练耳,对于提高音乐感知力、鉴赏力和表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风格视唱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与西方作曲技法的结晶,是以民族五声性调式体系为基础创作的视唱音乐。本文以《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中的两首为研究对象,从“中国现代视唱的概念与特点”这一视角入手,剖析《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的现代化特征,研究《立春》《立夏》这两首调性音乐现代视唱作品,分析作品的调性、创作织体与节奏节拍等。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深入了解这部视唱教材的宏观构建逻辑,以及微观的音高组织形式、旋律声部的音程相位、调式调性等,从而为其他研究者、学习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风格现代视唱 现代元素” 艺术特征 创作技法
下载PDF
论传统视唱与近现代视唱的训练 被引量:1
2
作者 汤建宇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71-73,共3页
随着视唱练耳教学事业的发展,以泛调性、调性扩展、自由无调性、十二音序列等为主的近现代视唱作品越来越广泛地被进入了课堂,并对传统的视唱教学产生了重大冲击。音程构唱成为协调传统视唱和近现代视唱教学发展,转变和适应近现代视唱... 随着视唱练耳教学事业的发展,以泛调性、调性扩展、自由无调性、十二音序列等为主的近现代视唱作品越来越广泛地被进入了课堂,并对传统的视唱教学产生了重大冲击。音程构唱成为协调传统视唱和近现代视唱教学发展,转变和适应近现代视唱作品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即唱能力的最佳切入点,在实际的教学练习中,音程构唱能够融合传统视唱和近现代视唱,并顺利实现传统视唱与近现代视唱的接轨,使二者相互并存、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视唱 现代视唱 音程构唱
下载PDF
现代视唱作品《立春》的创作特点与训练技巧
3
作者 姜丽娜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0-173,共4页
"《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是中央音乐学院‘十五’‘211工程’教材建设立项项目。是编者邀约我国24位著名作曲家以24个节气为标题旨趣,用现代作曲技法专门创作的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教程。"(1)自出版以来,这本教材就在... "《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是中央音乐学院‘十五’‘211工程’教材建设立项项目。是编者邀约我国24位著名作曲家以24个节气为标题旨趣,用现代作曲技法专门创作的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教程。"(1)自出版以来,这本教材就在一些高校应用,但由于该书的每首作品都是运用的现代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无疑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本文以该书中的第一首作品《立春》为例,从理论的角度,归纳其创作特点。从视唱的角度,分析其训练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视唱 创作特点 训练技巧
下载PDF
《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的五声性特征与文化表达
4
作者 唐吴琼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03,共5页
《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以中国节气为创作题材,采用纯四度音程、五声性三音列和四音列等作为音高语言,不仅在24首视唱作品中起到贯穿统一、结构全曲的作用,还体现了作品的民族特征与风格。另外,这部作品作为现代视唱教程与节气文... 《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以中国节气为创作题材,采用纯四度音程、五声性三音列和四音列等作为音高语言,不仅在24首视唱作品中起到贯穿统一、结构全曲的作用,还体现了作品的民族特征与风格。另外,这部作品作为现代视唱教程与节气文化巧妙结合的佳作,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强了传统节气文化在音乐创作中的多元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 五声性 文化表达
下载PDF
现代音乐视唱中的节奏表现及训练方法
5
作者 蒋雪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4年第2期170-171,共2页
通过大量的谱例分析,发现在现代音乐视唱作品中的节奏形态与传统常规节奏形态有很大差异,由于音符时值的分配不同,分析出旋律有以下一些节奏节拍特点:如重音的不均衡性、任意附加节奏以及无节奏节拍的现代视唱,节奏节拍表现出极其复杂... 通过大量的谱例分析,发现在现代音乐视唱作品中的节奏形态与传统常规节奏形态有很大差异,由于音符时值的分配不同,分析出旋律有以下一些节奏节拍特点:如重音的不均衡性、任意附加节奏以及无节奏节拍的现代视唱,节奏节拍表现出极其复杂多变的特点,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单一节拍的节奏练习到变换节拍的节奏练习逐步过渡到无节拍节奏的视唱练习,由单纯的节奏型到复杂多变的节奏组合强化训练,培养学生会读、会听、会记的综合音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视唱 特殊节奏型 节奏训练
下载PDF
现代音乐视唱练耳思维观念的体现——评刘永平教授的新著《现代音乐视唱教程》 被引量:7
6
作者 舒琛珍 田可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114,共4页
本文是就刘永平教授的《现代音乐视唱教程》而写的书评。该教程为现代音乐的视唱练耳教材,体现出全新的视唱思维观念。它为迅速建立我国现代音乐的视唱练耳课程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刘永平 现代音乐视唱教程》 现代音乐 思维观念
下载PDF
郑敏教授《现代音乐视唱教程》一书出版
7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现代音乐视唱教程》 视唱练耳 郑敏 出版
下载PDF
论现代音乐视唱中的节奏重音转移及训练
8
作者 郑意林 《黄河之声》 2021年第10期144-148,共5页
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现代音乐视唱也逐步融入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成为区别于传统视唱教学的又一重要板块,对于提升学生对现代音乐的理解以及演唱和演奏有着重要作用。节奏重音转移现象作为现代音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与传统音乐中的重音转... 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现代音乐视唱也逐步融入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成为区别于传统视唱教学的又一重要板块,对于提升学生对现代音乐的理解以及演唱和演奏有着重要作用。节奏重音转移现象作为现代音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与传统音乐中的重音转移是有所区别的。本文就以现代音乐视唱为论述中心,重点讨论现代音乐视唱中的节奏重音转移现象并提出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音乐视唱 节奏重音转移 训练方法
下载PDF
中国作品中的多调性对位及其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高世佳 《北方音乐》 2017年第6期73-74,共2页
“多调性对位”(PolytonalCounterpoin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有着不同调性中心的旋律线条同时做纵向结合的复调写作技法。“多调性”也包括“双调性”(Bitonality),本质上应定义为:同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听觉上可分辨的调... “多调性对位”(PolytonalCounterpoin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有着不同调性中心的旋律线条同时做纵向结合的复调写作技法。“多调性”也包括“双调性”(Bitonality),本质上应定义为:同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听觉上可分辨的调中心①。在西方的现代音乐发展中,巴托克创作的“多调性”复调作品《十四首钢琴小曲》于1908年问世,随后,在西方现代音乐中,“多调性”对位技法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当然,受西方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许多中国当代的作曲家也在寻求创新,寻求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本民族音乐创作的融合。“多调性”对位这一复调技法也出现在许多作品之中。其结合中国的五声七声民族调式,碰撞出一种新的对位风格和视听效果。随着复调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声复调作品广泛的运用到视唱练耳的课堂中,这对视唱练耳学科也是一种推动,使学生在视唱练耳的课堂上也能够体验复调音乐的魅力,并掌握一些较容易的复调技法。使复调学科和视唱练耳学科得以相互渗透,并使学生能够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调性 中国作品 视唱练耳 现代视唱
下载PDF
现代音乐视唱教学实践浅探——以《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为例
10
作者 吴宏宇 《岭南音乐》 2022年第6期67-71,共5页
长期以来,在我国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虽然侧重于选用二十世纪以前的传统大小调、中国五声性调式等音乐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是突破了传统音乐的调式、调性、节奏等因素范畴的现代音乐(特指二十世纪音乐)作品,也逐渐成为视唱教学中不可... 长期以来,在我国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虽然侧重于选用二十世纪以前的传统大小调、中国五声性调式等音乐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是突破了传统音乐的调式、调性、节奏等因素范畴的现代音乐(特指二十世纪音乐)作品,也逐渐成为视唱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在音乐形式上的新手法、新技术、新特点,对现代音乐的视唱练耳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视唱的角度,以《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为例,系统把握其应用特征,以传统视唱方法为依托,化繁为简,举一反三,总结出适合现代音乐视唱的教学方法,促进其在视唱练耳教学应用中发挥更为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音乐视唱 《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 教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