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胡适与《新青年》:中国文化的现代言说
被引量:
1
1
作者
宋剑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81,共4页
《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史与文学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媒体存在,在以胡适为精神领袖的新派文人的运作之下,它以激进的改革思想与平和的说理态度,以语言、诗歌和戏剧的变革为突破口,最终完成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胡适...
《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史与文学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媒体存在,在以胡适为精神领袖的新派文人的运作之下,它以激进的改革思想与平和的说理态度,以语言、诗歌和戏剧的变革为突破口,最终完成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胡适与《新青年》营造了一个传统文化现代言说的时代氛围,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现代知识界主观“误读”西方的先河,由此而造成的历史弊端,对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传统文化
现代言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与想象之间的浪漫:有关“楼兰”的现代言说
2
作者
何志勇
李思颖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3年第3期44-57,共14页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900年发现楼兰遗址以来的百余年间,“楼兰”经历了西方、日本与中国的他者化叙事建构。斯文·赫定的《游移的湖》、井上靖的《楼兰》、高洪雷的《楼兰啊,楼兰》是楼兰现代言说的代表作品,三者在科学与...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900年发现楼兰遗址以来的百余年间,“楼兰”经历了西方、日本与中国的他者化叙事建构。斯文·赫定的《游移的湖》、井上靖的《楼兰》、高洪雷的《楼兰啊,楼兰》是楼兰现代言说的代表作品,三者在科学与想象相结合的叙事机制下分别构建了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时期冒险进取的浪漫、日本战后文化救赎过程中的远古重现型浪漫,以及中国新时期主体性建构楼兰的悲歌式浪漫,三种浪漫彼此关联,形成源于西方、经过日本、并共同作用于中国的现代楼兰言说路径,折射出近现代东西方发展的历史特征。有关楼兰的现代言说启示我们,在建立东方文学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当下,避免单一视角与立场的强行建构,回归东方自身,发掘东方的本体论价值与意义,是东方文学学科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现代言说
斯文·赫定
井上靖
高洪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性言说在中国——1990年代中国现代性话题的扫描与透视
被引量:
3
3
作者
姚新勇
《文艺争鸣》
CSSCI
2000年第4期4-13,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
现代
性
文化主题
后
现代
文化思潮
文化讨论
现代
性
言说
全文增补中
古典形象的海外言说——新马华人作家笔下的屈原形象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万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48,共13页
屈原作为民族文化源头和民间信仰化身的中国古典形象,在海外华人文学中经历了从崇拜到质疑、从解构到重建的过程,从中折射出中华文化传统在海外流失的危机和复苏的希望。上世纪70年代后,在新马华人文学中,屈原形象开始更多地作为民...
屈原作为民族文化源头和民间信仰化身的中国古典形象,在海外华人文学中经历了从崇拜到质疑、从解构到重建的过程,从中折射出中华文化传统在海外流失的危机和复苏的希望。上世纪70年代后,在新马华人文学中,屈原形象开始更多地作为民族文化危机和现实忧患意识的象征出现,但也有过多地基于现实功利的取向。之后,借重于屈骚传统中的自由精神、狷狂人格展开自我超越的思路,使新马作家笔下的屈原形象不断呈现新的含义,其自我质疑、自我流放、自我反省不仅走出民族悲剧的屈原传统,而且寻回了“内省”本质,获得了“屈原”言说的更大自由,海外华人文学中的屈原传统也由此得到了一种现代性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文学
屈原
古典形象
现代言说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
13
5
作者
庄礼伟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49,共7页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关系是修补升级、同步制衡、彻底颠覆兼而有之。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与实践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后现代主义以挑战者的姿态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出现,不仅表明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观念存在重大缺陷,也是现...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关系是修补升级、同步制衡、彻底颠覆兼而有之。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与实践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后现代主义以挑战者的姿态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出现,不仅表明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观念存在重大缺陷,也是现实世界后现代特征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学术研究中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
现代
主义
后殖民论述
后
现代
国际关系
言说
后
现代
可能性
原文传递
题名
胡适与《新青年》:中国文化的现代言说
被引量:
1
1
作者
宋剑华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81,共4页
文摘
《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史与文学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媒体存在,在以胡适为精神领袖的新派文人的运作之下,它以激进的改革思想与平和的说理态度,以语言、诗歌和戏剧的变革为突破口,最终完成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胡适与《新青年》营造了一个传统文化现代言说的时代氛围,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现代知识界主观“误读”西方的先河,由此而造成的历史弊端,对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新青年》
传统文化
现代言说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与想象之间的浪漫:有关“楼兰”的现代言说
2
作者
何志勇
李思颖
机构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
出处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3年第3期44-57,共14页
基金
2020年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辽教函〔2020〕389号)
2022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勒菲弗尔翻译诗学视角下《楼兰》的译介研究”(YJSCX2022-02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900年发现楼兰遗址以来的百余年间,“楼兰”经历了西方、日本与中国的他者化叙事建构。斯文·赫定的《游移的湖》、井上靖的《楼兰》、高洪雷的《楼兰啊,楼兰》是楼兰现代言说的代表作品,三者在科学与想象相结合的叙事机制下分别构建了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时期冒险进取的浪漫、日本战后文化救赎过程中的远古重现型浪漫,以及中国新时期主体性建构楼兰的悲歌式浪漫,三种浪漫彼此关联,形成源于西方、经过日本、并共同作用于中国的现代楼兰言说路径,折射出近现代东西方发展的历史特征。有关楼兰的现代言说启示我们,在建立东方文学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当下,避免单一视角与立场的强行建构,回归东方自身,发掘东方的本体论价值与意义,是东方文学学科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
楼兰
现代言说
斯文·赫定
井上靖
高洪雷
Keywords
Loulan
modern discourse
Sven Hedin
Inoue Yasushi
Gao Honglei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性言说在中国——1990年代中国现代性话题的扫描与透视
被引量:
3
3
作者
姚新勇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2000年第4期4-13,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
现代
性
文化主题
后
现代
文化思潮
文化讨论
现代
性
言说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古典形象的海外言说——新马华人作家笔下的屈原形象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万华
机构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48,共13页
文摘
屈原作为民族文化源头和民间信仰化身的中国古典形象,在海外华人文学中经历了从崇拜到质疑、从解构到重建的过程,从中折射出中华文化传统在海外流失的危机和复苏的希望。上世纪70年代后,在新马华人文学中,屈原形象开始更多地作为民族文化危机和现实忧患意识的象征出现,但也有过多地基于现实功利的取向。之后,借重于屈骚传统中的自由精神、狷狂人格展开自我超越的思路,使新马作家笔下的屈原形象不断呈现新的含义,其自我质疑、自我流放、自我反省不仅走出民族悲剧的屈原传统,而且寻回了“内省”本质,获得了“屈原”言说的更大自由,海外华人文学中的屈原传统也由此得到了一种现代性的建构。
关键词
海外华人文学
屈原
古典形象
现代言说
Keywords
oversea chinese literatures
Qu Yuan
classic image
modern 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I3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
13
5
作者
庄礼伟
机构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49,共7页
文摘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关系是修补升级、同步制衡、彻底颠覆兼而有之。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与实践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后现代主义以挑战者的姿态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出现,不仅表明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观念存在重大缺陷,也是现实世界后现代特征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学术研究中的投射。
关键词
后
现代
主义
后殖民论述
后
现代
国际关系
言说
后
现代
可能性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胡适与《新青年》:中国文化的现代言说
宋剑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科学与想象之间的浪漫:有关“楼兰”的现代言说
何志勇
李思颖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现代性言说在中国——1990年代中国现代性话题的扫描与透视
姚新勇
《文艺争鸣》
CSSCI
2000
3
全文增补中
4
古典形象的海外言说——新马华人作家笔下的屈原形象
黄万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原文传递
5
后现代主义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启示
庄礼伟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