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威廉·戈尔丁讽喻式人物美学探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叶娜
-
机构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外文研究》
2022年第1期40-45,107,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小说人物美学沿革与社会主体困境表征研究”(16BWW03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启动项目“鲍恩早期小说中的压抑空间与人物群体困境表征研究”(YJ2020-23)。
-
文摘
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被誉为颠覆传统的现代讽喻,他在人物塑造中融入宗教、古典文学和神话等元素,塑造了具有颠覆性与反传统性特点的悲剧性人物群体,并以高超的象征和隐喻艺术凸显人物的概念性与现实性特点。戈尔丁以人物的悲剧性直击人性恶之本质、批判传统自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赤裸裸地展露人性及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展现了他独具特色的人物讽喻艺术,为战后小说人物美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戈尔丁巧妙地把个体存在与群体困境表征结合起来,以个体遭遇展现群体体验,反思人类的生存与道德困境,揭示人性,讽喻社会,警醒世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威廉·戈尔丁
现代讽喻
人物美学
人类困境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挥之不去的卡夫卡味儿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童明
-
机构
西安翻译学院
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
-
出处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2期26-38,共13页
-
文摘
卡夫卡虚构的讽喻和寓言为什么有挥之不去的强烈现实感?本文作者认为,卡夫卡味儿(the Kafkaesque)不是负面情绪的释放那么简单,而是卡夫卡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对不自由状况的深刻认识以及他独特的文学游戏形成的“负面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因而值得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卡夫卡作品中强烈的压抑感,讽喻地指向一种父权/威权的秩序或体系,就其生成逻辑而言,属于“逻格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结构。其社会象征秩序形成权力的“中心”和“边缘”的二元对立,并遵循荒谬的罪与罚之法,形成两极之间各色人物特殊的生存和心理状态;用后殖民研究的术语,可称之为“内部殖民主义”(internal colonialism)。卡夫卡以反讽和悖论呈现绝对权力,比如:卡夫卡以死亡象征绝对权力,但濒死的权力依然有足够力量扼杀上升的生命;此种体系的官僚运作远不止于繁文缛节,而是将残忍和荒谬变成天经地义;它引起的恐惧以封闭空间再现,既狭小又无限大。笔者汲取莎士比亚、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a)、济慈(John Keats)、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的智慧,以卡夫卡若干中短篇为例,深入讨论卡夫卡味儿如何根植于他的美学判断。卡夫卡作品的“美感”是一股潜于无形的善念,亦即对自由的渴望和执着;卡夫卡修辞的魅力之一,是他能将梦魇雕刻为一个个本雅明称之为“形姿”(gestus,gesture)的片刻,形成反讽、悖论、模糊等修辞效果的相反命题并存,为文本解读提供认真思辨的游戏空间。
-
关键词
卡夫卡味儿
逻格斯中心的结构
现代讽喻
二律背反
反讽
美学判断
负面能力
-
Keywords
the Kafkaesque
logocentric system
modern allegory
paradox
irony
aesthetic judgment
negative capability
-
分类号
I521.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