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缺陷与现代超越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子坤 杨兴昌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09,共4页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体系完备的思想学说。传统民本思想是一种具有双重价值的文化体系,既蕴含某些合理的思想元素,也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汲取"民本"宏旨重民的道德取向,超越"民本&qu...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体系完备的思想学说。传统民本思想是一种具有双重价值的文化体系,既蕴含某些合理的思想元素,也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汲取"民本"宏旨重民的道德取向,超越"民本"工具理性、道德理性、群体理性的利益规约,倡导现代"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逐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民本思想 历史缺陷 现代超越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传统德育主体理论的现代超越之路径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光 张澍军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6-39,共4页
建立在"主体—客体"二分基础上的传统德育主体理论由于在思维方式上隐含着教育者以类似于对待物的方式来对待教育对象的倾向,所以易于造成人的本性失落和主体性丧失。当代西方"主体际"哲学由于单方面强调"主... 建立在"主体—客体"二分基础上的传统德育主体理论由于在思维方式上隐含着教育者以类似于对待物的方式来对待教育对象的倾向,所以易于造成人的本性失落和主体性丧失。当代西方"主体际"哲学由于单方面强调"主体—主体"思维模式,因此无法真正完成对传统德育主体理论现代超越的任务和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既唯物又辩证的基础上整合了"主体—客体"思维模式和"主体—主体"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了"主体—中介客体—主体"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实现对传统德育主体理论的现代超越开辟了光明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德育 主体理论 现代超越 路径
原文传递
当代社会发展超越现代化的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鸿 《长白学刊》 CSSCI 2001年第1期27-28,共2页
现代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文化上的大众化、社会的城市化、生产的技术化、管理的理性化等。现代化虽然是各国发展的主要方向,但今天各国已出现了超越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主要包... 现代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文化上的大众化、社会的城市化、生产的技术化、管理的理性化等。现代化虽然是各国发展的主要方向,但今天各国已出现了超越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主要包括社会产业的非工业化、民主政治的多元化、文化发展的小众化和理论知识的主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现代 非工业化 民主政治多元化 小众文化 理论知识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代性维度
4
作者 白刚 曾俊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4期6-10,共5页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当代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有着共同出发点——现代性矛盾。马克思正是通过对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三大经济范畴——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和批判,揭示出了其"物与物"背后所隐藏的...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当代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有着共同出发点——现代性矛盾。马克思正是通过对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三大经济范畴——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和批判,揭示出了其"物与物"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人与人"之间颠倒的社会关系,从而瓦解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根基,实现了从资本的自由向现实的个人的自由的转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内在而又超越的批判本性,使其成为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独特的"超越现代性"批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现代性矛盾 现代性批判 超越现代
下载PDF
中国如何“强起来”——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角度的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学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7,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是如何面对现代性,中国要"强"起来的根本问题也正是如何面对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中国"强起来"的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是如何面对现代性,中国要"强"起来的根本问题也正是如何面对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中国"强起来"的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对中国"强起来"的指导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应当是整体的,中国不能只停留于"片面的现代性",只有全面地实现现代性,才能真正"强起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展开的过程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中国必须正视这些负面效应,只有将之克服掉,才能真正"强起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是可以也应当超越的,中国必须在实现现代性的同时还要超越现代性,通过超越现代性来使自己真正"强起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现代性必然卷入到各种复杂的关系之中,中国必须根据复杂现代性的现实,正确驾驭各种矛盾,使自己走向"强起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展开,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结合中国现代化实际的创造性运用,中国正在通过"驾驭资本"的实践破解如何使中国"强起来"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强起来”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 全面的现代 超越现代 复杂现代
下载PDF
自由:主体性超越——儒家自由的超越论省思 被引量:2
6
作者 郭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4-163,共10页
自由问题与哲学、宗教的一个根本问题——超越问题相契合,可以说,自由即主体性超越。其中,相对主体性超越,是以绝对主体性为终极目标的超越,其实质是自由的程度问题;绝对主体性超越则是绝对主体性的时代性转变,也即超越目标的更新,其实... 自由问题与哲学、宗教的一个根本问题——超越问题相契合,可以说,自由即主体性超越。其中,相对主体性超越,是以绝对主体性为终极目标的超越,其实质是自由的程度问题;绝对主体性超越则是绝对主体性的时代性转变,也即超越目标的更新,其实际指涉着自由的历史型变。因此,儒家现代自由的展开需要在现代性生活方式下重建绝对主体性,即确立现代自由的超越目标,据此展开现代相对主体性超越,从而提升现代主体的自由度。鉴于现代新儒学在超越维度上存在的风险,我们不仅要将社会制度建构确立为相对主体性超越的基础性内容,而且要重建现代性的、外在神圣性的超越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主体性超越 自由程度 历史形态 现代神圣超越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问题 被引量:5
7
作者 郗戈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8,共7页
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的,他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赖以存在、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但这并不是指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的,他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赖以存在、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但这并不是指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定的发展形式或实现方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之外,还可能存在"社会主义现代性"等其他类型的现代性发展形式。马克思主要依据现代性的内在发展逻辑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批判,寻求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主义现代 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原文传递
马利坦的历史哲学
8
作者 徐卫翔 王瑞鸿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8-105,共8页
马利坦是新托马斯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从奥古斯丁等人的历史神学一历史哲学中汲取思想养料,对人类历史的性质、结构走向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批判了近代以来的进步史观。他区分了人的灵性力量与世俗力量,认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领... 马利坦是新托马斯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从奥古斯丁等人的历史神学一历史哲学中汲取思想养料,对人类历史的性质、结构走向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批判了近代以来的进步史观。他区分了人的灵性力量与世俗力量,认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而灵性力量是优先的,它高于世俗力量。落实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语境中,则应强调教会对世俗事务的间接权力.反对各种使任何世俗的目的凌驾于灵性目的之上的做法。同时,他认为现代世界在其基本理念上是错误的,而托马斯主义则能够在批判现代世界的基础上,吸纳各种有益的思想,使现实世界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主义 历史哲学 灵性优先 现代超越现代
下载PDF
透视理论的新眼光--评《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树平 《社会学》 2003年第2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郑乐平 社会理论 社会学理论
原文传递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问题
10
作者 郗戈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 2012年第8期18-23,44,共7页
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的,他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赖以存在、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但这并不是指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 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的,他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赖以存在、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但这并不是指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定的发展形式或实现方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之外,还可能存在“社会主义现代性”等其他类型的现代性发展形式。马克思主要依据现代性的内在发展逻辑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批判,寻求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主义现代 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原文传递
书讯
11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超越与顺应——现代宗教社会学观照下的佛教》 邓子美 《解体与重构: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乡村社会”》 《日本社会历史转型期间的土地问题研究》 刘娅 左学德
下载PDF
从现代化视野对中国道路的整体认识 被引量:7
12
作者 毛立言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共8页
在探寻和思考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时,一定要认识到,这条道路的选择和开拓是不可选择性与可选择性的统一。发展道路的不可选择性即不可逾越性,就是走什么道路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道路的可选择性即可逾越性,是对历史提供的选择机会和跨越条件... 在探寻和思考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时,一定要认识到,这条道路的选择和开拓是不可选择性与可选择性的统一。发展道路的不可选择性即不可逾越性,就是走什么道路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道路的可选择性即可逾越性,是对历史提供的选择机会和跨越条件的准确把握和利用。新中国60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就是"现代性的实现与超越过程"。客观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已基本成型,但还不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应继续坚持与发展"中国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内涵 基本特征 现代超越
原文传递
跨国史视野下的东亚史书撰写与韩国东亚史教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宝全 《东亚评论》 2020年第1期189-204,共16页
跨国史的历史叙述范式强调打破一直以来历史研究中的民族国家的约束,把民族国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语境之中。运用跨国史方法研究、书写东亚史并开展"东亚史"课程的教学,从中日韩三国相互认知和达成历史性和解的视角、而不是囿... 跨国史的历史叙述范式强调打破一直以来历史研究中的民族国家的约束,把民族国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语境之中。运用跨国史方法研究、书写东亚史并开展"东亚史"课程的教学,从中日韩三国相互认知和达成历史性和解的视角、而不是囿于国别史的成见,才能正确反映东亚史全貌,才能在历史教学中传授东亚各国相互依赖的观念和东亚共同体意识。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编写和出版的《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以及韩国在中学高中阶段开设"东亚史"课程,体现了中日韩三国围绕历史认知所做出的跨越国境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史 东亚史 中日韩历史问题 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 韩国历史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