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学现代遭遇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国保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11,共2页
儒学现代遭遇对我们的启示蒋国保现在提出“世纪之交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题目来讨论,照我们的理解,其宗旨既是为了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遭遇,更是为了预测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21世纪)前途。从道理上讲,已经存在的遭遇与尚未... 儒学现代遭遇对我们的启示蒋国保现在提出“世纪之交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题目来讨论,照我们的理解,其宗旨既是为了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遭遇,更是为了预测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21世纪)前途。从道理上讲,已经存在的遭遇与尚未出现的境况,是现实与可能的关系。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遭遇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民众 儒学 方法论原则 现代道德 启示 现代新儒家 文化认同 主导精神
下载PDF
族群文化、现代性遭遇与地理的想象——王海小说中的南方诗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汪荣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51-56,共6页
王海是黎族作家文学的代表。他创作的黎族题材短篇小说极具特色,是黎族文学的重要成果。在这些小说中,王海不仅书写了民族志,描绘了黎族人民的现代性遭遇,还呈现了黎族地区特有的在地风景。他的创作是建构南方诗学的尝试,也为中国文学... 王海是黎族作家文学的代表。他创作的黎族题材短篇小说极具特色,是黎族文学的重要成果。在这些小说中,王海不仅书写了民族志,描绘了黎族人民的现代性遭遇,还呈现了黎族地区特有的在地风景。他的创作是建构南方诗学的尝试,也为中国文学增加了一份特殊的热带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海 黎族 民族志 现代遭遇 文学地理学
下载PDF
当陕北传统音乐文化遭遇现代——兼及传统文化的“本生态”、“衍生态”、“再生态”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宝杰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84,共6页
陕北传统音乐文化的源头在陕北乡村生活里,陕北传统音乐文化必定作用于陕北乡村社会生活需要。然而,当乡村社会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么,稳固在乡村民俗活动中的音乐形态及其音乐行为是否还能够坚守固有的方式?回答虽然是否定的... 陕北传统音乐文化的源头在陕北乡村生活里,陕北传统音乐文化必定作用于陕北乡村社会生活需要。然而,当乡村社会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么,稳固在乡村民俗活动中的音乐形态及其音乐行为是否还能够坚守固有的方式?回答虽然是否定的,但并非没有出路。一是要搞清楚传统文化的“本生态”、“衍生态”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调整好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和心态;二是要杜绝过度渲染和极端娱乐化趋向。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不可逆转性,也要看到其可被激发与超越的再生创意基因。只有在尊重区域文化传统、尊重艺术表现规律、了解现代社会文化需要的前提下,才可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摸寻出一条相互兼容的良性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传统音乐文化 遭遇现代 本生态 衍生态 再生态
下载PDF
潘自勉: 论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遭遇
4
作者 潘自勉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34-34,共1页
论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遭遇潘自勉儒家的伦理精神,来源于周易,在发展过程中又融汇了佛道禅的精神。形成了一种在上能使人孜孜于天理,在下可使人亲亲于五伦;居前可诱人于朝廷仕途,处后又令人安于尽心知性的自我省察之中。总之,它... 论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遭遇潘自勉儒家的伦理精神,来源于周易,在发展过程中又融汇了佛道禅的精神。形成了一种在上能使人孜孜于天理,在下可使人亲亲于五伦;居前可诱人于朝廷仕途,处后又令人安于尽心知性的自我省察之中。总之,它是一种二元化的处世精神。它的孕育成长,主要受社会关系的演化以及封建政治条件下道德理性的超前发展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封闭性与精神思维的直觉作用所致。这种带有历史烙印的价值体系在现代处于一种什么境地呢?如何才能使其具有一种现实的指导意义呢?这就要求我们从价值认识论的角度,并在关注形式合理性的基础上,去认识儒家伦理在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首先,从民族道德发展的社会背景来看,儒家伦理道德本体范畴和终极价值关怀在近代以来的衰落,已经证明儒学现代阐释的价值方向失去了社会行动力量。与人类早期的共同精神要求相适应的仁学遗产,必遭工业化进程中所滋长起来的现代境遇伦理意识的冲击,从而导致社会善恶标准存在的主观化和多元化。这正是儒家伦理在近现代面临的最大危机。其次,从中酉文化互补的角度上来看,近代以来,民族的历史已经转化为世界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遭遇 儒家伦理精神 近代以来 五伦 个人理性主义 价值认识论 现代境遇 现代契约 文化互补 尽心知性
原文传递
历史的积极性质:“中国方案”出场的文化基因探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张雄 朱璐 徐德忠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1,204,共19页
"中国方案"的出场绝非表象和偶然,是世界历史恒与变的结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遍精神不朽性"的当代显现。传统儒学只有在承载现代性体验、遭遇和转换之后才能真正地发现它内在的历史灵性。几百年来,西方现代... "中国方案"的出场绝非表象和偶然,是世界历史恒与变的结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遍精神不朽性"的当代显现。传统儒学只有在承载现代性体验、遭遇和转换之后才能真正地发现它内在的历史灵性。几百年来,西方现代性发展模式已逐渐暴露出其历史局限性。如何融入现代性、扬弃现代性,需要三对范畴的生态整合:"零和—和合"、"同情—良知"、"理性利己—义以生利",全面而又充分体现融中华文化之精粹与西方文化之优长为一体的哲学境界,或可为精准把握"中国方案"出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性提供有价值的认知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积极性质 历史的灵性 现代遭遇 儒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