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与虚构映照下的IP开发与传播——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与衍生纪录片《心的寻找》为例
1
作者 冯晓华 王蕾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3年第5期58-61,共4页
随着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介融合思维的实践与深化,传媒行业融合传播趋势日益明显,而这种融合传播,也提升了传播内容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2023年初,湖南卫视依托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创作了衍生纪录片《心的寻找》,通过衍生纪录... 随着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介融合思维的实践与深化,传媒行业融合传播趋势日益明显,而这种融合传播,也提升了传播内容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2023年初,湖南卫视依托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创作了衍生纪录片《心的寻找》,通过衍生纪录片同一主题的再创作,打造了影视剧媒体矩阵融合传播新态势,延展了母体影视剧IP内涵,实现了融媒体景观下同一主题影视剧与纪录片IP品牌集群融合传播的最大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纪录片 媒介融合 现实与虚构 品牌IP
下载PDF
现实与虚构:创伤理论视域下《女勇士》的叙事研究
2
作者 魏煜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2期7-9,共3页
汤亭亭是美国著名的华裔作家,她的代表作《女勇士》使她在美国文学界声名鹊起。作为一部后现代自传体小说,它融想象与现实于一体,反映了华裔群体的集体创伤。本文以创伤理论为基础,试图从现实和虚构的角度描述华裔女性的悲惨命运,探讨... 汤亭亭是美国著名的华裔作家,她的代表作《女勇士》使她在美国文学界声名鹊起。作为一部后现代自传体小说,它融想象与现实于一体,反映了华裔群体的集体创伤。本文以创伤理论为基础,试图从现实和虚构的角度描述华裔女性的悲惨命运,探讨她们的创伤成因以及她们如何对待创伤、克服创伤、成为一名“女勇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勇士》 创伤理论 现实与虚构
下载PDF
虚构游戏中体验“真实的现实”——试论彼得·汉德克早期创作美学与真理观 被引量:2
3
作者 史良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8,共8页
彼得·汉德克的早期叙事作品以实验性和颠覆性著称。他以游戏的方式徜徉于语言与文学传统之间,不断对传统叙事形式进行革新。但不同于“为形式而形式”,汉德克的每一种叙事方式都对应着一种“真实的现实”。他以文学创作的形式,邀... 彼得·汉德克的早期叙事作品以实验性和颠覆性著称。他以游戏的方式徜徉于语言与文学传统之间,不断对传统叙事形式进行革新。但不同于“为形式而形式”,汉德克的每一种叙事方式都对应着一种“真实的现实”。他以文学创作的形式,邀请读者进入形式各异的虚构空间,使其获得对现实/真实进行体验和思考的可能。文章从汉德克的创作美学出发,分析其纷繁复杂的形式实验背后所奉行的文学理念,借以探求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区别于绝对真理论的现代、后现代真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汉德克 模仿论 文学游戏观 现实与虚构 真理观 侦探小说
下载PDF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系列中的小说创作论
4
作者 黄静怡 《雨露风》 2022年第5期31-33,共3页
本文旨在研究分析纳博科夫文学批评创作理论的三个独到之处,分别是现实与虚构、风格与结构、诗道的精微与科学的直觉。对现实与虚构的理解,深刻影响了纳博科夫的写作策略,与对于诗道的精微与科学的直觉一道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与结构,如... 本文旨在研究分析纳博科夫文学批评创作理论的三个独到之处,分别是现实与虚构、风格与结构、诗道的精微与科学的直觉。对现实与虚构的理解,深刻影响了纳博科夫的写作策略,与对于诗道的精微与科学的直觉一道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与结构,如《洛丽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文学讲稿 现实与虚构
下载PDF
司汤达在中国的“红”与“白”
5
作者 王斯秧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18年第2期71-79,93,共9页
司汤达是中国读者与研究者最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但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重心不同。整体来说,法国与世界的研究涉及司汤达思想的各个侧面和全部作品,中国研究者却对《红与黑》情有独钟;在研究角度上,国外研究从传记研究、主题批评、心... 司汤达是中国读者与研究者最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但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重心不同。整体来说,法国与世界的研究涉及司汤达思想的各个侧面和全部作品,中国研究者却对《红与黑》情有独钟;在研究角度上,国外研究从传记研究、主题批评、心理学、叙事学、美学、艺术史等各个角度切入作品,国内研究主要在社会历史学和翻译学两大领域进行,八九十年代后逐渐转向心理分析研究与主题研究。本文考察其中的发展历程与原因,并以当前国外学界为参照,探讨司汤达研究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红与黑》 现实与虚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