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6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视角下专创融合培育针灸推拿学人才的现实困境与实施策略
1
作者 陈邵涛 刚晓超 +4 位作者 张晓林 管其凡 高天姣 史航宇 刘明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作为新兴事物,“专创融合”培育模式在培育针灸推拿学人才时面临理念不普及、保障不完善、考核评价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一些针对性实施策略,深入思考新时代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医科视角下针灸推拿专业与创... 作为新兴事物,“专创融合”培育模式在培育针灸推拿学人才时面临理念不普及、保障不完善、考核评价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一些针对性实施策略,深入思考新时代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医科视角下针灸推拿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专创融合 针灸推拿学 人才培养 现实困境 实施策略
下载PDF
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模式及现实路径——以盐城为例
2
作者 朱元秀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乡村旅游和康养产业融合而生的乡村康养旅游是我国贯彻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的绝佳选择。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有优势资源依托型、特色文化驱动型、康疗服务植入型以及乡村康养综合型四类。文章认为,盐城具备乡村康养旅游... 乡村旅游和康养产业融合而生的乡村康养旅游是我国贯彻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的绝佳选择。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有优势资源依托型、特色文化驱动型、康疗服务植入型以及乡村康养综合型四类。文章认为,盐城具备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良好条件和一定基础,优势资源依托型和特色文化驱动型应是实现康养旅游全域发展的主要模式;盐城乡村康养旅游发展应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现实路径,以“点”发力做到“点上出彩”,以“线”延伸坚持“线上联动”,以“面”覆盖实现“面上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康养旅游 产业融合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现实路径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政治哲学深蕴——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分析为例
3
作者 薛俊强 吴大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8-15,共8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以对德国思辨唯心主义哲学抽象化叙事的批判为逻辑前提,主张把对“人”的理解从观念领域回归现实世界,将“现实的个人”置于具体社会历史进程给予分析,将现实个体及其阶级视为政治活动的主体,强调从“粗...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以对德国思辨唯心主义哲学抽象化叙事的批判为逻辑前提,主张把对“人”的理解从观念领域回归现实世界,将“现实的个人”置于具体社会历史进程给予分析,将现实个体及其阶级视为政治活动的主体,强调从“粗糙”的物质生产及其承载的社会关系层面把握“人”的本质属性。“现实的个人”是从事实际生产活动的感性力量,“人”在实践过程中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外化、对象化为历史的发展。马克思指明,在资本主义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各自分裂的情形下,“人”被异化为二重化存在的现实,市民社会中的“人”是“现实的个人”,但也是非真实的;政治国家中的个人是真实的,但也是非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的“人”是异化的理性“工具人”,要实现人的个性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摆脱唯心主义和非批判的经验主义意识形态的束缚,投入颠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现实斗争之中,将“人”从市民社会的人提升至社会化的人类,进而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个人 人的解放 物质生产 政治哲学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周围神经损伤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舒扬 杜心愉 +3 位作者 赵冬临 邢政 褚晓蕾 李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593-4601,共9页
背景: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一项人机智能交互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休闲娱乐、职业培训及医疗康复等领域。目的:旨在探索虚拟现实技术与不同疗法联合在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中的潜力,概述其作用机制,评估其应用效果和前景,... 背景: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一项人机智能交互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休闲娱乐、职业培训及医疗康复等领域。目的:旨在探索虚拟现实技术与不同疗法联合在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中的潜力,概述其作用机制,评估其应用效果和前景,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 Med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24年5月期间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eripheral nerves injury,virtual reality,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muscle atrophy,cerebral cortex,mirror therapy,tendon vibration,treadmill training”,中文检索词为“周围神经损伤,虚拟现实,内质网应激,肌肉萎缩,大脑皮质,镜像疗法,肌腱振动,跑步机训练”,最终纳入68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助手段,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为患者提供沉浸式的多感官体验,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康复训练的维度,还显著加速了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进程;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感官刺激促进皮质可塑性,相邻的皮质区域入侵沉寂区,这些区域对其他输入作出反应或产生新的肌肉激活,从而促进功能恢复。(2)虚拟现实技术已与传统疗法广泛联合,展现出其独特优势。与镜像疗法联合时,虚拟现实的优势是打破了体位的限制,提前康复介入时间点;与肌腱振动联合,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增强视觉和触觉的双重刺激增强运动错觉,显著提高患者的感知和运动能力,但也存在增加对肢体重量感知的问题;与跑步机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进一步发挥其优势,通过多感官刺激模拟现实环境进行平衡和步行功能,但晕动症等问题依旧存在。(3)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虚拟现实与镜像疗法、肌腱振动联合都会增强患者运动错觉,更适用于康复早期,而虚拟现实与跑步机训练联合则适用于康复后期,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日常生活。(4)尽管虚拟现实技术在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中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晕动症、虚拟现实康复游戏的设计与应用,以及伦理方面的考量,未来的研究应着重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周围神经损伤 康复 内质网应激 肌肉萎缩 皮质可塑性 镜像疗法 肌腱振动 跑步机训练 机制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现实要求与体系构建
5
作者 孙英华 《学周刊》 2025年第3期161-163,共3页
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和日常管理的关键人物,其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故高校应重视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使其以更好的姿态助推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应及时厘清辅导员职业素养的价值意... 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和日常管理的关键人物,其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故高校应重视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使其以更好的姿态助推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应及时厘清辅导员职业素养的价值意义与现状,明晰新时代辅导员职业素养的现实要求,并构建出科学系统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高校应举办学生感恩回馈活动,重燃辅导员内心的“光”与“责”;应开展系统化培训,平衡并提升辅导员的整体职业素质;还应优化考核与激励机制,持续化推动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健康发展,以此应对不断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确保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素养 现实要求 体系构建
下载PDF
现实的个人:早期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探析——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分析
6
作者 李孟星 李银兵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论述,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人的本质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马克思立足科学的实践观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等人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超越。也正是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论述,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人的本质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马克思立足科学的实践观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等人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超越。也正是在这种批判和超越的过程中,马克思勾勒出了“现实的个人”的多维镜像。在新时代,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不仅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指引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现实的个人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内在逻辑、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
7
作者 杨春立 尹添 谭泽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年第1期7-9,共3页
本研究从政策变迁与运行逻辑入手,探讨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和现实价值,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推进计划、治理方式及参与主体,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 本研究从政策变迁与运行逻辑入手,探讨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和现实价值,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推进计划、治理方式及参与主体,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表明,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需要坚持“一体化融合”的推进思路,完善“矩阵化融合”的治理框架,构建“集约化融合”的服务模式。这些措施有助于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全民健康 深度融合 现实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教育哲学意蕴
8
作者 程从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共14页
教育是发展人性的人类事业,以一定的人学思想立基。马克思通过对传统人学的抽象人性论以及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抽象统治的批判,确立了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的历史唯物主义人学理论体系,为教育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奠定了坚实的人学理... 教育是发展人性的人类事业,以一定的人学思想立基。马克思通过对传统人学的抽象人性论以及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抽象统治的批判,确立了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的历史唯物主义人学理论体系,为教育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奠定了坚实的人学理论根基。马克思从不同的思想层面和思想维度对人的本质以不断深化的考察,把“现实的个人”的现实性本质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深刻反映了人的本质在生活性、实践性、历史性等方面的内涵特性。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以“现实的个人”为主体对象,就是要直面每个个体的生活现实与身心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克服与扬弃资本现代性的抽象片面性及人的工具性异化,以促进每个个体超越现实性的发展与历史性的解放,不断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教育价值使命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现实的个人 教育哲学 意蕴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思想研究
9
作者 刘雨茜 《新丝路》 2024年第17期0073-0075,共3页
关于人的问题,经历了以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为代表的抽象个人观到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将人从抽象拉回“现实”,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文章探讨了“现实的个人”的成型背景,论述了马克思对于“现实的个... 关于人的问题,经历了以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为代表的抽象个人观到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将人从抽象拉回“现实”,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文章探讨了“现实的个人”的成型背景,论述了马克思对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解,并总结出“现实的个人”思想对于唯物史观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个人 现实的个人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试论“现实的个人”的基本内涵——基于对“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个人的存在”论断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解析
10
作者 蒋云鑫 《理论导刊》 2024年第9期104-110,共7页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经典论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从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角度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基本内涵: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存在之基...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经典论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从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角度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基本内涵: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存在之基,人的本质是劳动实践及其衍生的社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只能通过革命实践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把握人所处的活生生的现实,彰显并实现人的本质,通过无产阶级实践促成人的普遍解放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个人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唯物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再论“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基于马克思哲学演进逻辑的反思
11
作者 张艳涛 温良潇 《岭南学刊》 2024年第6期69-81,95,共14页
“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经典命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目的是批判当时德国哲学沉湎于思辨而不改变现实的倾向,并据此发现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唯物史观。然而,随着马克... “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经典命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目的是批判当时德国哲学沉湎于思辨而不改变现实的倾向,并据此发现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唯物史观。然而,随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及其之后,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从“现实的个人”转变为“商品”,该命题的内涵也发生转变。基于马克思哲学演进逻辑的反思分析,有必要重新阐释“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和“出发点”三个关键术语。《形态》中命题表达的内涵是:作为物质生产规定的“现实的个人”不仅是唯物史观建构的感性前提,而且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点,还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着眼点和目的。而在马克思成熟时期的思想中,命题内涵演变为:作为价值生产规定的“现实的个人”是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感性前提,而作为人格的物象化的“商品”范畴则成为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点,“现实的个人”仍然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着眼点和目的。其结果是,这一命题依然具有理论效力,并且要在逻辑转换中对其时代内涵进行具有原则高度的理解和把握,从而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个人 唯物史观 出发点
下载PDF
理解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批判
12
作者 雷东东 陈杰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5-38,共4页
自从思辨哲学革命之后,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具有独特的重要性。他们都将人的完整本质作为他们一生哲学追求的核心,并从整体的角度来探索人的完整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展现了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的人... 自从思辨哲学革命之后,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具有独特的重要性。他们都将人的完整本质作为他们一生哲学追求的核心,并从整体的角度来探索人的完整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展现了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并重新阐释了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 马克思 现实的个人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基本规定及价值意蕴
13
作者 何义晨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22-26,共5页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以往哲学的批判性超越,形成了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科学认识,并依据人的现实需要,对“现实的个人”作出了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实践存在物和历史存在物的基本规定。“现实的个人”思想不但是理...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以往哲学的批判性超越,形成了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科学认识,并依据人的现实需要,对“现实的个人”作出了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实践存在物和历史存在物的基本规定。“现实的个人”思想不但是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关键,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基础,而且为我国正确处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行动指南,能够有力抵制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普世价值观和“经济人”思维,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高质量落实马克思唯物史观指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个人 基本规定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生成脉络、内在规定与当代价值——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考察
14
作者 马琳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3,共8页
“现实的个人”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前提,但其并没有随着历史推移而涅灭,在新时代下仍闪耀着理论光芒。综合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探究“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生成脉络及其内在规定,得出马克思是在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基础上对“... “现实的个人”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前提,但其并没有随着历史推移而涅灭,在新时代下仍闪耀着理论光芒。综合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探究“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生成脉络及其内在规定,得出马克思是在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基础上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了初步探索,后继续从市民社会、劳动等角度出发探究人的本质,才逐步实现“抽象的个人”向“现实的个人”的转变。此外,“现实的个人”是自然存在物、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的人,三者构成了“现实的个人”的内在规定性。新时代下,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共建共享”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均体现了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彰显“现实的个人”思想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个人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思想研究
15
作者 胡伟宁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6期81-84,共4页
关于“人”的问题在哲学界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和扬弃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并从自然、实践、社会和历史四个方面对“现实的个人”做出了科学的界定,提出“现实的个人”既是从事实践的主体,又是一... 关于“人”的问题在哲学界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和扬弃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并从自然、实践、社会和历史四个方面对“现实的个人”做出了科学的界定,提出“现实的个人”既是从事实践的主体,又是一个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发展起来的生命体。“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大突破,同时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个人 人的本质 批判
下载PDF
历史与个人:论双雪涛小说创作中的超现实书写
16
作者 李远威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双雪涛的小说创作大体遵循写实原则,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对东北老工业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变迁的忠实记录,但他表述历史的方式不是在文本中简单地再现历史事件,而是将一条超现实书写的线索贯穿其中。超现实书写是双雪涛开辟的一... 双雪涛的小说创作大体遵循写实原则,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对东北老工业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变迁的忠实记录,但他表述历史的方式不是在文本中简单地再现历史事件,而是将一条超现实书写的线索贯穿其中。超现实书写是双雪涛开辟的一条将历史融入个体经验的独特创作路径,历史在个体经验中发生了变形,以近乎奇幻的面貌呈现。双雪涛沿着这条超现实书写的脉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本表现形式与呈现样态,但其超现实书写并非是与现实相去甚远的空中楼阁,其背后隐藏着的是不可言说的历史重负与现实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雪涛 现实 现实书写 历史 个体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思想探析
17
作者 高雪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2934-2939,共6页
通过对黑格尔“自我意识的人”、费尔巴哈“直观的自然人”、施蒂纳“唯一者”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逐渐摆脱了抽象的人的局限从而转向了“现实的个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现实的个人... 通过对黑格尔“自我意识的人”、费尔巴哈“直观的自然人”、施蒂纳“唯一者”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逐渐摆脱了抽象的人的局限从而转向了“现实的个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是自然的产物、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四大特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现实的个人”核心思想对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The criticism of Hegel’s “self-conscious man”, Feuerbach’s “intuitive natural man” and Stirner’s “the only one”, Marx and Engels gradually got rid of the limitation of abstract man and turned to the “real individual”. In the German Ideology, Marx and Eng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history, elaborated that the “real individual” is the product of nature, the subject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the man in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man who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core idea of “realistic individual” still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promoting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现实的个人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思想及时代价值
18
作者 陈栋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1-34,共4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批判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唯心主义思想,在基础上转向对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研究,进而在从“抽象的人”思想向全面阐述“现实的个人”思想。并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五个基本内涵阐释,包括“...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批判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唯心主义思想,在基础上转向对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研究,进而在从“抽象的人”思想向全面阐述“现实的个人”思想。并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五个基本内涵阐释,包括“现实的个人”是自然存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存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存在于社会关系中、处于发展变化的人。当前对“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研究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个人 时代价值
下载PDF
个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与两种社会化进程的断裂——对一位时代失意者教育史与生命史的研究
19
作者 胡誉泷 《区域治理》 2024年第7期30-32,共3页
本文通过对一个“60 后”的教育经历及之后人生经历的回顾,提出了个体层面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如何与社会关联这一问题,通过对比学校教育与进入社会后两个阶段的社会化进程,发现两种社会化进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前者注重培养个... 本文通过对一个“60 后”的教育经历及之后人生经历的回顾,提出了个体层面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如何与社会关联这一问题,通过对比学校教育与进入社会后两个阶段的社会化进程,发现两种社会化进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前者注重培养个体“正面”的道德品质,后者却复杂多样,教育的德育取向与社会现实的价值取向间存在的落差,两种相径庭的社会化进程导致了个体层面“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社会化 理想与现实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
作者 柏薇 《哲学进展》 2024年第4期779-783,共5页
哲学史上的历代哲学家都对人的问题展开了探索,马克思提出的“现实的个人”思想彻底消除了旧哲学对人的认识的抽象性,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地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思想,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抽象认识展开了彻底... 哲学史上的历代哲学家都对人的问题展开了探索,马克思提出的“现实的个人”思想彻底消除了旧哲学对人的认识的抽象性,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地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思想,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抽象认识展开了彻底地批判,认为真正的人是处于现实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通过感性的活动与他人产生社会关系的历史性的人。深入理解“现实的个人”思想的丰富内涵并探析其当代价值,学习马克思考察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独特视角,对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推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个人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