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时代的拟态现实——从符号学角度看电视对现实的重构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斌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电视在反映现实时 ,通过现实的符号化和符号的现实化两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对现实进行了重构 ,造成一种拟态现实。现代人更多地生活在这个拟态现实里。对电视构成拟态现实的追问 ,是为了培养一种鉴别能力 ,从而使人在这个视觉时代更加理... 电视在反映现实时 ,通过现实的符号化和符号的现实化两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对现实进行了重构 ,造成一种拟态现实。现代人更多地生活在这个拟态现实里。对电视构成拟态现实的追问 ,是为了培养一种鉴别能力 ,从而使人在这个视觉时代更加理性地把握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传播 现实反映 “拟态现实 现实符号 符号现实 现实重构 价值结构
下载PDF
《翻译(生物)符号论:社会文化现实的涌现》介评
2
作者 郭双双 胡学文 《海外英语》 2022年第4期21-23,共3页
库布斯·莫里斯(Kobus Marais)编著的《翻译(生物)符号论:社会文化现实的涌现》(A (Bio)Semio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The Emergence of Social-cultural Reality)于2019年由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论述了翻译符号学的理论... 库布斯·莫里斯(Kobus Marais)编著的《翻译(生物)符号论:社会文化现实的涌现》(A (Bio)Semio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The Emergence of Social-cultural Reality)于2019年由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论述了翻译符号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本书的研究对于翻译符号学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此,笔者结合翻译学发展趋势、本书内容结构及作者对翻译符号学的未来展望对该书进行了介评,通过对该书内容的梳理,指出其新颖与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符号 翻译(生物)符号论:社会文化现实的涌现
下载PDF
艺术符号与解释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春时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艺术符号 现实符号 审美意义 指意 意指关系 符号体系 艺术本文 表现艺术 艺术体验 再现艺术
下载PDF
汉语人物指称语的现实构建功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桂玲 王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8-152,共5页
汉语人物指称语通常以专有名词、普通名词和代词的形式出现,用于指称事件中的参与者。在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语义视角下,通过对兰卡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新闻报道语篇中汉语人物指称语的考察可以发现:从自然现实角度,汉语人物指称语可以概念... 汉语人物指称语通常以专有名词、普通名词和代词的形式出现,用于指称事件中的参与者。在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语义视角下,通过对兰卡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新闻报道语篇中汉语人物指称语的考察可以发现:从自然现实角度,汉语人物指称语可以概念化和范畴化参与者,同时构建主要活动与场景内容;就社会现实而言,通过指称语可以透视语言使用者和指称对象的身份和背景,洞悉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折射被指称者的社会角色,构建被指称者的社会关系;作为交际符号,人物指称语的使用可以构筑交际的信道,传达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人物指称语 语篇语义视角 自然现实 社会现实 符号现实
下载PDF
文革文学与寻根文学的符号学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衡霞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63-65,共3页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革文学与寻根文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具有不同的符号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讲,文革文学是一种现实符号,寻根文学是一种艺术符号。现实符号与现实意识相对应,艺术符号与审美意识相对应。现实符号具有自觉性和现实...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革文学与寻根文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具有不同的符号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讲,文革文学是一种现实符号,寻根文学是一种艺术符号。现实符号与现实意识相对应,艺术符号与审美意识相对应。现实符号具有自觉性和现实性,有确定的能指和所指;艺术符号是超越性符号,具有非自觉性和审美性。现实符号保障着人类生存发展、改造世界的一面,又有束缚自我的全面发展和创造自由的对象世界的一面。因此,人类不满足于现实符号,而要突破现实符号的束缚,创造出一种自由的艺术符号。只有这样,人类的精神才能得到解放,才能最终找到通向自由领域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导报文学 符号 现代文学 现实符号 艺术符号 现实 审美性
下载PDF
艺术理论的新开拓──简评《艺术符号与解释》
6
作者 戢克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艺术符号 艺术理论 新开拓 符号学方法 艺术现象 现实符号 解释学 思辨性 艺术文本 逻辑推演
下载PDF
论艺术文化的符号学功能
7
作者 李西建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20-25,30,共7页
著名文化学家怀特在他的《文化的进化》一书中,曾表述了这样一个双点:文化的功能与用途是保障人类生活的安定与种族的延续。从特殊的意义讲,文化的功能一方面是联系人与环境,另一方面是联系人与人。类似的表述在其他文化学家的著作中也... 著名文化学家怀特在他的《文化的进化》一书中,曾表述了这样一个双点:文化的功能与用途是保障人类生活的安定与种族的延续。从特殊的意义讲,文化的功能一方面是联系人与环境,另一方面是联系人与人。类似的表述在其他文化学家的著作中也很多,给人一个总的感觉是,技术文化和思想文化的功能总是直接的、实体性的,而艺术文化(或审美文化)似乎不具有这些特性。究其根本原因,恐怕就在于艺术文化的存在方式,即符号形态所蕴含的种种奥秘。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理解艺术文化所具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学家 艺术文化 主体心灵 现实符号 平凡的世界 论艺术 使人 内摹仿 意象符号 状态共存
下载PDF
古建制度与符号学立方体讨论提纲
8
作者 尹国均 尹思桥 《重庆建筑》 2015年第2期61-63,共3页
该文力图用符号与图式来准确地表达中国古建筑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及社会外力与时空变化作用于建筑时的相互影响。在组合的平面中,只有"进入",在视点序列中形成无数个"散点"才可如同观一幅长卷一样... 该文力图用符号与图式来准确地表达中国古建筑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及社会外力与时空变化作用于建筑时的相互影响。在组合的平面中,只有"进入",在视点序列中形成无数个"散点"才可如同观一幅长卷一样清晰再现古建筑原形;社会变迁与对时空的改造是互动的,是有规律可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与时空改造 建筑形式的多层意义 古代建筑的符号语境 建筑符号现实体验
下载PDF
光与影之歌:岩井俊二的电影世界 被引量:2
9
作者 曹飞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6-47,共2页
岩井俊二,日本电影导演、作家及纪录片导演,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他是少数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力和极高知名度的日本新生代导演。对于其清新唯美的电影作品,人们有着非凡的喜爱与憧憬之情。因为其电影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拥有... 岩井俊二,日本电影导演、作家及纪录片导演,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他是少数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力和极高知名度的日本新生代导演。对于其清新唯美的电影作品,人们有着非凡的喜爱与憧憬之情。因为其电影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拥有一般电影所不具备的深度。甚至可以说,岩井俊二的电影在商业和文艺这两种气息的平衡上,他完全做到了两者兼备。那么,就让我们来对岩井俊二和他的作品进行一些解析,寻找他的电影之所以如此不同于他者的实质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言 创想 天才自创物 现实符号凝结
下载PDF
新媒体文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化机制之构建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建华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92,100,共4页
新媒体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涵化效应影响着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与社会践行。面对当前新媒体中网络暴力文化、网络犬儒主义文化与网络低俗文化泛滥的现状,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理性分析问题背后的实质,并从关注现实... 新媒体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涵化效应影响着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与社会践行。面对当前新媒体中网络暴力文化、网络犬儒主义文化与网络低俗文化泛滥的现状,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理性分析问题背后的实质,并从关注现实问题夯实社会基础、树立宏观视野营造涵化环境、运用涵化方法提高涵化效果三个层面构建涵化机制,以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媒体文化建设的价值自觉与精神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文化 符号现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涵化机制
下载PDF
《江湖儿女》:“符号现实主义”与贾樟柯电影的“现实感”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春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75,共5页
对于当代中国电影而言,贾樟柯电影的出现,意味着以"现实感"为核心的情感结构与电影美学开始变得成熟。在贾樟柯电影的地方性与长镜头等技法以外,"现实感"的内在核心,呈现为现实与历史的辩证、生活与政治的辩证。是... 对于当代中国电影而言,贾樟柯电影的出现,意味着以"现实感"为核心的情感结构与电影美学开始变得成熟。在贾樟柯电影的地方性与长镜头等技法以外,"现实感"的内在核心,呈现为现实与历史的辩证、生活与政治的辩证。是对变化中的中国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真实的生活的尊重与凝视,这注定让贾樟柯的电影存在一种流逝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江湖儿女》 符号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媒介力量:构建场──试析媒介的长期潜在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38,共5页
媒介力量:构建场──试析媒介的长期潜在效果陆敏一、回顾早期传播效果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受众是被动的,毫无抵抗力的人,极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媒介被认为威力无穷;传播效果直接、强劲。即“子弹理论”或“皮下注射针理论”。从... 媒介力量:构建场──试析媒介的长期潜在效果陆敏一、回顾早期传播效果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受众是被动的,毫无抵抗力的人,极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媒介被认为威力无穷;传播效果直接、强劲。即“子弹理论”或“皮下注射针理论”。从现今的角度看,这种理论无疑充满了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程设置 受众 社会现实 社会控制 舆论氛围 社会化 符号现实 大众传媒 螺旋理论 信息环境
下载PDF
提升与优化城市媒介形象的六大原则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鹏举 梁玺 陈贺榆 《新闻传播》 2018年第7期15-18,共4页
城市媒介形象是以城市客观现实、客观面貌、客观条件等为基本要素在大众媒介建构的"符号现实",其建构质量受到城市客观信息、新闻媒体报道和城市的内外部受众的多重影响,并显现出由正面、负面或单一、或多样的混合,乃至矛盾... 城市媒介形象是以城市客观现实、客观面貌、客观条件等为基本要素在大众媒介建构的"符号现实",其建构质量受到城市客观信息、新闻媒体报道和城市的内外部受众的多重影响,并显现出由正面、负面或单一、或多样的混合,乃至矛盾的形象。正确把握优化提升的原则,是提升优化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是建构和传播良好城市媒介形象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传播 媒介形象 符号现实 真实客观 优化原则
下载PDF
从《大江东去》看反腐题材电视剧对培养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璀 曾欢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7-109,112,共4页
美国传播学家格伯纳认为电视文化可以培养和建构受众的世界观,使受众的主观现实更接近于电视媒介提供的符号现实,而非客观现实。格伯纳的该研究被称为培养理论研究,是一个著名的思考和探讨大众传媒影响力的研究范式。以《大江东去》为例... 美国传播学家格伯纳认为电视文化可以培养和建构受众的世界观,使受众的主观现实更接近于电视媒介提供的符号现实,而非客观现实。格伯纳的该研究被称为培养理论研究,是一个著名的思考和探讨大众传媒影响力的研究范式。以《大江东去》为例,论证我国反腐电视剧如何构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秩序最终都会被恢复”这样一个“符号现实”,将观众对腐败问题的认知即“主观现实”引向了一个相对安全和符合主流的方向,而不是陷入“客观现实”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现实 主观现实 客观现实
下载PDF
生存的隐忧:“拟态环境”视角下的社会信任——基于“魏则西事件”的思考
15
作者 许文敏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 2017年第1期256-266,共11页
当前,新媒体逐渐崛起、成熟与转型,社会中的各种议题在媒介中广泛呈现,媒体形塑公众对于相关事件的认知.“魏则西事件”一经报道,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魏则西的死是否与百度有直接的关联?百度的技术垄断是否还会继续?本文以“魏则... 当前,新媒体逐渐崛起、成熟与转型,社会中的各种议题在媒介中广泛呈现,媒体形塑公众对于相关事件的认知.“魏则西事件”一经报道,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魏则西的死是否与百度有直接的关联?百度的技术垄断是否还会继续?本文以“魏则西事件”为研究个案,依托李普曼提出的“拟态环境”理论和吉登斯在《现代性后果》中关于信任的描述,结合中国本土化的传媒环境,分析中国传媒所建构的“符号现实”与“客观现实”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认为,“魏则西事件”的发生既会威胁到“专家系统”,又会损害整个社会的信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态环境 社会信任 符号现实 专家系统
下载PDF
涵化理论在青春偶像剧中的运用——浅析《奋斗》与《我的青春谁做主》
16
作者 李丽琼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4-116,共3页
两年前,赵宝刚导演的两部青春偶像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掀起了一阵关于青春和奋斗话题的大讨论。这两部剧都是用偶像剧的模式为我们讲述励志的故事,故事情节贴近现实,台词新颖而不失亲切,一时间让广大... 两年前,赵宝刚导演的两部青春偶像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掀起了一阵关于青春和奋斗话题的大讨论。这两部剧都是用偶像剧的模式为我们讲述励志的故事,故事情节贴近现实,台词新颖而不失亲切,一时间让广大的受众觉得剧中主人公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两部剧的热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电视剧所构建的符号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将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化 符号现实 客观现实 主观现实
下载PDF
Cassirer on the Syntax of Being
17
作者 Wong Kwok-ku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10期729-742,共14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pression of being from the syntactic perspective in the framework of Cassirer'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n his Philosophy of Symbolic Forms. It first introduces the debate about the validity ...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pression of being from the syntactic perspective in the framework of Cassirer'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n his Philosophy of Symbolic Forms. It first introduces the debate about the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 of being between the logical and ontological perspectives, represented by J. S. Mill's attempt to annul the question and Heidegger's counter argument. It then moves to the syntactic perspective by using Aquinas' statement that in every apprehension being should be present, and then reconsiders the function of copula in a sentence. The main part of this article follows Cassirer's argument by picking up the so-called "war of the giants" between the Heraclitean flux and the Parmenidean immovable being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in Plato's three dialogues, namely Cratylus, Theaetetus, and Sophist. It then moves on to Cassirer's Kantian scheme of analysis to handle the Platonic question, and argues that words and sentences are different moments of unit formation in our consciousness. It concludes with Cassirer's argument of the priority of sentence over words, a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merely on the copula is a limited approach to the ques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Cassirer's contribution to the problem of being by shifting the attention from semantics to the syntax and by breaking new ground from neo-Kantianism, and offers 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language in our knowledge of the objective world which is neither purely nominal nor real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NG SYNTAX COPULA schematism PLATO CASSIRER Kant
下载PDF
青春教育剧《Skam》的教育功能研究
18
作者 鲍文华 何继军 《声屏世界》 2019年第4期67-68,共2页
青春教育剧是呈现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情感经历、成长经历及人际交往的电视节目,它旨在引起青少年共鸣、引领时代价值、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文章以挪威热播青春教育剧《Skam》为例,从媒介现实和社会现实产生互动引发社会共鸣和对青少... 青春教育剧是呈现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情感经历、成长经历及人际交往的电视节目,它旨在引起青少年共鸣、引领时代价值、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文章以挪威热播青春教育剧《Skam》为例,从媒介现实和社会现实产生互动引发社会共鸣和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两方面对其教育功能进行探析,旨在为国产青春剧提供更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教育剧 教育功能 符号现实
下载PDF
审美的符号创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春时 《创作评谭》 2004年第4期27-30,共4页
审美作为生存活动,即是心理活动,也是符号创造。审美符号是相对于现实符号而言的。审美活动就是由现实符号向审美符号的生成。什么是现实符号、审美符号呢?与现实意识对应的是现实符号,与审美意识对应的是审美符号。现实符号是现实世界... 审美作为生存活动,即是心理活动,也是符号创造。审美符号是相对于现实符号而言的。审美活动就是由现实符号向审美符号的生成。什么是现实符号、审美符号呢?与现实意识对应的是现实符号,与审美意识对应的是审美符号。现实符号是现实世界的结构,是把握现实世界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符号 审美活动 审美对象 审美意识 审美意义 心理活动 表象符号 表现艺术 接触巫术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井士剑——湖山拾景漫步于艺术江湖
20
作者 王守娟 《东方艺术》 2015年第21期84-85,共2页
井士剑自溺为"漫步者",固然有悠然自得、漫步目的的闲走、散心之意,表明的似乎是一种对事对物从容不迫的价值观。细观其作品,"漫步者"有更多的寓意蕴涵其中。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漫步?是漫步于杭州西湖的自然山色里,还是漫步于"刀... 井士剑自溺为"漫步者",固然有悠然自得、漫步目的的闲走、散心之意,表明的似乎是一种对事对物从容不迫的价值观。细观其作品,"漫步者"有更多的寓意蕴涵其中。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漫步?是漫步于杭州西湖的自然山色里,还是漫步于"刀光剑影"的艺术江湖中?作品根植于现实的经验,但又不是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表现的。他的作品虽然带有相当的现实感,你可以在其中找到现实中熟悉的事物,但与这些现实感极强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的却常常是一些具有隐喻或象征色彩的超现实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符号 杭州西湖 漫步者 大城市 策展人 你说我 我自己 这个世界 现代性 小城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