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苦难与人生烦恼的拯救——谈孔子的乐达人生观
1
作者 虎维尧 《固原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15-17,46,共4页
中国人有情的宇宙观和乐感文化,源于先秦儒家原创人孔子的人生实践和体认,快乐通达的人生观使孔于既看到了人生无法逃避的苦难,又使他力图寻找、赋予活的意义从而达到自我拯救。他有近于道家庄子的思想,又有迥然不同的拯救理念。但儒、... 中国人有情的宇宙观和乐感文化,源于先秦儒家原创人孔子的人生实践和体认,快乐通达的人生观使孔于既看到了人生无法逃避的苦难,又使他力图寻找、赋予活的意义从而达到自我拯救。他有近于道家庄子的思想,又有迥然不同的拯救理念。但儒、道两家都企望缓解、虚化人生存的重负,走向逍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乐达人生观 儒家 《论语》 现实苦难 人生烦恼 自我拯救
下载PDF
论刘庆邦小说的现实性苦难书写
2
作者 李杰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8-52,共5页
刘庆邦秉承"人道主义"的叙事立场和"悲哀"的叙述情感,以其小说叙事书写了乡土居民们物质匮乏中的生存挣扎、生存挣扎中的人性扭曲、人性扭曲中的存在焦虑等现实性苦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现实生存状况的理性审视和精... 刘庆邦秉承"人道主义"的叙事立场和"悲哀"的叙述情感,以其小说叙事书写了乡土居民们物质匮乏中的生存挣扎、生存挣扎中的人性扭曲、人性扭曲中的存在焦虑等现实性苦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现实生存状况的理性审视和精神透视,表达了一个作家宝贵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自觉的人文价值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现实苦难 叙述立场
下载PDF
苦难现实中的辉煌理想——别论《西游记》中的“女儿国”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丽珈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3-232,共10页
《西游记》以一个神奇而完整的幻想世界,对现实生活进行能动的反映,“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给人以假中存真,虚实相生的艺术美感。作品婉曲地抒写出辉煌的人生理想,也曲折地反映了苦难的现实,并寄寓着作者复杂的情怀,强烈的反... 《西游记》以一个神奇而完整的幻想世界,对现实生活进行能动的反映,“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给人以假中存真,虚实相生的艺术美感。作品婉曲地抒写出辉煌的人生理想,也曲折地反映了苦难的现实,并寄寓着作者复杂的情怀,强烈的反叛精神,从而冲淡了“取经故事”固有的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苦难现实 唐僧师徒 矛盾冲突 封建社会 吴承恩 女性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女王 取经故事
下载PDF
深深扎根于现实土壤中——蒋牧良小说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夫泽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6-79,共4页
蒋牧良 ,湖南涟源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深深扎根于现实土壤中 ,生活气息浓厚 ,地域色彩鲜明。文章特从蒋牧良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作一浅析。
关键词 蒋牧良 苦难现实 农民形象 讽刺手法 湘中语言
下载PDF
现实主义美学的魅力—论第四代电影导演的现实主义特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星 《克拉玛依学刊》 2000年第1期87-90,共4页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中国电影 第四代导演 电影导演 电影观念 现实主义回归 黄健中 苦难现实 现实主义传统 《人生》
下载PDF
苦难中的诗意栖居——曹禺戏剧创作新论
6
作者 邓全明 高鹏 《南通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2-75,共4页
曹禺重要的戏剧作品大都包括写实和非写实两部分内容,人们对其理解也往往相应的形成两个误区,据其现实性描写将其理解为社会问题剧,并将其中的非现实描写看成现实的寓言;二是认为两部分内容是分裂的,其非写实部分属“光明的尾巴”。文... 曹禺重要的戏剧作品大都包括写实和非写实两部分内容,人们对其理解也往往相应的形成两个误区,据其现实性描写将其理解为社会问题剧,并将其中的非现实描写看成现实的寓言;二是认为两部分内容是分裂的,其非写实部分属“光明的尾巴”。文章认为作者一方面反映了以中国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的战乱年代为具体表现形态的人类苦难生存本相,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此的态度———诗意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戏剧创作 苦难现实 诗意超越 生存本相 创作态度 表现形态
下载PDF
论废名田园诗化小说的精神指向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学敏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99-102,共4页
废名在精心打造的"田园诗化小说"中展现乡野素朴的人生形式,这种在动态现实中超越世俗生活的种种规范、幻想性地满足自己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理想和要求的方式,是中国文人用诗意去化解现实苦难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废名借这种... 废名在精心打造的"田园诗化小说"中展现乡野素朴的人生形式,这种在动态现实中超越世俗生活的种种规范、幻想性地满足自己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理想和要求的方式,是中国文人用诗意去化解现实苦难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废名借这种古老的理想形式来反观现实中人们精神上缺少的东西,并通过文学中的乡土想像建构田园诗化小说来完成以文学作为精神超越的预设。这就使废名的田园诗化小说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人情风俗而彰显出其特有的精神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田园诗化小说 精神指向 现实苦难 精神超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