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传递:近百年来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英译传播
1
作者 张立友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83-87,共5页
中国现当代戏剧长期以来处于文学的边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旨在梳理近百年来中国现当代戏剧英译传播的历史进程,分析不同时期现当代戏剧译介的时代背景、代表性剧作家的剧本,总结其特点;探究现当代戏剧在英语世界崛起的原因及其英译... 中国现当代戏剧长期以来处于文学的边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旨在梳理近百年来中国现当代戏剧英译传播的历史进程,分析不同时期现当代戏剧译介的时代背景、代表性剧作家的剧本,总结其特点;探究现当代戏剧在英语世界崛起的原因及其英译传播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当下现当代戏剧海外传播的几点对策,以期中国现当代戏剧海外传播更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戏剧 译介 传播
下载PDF
中国戏曲的先锋意识——《西方现当代戏剧流派》课程的启示
2
作者 姜凌 《大舞台》 2010年第7期77-78,共2页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是东方最具古典气质的剧种之一。如今在大多数人眼里,认为戏曲太过传统而变得陈旧,其少人问津的原因之一是认为戏曲远离了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理念,年轻人更多地喜欢带有现代主义色彩和具有先锋意识的西方剧作。在...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是东方最具古典气质的剧种之一。如今在大多数人眼里,认为戏曲太过传统而变得陈旧,其少人问津的原因之一是认为戏曲远离了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理念,年轻人更多地喜欢带有现代主义色彩和具有先锋意识的西方剧作。在我接触了《西方现当代戏剧流派》这门课程后,发现"戏曲"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似乎在某些艺术特征上有所契合,与其说是不谋而合,倒不如说是艺术的共同点,时代赋予了它们共同的精神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现当代戏剧 象征主义 荒诞
下载PDF
西方现当代戏剧在中国的翻译和演出数据析略
3
作者 沈建翌 《戏剧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4,共11页
从1907到2020年,西方现当代戏剧在中国的翻译和演出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07—1949年,从偶然选择到有意识介绍再到弃雅从俗;1950—1978年,基本处于“静默期”;改革开放后,翻译数量大幅增加,剧本上演率也明显提高,出现了市场化选择和... 从1907到2020年,西方现当代戏剧在中国的翻译和演出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07—1949年,从偶然选择到有意识介绍再到弃雅从俗;1950—1978年,基本处于“静默期”;改革开放后,翻译数量大幅增加,剧本上演率也明显提高,出现了市场化选择和改编演出热潮。统计数据显示,这百余年中有大量西方剧作家作品被翻译和搬上中国舞台。梳理这一历史脉络,揭示不同时期规律性变化背后的因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可以为当代戏剧交流和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当代戏剧 翻译和演出 数据 市场热点 改编热潮
原文传递
从“留白”看福瑟戏剧与易卜生戏剧的内在关联——兼及欧洲现当代戏剧的一条发展轨迹
4
作者 汪余礼 黄彦茜 《新华文摘》 2023年第24期96-99,共4页
约恩·福瑟(1959-)被称为“新易卜生”,是“当代欧美剧坛最富盛名”“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在世剧作家”。作为“新易卜生”,福瑟究竟“新”在哪里?从易卜生到福瑟的世纪之旅,又体现出欧洲现当代戏剧发展的一种什么趋势呢?本文拟从“留... 约恩·福瑟(1959-)被称为“新易卜生”,是“当代欧美剧坛最富盛名”“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在世剧作家”。作为“新易卜生”,福瑟究竟“新”在哪里?从易卜生到福瑟的世纪之旅,又体现出欧洲现当代戏剧发展的一种什么趋势呢?本文拟从“留白”这一角度,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留白 当代欧美 内在关联 发展轨迹 现当代戏剧 欧洲
原文传递
中国的英国现当代戏剧批评研究评述
5
作者 刘红卫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119,共7页
中国的英国现当代戏剧研究历经逾百年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接受批评之路。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学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研究的生力军,其研究成果无疑极大丰富和拓宽了对英国现当代戏剧的相关研究。戏剧作品汉译以及译本研... 中国的英国现当代戏剧研究历经逾百年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接受批评之路。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学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研究的生力军,其研究成果无疑极大丰富和拓宽了对英国现当代戏剧的相关研究。戏剧作品汉译以及译本研究构成了中国的英国戏剧研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文本研究以及戏剧文学性的阐释解读是一个重要的中国特色研究范式。"文学伦理学批评"等具有中国文化与批评话语特征的批评方法,搭建起国内外学界对话交流的平台。然而,相关研究仍然还存在着诸如"主基调"批评,译本漏译、省译或选择性翻译现象,"剧场性"研究欠缺和滞后,研究方法创新性和前沿性不足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跨学科研究以及"戏里戏外"综合性研究成为促生创新性成果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现当代戏剧 接受与批评 中国范式
原文传递
戏剧艺术的发生及其现代多元之路——从人类自我主体心理动因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楚小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本文从人类自我艺术主体心理动因的视角出发,对戏剧艺术的产生、兴起、发展延续以及现当代戏剧艺术风格的变化与社会文化心理影响下戏剧艺术的未来走向作了史论方面的探讨,认为人类主体心理需求是戏剧艺术形态发展变化的内在决定力量。... 本文从人类自我艺术主体心理动因的视角出发,对戏剧艺术的产生、兴起、发展延续以及现当代戏剧艺术风格的变化与社会文化心理影响下戏剧艺术的未来走向作了史论方面的探讨,认为人类主体心理需求是戏剧艺术形态发展变化的内在决定力量。本文认为,人类创造艺术基于心理的需要、源于受到压制的欲望和情绪,心理内容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原始自我的分离与社会自我的分离是"佯装"与"扮演"的前提条件。自戏剧诞生以来,其自身发展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客体结构"的戏剧美学观;而"主体静观"的戏剧美学观,源于20世纪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和战后存在主义哲学的盛行,在不足百年间已与前者平分秋色。相对于条理清晰、特征鲜明的古希腊罗马戏剧、人文主义戏剧、古典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艺术风格,后现代戏剧形成了一个庞杂的存在,对后现代戏剧的艺术思想和美学的文化特征进行描述也是十分困难的。当代戏剧界多元、多变、多维审美以及自觉寻求"自由"、"平等"的纷繁复杂状态,和艺术的发生与人类争取自由意志以及肯定自我人格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必然的联系。艺术发展的主推力是人类对于自由人格的无限追求。由此,人类同一切包括自然的、社会的等等限制自身自由的力量的斗争,成就了艺术作品的先天性的本质。人类历史上不朽的艺术精品,莫不高扬着伟大的自由人性。这些自然构成了文艺创作的本质内容,同时也在继续推动着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自觉。戏剧艺术的发展之路,基础于人类争取自由意志和肯定自我人格的社会文化心理。这些一起,又在共同塑造着不朽艺术作品的伟大文化品格。艺术萌生于人类的自由意志之上,艺术未来发展所承担的必然也是为人类寻求更高的意志自由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戏剧美学 艺术发生 心理动因 现当代戏剧 多元发展 文化特征 审美 文化品格
下载PDF
从艺术主体心理动因看戏剧的发生及现代状态
7
作者 楚小庆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6-50,共5页
现当代戏剧纷繁复杂、昙花一现的各种形式也反映了在"现代性"的"解构"和"重建"的双重取向之间,艺术主体心灵的浮游状态。从艺术的主体心理动因角度,对戏剧艺术的发生、发展及其现代状态进行史论方面的探... 现当代戏剧纷繁复杂、昙花一现的各种形式也反映了在"现代性"的"解构"和"重建"的双重取向之间,艺术主体心灵的浮游状态。从艺术的主体心理动因角度,对戏剧艺术的发生、发展及其现代状态进行史论方面的探讨,可见人类主体心理需求是戏剧艺术形态的内在决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美学 艺术发生学 心理动因 现当代戏剧
下载PDF
余热绵长的“国剧运动”
8
作者 张冉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7期35-38,共4页
“国剧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由余上沅、赵太侔等一批留学欧美的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时提出的一个戏剧运动口号,他们归国后积极发起此项运动。他们深受西方戏剧美学思想和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的启发,希冀能像爱尔兰那样建立起“国民的”“乡... “国剧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由余上沅、赵太侔等一批留学欧美的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时提出的一个戏剧运动口号,他们归国后积极发起此项运动。他们深受西方戏剧美学思想和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的启发,希冀能像爱尔兰那样建立起“国民的”“乡土的”“民族化”的国剧,但最终只坚持了不到两年就以失败而告终。国内现在对于余上沅和“国剧运动”的研究论述不在少数,但大多停留在总结经验教训和挖掘探讨“国剧运动”的理论实践意义方面,缺乏同现当代戏剧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国剧运动”一直在发挥着它的余热,后来人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和实践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剧运动 理论实践意义 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 余上沅 戏剧美学思想 总结经验教训 现当代戏剧 中国留学生
下载PDF
南派戏装道具的创新特征
9
作者 徐勤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第4期22-24,共3页
南派戏装与道具,主要指具有京剧南派(海派)及沪上现当代戏剧特色的服装和道具。上海戏装道具业奠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南派(海派)"改良"特色;其品类丰富,形式新颖,是京剧南派(海派)及本地戏剧不可或缺... 南派戏装与道具,主要指具有京剧南派(海派)及沪上现当代戏剧特色的服装和道具。上海戏装道具业奠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南派(海派)"改良"特色;其品类丰富,形式新颖,是京剧南派(海派)及本地戏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特征 南派 道具 光绪年间 地域文化特征 清同治 戏装 现当代戏剧
原文传递
孟华和他的剧作
10
作者 罗怀臻 《东方艺术》 2021年第1期22-25,共4页
关注孟华和他的剧作将近40年了。最早看他的剧作是1984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当时我在戏文系进修,看了他的话剧《劳资科长》,是由表演系81级学生演出的,记得扮演劳资科长的是后来很有影响的演员王洛勇。看《劳资科长》时知道了编剧是前两年... 关注孟华和他的剧作将近40年了。最早看他的剧作是1984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当时我在戏文系进修,看了他的话剧《劳资科长》,是由表演系81级学生演出的,记得扮演劳资科长的是后来很有影响的演员王洛勇。看《劳资科长》时知道了编剧是前两年来上戏戏文系进修的河南籍学长孟华,但是没见到他本人,待认识孟华兄,已经是几年以后了。王安葵先生评说孟华"应该被载入现当代戏剧史"。为什么不是"当然"而是"应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表演系 戏文系 河南籍 现当代戏剧 王洛勇 剧作 劳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