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的基本观点
1
作者 向修玉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4-26,共3页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了一种新的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它从大陆哲学视角出发,重新理解科学哲学,对"科学是什么?""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科学理论与境遇是何关系?"等科学哲学基本问...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了一种新的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它从大陆哲学视角出发,重新理解科学哲学,对"科学是什么?""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科学理论与境遇是何关系?"等科学哲学基本问题进行了新的解答,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观点,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推动了大陆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 基本观点 科学哲学
下载PDF
从“解释学的现象学”到“理解的应用性”
2
作者 鲍倩倩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8期56-58,共3页
海德格尔通过学习“现象学”,并对其产生与胡塞尔不同的理解,之后利用“诠释学”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本体论诠释学,从而开创了作为“解释学的现象学”的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而其学生伽达默尔之后继承这一转向,并进一步拓展,从而完成了诠... 海德格尔通过学习“现象学”,并对其产生与胡塞尔不同的理解,之后利用“诠释学”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本体论诠释学,从而开创了作为“解释学的现象学”的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而其学生伽达默尔之后继承这一转向,并进一步拓展,从而完成了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同时,伽达默尔对“理解的应用性”的重视也额外开启了在不同的诠释学情境中完成文本意义的开启的诠释学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诠释学 本体论 解释学现象学 “理解的应用性”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强解释学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严春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106,共7页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要创建的是哪一种解释学 ?”因为西方解释学有三种形态 :古代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和现代哲学解释学 ,它们的含义差别甚远。作为解释技术的古代解释学 ,中国古代已经具有 ...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将要创建的是哪一种解释学 ?”因为西方解释学有三种形态 :古代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和现代哲学解释学 ,它们的含义差别甚远。作为解释技术的古代解释学 ,中国古代已经具有 ,而且相当发达 ,因而无须再建立。如果是后两种 ,那么中国尚未出现 ,故而才存在着建立的问题。但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能否建立起中国的一般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是很成问题的。就汤一介先生的论述来看 ,他所理解的解释学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解释学。这种解释学不仅不需要创建 (它已存在 ) ,而且也没有发扬光大的必要 ,原因是由于古代解释学的过度发展 ,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强解释学特征 ,即解释过度 ,这种过度解释的传统妨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使其解释有余 ,而创造不足 ,并形成了学派线性发展和思想寄生式发展的特点。目前中国哲学界最需要的是少一些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解释学特征 解释学特征 现象学解释学
下载PDF
现象学和辩证法在语言中的契合──析伽达默尔“游戏—对话”论的双重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何卫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50-54,共5页
“游戏”和“对话”可视为哲学解释学的“原型”,它们在伽达默尔那里既有现象学的意义,又有辩证法的意义,二者相互交织,互为参证,共同承担起对理解的理解,对解释的解释。本文力图从现象学和辩证法这两个角度出发去揭示它们在哲学... “游戏”和“对话”可视为哲学解释学的“原型”,它们在伽达默尔那里既有现象学的意义,又有辩证法的意义,二者相互交织,互为参证,共同承担起对理解的理解,对解释的解释。本文力图从现象学和辩证法这两个角度出发去揭示它们在哲学解释学中的深刻内涵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游戏一对话”论 哲学解释学现象学 辩证法
下载PDF
舍勒如何发现了尼采的现象学方法摭探
5
作者 韦永琼 《荆楚学刊》 2017年第2期90-96,共7页
舍勒通过其《道德建构中的怨恨》与尼采在《道德的谱系》中关于基督教伦理道德中的怨恨主题展开针锋相对的一一对话,实是他从尼采那里看到了现象学的雏形,即《圣经》解释学-现象学。虽然舍勒并未明确从方法论上指出这一研究进路,但作为... 舍勒通过其《道德建构中的怨恨》与尼采在《道德的谱系》中关于基督教伦理道德中的怨恨主题展开针锋相对的一一对话,实是他从尼采那里看到了现象学的雏形,即《圣经》解释学-现象学。虽然舍勒并未明确从方法论上指出这一研究进路,但作为后来者将其明晰化呈现出来实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勒 尼采 怨恨/爱 《圣经》解释学-现象学
下载PDF
生存论与认识论的分疏——从康德到现象学—解释学路向的检省 被引量:2
6
作者 邹诗鹏 纪佳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0-106,174,共7页
康德的认识论转向已蕴含着生存论与知识论的基本区分。生存主义曾一度以怀疑主义的姿态反映了这一区分。但是,与生存主义实质上不同的现象学—解释学道路,主要说来还是开释并转化生成论传统及其资源,进而促成了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转变... 康德的认识论转向已蕴含着生存论与知识论的基本区分。生存主义曾一度以怀疑主义的姿态反映了这一区分。但是,与生存主义实质上不同的现象学—解释学道路,主要说来还是开释并转化生成论传统及其资源,进而促成了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转变。生存论无疑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论域,但哲学解释学的生存论如何获得历史意识,越来越成为解释学本身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 认识论 现象学解释学 生存主义
原文传递
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方法研究
7
作者 刘洋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0-74,共5页
本文以章太炎晚年古文经学的代表作《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为文本,参照当代文本现象学解释学的历史还原方法,探讨了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的深层诠释方法;总结出章氏所揭示的经——传诠释结构的四种类型,展示了章氏剥离经、传关系的理论依据... 本文以章太炎晚年古文经学的代表作《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为文本,参照当代文本现象学解释学的历史还原方法,探讨了章太炎经学诠释思想的深层诠释方法;总结出章氏所揭示的经——传诠释结构的四种类型,展示了章氏剥离经、传关系的理论依据及其创造性诠释成果的意义,并通过与《公羊传》诠释方法的对比,指明章氏诠释方法对历史事实本身的严格要求;最后,试图通过章氏本人的学行履历探讨其诠释思想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解释学 还原 结构 剥离 事实
下载PDF
海德格尔论哲学作为元科学
8
作者 陈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8,共10页
1919年,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助手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了他的第一门讲授课,这门课的讲稿在海德格尔德文全集中被命名为《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解释学直观,他将这种方法视为一种不同... 1919年,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助手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了他的第一门讲授课,这门课的讲稿在海德格尔德文全集中被命名为《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解释学直观,他将这种方法视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认识论的新的第一哲学,并将之称为"元科学"。这种元科学的出发点并不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而是对于人的"知识"或者说理解世界的方式的重新界定。海德格尔认为周遭世界体验是比理论性经验更为原初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元科学的哲学就是《存在与时间》中的基础存在论的理论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元科学 解释学现象学
下载PDF
“前理论的东西”与“形式指引”——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对哲学的重新界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永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7-392,共6页
出于对当时哲学现状的不满,海德格尔重新界定了哲学。他根据"问题体验"区分了"理论的东西"与"前理论的东西",认为哲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前理论的东西";而要考察"前理论的东西"就要摒... 出于对当时哲学现状的不满,海德格尔重新界定了哲学。他根据"问题体验"区分了"理论的东西"与"前理论的东西",认为哲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前理论的东西";而要考察"前理论的东西"就要摒弃"普遍化"方法而采用"形式指引"方法。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提出了"实际性的解释学现象学",这是对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和胡塞尔现象学的超越,但"形式指引"作为一种方法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理论化特征,因而最终为海德格尔所放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理论的东西 形式指引 实际性的解释学现象学
下载PDF
论《存在与时间》中的历史性概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海健 《哲学研究》 1988年第1期67-73,共7页
一从现象学的角度理解《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的思考已被证明是一条富有效果的途径。这种研究得出的一个主要结论是,海德格尔通过存在论的分析把现象学引入了另一个方向,即所谓的现象学解释学。本文试图从历史性角度研究海德格尔的思... 一从现象学的角度理解《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的思考已被证明是一条富有效果的途径。这种研究得出的一个主要结论是,海德格尔通过存在论的分析把现象学引入了另一个方向,即所谓的现象学解释学。本文试图从历史性角度研究海德格尔的思考的具体特性以及历史性概念在这种思考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考察立足于下面的理解:与海德格尔使用现象学方法同样明显的是,他并不以建立一种与胡塞尔不同的现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现象学解释学 时间性 历史性 统一体 存在者 存在论 哲学思考 现象学方法
原文传递
三木清的基础经验与公共圈:海德格尔哲学接受的片段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钦彬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6,129,共12页
海德格尔早期哲学在日本被接受与转化的情况,依接受者不同而有所不同。京都学派左翼哲学家三木清在诠释海氏解释学现象学之时,便同时对其进行转化并加以运用。三木将解释学现象学的基本概念Dasein、Sein、Existenz解释为现实存在、存在... 海德格尔早期哲学在日本被接受与转化的情况,依接受者不同而有所不同。京都学派左翼哲学家三木清在诠释海氏解释学现象学之时,便同时对其进行转化并加以运用。三木将解释学现象学的基本概念Dasein、Sein、Existenz解释为现实存在、存在性、概念性,认为此三者必须和现象的三个特征(消灭性、况状性、虚伪性)进行互解。此外,他又将人类生命的操烦(Sorge)、情绪所包含的先有、先见、先把握(Vorhabe、Vorsicht、Vorgriff)和Dasein、Sein、Existenz进行连结,并主张对世界内存在(现象)的掌握必须对畏(操烦的根本规定)与逻各斯之间的张力关系进行考察。此接受与转化的过程,带出了人类生命中的各种“基础经验”(Grunderfahrung)与逻各斯(logos)或公共圈之间的辩证结构。此一辩证结构的诸发展,形成了三木哲学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现象学 操烦 基础经验 逻各斯 公共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