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象学认识论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于胡塞尔意向构造理论
1
作者 陶傲雪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6期77-79,共3页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认识论中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几千年来,西方传统哲学对此一直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现象学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超越西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本文立足于...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认识论中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几千年来,西方传统哲学对此一直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现象学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超越西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本文立足于现象学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革命性与超越性,着重阐述了胡塞尔的意向构造理论,并尝试以该理论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现象学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胡塞尔 意向构造
下载PDF
“现象学认识论”论纲
2
作者 陈吉猛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6-20,共5页
"现象学认识论"的一般原理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1.认识是两种存在者即认识者和被认识者的存在关系,认识奠基于人对于存在者的存在领悟(理解)和对于存在者的存在筹划;2.认识是一种现象学的反映—构造活动;3.认识主体、认识产物... "现象学认识论"的一般原理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1.认识是两种存在者即认识者和被认识者的存在关系,认识奠基于人对于存在者的存在领悟(理解)和对于存在者的存在筹划;2.认识是一种现象学的反映—构造活动;3.认识主体、认识产物、认识客体既相互关涉又相互独立,认识产物(包括真理)具有二重相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认识论 表象反映—构造 范畴反映—构造 真理
下载PDF
舍勒现象学认识论和价值伦理学中的人学思想研究
3
作者 陈挺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1-3,共3页
舍勒从以现象学为方法论抓手的知识论说明切入,展开其人学总体性建构“从两极到中介”的哲学化道路,是其人学理论布展的匠心独运之处。舍勒以批判康德伦理学和尼采道德相对主义为出发点,系统论证了价值、情感、人格及其关系在其实质价... 舍勒从以现象学为方法论抓手的知识论说明切入,展开其人学总体性建构“从两极到中介”的哲学化道路,是其人学理论布展的匠心独运之处。舍勒以批判康德伦理学和尼采道德相对主义为出发点,系统论证了价值、情感、人格及其关系在其实质价值伦理学中的结构性统一,客观上为探索建立一种积极的理想人格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勒 现象学认识论 实质价值伦理学 人学
下载PDF
现象学认识论中对象的初阶构造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涛 《德国哲学》 2016年第1期286-298,共13页
现象学作为认识论,在对象问题上不同于近代认识论中的对象。近代认识论中的对象都是不言而喻的自然对象或自然客体。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中的对象是构造的意识对象,是意识体验中被给予的东西,是内在现象,或者说是内在意识和纯粹意识。现... 现象学作为认识论,在对象问题上不同于近代认识论中的对象。近代认识论中的对象都是不言而喻的自然对象或自然客体。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中的对象是构造的意识对象,是意识体验中被给予的东西,是内在现象,或者说是内在意识和纯粹意识。现象学认识论中对象的初阶构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最为基本的意识的构造,另一部分是时间意识的构造。意识自身的构造共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体验、意向性、执态或行为、注意或统觉。时间意识的构造主要包括滞留、原印象和前摄三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认识论 对象 初阶构造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认识论任务的澄清及其影响
5
作者 吴程程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3,共6页
胡塞尔对认识问题的思考促成了其现象学的发展。通过对逻辑学概念的澄清,胡塞尔划分出了认识论的两个研究任务:解答认识活动的正当性问题以及认识可能性问题。通过对认识可能性问题的超越论回答,胡塞尔逐步提出了以悬搁为方法的现象学... 胡塞尔对认识问题的思考促成了其现象学的发展。通过对逻辑学概念的澄清,胡塞尔划分出了认识论的两个研究任务:解答认识活动的正当性问题以及认识可能性问题。通过对认识可能性问题的超越论回答,胡塞尔逐步提出了以悬搁为方法的现象学认识论。与当代认识论关于同一问题的研究比较来看,胡塞尔的现象学认识论是关于认识活动一般规律的研究,当代认识论则是对我们的认识成果即知识问题的具体研究,这两种研究是一种本质上非常不同的研究,后者研究的正当性需要奠基在前者的研究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 现象学认识论 认识正当性 无预设性原则 认识可能性
下载PDF
教育敏感性和教师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 被引量:93
6
作者 马克斯·范梅南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共20页
在日常的课堂生活中,教师每一刻所做的、所说的,甚至什么都不做,都具有教育实践意义。无论教育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也不管教学中使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它们对教和学都有教育价值,都会产生教育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活动中所体现... 在日常的课堂生活中,教师每一刻所做的、所说的,甚至什么都不做,都具有教育实践意义。无论教育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也不管教学中使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它们对教和学都有教育价值,都会产生教育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实践性知识,本文就是探究教师这种实践性知识的本质和意义。教师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需要教育敏感性,也可以说需要教育关切和机智,或身体化的、直觉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敏感性 行动中的实践性知识 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 现象学与实践认识论
下载PDF
论原始观察
7
作者 何涛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9-36,共8页
对认识活动自身的探索从笛卡尔开始,经过近代哲学的发展之后,最终在胡塞尔这里获得突破。现象学的认识论将自然客体和意识客体置于同一平面,克服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哲学的不彻底性。以胡塞尔对意识活动的分析作为窗口和范例... 对认识活动自身的探索从笛卡尔开始,经过近代哲学的发展之后,最终在胡塞尔这里获得突破。现象学的认识论将自然客体和意识客体置于同一平面,克服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哲学的不彻底性。以胡塞尔对意识活动的分析作为窗口和范例,在现象学无前提性原则下从个人自身的认识体验出发,从自身之中对认识活动进行分析,完成对原初的意识客体及其相关者的考察,是对认识活动进行彻底性分析不可缺失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活动 意识客体 原始观察 现象学认识论
下载PDF
The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as Epistemologically Support to Legitimize the Position of Oneself to the Other of Psychoanalysis
8
作者 Maria dei Carmen Rojas Hemandez Paulina Monjaraz Fuentes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9期471-476,共6页
This work aims to show, in the phenomenology of Husserl, the relevance to seek the elements that give epistemological legitimacy and validity to the conceptualization that brings psychoanalytic theory to account for p... This work aims to show, in the phenomenology of Husserl, the relevance to seek the elements that give epistemological legitimacy and validity to the conceptualization that brings psychoanalytic theory to account for processes whose explanation necessarily imply to clarify that psychoanalysis, in contrast to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is not based on the effects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cipants but in the positioning that each of them occupies relative to the other, particularly when having in mind the concept of transference and recognizing in it the position from which the analyst can give conditions of possibility--through his interventions--for which the patient may realize, analyze, and rethink his own position on what constitutes his discomfort. Husserl recaptures the Cartesian base from which opens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to a new area of research "in" consciousness where it is allow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at enables establishing an epistemology that substantiates the rigorous analysis of human subjectivity. Husserl's proposal introduces us to an epistemic field in which it can be shown and, that the psychoanalytic method which enables its effects is precisely the position of the analyst, while by his presence and intervention leads to the other in question, without having to abide by an alien desire, be able to position himself before his own desire. This analysis regarding the desire of oneself is indispensable to understand the elements at play in contemporary psychopathology, as in the present context the intensity of the demands generated in the economic apparatus, are experienced by the subject as arising from himself, erasing traces of his desire that is superseded by social imperatives that crushed and fragmented h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STEMOLOGY phenomenologhy psicoanalysis transferential relationship "taking of position"
下载PDF
里尔克《布里格手记》中的“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早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200,共19页
在里尔克的长篇小说《布里格手记》中,"看"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动词。对"如何看"这个问题的反思,反映了里尔克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这种批判方法与同时期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有高度的相似性。本文通过解读... 在里尔克的长篇小说《布里格手记》中,"看"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动词。对"如何看"这个问题的反思,反映了里尔克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这种批判方法与同时期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有高度的相似性。本文通过解读《布里格手记》的片段,揭示"看"在认识论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布里格手记》 认识论现象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