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美学围绕着意境的立与破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节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比兴为核心的诗歌原则及其组织规则决定了古代中国诗歌经验中人与自然互相亲和交感的基本性质。它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审美经验。然而,诗歌史上后来曾经起来另一种特异的诗歌经验,它无本体、非假名,无比兴、非联想,色空不二分、... 以比兴为核心的诗歌原则及其组织规则决定了古代中国诗歌经验中人与自然互相亲和交感的基本性质。它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审美经验。然而,诗歌史上后来曾经起来另一种特异的诗歌经验,它无本体、非假名,无比兴、非联想,色空不二分、情景非二致。它兮兮神秘,置中国古人的感性经验于纯净透明之境。这一诗歌经验之转型,它成功于唐代,而以往我们习焉不察,并不能真正把它与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以来的古诗传统从性质上加以厘别。显然,强大的主流读诗法则如比兴,如言志,如缘情,设障于通向此一新的诗歌经验之路。本文欲借道于纯粹认识论,以现象空观为基本范畴,对意境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诗歌经验之转型加以哲学美学之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美学 意境 现象空观
下载PDF
禅宗语言观下中国意境理论的发展
2
作者 张茁 《创意城市学刊》 2019年第3期214-220,共7页
在心、物关系上,禅宗秉持本体一元论,形成了禅宗"空"观。在语言观及其方法论上主张智性思量,绕开语言文字,不借助譬喻、象征等对象性思维,只以现象直观的方式触发觉悟。禅宗的"真我"从根本上否定现象界的真实,但在... 在心、物关系上,禅宗秉持本体一元论,形成了禅宗"空"观。在语言观及其方法论上主张智性思量,绕开语言文字,不借助譬喻、象征等对象性思维,只以现象直观的方式触发觉悟。禅宗的"真我"从根本上否定现象界的真实,但在客观上它是本质上的"无我之境",它所特有的现象直观的方法,具有当下、刹那,超概念、前思维的特点,为中国文学艺术中的审美之"意"赋予新的内蕴,使物质现象之实境与精神现象之虚境得以相通。受其影响,中国艺术的审美对象由"象"转为"境",即不只包括"象",还包括"象"外的虚空。禅境空观在中国"意境"理论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空观 意境理论 禅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